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的織布書

發明的織布書

發布時間:2021-06-26 04:57:44

㈠ 織布機是誰發明

織布機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黃道婆發明的。

黃道婆由於推廣紡織技術以及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清代時被尊為布業的始祖。元貞年間,她將在崖州(今海南島)生活三十餘年所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製成了一整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極大地提高了當時的紡紗效率。

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使松江在當時一度成為全國棉紡織業的中心,對當時植棉和紡織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發明的織布書擴展閱讀

我國是紡織業的發祥地,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古墓出土的200多件織工考究、色彩斑斕的絲麻織品,說明在2000多年前人們就掌握了相當先進的紡織技術。宋朝時紡織業在內地逐漸發達起來,海南島在11世紀(北宋中期)為滿足人們日用之需,已經開始大面積地植棉。

而海南島一帶生產的棉織物,品種繁多,織工精細,質量、色彩均居全國之首。黃道婆就是在這樣一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來到海南島的。她與黎族人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共同的勞動生活與交往中,努力學習和掌握當地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黎族同胞的細心傳授,黃道婆自己虛心刻苦的學習,使她了解並熟悉了各道棉和織布工序。在實踐中黃道婆還融合吸收了家鄉織布技術的長處,逐漸成為有著精湛技術的紡織能手。

㈡ 中國古代發明織布的女人是誰

中國古代發明織布的女人是黃帝的妻子嫘祖。

有一天黃帝看到一位少女穿著金色綵衣,地上還有一堆蠶繭。黃帝心想人們一年四季都是衣不蔽體,夏披樹葉,冬穿獸皮,所以感覺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並與這位少女結為夫妻,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的嫘祖。後來她向百官、百姓傳授這種技術,讓人們穿衣禦寒。

據考古資料,中國紡織生產習俗,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見萌芽,距今約 2 萬年左右的北京山頂洞人已學會利用骨針來縫制葦、皮衣服。這種原始的縫紉術雖不是嚴格的紡織,但卻可以說是原始紡織的發軔。而真正紡織技術和習俗的誕生流行當在新石器文化時期。

史載,元代黃道婆發明了彈花、紡棉、織布的機具及其技術。黃道婆是元代棉紡織革新家。又稱黃婆。生卒年不詳。

松江府烏泥涇(今屬上海)人。元貞年間,她將在崖州(今海南島)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製成一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

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

(2)發明的織布書擴展閱讀

黃帝戰勝蚩尤後,建立了部落聯盟,黃帝被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他帶領大家發展生產,種五穀,馴養動物,冶煉銅鐵,製造生產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給正妃嫘祖了。

在做衣冠的過程中,嫘祖和黃帝手下的另外三個人作了具體分工:胡巢負責做冕(帽子);伯余負責做衣服;於則負責做履(鞋);而嫘祖則負責提供原料,她經常帶領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她們還把男人們獵獲的各種野獸的皮毛剝下來,進行加工。

不長時間,各部落的大小首領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想了各種辦法,做了好多嫘祖平時

㈢ 中國最早的織布機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我國最早的織布機大約發明於商朝的手紋織機,到周朝又發展出提花機械,至少在戰國末版期已經開始使權用足踏織機了。利用腳踏板作提綜(織機上使經線上下交錯分開以便梭子通過的裝置)開口的裝置,就可以騰出手來投梭,手腳並用,使功效大大提高。這種織機是紡織技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到了西漢初年,對織機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有人還曾發明了一種新型提花機。它用120根經線,60天就能織出一匹花綾。但這種織綾機的最大特點是每根經線都要用一個腳踏的躡(即踏板),這樣120根經線就要有120個躡,操作起來既費力又費時,很不方便。後來有人對它作了改進,把它簡化成「五十綜者五十躡」或「六十綜者六十躡。」

㈣ 哪個朝代的人發明了織布機

古代織布機是黃道婆發明的。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僅13歲的黃道婆為逃避當版童養媳隨商船權漂落到崖州水南村。當時黎族人的棉紡織技術領先於中原漢族,黃道婆就傾心向黎民學慣用木棉絮紡紗,用米酒、椰水、樹皮和野生植物作為顏料調色染線,用機杼綜線、挈花、織布的紡織印染技術,並比歐洲早400年發明出腳踏「三綻三線」紡紗車和「踞織腰機」織布機,提高了織錦質量。以「踏車椎弓」織出的黎錦、筒裙的圖案艷麗素雅,有雞花紋、馬尾紋、青蛙紋等200多種,譽為「機杼精工,百卉千華」。

㈤ 是誰發明織布技術

據我所學知識是咱們中國南宋時期一位姓黃的奶奶,大家都叫黃道婆。

㈥ 古代織布機是誰發明的

歷史上沒有記載,傳說是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的。

㈦ 織布算不算古代發明之一

手織布的織造工藝極為復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經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等大小72道工序,全部採用純手工工藝。它的圖案可以從22種色線變幻出1990多種絢麗多彩的圖案,其圖案意境,就是靠各種色線交織出各色幾何圖形來體現,通過抽象圖案的重復、平行、連續、間隔、對比等變化,形成特有的節奏和韻律,富有藝術魅力。每道工序、每件產品都包含著繁復的勞動,令人嘆為觀止。在紡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手織布工藝流傳至今,堪稱奇跡。

㈧ 織布機是宋朝什麼時期發明的

宋末元初
黃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著名名的棉紡織家。又名黃婆,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人。出身貧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壓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島),以道觀為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並師從黎族人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貞年間(1295-1296)重返故鄉,在松江府以東的烏泥涇鎮,教人制棉,傳授和推廣"捍(攪車,即軋棉機)、彈(彈棉弓)、紡(紡車)、織(織機)之具和"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織造技術。她所織的被褥巾帶,其上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粲然若寫

㈨ 是先發明在手織布上寫字還是在竹片上寫

基本是同時期,竹簡用的很多(便宜),帛(絲織品,很貴)用得少,而且不好保存,當時是麻布(棉布是後來傳入中國的)不適合書寫

㈩ 織布的原理是什麼

織布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將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起來,最後形成布。

當然,將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非常不容易,需要藉助特定的織機。人們發明了許多織機。腰機、斜織機、立織機、羅織機、提花機……都是為了提高織布的效率和織布的形式而不斷改進發明的。

——以上內容摘自米萊童書《田野里的自然歷史課》

閱讀全文

與發明的織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