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了紫菜

誰發明了紫菜

發布時間:2021-06-26 07:23:48

1. 紫菜苗種誰研發的

這個當然是專家了

2. 海苔是韓國發明的嗎還是菲律賓啊

每個國家都有的呀 只是韓國的比較出名吧 每家每戶餐桌上必備的

3. 第一個吃紫菜的人是誰

第一個吃紫菜的人是誰?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你。你可以去網路上查一下,看是否能查到。

4. 紫菜是怎麼長出來的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服用海菜,能夠製成紫菜湯,因為它不但味兒好並且營養成分比較豐富,那麼許多人思索過這一問題嗎?海菜是在哪兒生長發育的呢?

海菜也稱為紫菜,它是一種海產品紅藻,在地球上大概生長發育著45種海菜,它有深褐、鮮紅色、暗紫色等色調,海菜的樣子色調尺寸會由於生長發育自然環境跟時節不一樣而不一樣。

海菜是一種藻類植物,由一層薄薄細胞組成,海菜是人類服用數最多的藻類。現階段也有一些國家都會人工養殖海菜,我國普遍的海菜種類有:圓海菜、長海菜、甘紫菜等。海菜帶有十分的蛋白和碘,另外還能夠當葯,其服用跟功效與作用都十分高。

海菜一般生長發育在潮間帶的岩層上,大家獲得後將它乾躁能夠變成食品,海菜在頗具氮的水裡會生長發育的最好是,例如排污廢水的地址周邊等。
海菜的普遍類型
1、壇海菜:壇海菜是我國獨有的一種可人工服務種植的藻類,藻體暗紫綠有點深褐色,披針形、亞卵型或長卵型,尖部心臟形、環形或契形,邊沿稍有皺褶或無,具備稀少的鋸齒狀。在我國壇海菜獨具特色,最開始因福建平潭縣主島海壇島而而出名,早在宋代太平興國三年就被列入供品,現階段福建省、浙南沿海地區多有種植。
2、條斑海菜:條斑海菜的藻體鮮暗紫色或有點深藍色,卵型或長卵型,一般高12~70公分以上,尖部環形或心臟形,邊沿有褶皺,體細胞排序齊整,光滑無鋸齒狀。色素體星狀,坐落於中央,尖部體細胞拓寬為卵型或長棒形,雌雄同株,葉狀體能產生單胞子開展營養生殖。為中國北方沿岸地區普遍類型,為長江以北的關鍵種植藻類植物,含有蛋白、含糖量和維他命,可供服用或葯用價值。
3、圓海菜:圓海菜為紅毛菜科海菜屬綠色植物,藻體暗紫色,環形或腎臟功能形,塊狀,膜質,寬6~10公分,高3~15公分,尖部心臟形,邊沿有顯著的鋸齒狀,雌雄同體。一般生長發育先在、高潮迭起帶岩層上,生長發育成熟期12~第二年4月。
4、長海菜:長海菜為紅毛菜科海菜屬綠色植物,藻體淡暗紫色或暗紫色,塊狀,膜質,長15~100公分,寬2~10公分,尖部環形或心臟形,少褶皺,邊沿有鋸齒狀,雌雄同體,一般生長發育先在、高潮迭起帶岩層上。
5、甘紫菜:甘紫菜為紅毛菜科海菜屬綠色植物,藻體多卵型、披針形或不規律環形,高20~30公分,近於達到60公分,寬10~18公分,極少數達到30公分以上。尖部契形、環形或心臟形,邊沿是多少有褶皺,光滑無鋸齒狀。藻體較為薄,厚僅20~33μm。

5. 紫菜包飯是韓國人發明的嗎

是日本人發明的

原料:紫菜(必須是薄薄的紫菜)、大米、雞蛋1個、黃瓜1根、胡蘿卜1根、菠菜半斤、火腿腸1根、芝麻少許。

步驟:

1.准備工作:整根黃瓜、胡蘿卜、火腿腸切成細長條,然後撒些鹽,翻動幾下使鹽均勻分布,然後放置10分鍾。將菠菜根切掉(我們用的是一根根的莖葉,而不是一整棵的菠菜哦),洗凈後放入開水中燙熟,然後取出來並把水擠出。鍋中放少許油,用小火將雞蛋攤成薄薄的餅(加少許鹽即可),取出後切成細長條。
將上述准備好的黃瓜條、胡蘿卜條、雞蛋條、火腿腸條、菠菜條依次排成一排,以方便拿取。

2.做一鍋米飯,然後將適量的鹽和芝麻撒入米飯中,並攪拌均勻(秘訣:攪拌後先嘗一嘗鹹度是否合適)。

3.在干凈墊子上平鋪一張紫菜,將攪拌好的米飯放在紫菜上抹平。(注意:米飯不要鋪的太厚!)

