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是誰發明了碗

是誰發明了碗

發布時間:2021-06-26 03:29:09

『壹』 誰發明了碗

碗是比較深的圓形的容器,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一般用途是盛裝食物,碗因為其體積較鍋、盂小而可用手端盛。

上闊下窄的形態,放在平地上是不穩定的,據此考古學家推測,古人對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是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內的。

它的起源目前不可考,不過可追朔自古代的泥制容器,有陶瓷、木、石、壓克力、玻璃、琉璃、等材料,製作精美的骨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愛。

『貳』 世界是誰第一個發明了碗,怎麼發現的

原始社會,出現了一些簡單的陶罐,那時人類用它來煮 飯煮水,吃飯.但後來人們發現用罐吃飯很不方便,於是把罐做的非常淺,逐漸形成了碗.至於發明的人,看哪裡用的最多就知道了。但世界是誰第一個發明碗的人不好說,我在這里講講碗的發展史,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雖然已有陶出現,但陶還是很稀有的,僅用於儲存貴重物品。其起主導地位的還是石器,磨製石器(新石器)時代,那時候的人生活糧食不是谷類,而是以狩獵成果為食物,就是說那時的主食是山裡的野獸和河裡的魚類,那些食物最早都是生吃,後來偶然發現火燒過的食物更好吃後才改用烤,所以那時的人是取食,即直接把在火上烤的食物拿來吃,類似於現代的燒烤,這類取食是不用碗的。
但在即將步入奴隸社會的原始社會末,人們在取食時可能已感到拿憝食很燙手,於是順便在地上揀了一塊石片用來放熟食,或許這就是碗的最早形態了,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碗用「石」作偏旁的原因,後來因為陶的出現,不小心打爛的陶片比石片更好放食物了,所以奴隸社會初期的「碗」變成了陶片。再後來到了奴隸社會,人們懂得享受的時候,陶片便開始正式演變成碗的雛形了,陶製品在古代統稱「皿」,所以碗的篆字寫作「盌」,夏商周青銅器相當發達,制陶相對滯後,很多食器都有是以青銅形式出現,所以那時鮮有陶碗出土。
春秋戰國以降,木坯漆器相對發達,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食器——碗的形狀已經完全成熟,如今很多春秋戰國墓葬多有木碗和漆碗出土。
至此到瓷器發明以前,木碗跟陶碗同時盛行。

『叄』 發明折疊碗的人是誰

『肆』 誰發明了碗

當然是中國人啦。。
據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製品,基本形狀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於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以後隨著時代的演進,制瓷工藝的逐步改善以及人們的審美和實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形狀、紋飾、質量也越來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來越具體多樣,如飯碗、湯碗、菜碗、茶碗等。

【ps:分類錯誤哦~~下次注意。。不然回答的人會少很多。。。。o(∩_∩)o...】

『伍』 鍋碗瓢盆是誰發明的

和歷史上罕見的人名相比,也許古時候鍋碗瓢盆的名字稱號會更讓你崩潰。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些象形文字。

二、煮食器:鬲

盨,讀xǔ,它是古代人用來盛食物的銅器,也就是現在我們通常用的飯碗。雖然也是橢圓的口子,但是它有蓋,還有兩個耳朵,方便拎提,還有腳,易於穩固。

『陸』 吃飯的碗是誰發明的

這是無從考證的。
原始人發現一些凹陷的物體可以裝水或能盛物,例如還內未破碎的蛋殼之類容的物體所得到啟示,把泥土捏成碗狀曬干用來裝東西,後來發現泥土經過燒結之後會變硬不會散開,從而出現了陶器,婉和其它陶器就在那時被製造出來了。

