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籃球中所謂禁區3秒,具體是怎麼裁判的、
進攻三秒Fiba和NBA都有的
但是只有NBA有防守三秒——NBA把聯防算作非法防守...如果防守3秒的話送對方一個罰球+一次發球……
普通比賽就只有進攻三秒沒有防守三秒
❷ 這樣是誰禁區三秒
進攻球員進攻犯規
防守隊員在三秒區並不代表就是三秒犯規,如果他防守進攻球員導致進攻球員不能出禁區 他才是防守三秒
這種情況好像不太可能出現
❸ 籃球禁區3秒的規則有什麼具體含義
國際籃聯籃球競賽規則對3秒鍾違例是這樣規定的:
第26條 3秒鍾 26.1 規定 26.1.1 當某隊在前場控制活球並且比賽計時鍾正在運行時,該隊的隊員不得停留在對方隊員的限制區內超過持續的3秒鍾。 26.1.2 隊員在下列情況中應被默許: •他試圖離開限制區。 •他在限制內,當他或他的同隊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並且球正離開或恰已離開投籃隊員的手時。 •他在限制區內已接近3秒鍾時運球投籃。 26.1.3 為證實隊員自身位於限制區外,他必須將雙腳置於限制區外的地面上。
NBA3秒鍾違例分進攻三秒與防守三秒兩種情況,進攻三秒與國際籃聯的一樣,防守三秒是國際籃 聯規則中沒有的,具體規定是指防守隊員站在三秒區內在其附近1米處左右沒有進攻隊員,其又在三秒區內停留的時間超過三秒的話就被視為防守三秒,並進行一罰一擲的處罰。
從規則中可以看出,進攻中的三秒違例時間是從進攻隊控制球進入前場才能算起,防守三秒則是從防守隊員站在3秒區內他的身邊一米內沒有進攻隊員算起,而我們一般不知道規則的球迷就會從他們進入3秒區就開始算,所以有時覺得他們超過3秒了也沒被吹感覺不解,其原因就是沒掌握正確的計時方法。
❹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3秒禁區
你可以看到在籃球場地中籃下有一個矩形的部分,長為5.8米,寬這4.9米。這就是你所說的3秒禁區,也稱限制區,規則中對3 秒鍾規則是這樣解釋的:
第26條 3秒鍾
26.1 規定
26.1.1 當某隊在前場控制活球並且比賽計時鍾正在運行時,該隊的隊員不得停留在對方隊的限制區內超過持續的3秒鍾。
26.1.2 隊員在下列情況下應被默許:
·他試圖離開限制區。
·他在限制區內,當他或他的同隊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並且球正離開或恰已離開投籃隊員的手時。
·他在限制區內已接近3秒鍾時運球投籃。
26.1.3 為證實隊員自身位於限制區外,他必須將雙腳置於限制區外的地面上。
以前規則中的三秒區,是梯形的,新規則對三秒區做了修改,改為了現在的矩形。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❺ 禁區三秒什麼時候開始數
三秒分防守三秒和進攻三秒; 防守三秒,進攻一方持球進攻,防守一方的兩個防守隊員同時進入禁區,停留三秒時間,稱防守三秒。一般情況下裁判會根據判罰的尺度來暗數,所以判罰也難免引起爭議。 進攻三秒是指,進攻一方持球進攻,進攻一方在禁區內停留三秒,同樣也是從中樞腳進入禁區時開始計算。
❻ 籃球場上的禁區具體是三秒區又是誰能告訴我~
罰球線附近
,三秒區吧!
