1. 坦克是誰發明的
坦克,英文tank的音譯,指裝有武器和旋轉炮塔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坦克具有火力、機動力和裝甲防護力相結合的特點,是矛和盾二者結合的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機槍一類速射兵器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戰場上塹壕縱橫,碉堡林立,使得陣地防禦戰術日臻完善,交戰雙方往往難以突破對方的防線,誰要主動進攻,誰就會遭到慘重的損失。面對這種情況,當時各國的軍事家們都迫切要求製造一種既能進攻,又能防守,還能運動的新式武器。
1916年9月15日,英法聯軍與德國在法國的索姆河一帶激戰。突然,英軍出動了十一輛鋼鐵製成的龐然大物,以每小時6公里的速度隆隆地向德軍陣地沖來,將德軍打得一敗塗地。這些配有槍炮的鋼鐵怪物,就是英國海軍大臣在海軍部秘密設立的「創制陸地巡洋艦委員會」研製成功的新式武器——坦克。
法國、英國、俄國以及美國等國家,都聲稱自己最先發明了坦克。如法國說,坦克的發明者是法國人列瓦肖爾大尉;美國說,是美國人沙法·惠洛克;俄國人則說俄國著名化學家門傑列耶夫的兒子化西里·德米特里耶維奇·門傑列耶夫。其實,舉世公認的最早的坦克,應當是英國1915年製造,於1916年在索姆河地區首次使用的「小威利」坦克(又名「母親」或「馬克I」)。
由於英國海軍部在試驗和製造坦克時為了保密,坦克的車體、底盤、炮塔等是在不同工廠製造的,所以大多數人以為這種車輛是為前線供水的,於是人們就給坦克起名為「水櫃」,漢語音譯讀做「坦克」。
坦克的研究成功,了卻了各國軍事家們製造一種能攻、能守、能運動的新式裝器的夙願。其實,這種集攻、防守、運動於一身的武器,並非從坦克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有能攻、能防的戰車。後來,西晉時的馬隆製造有「偏廂車」,宋朝時的工匠製造過「萬全車」。雖然這些戰車是用畜力、人力作動力,用厚木板作防禦裝甲,用弓箭、刀槍或火炮做進攻武器,不能和現代坦克相提並論。但這些古代集攻擊、防護、運動於一體的武器,無疑給坦克的發明製造者以啟發。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偏廂車」、「萬全車」,還有16世紀俄國出現過的一種活動戰車,是現代坦克的「祖先」。
2. 發明垣克的發明家是誰
坦克並非發明家發明的,坦克是由英國的斯溫頓中校提出,由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親自領導研製的。發明坦克的原因:
1、戰爭需要。一戰陷入僵局,需要製造一種能夠在遍布鐵絲網的戰場上開辟道路、翻越壕溝並能摧毀和壓制機槍火力的裝甲車來打破西部前線僵局,所以有了坦克的構想。
2、科技達到。一戰時期,科技上已經有了用汽車、拖拉機、槍炮、冶金技術、傳動等相關技術,研發坦克是水到渠成的事。
3、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金錢的支持)。任何一項發明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強力部門的支持。坦克正是有了時任海軍大臣丘吉爾的全力支持,才被發明了出來。
3. 世界上最早的火車是英國人理查德·特里維西克發明的還是史蒂芬孫發明的
其實是特里維希來克最先發明的蒸汽機源車,但他的作品只能作為一個大玩具,作用跟旋轉木馬差不多,並不能取代馬車,一是它太慢了,二是它還可能把軌道壓壞。
而史蒂芬孫的蒸汽機車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真正又高速,跑得又遠,力又大,故障率又低,自從他的「火箭」號獲得比賽冠軍後,從歐洲衍射至各大洲都興建鐵路,機車也開始批量生產。
順便說一下,特里維西克和史蒂芬孫也是有交集的,特里維西克放棄研發蒸汽機車後,把目光轉向南美的礦產,可是他的礦洞後來被玻利瓦爾的軍隊沒收了,從此他貧困潦倒。後來還是在史蒂芬孫父子的資助下才回到英國,但他依然很窮。史蒂芬孫曾請求英國下議院對特里維西克發放一筆公益性政府養老金,以表彰特里維西克早期的試驗對蒸汽機車發展的貢獻。但是英國下議院還是駁回了他的請願。
4. 誇克的發現者
1964年,美國物理學家默里·蓋爾曼和G.茨威格各自獨立提出了中子、質子這一類強子是由更基本的單元——誇克(Quark)組成的。
5. 發明千克、克......的科學家是誰
法國大革命後,由法國科學院制定。
詳細說明:
最初的千克質量單位是由18世紀末法國採用的長度單位米推導出來的。1立方分米純水在最大密度(溫度約為4攝氏度)時的質量,就定為1千克。
1799年法國在製作鉑質米原器的同時,也製成了鉑質千克基準,保存在巴黎檔案局裡。
後來發現這個基準並不準確地等於1立方分米最大密度純水的質量,而是等於1000028立方分米。於是在1875年米制公約會議之後,也用含鉑90%、銥10%的合金製成千克原器,一共做了三個,經與巴黎檔案局保存的鉑質千克原器比對,選定其中之一作為國際千克原器。這個國際千克原器被國際計量局的專家們非常仔細地保存在特殊的地點,用三層玻璃罩好,最外一層玻璃罩里抽成半真空,以防空氣和雜質進入。隨後又復制了四十個鉑銥合金圓柱體,經過與國際千克原器比對後,分發給各會員國作為國家基準。跟米原器一樣,千克原器也要進行周期性的檢定,以確保質量基準的穩定可靠。
6. 坦克是誰發明的
是英國的斯文頓,斯溫頓中校是世界宣傳史上傳單宣傳戰術的發明者,同時也是坦克的發明者。