4.將准備好的黃瓜條、胡蘿卜條、雞蛋條、火腿條、菠菜條依次放在飯的上面,然後用力把紫菜捲起來,捲成一個細長的卷。(注意:卷得越緊越好!!)

5.所有的卷都卷好以後,把做好的紫菜卷切成小段(刀子鋒利,切起來會容易,而且切出來的樣子會更好看哦),然後把它們擺到一個漂亮的盤子裡面。這樣,美味可口的紫菜包飯就OK啦!

米飯:
在做米飯時已放了大喜大調料及少許鹽
米飯蒸好後放入了,香油及少許白糖。

配菜:
雞蛋、胡蘿卜、火腿、黃瓜、甜蘿卜、菠菜

現在介紹一下做紫菜包飯必備的材料:

一 米飯一小鍋 不要太熱會燙手也不要太冷太硬了也不好吃(可以大米 糯米等摻著煮 吃起來會更香)

二 韓國紫菜若干張 (是那種薄的一大片一大片的 在韓國有很多 可是在中國很少 買不到就不好辦了!)

三 若干個香腸 最正宗的做法是加這個但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肉鬆或臘腸~~

四 若干個雞蛋 一定要適量 不要浪費了——其實我很喜歡吃煎雞蛋的

五 胡蘿卜一至二條 與之搭配的是日本腌蘿卜---太咸了 ---建議如果買不到的話可以把它省略 反正不好吃

六 新鮮嫩綠的菠菜 一定要的 不管你愛不愛吃 就象我一點也不喜歡胡蘿卜 可是一定要放~~ 這樣才可以吃到正宗的紫菜包飯

七 少許的鹽 白芝麻 芝麻油

做紫菜包飯的步驟:

一 首先在溫熱米飯放進中放進鹽 白芝麻 香香的芝麻油 最好用手攪拌均勻了 放在一邊晾著

二 蛋打散後 加少許鹽調味 入平底鍋中煎成蛋皮後 切作長條~~~ 趁油鍋還熱 把切成條的火腿和胡蘿卜炒一炒 一定要注意火候 不要焦了也不要硬邦邦的沒有熟

三 一切准備就緒 開始包了拿出兩張紫菜細細鋪好 米飯倒在上面 倒上四分之三 用手弄散 鋪滿紫菜的四分之三的每個角落 不要太用力把米飯壓得扁扁的 這樣就不好看了~~
然後按順序放上雞蛋條 胡蘿卜條 火腿條 菠菜 最後是日本腌蘿卜