答:盡管籃球比賽的文字形容中,很多時候把三秒區稱之為禁區,但事實上,三秒區和真正的禁區概念還是有所不同。在規則與場地兩者綜合來說,三秒區指的是一個寬16英尺長19英尺的長方形方框,而禁區指的是以籃筐為軸心的一個半徑4英尺的半圓弧形。
從三秒區與禁區的設定目的來分析,這兩項區域規則的建立目的截然不同,三秒區規則是一個限制進攻方在靠近籃筐較近滯留時間過長的有利防守原則,而禁區規則是一個鼓勵進攻從而在指定區域內使身體接觸更有利進攻方的規則。
三秒規則的大體規定是:進攻方無球隊員不得在三秒區內滯留超過三秒;在三秒區內持球超過三秒就只能夠選擇進攻而不是傳球;防守球員當對位進攻球員不在三秒區內並且距離超過一臂距離時將被吹罰防守三秒,等。
而禁區規則的大體規定是:在這個籃筐為軸心4英尺半徑的半圓弧中,持球進攻的隊員行進過程中沖撞已經確定防守位置的球員不會被吹罰進攻犯規,換句話說,這個區域內吹罰防守阻擋犯規幾乎成為了唯一的可能。
不難看出,除了兩個規則的制定目的不同以外,兩個規則的判斷准則也截然不同,三秒區規則屬於時間判斷類規則,禁區規則屬於身體接觸尺度類規則。三秒區規則相對來說知識普及面比較廣泛,這里著重介紹禁區規則一些判斷要點:
首先,禁區的演變過程在96-97賽出出現過重大變化,在96-97賽季之前的禁區是一個2英尺乘以6英尺的一個長方形,96-97賽季聯盟出台新的適用范圍,將其改變為半徑4英尺的半圓弧區域;
其次,在禁區規則而言,僅僅適用於持球的進攻方球員的身體接觸優勢,而如果是輔助進攻的無球進攻球員在移動中發生了沖撞禁區防守球員的情況,裁判依然將吹罰沖撞,並且判罰攻防轉換;
再次,禁區內如果發生進攻方球員行進中沖撞已經定位了的防守球員將不會吹罰的規則並非一貫有效,這個鼓勵進攻的規則僅適用於無意的,或者不可避免的身體接觸,如果進攻方球員存在惡意的、明顯故意帶有傷害目的的、或者用肘、膝等不必要的手段為得分做出不理智動作的,仍然可以吹罰進攻方犯規,情節嚴重的甚至可以根據嚴重違背體育道德的原則吹罰惡意侵犯;
此外,禁區規則的設定,並非讓防守球員無計可施,最直接的簡單防守戰術就是擴大盯人,盡可能的把對方進攻球員突破到內線的可能性降低,而如果出現進攻方突破到禁區的情況下,謹慎的封蓋與干擾成為主要手段,類似羅德曼和皮蓬當年比較拿手的在籃下造成進攻方帶球撞人的可能性伴隨著禁區規則的進一步詳化,幾乎不存在了。
禁區規則的真正意義上被重視,是從96-97賽季改變禁區尺寸開始,在這以前,這個規則並不為球隊乃至於裁判所嚴格遵循,而聯盟當時也是為了通過規則的修改更多的鼓勵進攻,挽救當時因為防守大行其道比賽越來越缺少欣賞性的頹勢。業余球迷在關注禁區規則的時候,很容易發現這個規則主要適用的對象是突破型的鋒衛球員而不是站樁強打的內線中鋒,仔細觀察比賽中的防守站位,就會不難理解近年來接近籃筐得分被球隊作為一種重要戰術手段,而技巧型的遠射越來越少的緣由。
❼ NBA三秒區是什麼時候開始設置的,都為誰更改過三秒區的范圍
籃球場上對抗最激烈的區域是什麼地方?對了!3秒區內!這是一個禁區,任何一名在3秒區內移動或者活動的進攻方隊員都會受到對手特殊照顧,這個照顧的含義包括隱含的包夾防守,對於內線球員接球線路的干擾,貼身對抗更激烈的防守,等等等,總之,沒有任何一個球員可以在3秒區內自由自在任意馳騁就是防守球員的最終目的。3秒區有點什麼規則?俺們隨便聊聊。
首先,關於什麼是3秒區?3秒區是一個為了限制進攻方球員在有利進攻位置滯留時間過長而從球場地面(注意是地面,為啥要注意,後文有分解。)劃出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當進攻放開始控球時刻計算,任何一名進攻方球員滯留的時間不應該超過3秒,否則將會被認定對於防守方不公正的進攻行為而吹罰,具體的罰則為攻防轉換,滯留3秒區內超過時間的進攻方球員計失誤,不計犯規。
為什麼會建立3秒區規則?3秒區只是一個人為設定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進攻方球員更容易獲得將球送入籃筐的成功機會,而對於防守方而言,在這個區域內如果缺少限制進攻球員的規則的話,非常容易將整體籃球的得分全部都拴定在內線球員的強弱身上。從另一方面分析,正是由於3秒區規則這一限制內線進攻球員威力的規則與3分線規則這一強化外線球員得分優勢的規則相輔相成才會有現代籃球的內外層次感;更深層次的分析,就是距離籃筐約近命中率越高的原則導致規則制訂方不得不從籃球發展的技術全面性出發,限制內線球員的得分機會(不然的話,可想而知,內線涌滿8名球員或者8名以上球員的現象將會是非常醜陋,也會由於觀賞性的差異限制籃球運動的整體發展)。
最初的3秒區和現在大家看到的截然不同,最初的3秒區為6英尺(摺合公尺的話,大約為1.83M左右),對於球員而言,在這個區域邊緣的得分還是相當容易,可是由於該規則是針對所有的NBA球員,也還算公平,甲方乙方都可以在這個區域邊緣完成輕松異常的投籃得分(這也是造就51-52賽季以前NBA平均每場得分幾乎恐怖的原因之一)。可是George Mikan對於這個規則的顛覆的確是應該負全責。這是NBA歷史上的首位真正意義上的天皇巨星,除了領軍Lakers包攬48-54年這7年中的6次總冠軍和名人堂第一位成員以外,或許被所有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作為首位迫使聯盟更改規則的偉大球員的歷史性震撼效果。