乘車戰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早在夏代就有了從狩獵用的田車演變而來的馬拉戰車。但坦克的誕生,則是近代戰爭的要求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軍隊在西線作戰中傷亡慘重。英國一些有識之士驚嘆地面戰血流成河,開始思考突破地面戰的新式武器裝備。斯文頓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似乎更有戰鬥力。1915年,英國政府採納斯文頓的建議試制了坦克的樣車。
從此各種系列的坦克陸續誕生,且功能殺傷力越來越強大,成為了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之一。
(6)克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在人類發展歷史上,科技的進步往往會最先投入到戰爭當中,各個時期的先進武器最能體現人類智慧的結晶。許多「靈光一現」的奇思妙想造就出偉大的武器。
英國的斯溫頓中校發明坦克的初衷,不過是需要製造一種能夠在遍布鐵絲網的戰場上開辟道路、翻越壕溝並能壓制敵方機槍的武器,卻不想20多年後,坦克成為主宰二戰的「戰爭之王」。
它外形酷似水櫃,所以英文叫TANK,也稱為「陸地戰艦」。坦克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是陸地武器中其重要性唯一高於輪式裝甲車的存在,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陸上力量。
網路-斯溫頓中校
7. lol大發明家怎麼打誰克他
大發明家基本誰都不克,你打不過他是因為你太想殺他,所以被他反殺,你不進他炮的范圍,他是殺不專死你的,你缺乏看局屬勢和平補刀的心態,打不過的英雄和平補刀,發揮自己英雄的優勢時期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定要選克制他的英雄,那有很多:安妮、妖姬、泰隆等等;
8. 什麼英雄克制大發明家
專克他的很多啊.. 四哥、吸血鬼、妖姬、火男、還有很多突進英雄。專 我估計你不是屬打不過他,只是用的方法不對。 你跟我以前一樣,他一下放兩個炮台你就沒法子了。 這個時候你可以退出他炮台的攻擊范圍,看他放技能的時候及時跑位。 無論哪個英雄在...
9. 哪個克哪個瑞典科學家最先發現北京人的遺址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這處遺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質學家安特生和美國、奧地利的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發現的,1927年起進行發掘。1929年12月2日,中國考古學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龍骨山山洞裡,發掘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化石,他興奮地斷定,這是遠古人類的遺骨。此後,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先後發現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物品,共十萬件以上。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
10. 坦克是哪國人發明的
坦克:tank,但是tank的本意是水桶的意思,那為什麼會有坦克的意思呢?
解說: 「坦克」一詞 是英文「Tank」的音譯,原意是儲存液體或氣體的容器。在首次參戰前,為保密而取用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坦克的誕生順應了戰爭的需要,而一定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前提,使坦克這種進攻性武器應運而生。
20世紀初,作為坦克誕生基礎的近代內燃機、履帶推進、火炮和裝甲等技術已經成熟,為坦克的出世作好了技術准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縱深梯次配置的堅固陣地,機槍與鐵絲網礙物和塹壕等防禦工事相結合,使防禦陣地變得異常堅固,進攻一方不得不尋求一種集火力、機動、防護於一體的新式武器以突破敵方的防禦陣地,擺脫囝地戰的僵局。
1916年9月15日I型坦克參加了英、法聯軍與德軍之間進行的索姆河會戰,是坦克誕生以來的首次參戰。共有32輛坦克發起攻擊,只途有9輛坦克因故障掉隊,有5輛坦克陷入松軟地帶不能自拔,另有9輛坦克因變速箱故障只能以很低的速度前進,剩下的9輛坦克全速沖向德軍陣地。面對眼前的「鋼鐵怪物」,德軍士兵極度恐慌,英軍在8千米寬的正面上向前推進了2千米,取得了坦克參戰的初步勝利。
「小遊民」----世界上第一輛坦克
1915年8月,英國政府採納了恩斯特·斯文頓的建議,試第一輛坦克樣車----「小遊民」。車身後伸出一對尾輪,用於轉向,也用於保持平衡。
「小遊民」經過改進並加裝火炮和機槍後製成了第二輛坦克樣車「大遊民」,定型投產後稱為I型坦克。戰斗總質量28噸,乘員8人,車長8.05米,連尾輪在內長9.75米,車寬4.26米,車高2.45米,裝甲厚度6-12包括毫米。I型 坦克包括「雄性」和「雌性」兩類。「雄性」I型 坦克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3挺機槍,「雌性」I型坦克只裝有6挺機槍。採用過頂長長履帶環結構,整個車體呈菱性,目的是為了提高通過斷垣、塹壕等障礙的能力。懸掛裝置沒有彈性元件,行駛中車輛顛簸劇烈,加上動力傳動機構的噪音,乘員的工作條件十分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