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流傳

發明流傳

發布時間:2021-06-26 11:30:48

❶ 諸葛亮不僅用兵如神,還有哪六大發明流傳至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那個時代,無數梟雄趁勢而起,咸多良將應運而生。與此同時,還涌現出了諸多謀士。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這些謀臣的才能,還是經常被後人拿來比較,例如當今社會,便流傳著一句“郭嘉不死,卧龍不出”的傳言。意思是說,郭嘉的才能,讓諸葛亮忌憚不已。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不然,諸葛亮是一個全才,他不但有理民之干,有大局觀,還能夠單獨統兵出戰,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點,是郭嘉無法相比的,那就是“長於巧思”——諸葛亮一生中,共有六大發明,造福了無數後人,其中四項直到如今,依舊在使用。他的六大發明,分別是什麼呢?

諸葛亮是一個非常仁慈的人,他不像其他上位者一樣,視人命如草莽。因此當他平定南蠻之後,得知蠻人用人頭祭祀,於是命人用面捏成人頭的形象,並將這種食物稱之為“蠻頭”,後來訛傳成了饅頭。清朝的《談征》中記載:“蓋蠻地人頭祭神,武侯以面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如今饅頭早已不再是祭祀的專用品,而是成為了北方人的主食。

❷ 文字發明前,人類歷史依靠什麼方式流傳下來

靠人們口耳相傳,通過傳說的形式流傳下來。

❸ 諸葛亮都有哪些發明流傳至今

孔明棋 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打算發明一種棋。公元228年,蜀國南方暴亂。諸葛亮作為一國之相,決定親自率兵前往征討。然而,情況並沒那麼好:南方的氣候令士兵難以適應。加之軍中無趣,南王孟獲久久不肯歸服。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發明了孔明棋來活躍士兵煩悶的心。孔明棋規則簡單,是一種智力游戲。