四 把紫菜捲起來
一定要卷緊 這是最重要的 因為如果卷的不緊的話 切的時候就會鬆散開來

五 最後再用刀把捲成條形的紫菜包飯切成1.5cm的小片就可以了

紫菜包飯的做法

方法1
材料:烤紫菜2張,米飯一碗,白醋2大匙,鹽,糖少許,蟹柳2條,玉米筍2條,胡蘿卜 黃瓜1根 肉鬆 火腿 香腸 雞蛋2隻那種薄的,一片一片的,不是平時做湯的那種啊。當然是韓國運來的味道最正宗了~薄紫菜用微波爐烘半分鍾,不要過頭,懶人和無設備者還是可跳過這一步雞蛋(2個)攤成蛋皮,切長條。具體方法是:蛋打散後,入平底鍋中煎成蛋皮後,切成長方型,再切作長條。懶人和不愛好雞蛋者也可跳過這一步。胡蘿卜、黃瓜各1長條。胡蘿卜不會吃就算啦,輔料是肉鬆、蟹肉柳、火腿、香腸任選一樣或幾樣,你也可以放自己稀飯的其它好吃滴。除了肉鬆,其它能切的要切成條啊。把大米在清水中浸泡一兩個小時,蒸出的米飯要軟硬適中,有條件的還可以准備些煮熟的糯米和小米,三種米摻在一起做會比較正宗的說。米飯與水1:1煮熟後,盛入碗中,趁熱加入壽司醋(白醋,糖,鹽按5:2:1比例調制)攪拌均勻,米飯和醋的比例是5:1,然後將其放涼. ps:烘過的紫菜包晾涼的米飯,直接就包的米飯只要晾一會兒,不太燙就行。不過一般都是等米飯溫度略低於手溫時,把紫菜放在壽司竹簾上攤開,把米飯平鋪在紫菜上 用勺子弄扁鋪平(米飯的厚度大約0.5厘米),最好用專門製作紫菜,日本料理專用的紫菜就可以。鋪米飯的過程要盡量快速完成,不然紫菜會因吸收過多水分而變軟,無法成型。包裹的時候,米飯不要外露,松緊要適中。(可以在身邊擺放一盆水,隨時用清水蘸蘸就不會粘手了。)然後壓實,並空出上端2厘米左右的紫菜。均勻放入適量蟹柳條,玉米筍和黃瓜.用手捲起竹簾,一定要卷緊,包成飯團。打開時用刀切成1.5cm的小片就ok即可.上面可以放點魚子醬,還有,沾綠介茉和日式醬油吃才好吃.沙拉醬番茄醬什麼的也可以。另外,雞蛋、香腸、黃瓜、蘿卜、豆腐、芝麻也可搭配,這些東西看起來都沒什麼關系,可是搭配起來就會特別的好吃.^^(雞蛋、香腸、黃瓜、蘿卜、豆腐、芝麻等切成末 芝麻就不用切啦,該煮熟的也要提前煮熟),放在米飯中央.方法同上。把卷好的包飯切成段裝盤。趁熱吃或者放在冰箱里冰了以後吃都可以,風味各異。黃瓜,香腸(火腿也成)切丁,用番茄醬、沙拉醬、一點白糖拌勻 也可炒熟後加入

方法2

材料准備: 1-熟米飯若干,蒸米飯的時候注意控制時間,太久了米飯就很硬,不適合作紫菜包飯 有條件的還可以准備些煮熟的糯米和小米 我的經驗是一張紫菜包一碗米飯。這些飯也可以事先加些白醋和白糖攪拌一下 2-准備要加的輔料。 黃瓜,香腸(火腿也成)切丁,用番茄醬、沙拉醬、一點白糖拌勻; 腌蘿卜條切絲;炒兩個雞蛋攤成蛋皮,再切條; 芝麻少量;蟹肉或蝦肉切末 做法: 1-拿一張紫菜鋪好,在上面均勻鋪上一層約5毫米的米飯 可以事先准備一碗水在旁邊,米飯粘手擦擦^^ 鋪米飯要盡快完成,不然紫菜太軟了就不好辦了 2-在米飯上鋪上輔料 3-注意鋪米飯和輔料時不要太滿,給紫菜邊緣留些空間 也不要太多,不然一會兒卷的時候就擠出來啦 4-把紫菜卷好(有那種專門的卷紫菜工具,不過我沒買到) 一定要卷緊,還要小心,不要讓米飯從紫菜縫隙逃出來喔 開動:OK,可以吃啦!啊```那麼長條怎麼咽,對了,還要切成塊兒,大約15毫米就可以 可以趁熱吃或者放到冰箱冷藏一下,味道也不錯

6. 誰能告訴我,我們常吃的紫菜是從哪裡長出來的讓大家見笑了。

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類的統稱。
紫菜屬海產紅藻。
葉狀體由包埋於薄層膠質中的一層細胞組成,深褐、紅色或紫色。
同時紫菜還可以入葯,製成中葯,具有化痰軟堅、清熱利水、補腎養心的功效。