『柒』 碗筷是誰發明的

面對這困擾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真不知道如何對孩子的孩子們加以詮釋。我只是憑著多年來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因而近乎偏執地自信,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必定有一種先於古代四大發明、優於異國異邦文明起源的造化物。否則何以在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南部能出息繁衍全人類最龐大的一個族群。物擇天競,適者生存。適應這偉大族群生存與發展的力量和智慧以怎樣的載體、作何等的傳承呢? 循著生命實體的第一生存需求,追溯這個崇尚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自華宗漢祖之先民自從懂得刀耕火種而改變茹毛飲血的原始陋習,轉而在火中取栗和湯中取食時的某種需求。由於火焰與熱湯的高溫不允許沿用伸手抓捏的習慣,於是出現了手指的替代物一支箭一柄矛或一根樹枝。顯然,單枝獨箭只具有扎和挑的功能,遠不及兩根手指拿捏之便捷。先民們最質朴的思維已經懂得了靈巧的拇指可藉作兩根樹枝而延伸,更何況先民們狩獵和勞動的技能已將手指鍛煉得運用自如,將兩根小樹枝捏在手中,竭盡插扎穿挑夾、撈扒拌攪拉之能事,還可供遞喂播舀、煎卷烤炸,真乃十八般食藝可得心應手。由此可推斷,華漢先民的第一種創造發明得以誕生。其之所以稱之為發明創造,是由於筷子完全符合當今對於發明創造賦予的三大定律: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而且還具有取之有竭的原材料可用來加工批量製作。因此,又可以進而斷言,祖先除發明創造了弓箭長矛和某些農具,那麼最初的第一件民間日用品非筷子莫屬。隨著筷子的普及和大量使用,製作筷子的材料漸次演變為樹枝、木條、竹枝、竹條、骨條和牙條。其形制和長度也逐漸形成定規。其長度緣於原始部落和圍著食器聚餐的習俗,必須具有一定的長度方能伸手夾取食物。而這長度又必得便捷於手腕在食器與嘴之間作半徑活動,手臂的運動半徑亦受制於腕骨到肘骨這兩個支點的牽制,於是小臂的長度大體成為了筷子的長度標准。這一見解十分重要,先民的長度概念難道真的同筷子有關嗎?事實上,原始人對距離與長度的最初確認,往往是按人體工程學的原理,以自我為尺度來確認的,包括拳頭、手指、步幅,又引伸到長矛和箭的射程,但這類成法顯然不如筷子來得便捷。由於筷子的誕生,不但確定了圍食的習俗,而且依據筷子加手臂的長度作為半徑,確定了用以聚餐的方桌與圓桌的直徑與寬度,確定了餐桌周邊長度與食客空間人數的慣例。最終使得筷子成為原始尺寸的長度單位,一市尺約等於小臂加拳頭的長度,最初的筷子也大體如此。只是由於木竹筷子容易彎曲,加上民居與食器的發展,使人們逐漸從野外移至室內,食桌食器筷子漸漸短小精緻。至於筷子的形製取上方下圓,大概同先民崇尚的天地方圓說相關。既然天圓地方自居中國,將方圓把握於掌股之間亦理所當然。有趣的是,氏族部落之間的許多理念和原始等級,也由筷子反映出來,依牙骨竹木品質與製作難度,按筷子長短粗細優劣與刻意製作的不同紋飾,決定了執筷人的等級尊卑與長幼身份。為了適應傳統禮儀之邦的各種需求,筷子又演化為禮品供品祭品。當祭祀神靈供三牲五穀時,人們把筷子插入供品。為了確定祭拜的時辰,有人燃點豎著的木竹筷子以作計時之用。繼而又發現某種木料所制筷子燃點後會發出香味,或形成幽幽冥冥的火光,似能起到驅避蚊蠅蟲蟻並驅趕餓鬼厲鬼的作用,更增添了祭典的神秘感。固而有了最初的焚香與火燭,直到後人懂得在筷子上粘裹香料和石蠟,才有了蠟燭與燃香問世,但其載體還是根筷子。

『捌』 是誰發明了碗拜託了各位 謝謝

老妹~~就讓我來告訴你吧~~·是原始人~~在古老的原始時代發明的

閱讀全文

與是誰發明了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