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發明的故事
魯班的發明「刨」
在魯班以前,木匠僅用斧子和刀來弄平其建造用的木料,結果既使幹得很好,也難也令人滿意。後來魯班通過長時期的實踐發現,他使用的刀片越薄,所製造出來的表面越平,干起來也越容易。這樣,這種刨逐漸地從魯班的實踐中加以演變,最初用較薄的斧刀片,後來用一個刀片固定到一塊木頭上再橫穿以手柄,最後刀片固定到木槽中--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刨。魯班的妻子也是一位發明家,前啟發了她的丈夫。當魯班刨平木料時,她不得不站在木料的一端握住粗糙的厚板。由於她還要盡其它的義務,做這樣的事是很不理想的,所以她為刨木工作台發明了一個木槽以抵住魯班刨木撞擊的壓力,使刨木成為可由一個人來乾的工作。由她發明的木槽被稱為班妻。
㈡ 有關發明的日記100字
我發明的玻璃 每當抄我走進襲房間,就會聞到一股大自然的清香撲面而來。你也許會問:房間里怎麼會有香氣呢?它是由哪裡發出來的呢?它就是我發明的「空氣凈化玻璃」。它是一種特殊的玻璃,裡面有一層極細極密的過濾網,能將清新的空氣帶進房間,小飛蟲、煙霧則不能進去。 如果有人在房間里吸煙,原來臭臭的味道就不會存在,因為有了這扇「空氣凈化玻璃」,煙霧就像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隱行人」,早早地被這位空氣大使趕出了房間。如果在商場里裝上這種玻璃,就不會因為人多而使得空氣變得渾濁,相反會使人感到像在大自然里遨遊。 如果我真的能發明這種玻璃,那麼我想世界就會變得更加整潔、更加美麗,期待著這個美夢能夠成真。
㈢ 關於發明創造的故事
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追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盤行起來了。
雨衣 18世紀,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身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剃須刀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鬍子,佩因特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一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造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鏡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拉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就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十大發明之一。
㈣ 科學家或關於發明的故事,並寫下來
第一名:萊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
最著名的發明:計算器
提到達·芬奇和他的發明時,你最好問這樣的問題:「什麼東西不是他發明的?」因為他發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達·芬奇的工作日誌里繪有許多東西的設計圖,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計算器的設計。試想如果缺少簡單的復雜的數學運算,那科學將會是什麼樣子。
達·芬奇堪稱文藝復興開山鼻祖,他能畫(比如傑作《蒙娜麗莎》),能雕塑,也能發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著迷的日記,描繪勾勒了從人體到直升機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最酷的事實:達·芬奇日記長達13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這件事情本身就讓人吃驚,你若知道達·芬奇當時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一點概念都沒有時,那簡直就是驚詫了。
第二名:尼古拉·特斯拉(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無線電
雖然尼古拉·特斯拉生前沒有因此得到認可,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終還是肯定了他的專利申請,確認是他而不是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
特斯拉也許就是為標新立異而生的。雖然他發明的一種稱做「交流電」的輸電方法應用至今,其實他研究的焦點集中於電的理論應用(遺憾的是許多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繪圖板上)。就是這個總是自己製作實驗設備(比如用來聚集電能的著名的特斯拉線圈)的特斯拉,提出了范圍涉及從X射線到地震儀的一系列觀點。
最酷的事實:特斯拉直到生命快要結束時還在研究一種致命射線。他的觀點聽起來有點象科幻故事,美國聯邦調查局確實也看不出什麼有趣的東西,結果胡佛總統只好下令將特斯拉的科研資料收走並宣布為「絕密」。
第三名:亞歷山德羅·伏特(義大利)
最著名的發明:電池
伏特雖然沒有發現電,但是他卻想出了一個可將電攜帶的好點子。要知道「伏特電池」可是現代電池的先驅。