7. 紫菜是誰起的學名為什麼叫紫菜又有那些營養

[編輯本段]蔬菜-紫菜
zǐcài
英文名:laver ,seaweed
紅藻門(Rhodophyta)原紅藻綱(Protoflorideophy-ceae)紅毛菜目(Bangiales)紅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屬(Porphyra)的統稱。紫菜含有高達29~35%的蛋白質以及碘、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類,味鮮美,除食用外還可用以治療甲狀腺腫大和降低膽固醇,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海藻。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但以溫帶為主。現已發現約70餘種。自然生長的紫菜數量有限,產量主要來自人工養殖。壇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條斑紫菜(P.yezoensis) 和甘紫菜(P.tenera)是主要的養殖種類。
日語稱海苔(nori)。紫菜屬(Porphyra)海產紅藻。葉狀體由包埋於薄層膠質中的一層細胞組成,深褐、紅色或紫色。有性生殖結構在葉狀體邊緣。南北半球均有分布,生長於潮間帶的高潮線,在富氮的水中(如污水排水管的出口附近)生長最好。收獲乾燥後可作食品,消費量超過其他海藻。東方國家人工養殖作為一種重要的食物。可作湯的主料、其他食物及肉類的佐料。在不列顛群島,紫菜置於麵包上烤食,味如牡蠣。
[編輯本段]簡史
早在1400多年前,中國北魏《齊民要術》中就已提到「吳都海邊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唐代孟詵《食療本草》則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則紫色」的記載。至北宋年間紫菜已成為進貢的珍貴食品。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態和採集方法,還指出紫菜主治「熱氣煩塞咽喉」,「凡癭結積塊之疾,宜常食紫菜」。養殖歷史很悠久。日本漁民可能在17世紀上半葉已用竹枝和樹枝採集自然苗,並進而用竹簾和天然纖維水平網簾進行養殖。長期以來紫菜苗只能依賴天然生長,來源有限,故養殖活動的規模不大。1949年英國K.M.德魯首先發現紫菜一生中很重要的果孢子生長時期是在貝殼中度過的,這為研究天然苗的來源開辟了道路。接著,日本黑木宗尚和中國曾呈奎分別於1953年和1955年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全過程,為人工育苗打下了理論基礎。此後,紫菜養殖才進入全人工化生產時期,產量開始得到大幅度提高。
[編輯本段]生物學特性
紫菜外形簡單,由盤狀固著器、柄和葉片3部分組成。葉片是由1層細胞(少數種類由2層或3層)構成的單一或具分叉的膜狀體,其體長因種類不同而異,自數厘米至數米不等。含有葉綠素和胡蘿卜素、葉黃素、藻紅蛋白、藻藍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異,致使不同種類的紫菜呈現紫紅、藍綠、棕紅、棕綠等顏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較大的葉狀體(配子體世代)和微小的絲狀體(孢子體世代)兩個形態截然不同的階段組成。葉狀體行有性生殖,由營養細胞分別轉化成雌、雄性細胞,雌性細胞受精後經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後脫離藻體釋放於海水中,隨海水的流動而附著於具有石灰質的貝殼等基質上,萌發並鑽入殼內生長。成長為絲狀體。絲狀體生長到一定程度產生殼孢子囊枝,進而分裂形成殼孢子。殼孢子放出後即附著於岩石或人工設置的木樁、網簾上直接萌發成葉狀體。此外,某些種類的葉狀體還可進行無性繁殖,由營養細胞轉化為單孢子,放散附著後直接長成葉狀體。單孢子在養殖生產上亦是重要苗源之一。
紫菜葉狀體多生長在潮間帶,喜風浪大、潮流通暢、營養鹽豐富的海區。耐乾性強;適宜光照強度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飽和點高、光補償點低的特點,屬高產作物。對低溫的適應力隨藻體水分含量不同而變化,在快速乾燥至含水20%時,經-20℃左右的低溫冷藏數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復活力。對海水比重的適應范圍廣,但以1.020~1.025為宜。絲狀體耐乾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於低潮線以下。在氣溫開始下降、有海水流動的條件下,殼孢子形成後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時大量放散,呈明顯的日周期性。