由於原來的6英尺3秒區幾乎完全構不成George Mikan威脅,於是,51-52賽季,聯盟宣布,為了限制George Mikan內線統治力,3秒區域擴大為12英尺(摺合公尺,大約3.66公尺左右)。或許是出乎聯盟的意外,新的3秒規則限制George Mikan進攻能力的同時,對於其他鋒線球員的限制更大,更大程度的造就George Mikan的籃板成就,使其順利的獲得52,53連續兩個賽季的籃板王稱號。
第二個由於本身內線統治力過強迫使聯盟對於內線禁區規則進行修改的球員是Wilt Chamberlain。除了單場100分,單場55板和連續18投命中等不太象人類做得出的成就以外,Wilt Chamberlain迫使聯盟64-65賽季開始將3秒禁區擴張到了16英尺(大約4.88公尺左右),擴張區域也就是大家現在看球場上的左右兩根有顏色的長方色條區域。
經過兩名內線恐怖型球員震撼過的3秒區域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3秒區,聊完3秒歷史,再來說說3秒區規則的一些容易忽略的細節問題。
其一,3秒區域是一個地面區域,這點的定義和其他所有NBA空間定義是統一的。換句話說,如果某進攻球員雙腳在3秒區域以外,而身體回風舞柳般的扭曲在3秒線內假定空間的上方超過3秒的話(假設這種情況存在),不會有任何進攻違例嫌疑;
其二,3秒區域的定義是進攻方的任何觸及地面的部位。假定某進攻球員的雙腳一隻腳在3秒區域內,另外一隻腳在禁區外的情況發生超過3秒的話,該行為構成3秒禁區違例;
其三,大多數NBA的習慣性判罰,如果A隊伍得到防守籃板並且立刻構成快攻,參與快攻的進攻方球員當己方隊友獲得進攻籃板的同時已經雙腳在B隊3秒區域內的情況下,裁判無論該進攻球員是否滯留禁區超過3秒都基本上會吹罰(這一點是很多裁判對於3秒規則的不成文認定,俺查資料至今還沒有發現聯盟對於此情況判罰標準的書面說明,但是實際操作中的確存在。)。
其四,防守3秒,NBA有著防守3秒違例的判罰。具體的定義是某防守球員對位的進攻方球員沒有處於3秒區或者3秒區邊緣,或者對位進攻方球員已經徹底擺脫防守球員隊位的情況下(規則書面定義為「非貼身防守情況」下),防守球員依舊在禁區內滯留超過3秒的情況可視作防守3秒違例。(防守3秒規則是為了限制當防守方球員的不公正籃板機會而制定,實際使用中很少,正如眾所周知,ILLegal Defense這個定義僅存於NBA,在形成防守3秒以前,防守球員實際上大多已經形成 ILLegal Defense的防守違例。當然,當ILLegal Defense規則被取消後,理論上來說防守3秒這種罕見的情況還是會出現。)對於這種情況出現後的判罰是該形成防守3秒的球員技術犯規一次。
事實上,由於NBA的3秒區域比較國際籃協的標准場地來的要小,更容易形成接近底線位置的內線球員接球機會,低位接球得分意識會更強。這點意識形成內線球員本能之後,當國際大賽類似Olympic或者World Champion的機會出現時,不少NBA內線球員顯示出相當程度的不適應。
3秒這個規則的出現歷史典故多多,在未來,伴隨著NBA與國際籃球的交流加強,相信或許還會有所完善和更改,可是NBA對於規則的修改有其謹慎性和獨立性,未來的3秒將會如何?沒有人知道,只是估計象兩位前輩那樣迫使聯盟更改禁區規則的球員應該不會再有,而會更大程度向著國際籃聯標准靠攏。
業余籃球者而言,不存在3秒的禁區規則限制,但是少許了解些禁區規則相信對於觀看比賽轉播還是有所裨益。
❽ NBA三秒這項規則因為誰設的(全稱)
籃球從某種程度來說是高人的運動,也就是說長的越高,離籃筐越近就越容易得分,從而主宰比賽。簡單想像一下,如果奧尼爾或者姚明這種人一直站在籃下,如果對方沒有長人內線,比賽很難打。而且打出來的技、戰術效果也不好看。
nba為了限制哪些長人們在內線的時間,為了防止他們在離籃筐很近的地方長時間停留要球進攻,就設立了這個規則,在球場上籃筐附近的一定區域劃出三秒區。
另外nba特有的防守三秒也是為了防止大個子一直站在內線防守,不利於進攻方小個子球員突破而設立的。
nba是最商業化的籃球,一切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有好看精彩激烈的比賽才會有人掏錢買票看,所以nba規則的一切宗旨就是為了比賽更加好看。
❾ NBA的「三秒區」規則是因誰而設計的
NBA因為他擴大三秒區 傳奇巨星喬治-麥肯
喬治-麥肯出生於1924年6月18日,身高2米08,由於眼睛的原因他不得不要戴著眼鏡參加比賽,而這也使得他得到了更多的關注。比張伯倫更早的喬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