❹ 中國古人沒有流傳下來的發明有什麼

地動儀 唐刀工藝 指南車

❺ 巧克力的最早是怎麼發明和流傳起來的

巧克力發展編年史公元前四世紀,瑪雅人開始種植可可樹。
公元前十世紀,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南部到瓜地馬拉的廣大區域種植可可樹,由於產量小,可可豆在當時作為貨幣在阿茲特克王國流通。
1502年,克里斯托夫·哥倫布(Christopher-Columbus)乘"聖瑪麗雅號"第四次登陸美洲,將巧克力第一次帶回歐洲。
1527年,赫爾南·科爾特斯爵士正式將巧克力推薦給西班牙宮廷,使之成為宮廷豪華宴會的奢侈品。
1585年,第一批可可豆從維拉克魯斯(Veracruz 今墨西哥港)遠洋運輸到塞維利亞(Seville 西班牙港口),拉開了歐洲巧克力貿易的序幕。
1606年,西班牙人安東尼奧·克來提(Antonio Carletti)從美洲貿易返回,路過義大利,將巧克力引入都靈、佩魯賈、威尼斯,威尼斯成為巧克力的"聖地"。
1609年,在黑暗的宗教裁判廳時期,西班牙、葡萄牙的猶太人避難進入法、西邊境的巴約納,巧克力進入法國民間。
公元1660年,西班牙公主瑪麗雅.特蕾莎與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締結婚約,女王將一盒裝幀精美的巧克力作為定情禮物贈送給太陽王。從此,巧克力迅速征服了巴黎和其他歐洲城市,成為歐洲人最喜愛的食品及飲料。
1671年,巴黎巧克力商大衛·凱盧(David Caillou)在干樹街(Rue of L'Arbre-Sec)開設了法國第一家巧克力商店。
1657年,法國巧克力商抵達倫敦,在主教門大街(Bishopsgate)和皇後巷小徑(Queen's Head Alley)的一間屋子出售巧克力飲料,由此一種新型的俱樂部誕生了,他們被稱為"巧克力屋"和"咖啡屋"。其中最著名的"White's"後來成為著名的紳士俱樂部。
1674年,一家名為"咖啡磨坊和煙卷"的倫敦商店出售一種叫"西班牙糕餅"的固體巧克力。這種產品的吸引力太大了,使得歐洲的巧克力商竟相模仿。
1765年,約翰·韓農(John Hannon)詹姆斯·貝克博士(Dr.JaBakermes)在麻省的杜爾切斯特(Dorchester)創立美國第一家巧克力工廠。
1819年,讓.路易斯·凱勒(Jean-Louis Cailler)在義大利學成巧克力製作工藝返回瑞士,在日內瓦湖畔的Vevey建立了巧克力工廠,並於1830年推出"pure caracas"和"medium sweet"巧克力品種,奠定了瑞士"巧克力王國"的基石。
1824年,約翰·吉百利(John Gadbry)在伯明翰開了一間食品店,出售巧克力飲料和可可;
1831年,阿隆索·納赫爾(Alonso Nagel)在西班牙第一大港口城市畢爾巴鄂(Bilbo)的阿特蘇里區(Atxuri)開設了第一家"蒂奧莎"巧克力商店。170多年來,"蒂奧莎"球狀、三角填芯巧克力塊及巧克力糕點、飲料作為巴斯克文化的一種象徵延續至今。
1831年,吉百利創立了自己的工廠;1854年,鑒於尊貴品質,吉百利獲得英國皇家的委任狀-維多利亞女皇的可可和巧克力特別供貨商。吉百利從此名揚天下。
1866年,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配製成功干奶粉,結合同期美國發明的煉乳,誕生了被稱為"華貴的彼德"(Gala-Peter)的牛奶巧克力塊。1878年,"雀巢"牛奶巧克力塊獲巴黎國際展覽會金獎,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1912年,比利時人簡·努哈斯(Jean Neuhans)發明了帶有多種軟芯(杏仁、牛軋糖和水果味奶油)的巧克力。1925年,皮雷斯特·瑪氏(Forrest Mars)用不同方法在美國發明了夾心巧克力條,這兩種發明產生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龐大的巧克力糖果點心系列。……
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的清朝檔案記載,300年前(康熙四十四年),巧克力進入中國。那麼第一塊巧克力是讓誰吃了呢?
1705年,羅馬教皇十一世派遣使節多羅到中國傳教。第二年,多羅到了北京,住進故宮。康熙皇帝對西方文化非常感興趣,每有洋人來華,都要接見盤桓一番,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科學技術。多羅這次到北京,自然少不了接見與攀談。七月二日,負責接待照料多羅起居的武英殿總監赫世亨,向多羅轉告了康熙皇帝的"意思"。多羅馬上"遵旨",向康熙皇帝獻上一些西方的奇珍,其中一個精美的小錫盒裡面,裝著150塊巧克力。武英殿總監赫世亨模仿西方人的吃法,讓工匠打制了一套白銀器皿,還用黃楊木特製了用於攪拌的簽子。他從150塊巧克力中,精選了50塊,放入特種的柳條匣,連同自己的奏摺一同呈上。康熙皇帝將呈上的用具、巧克力和奏摺一一看過之後,即命下人當即調制。只見下人小心翼翼地夾出兩塊巧克力,放入銀罐子里,倒入燒開的玉泉水,加上糖,稍適攪拌,又倒進一個雙耳玉龍杯。頓時,一股奇異的香味兒彌漫了整個房間,連門外的小太監都不住地咽口水。康熙皇帝拿起杯子看到裡面的黑湯,不覺皺起眉頭。聞了聞,拿到嘴邊抿了一小口:苦中帶澀,澀中帶甜,這算是什麼味道?周圍的人看到康熙皇帝皺起眉頭,都不免有些緊張。待看到他又喝了兩口,若有所若思地點點頭,嘴角顯出一絲笑意,才如釋重負。"原來洋人每天就喝這東西,哪裡有我們的龍井茶好喝!啊——哈哈"康熙皇帝爽朗地大笑起來。周圍的人也跟著附和、跟著笑。"不過,洋人喝這東西必有道理……"康熙皇帝拿起赫世亨的奏摺看了看,隨即提筆批示道"言味甜苦屬熱,但未寫有何效益,治何病,殊未盡善,著再詢問"。

❻ 古人發明而且流傳至今的東西都有哪些急!!!!

紙、火葯、指南針、活字印刷、
中醫中葯

王渝生介紹說,中醫中葯對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是其防病治病的實踐技術。中醫中葯建立起完整的醫葯體系,服務中華民族數千年,在西醫傳入後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發揚光大,不僅在國內受到廣大患者的信賴,而且在海外日益發展,現在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醫中葯,外國人也日益崇尚中醫中葯。中醫中葯當之無愧名列新四大發明之首。

十進位值制

中國是數學古國,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九章算術》、《數術九章》是古代數學名著。古代世界各國曾經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種進位值制,現在統一使用十進位值制。王渝生說,中國是世界最早採用十進位值制的國家,在世界數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萬等字的合文來記數,最大的記數有二萬多,記錄了戰爭中殲敵、俘虜人數,以及牛羊頭數。後來發展成籌算和珠算的逢十進一的十進位值制,是對記數和計算的革命性發明,其沿用至今。

赤道坐標系

中國還是天文學古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太陽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國家。王渝生說,中國古代天文計算採用的赤道坐標已經為現代天文學所採用,中國成為領先世界採用赤道坐標的國家。古代天文學家在進行天文計算時,分別依照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面和公轉的黃道平面確定坐標系,中國古代天文計算採用的是赤道坐標,以赤道二十八宿為准研究日、月、五星的運動;西方則按黃道坐標,即所謂黃道十二宮,這是兩種不同的坐標系。現代天文學研究證明,赤道坐標優於黃道坐標,現代天文學已經用赤道坐標系統替代黃道坐標系統。