[編輯本段]養殖
整個過程可分為絲狀體培育與葉狀體養殖兩個階段。
絲狀體培育 即人工採集果孢子,經培育絲狀體形成殼孢子囊枝,最後形成殼孢子的過程。一般在育苗室內進行。分貝殼絲狀體培育和自由絲狀體培育兩種方式。培養貝殼絲狀體在 2、3月到9月進行。育苗室多為東西走向,以天窗和側窗採光,或增設人工光源。培育池可分平面與立體兩種。前者水深20~30厘米,培養基質——貝殼(多為文蛤殼)平放池底;後者池深50~70厘米,貝殼吊掛於池中。春季進行培育時,挑選優良紫菜放散的果孢子製成果孢子水,均勻噴撒在貝殼上,使之鑽入殼內,經4~5個月即可形成殼孢子。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①調整光強。初期為3000勒克斯,到形成殼孢子囊枝後逐漸降至500勒克斯左右;②施加營養鹽。可根據不同生長期按一定比例施用硝酸鉀和磷酸二氫鉀;③控制水溫。使在整個絲狀培育期間不受夏季高溫和秋季提早降溫影響,保證按期采苗。
自由絲狀體培育是把果孢子置於玻璃瓶內培養,使其自然生長成絲狀體。培養期間的生態條件與同種紫菜的貝殼絲狀體基本一致。自由絲狀體多作為育種手段進行2次采苗施用,但作為生產方式仍局限於個別地區。
葉狀體養殖 主要包括采殼孢子(又稱采苗)、出苗管理及成菜養殖幾個工序。殼孢子可在秋季海水下降到一定溫度,當壇紫菜貝殼絲狀體(27℃以下)和條斑紫菜絲狀體(20℃以下)上的殼孢子成熟並開始放散時採集。人工培育的絲狀體可在室內或海區進行收集。室內采苗時,將合成纖維或棕繩編製成網簾作為附著基質放於培養池中,使殼孢子自然附著於上;幾小時後,將網簾下海張掛。海區采苗時需將網簾和人工培育的絲狀體均置於海中預先設放的裝置內,使殼孢子自然附於網簾上。因殼孢子放散有日周期性,放散高峰多在上午10~11點之間,因此采苗一般均需在上午進行。此外也可利用自由絲狀體采殼孢子。
網簾下海到肉眼見苗為出苗期。為了早出壯苗、全苗,須將網簾置於適宜潮位,及時清除雜藻並施肥。到成葉期要合理施肥、防止病害並適時採收。日本採用的冷藏網技術,即在幼苗長到1~3厘米時,將其快速乾燥至含水量20%,連同網簾置入-20℃冷庫密封保藏數十天至1年後再放回海區繼續生長,既有助於避開病害發生期,又可用冷藏網簾替換紫菜質量下降的網簾,使生產的紫菜保持幼嫩。
葉狀體的養殖按網簾在海區的安置方式可分為半浮動式和全浮動筏式(見藻類養殖),前者適用於淺海灘塗,後者主要用於深海海區。這兩種方式現在都採用全人工培養絲狀體和人工采苗提供苗源,在生產上佔主要地位。此外,中國尚有菜壇式養殖法,主要利用天然殼孢子在岩礁上養殖,單位產量高,但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生產不穩定。中國利用細胞工程技術將條斑紫菜與壇紫菜的體細胞附著於網簾上培養葉狀體也已成功。
病害 絲狀體培育期間最常見的病害有黃斑病、泥紅病等,均系微生物所致,凈化水質和穩定培養條件即可避免。葉狀體常見病為赤腐病和壺狀菌病,主要靠合理密植和合理採收加以防止,嚴重時可採用前述冷藏網技術。
收獲與加工 葉狀體約經半年時間培育後,至翌年春季可用機械或手工定期多次收割鮮菜。鮮菜經切割、清洗制餅和乾燥後做成商品紫菜出售。干品既可作烹調原料,也可經再次加工成為罐頭和其他食品供直接食用。
--------------------------------------------------
[編輯本段]中葯-紫菜
紫菜為藻類植物紅毛菜科壇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條斑紫菜(P. yezoensis Ueda.)、同紫菜(P. suborbiculata Kjellm. )、甘紫菜(P. tenera Kjellm.) 等多種野生紫菜的藻體。藻體紫色,一般高12—30 厘米,養殖的壇紫菜最長達4 米以上。分布遼寧至廣東沿海。
紫菜每百克可食部含水分10.3 克,蛋白質28.2 克,脂肪0.2 克,碳水化合物48.3 克,鈣343 毫克,磷457 毫克,鐵33.2 毫克,胡蘿卜素1.23 毫克,維生素B10.44 毫克,維生素B22.07 毫克,尼克酸5.1 毫克,維生素Cl 毫克,碘1.8 毫克。
紫菜性味甘咸寒,具有化痰軟堅、清熱利水、補腎養心的功效。用於甲狀腺腫、水腫、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腳氣、高血壓等。
[編輯本段]營養分析
1.營養豐富,含碘量很高,可用於治療因缺碘引起的「甲狀腺腫大」,紫菜有軟堅散結功能,對其他郁結積塊也有用途;
2. 富含膽鹼和鈣、鐵、能增強記憶、治療婦幼貧血、促進骨骼、牙齒的生長和保健;含有一定量的甘露醇,可作為治療水腫的輔助食品;
3. 紫菜所含的多糖具有明顯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可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可顯著降低進血清膽固醇的總含量;
4. 紫菜的有效成分對艾氏癌的抑制率53.2%,有助於腦腫瘤、乳腺癌、甲狀腺癌、惡性淋巴瘤等腫瘤的防治。
[編輯本段]適宜人群
一般人均宜食用
1. 尤其適合甲狀腺腫大、水腫、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癭瘤、淋病、腳氣、高血壓、肺病初期、心血管病和各類腫塊、增生的患者更宜食用;
2. 不宜多食,消化功能不好、素體脾虛者少食,可致腹瀉;腹痛便溏者禁食;乳腺小葉增生以及各類腫瘤患者食用;脾胃虛寒者切勿食用。
[編輯本段]烹飪指導
一般內地賓館和家庭多用水發泡洗後的紫菜沏湯,其實紫菜的吃法還有很多,如涼拌,炒食,制餡,炸丸子,脆爆,作為配菜或主菜與雞蛋、肉類、冬菇,豌豆尖和胡蘿卜等搭配做菜等等。
食用前用清水泡發,並換1~2次水以清除污染、毒素。
[編輯本段]食療作用
紫菜性味甘咸、寒,入肺經;
具有化痰軟堅、清熱利水、補腎養心的功效;
用於甲狀腺腫、水腫、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癭瘤、淋病、腳氣、高血壓等。
1. 應用於肺熱痰多:紫菜30克,蘿卜1個,煮湯服。用紫菜治療各種膿痰和咳嗽的方法是:將紫菜研成粉末,煉蜜為丸,每次在飯後服6克,日服2次,或干嚼紫菜也可。
2. 用紫菜治療缺碘性甲狀腺腫大的方法是:每日用紫菜30克,陳皮3克,白蘿卜1個,做湯服用。或將紫菜與鵝掌菜、夏枯草、黃芩各適量,水煎服。
3. 治療高血壓及兩眼昏花:可用紫菜與決明子一同加清水煎服。
4. 治療慢性氣管炎:可用紫菜、牡蠣、遠志各適量,水煎服。
[編輯本段]其他相關
中國古代已開始食用紫菜。始見載於晉代左思《吳都賦》的「綸組紫絳」,據呂延濟注其中之「紫」乃「北海中草」。唐代《集異記》有采紫菜的記載。元代時, 「南澳紫菜」已開始出口外銷。明代《五雜俎》指出人們將荔枝、蠣房、子魚、紫菜作為福建的「四美」,《隨息居飲食譜》載「和血養心」。
約三百多年前中國福建已用灑石灰水或放竹簾等方法繁育紫菜,食用也普及至內地。20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家研究出紫菜孢子的來源問題,為人工養殖創造了條件。
[編輯本段]備注
1. 若涼水浸泡後的紫菜呈藍紫色,說明該菜的乾燥、包裝前已被有毒物所污染,這種紫菜對人體有害,不能食用;
2. 紫菜是海產食品,容易返潮變質,應將其裝入黑色食品袋置於低溫乾燥處,或放入冰箱中,可保持其味道和營養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紅毛菜科植物甘紫菜及圓紫菜等的葉狀體。又稱紫英、索菜。我國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均有分布。亦有進行人工栽培者。秋、冬季採取,乾燥備用(不宜多曬、暴曬)。
[性能]味甘、咸,性涼。能軟堅散結,清熱化痰,利尿。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B12、C,煙酸、膽鹼、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碘、鈣、磷、鐵等成分。
[用途]用於癭瘤,瘰癧;咳嗽痰稠;飲酒過多,煩熱不安;腳氣,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煎湯,煮食,研末等。
[注意]《本草拾遺》說:「多食令人腹痛,發氣,吐白沫,飲熱醋少許即消。」故本品非久服之物。
[附方]
1,紫菜湯:紫菜15g,加水煎服;或用豬肉與紫菜煮湯,略加油、鹽調味食。
本方獨取紫菜軟堅散結的功效。用於癭瘤、瘰癧和痰核腫塊。
2,紫菜散:紫菜15g,研成細末。每次5g,蜂蜜兌開水送服。
本方取紫菜清熱化痰,蜂蜜潤肺止咳。現代用於肺膿瘍、支氣管擴張,咳嗽痰稠或腥臭。