雕版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同樣雕版印刷術也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證實,在韓國慶州發現的唐武周時期印刷的《無垢金剛經》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因此,中國成為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

❼ 畢昇發明了什麼什麼時候才開始流傳

活字印刷術
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無錫、蘇州、南京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❽ 直到什麼的發明書籍才開始流傳

我們的祖先從(結繩記事),到(口耳相傳),傳說中的(倉頡)造字,(商周)時出現了甲骨文,後來有了(竹木簡)。(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書籍才開始流傳。

❾ 有關中國古代發明的故事

魯班其人

魯班,姓公輸,名般,魯國人,由於「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因此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歷史時期。當時,城邑建築和水利工種都有了相當的規模,鐵器已經逐步推廣到各個社會生產領域,大大推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日趨沒落,奴隸起義和暴動此起彼伏。奴隸主控制的官府手工業被沖破了,很多手工業奴隸獲得了解放,於是獨立的個體手工業者出現了。據說魯班就是這個時期得到解放的奴隸工匠,並且因此有了遊走各地、到處做工的自由。

鋸的發明

大家可能還熟記著小學課本中的那篇關於魯班發明鋸的文章吧。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築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裡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麼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的。魯班工藝的不斷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忙。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班母」與「班妻」

你知道嗎: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魯班的母親和妻子也都從事生產勞動,並對魯班有很大的幫助。據說「班母」的由來是這樣的:魯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原來是由他母親拉住墨線頭的。後來經過多次實驗,母子倆在墨線頭上拴了一個小鉤,放線的時候,用小鉤鉤住木料的一端,就可以代替用手拉線,一個人操作就行了。從此,彈墨線不用再請母親幫忙了。後世木工便把這個小鉤取名為「班母」,以紀念這個創造。「班妻」的由來傳說是因為魯班刨木料起初是由他的妻子扶著木料,後來才改用卡口的緣故。

講述一個小插曲,根據《玉屑》上的記述:魯班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雨淋日曬,十分辛苦。他的妻子雲氏就動腦筋做了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可以遮日避雨。直到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可見,魯班家庭還是對魯班有很大的影響的。

魯班的其他發明

魯班一生的發明創造很多。在《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都有所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發明的。象木工使用的曲尺(也叫矩),是魯班創造的,所以又名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

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磨,最初叫石豈(wei),漢代才叫做磨,是把米、麥、豆等加工成面的機械。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來,去掉穀物殼皮、破碎豆麥就成為人們日常的煩瑣勞作。早期採用的方法是用石頭把穀物壓碎或者碾碎,後來人們又把穀物放在石臼裡面用杵來春搗。這雖然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但是仍然比較費時費力。接著,人們又發現與搗碎相比,研碎效果又好又省力。傳說魯班在勞動人民智慧的啟示下,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兩千多年以來我國各地廣泛使用的磨。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魯班究竟怎樣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距今六千到六千五百年前後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有石輾棒和石制研磨盤。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魯班不只是土木工匠的「祖師」,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外面不露痕跡,機關設在裡面,必須藉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在《墨子.魯問篇》還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據傳說,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車馬。這種木車馬由木人駕御,裝有機關,能夠自動行走。後世有不少科技發明家,如三國時候的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待封、清朝的黃履庄等,都受這個傳說的影響,相繼朝這個方向探索過。現在看來,說木鳥可以飛三天,木車木馬可以自動跑得不見蹤影,未免過於誇張,帶有神話色彩。但是這也說明魯班的技巧在當時確是相當傑出的。作為我們後人,在要實現前人的美好夢想時,也要考慮當時的科技水平和自身的實際能力,避免受一些虛無飄渺的傳說所誤導,耽誤自己的大好前程。

據說,魯班在兵器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去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都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後來他受了墨子的影響,不再製作這類戰爭的工具,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上的創造發明,造福於人民。

出身於世代工匠家庭的魯班在建築和雕刻方面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列子.新論.知人篇》中關於魯班雕刻鳳凰的故事,更表現了他不怕譏諷、刻苦鑽研的精神。故事說,魯班想雕刻一隻鳳凰,還沒有雕成,就受到別人的譏笑,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反而更加努力,終於刻出了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的鳳凰。那些曾經譏笑過他的人,終於不得不佩服魯班的高超技藝和頑強努力的精神。

二千四百多年來,人們世世代代傳頌著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熱愛和敬仰,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魯班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事實上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他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徵

❿ 十大發明有什麼

改變世界的十大科技發明:蒸汽機、火車、電話、X光、汽車、盤尼西林、火箭、計算機、DNA、宇宙飛船。
中國只有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

閱讀全文

與發明流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