8. 壽司是誰發明的

壽司是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調味過的冷飯(簡稱醋飯),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鮮美,很受日本民眾的喜愛。 壽司起源握鮨 一千八百多年前(即後漢年代),壽司已在中國流傳,至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壽司開始傳入日本。當時是一些商旅,用醋腌制飯團,再加上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作為沿途的食糧,後來廣泛地流傳日本,當時的配料更用上各種剌身,並名為「江戶散鮨」亦稱「握鮨」,即是現今最受歡迎的壽司。數現代日本壽司,除「握鮨」外,尚有兩種「卷鮨」與「箱壽司」。「卷鮨」是把青瓜、吞拿魚、雞蛋與腌蘿卜等材料用紫菜包著。「卷鮨」又分為太卷與細卷,顧名思義,大小之分也。 箱壽司 「箱壽司」則是先將飯放入木盒中,鋪上各式配料,加蓋力壓,然後把木盒壽司拍出來,切開一塊塊,狀若箱子,因而得名。「手卷」其實是「卷鮨」的一種,話說十八世紀時,那些日本賭徒終日流連賭場(Tekkaba),賭得性起,又怕餓死,便把鮪魚(吞拿魚)肉放進飯中,用紫菜將之捲起來。可以大口大口的吃,又避免飯粒黏著撲克和手指,一舉兩得,故深受賭徒歡迎。這種食物因賭場而生,故名為tekkamabi,漸漸演變為今日的手卷。 最早的壽司 最早的壽司是用米飯生魚和醬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現在的壽司則很多種,可以放一大堆東西,不過必須是一口可以吃掉的。 日本壽司 壽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己有記載。當時的壽司指的是一種保存魚的方式。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酵。當產生酸味後,即可食用,其味甚佳。據說,這種方式是從中國傳去日本的。這種方式費時費力,不久便發展成乾脆用醋泡魚肉的方式。現在,所謂壽司則是指凡是在拌過醋的飯內加進其他餡的食物。 現在的日本壽司,除「握鮨」外(即現在我們常吃到的壽司),還有「卷鮨」與「箱壽司」。「卷鮨」是把飯、小黃瓜、鮪魚、雞蛋與腌蘿卜等用紫菜包著,此外可分為大卷與細卷,即大小之分。 壽司卷通常一根用米九十克,煮成飯大約二百克,用紫菜包後食用。有時也可用薄炒蛋皮替代紫菜。用一整張紫菜包的壽司卷叫「太卷」(即粗卷),只用半張包的就叫「細卷」。壽司卷里一般夾煮過的甜寒天、蘑菇、炒蛋皮、魚松或鴨兒芹。 手卷其實是「卷鮨」的一種,據說是遠古時代的日本賭徒肚餓時,把鮪魚放進飯中,再用紫菜捲起來吃,以免飯料沾到撲克和手指,因而深受歡迎。 壽司概述(日語平假名:すし,sushi,也作「鮨」或「鮓」音(SUSI)或(sushi)既可以作為小吃也可以作正餐,花色種類繁多。配料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熟的;或者腌過的。視乎配料的不同,不同壽司的價格、檔次差距甚大。 日本人常說「有魚的地方就有壽司」,這種食物據說來源於亞熱帶地區,那兒的人發現,如果將煮熟的米飯放進干凈的魚膛內,積在壇中埋入地下,便可長期保存,而且食物還會由於發酵而產生一種微酸的鮮味,這也就是壽司的原型(即:鮒壽司)。 現在日本的壽司,主要是由專門的壽司店製作並出售。店中身著白色工作服的廚師,會根據顧客的要求,將去了皮的鮮魚切成片和其它好材料碼在等寬的米飯塊上,由於各類魚蝦的生肉顏色不同,壽司也是五顏六色,十分好看。 另外,日本家庭也會在特殊的場合,自製壽司款待宴客;但作法大都比較簡單,並可在卷米飯的同時加入烤紫菜或雞蛋片,鹹菜之類。 壽司壽司在日本以外地區也十分流行,世界各地回轉壽司式的壽司店也多不勝數。不過外國人有時會誤把「壽司」與「刺身」(sashimi,生魚片)混為一談,這也是日本料理典型的印象之一。

9. 紫菜最早在什麼年代出現於韓國

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類的統稱

韓國什麼時候不知道,以下是中國的發現史:

早在1400多年前,中國北魏《齊民要術》中就已提到「吳都海邊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唐代孟詵《食療本草》則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則紫色」的記載。至北宋年間紫菜已成為進貢的珍貴食品。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態和採集方法,還指出紫菜主治「熱氣煩塞咽喉」,「凡癭結積塊之疾,宜常食紫菜」。養殖歷史很悠久。日本漁民可能在17世紀上半葉已用竹枝和樹枝採集自然苗,並進而用竹簾和天然纖維水平網簾進行養殖。長期以來紫菜苗只能依賴天然生長,來源有限,故養殖活動的規模不大。1949年英國K.M.德魯首先發現紫菜一生中很重要的果孢子生長時期是在貝殼中度過的,這為研究天然苗的來源開辟了道路。接著,日本黑木宗尚和中國曾呈奎分別於1953年和1955年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全過程,為人工育苗打下了理論基礎。此後,紫菜養殖才進入全人工化生產時期,產量開始得到大幅度提高。

10. 壽司或者叫做紫菜包飯到底是哪國發明的,起源於哪裡

在日本,壽司料理又名漢字「鮨及鮓」。這兩個在中文裡不常用到的字,都是指用鹽漬可以久藏的魚類。據考證,現今的壽司便是由鹽腌制的魚類發展而來,大約在西元三世紀由中國沿海地方傳至日本,原先只是以鹽腌制的咸魚,後來改為以米飯腌魚,製成後將魚與米飯一起食用,這即是現今壽司料理的前身。雖然壽司最早來自中國,但在千餘年發展之後,卻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實,壽司的名字是因為壽司吃起來有點酸酸的,因此當時日本人一邊吃一邊喊著好酸!好酸!就這樣喊著喊著就喊出了壽司的讀音羅。壽司的漢字原為「鰭」,意思是只以鹽腌製成的魚肉,因為所有利用魚所做的料理當中,就屬壽司最好吃了,因此在魚字旁再加上旨字,就出來這各漢字了,早在後漢時期,壽司已在中國廣為流傳了,直到西元700年時壽司才開始慢慢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商人是為了長途的商旅,即用腌制的飯團加上海鮮或肉類,壓成一小塊長型的形狀,作為沿途食用的糧食,這即是現今壽司料理的前身,雖然壽司最早源自於中國,但在千餘年發展之後,已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代表之一。
鮨、鮓源自中國
壽司雖然是日本食品,但源本來自中國。壽司亦作「鮨」,這個字首先出現於公元前3至4世紀的中國辭典《爾雅.釋器》,其中記載「肉謂之羹,魚謂之鮨。」意指肉醬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攪碎的魚肉叫鮨(qí,ㄑ-ˊ)。
壽司的另一寫法「鮓」出現在五百多年後,公元2世紀中國漢朝的另一本辭典。劉熙的《釋名.卷二.釋飲食第十三》中記載「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鮓滓是種用鹽、米等腌制,讓魚肉發酵後剁碎,煮熟後進食。
一百年後,漢字傳到日本,鮨、鮓兩字已混為一談。中國也停止用米來釀制食品,到了明代,鮨、鮓更從中國菜中消失了。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了紫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