伏特一生職業都在搞電的東西。早期他發明了起電盤(即一次充電單板電容),一年之後致力於封閉室燃氣點火發電實驗,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沼氣(甲烷),即今天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種氣體。然而真正使其出名的卻是「伏特電池」,其實就是一堆鋅片和銅片交互排列,再加上兩種金屬片之間為增強導電性而浸了鹽水的布料而已。但就是這種粗陋的電池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屬-化學組合生電的奧秘。
最酷的事實:1810年,拿破崙授予伏特伯爵稱號,以表彰這位偉大的義大利發明家。但榮譽並未就此打住,1881年,以其名字作為電壓的單位「伏特」。
第四名:亞歷山大·貝爾(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電話
「你能聽到我講話嗎?」
「是的!」
我們能聽到對方講話,多虧了亞歷山大·貝爾發明的電話。
現在有那麼多的電話提供商,但正是亞歷山大·貝爾的功勞造就了世界第一個(也是實力最強的)電話公司——貝爾電話公司。貝爾並不只是個單打一的奇才,他的研究思想涉及空調(實際上他在自己屋裡就搞了原始的空調系統)、水翼船及信息磁存概念(該概念導致生前從未見到的創新發明——電腦)等。
最酷的事實:亞歷山大·貝爾還是世界上第一個金屬探測器的發明者,他組裝這個裝置是為了發現美國總統詹姆士·加菲爾德體內的子彈。結果探測器倒是能工作,不過就是定不出子彈的位置,因為檢查時加菲爾德總統躺在了一張金屬架床上。
第五名:艾薩克·牛頓(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微積分
如果你費好大勁總算上完了高等數學課程,那你或許就不會是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熱心崇拜者,因為你遇到的難題基本上就是他的錯——是他發明了微積分。
如果你現在學習物理,無論是談到重力問題(一個蘋果從樹上下落的故事,不管真假,確是一個有力的例證),還是光線和光學原理,你還得從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研究成果開始。牛頓第一個提出「光是由粒子構成的」,這原理讓他研製出了反射望遠鏡(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外,牛頓還在聲、熱原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
最酷的事實:人們很容易認為科學家就是一群不問世事的實驗室「耗子」,不過牛頓是個例外:他曾給英格蘭國王當了將近兩年的法官,干著處決假幣偽造者的買賣。他這段法律生涯快結束的時候,手下還有10個待處決的罪犯。
第六名:霍華德·休斯(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改進飛機設計
霍華德·休斯並沒有發明飛機,他作為「環球航空公司(TWA)之父」主要寫了些關於航空公司的書籍。如今環球航空公司雖已成歷史,但航空旅遊業多虧有了霍華德·休斯才興旺發達。
他曾經對客機提出了一系列的創新設計。比如他重新設計了「H-1」,使可收放式起落架、連桿和連接件等收進機體內部,從而減小了飛行中的空氣阻力。這種創新改進對二戰時期的一系列戰斗機設計都有影響。
說霍華德·休斯是個怪人那是貶損他。他可是出身於著名發明家之家,其父親老休斯發明的油井鑽頭可讓採油設備採到了以前人們接觸不到的資源。霍華德·休斯晚年低調隱居,在年輕風光之時卻是征服航空界和好萊塢的大人物。無論是開發水陸兩棲飛機,還是幽會好萊塢紅星凱瑟琳·赫本或貝蒂·戴維斯,他總是那樣我行我素。
最酷的事實:1972年,休斯受雇於美國中情局,為中情局的一次行動打掩護。這次代號為「珍妮佛計劃」的行動,目的是打撈在夏威夷海域沉沒的蘇聯潛艇。這次行動的效果有限。1975年,一名強盜搞走了休斯的一些秘密資料,將其與中情局的瓜葛抖了出來。
第七名: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雙焦距眼鏡
我們都知道閱讀是根本,但看卻是讀的先決條件。多虧了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的雙焦距眼鏡,即使視力低於20/20的人也能瀏覽網站的網頁。在寫作《可憐的理查得編年史》,幫美國贏得法國的承認(此舉可是扭轉了美國革命的形勢)和到處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當空兒,富蘭克林還是對科學做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我們許多人或許記得社會研究課程里描繪他在暴風雨中放風箏的畫面。這個實驗讓富蘭克林了解到許多電的知識,也給我們帶來了避雷針。
最酷的事實:發明家和「種馬」(愛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男人)往往不會扯到同一個人身上,但本傑明·富蘭克林卻是個例外。他是他那個時代最能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男人,而且他在法國女人中的好人緣也確實有利於美國事業。
第八名:詹姆斯·瓦特(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改進型蒸汽機
今天我們是不會把蒸汽當作主要能源了,可回到工業革命早期,蒸汽卻是大出風頭的時候。詹姆斯·瓦特花了大量時間改進蒸汽機,驅動世界向前進步。
瓦特雖沒有發明蒸汽機,但卻能讓蒸汽機為人工作。事實上,正是瓦特的創新改進使世界發生了從農業為主到工業為主的重大轉變。除對動力和機器做出如此大貢獻外,瓦特還發明了旋轉機和一種可自動調整機器轉速的被稱作「飛球」的裝置。
最酷的事實:功率的單位「瓦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一直被公認為是世界最偉大工程師。
第九名:約翰內斯·古騰堡(德國)
最著名的發明:現代印刷術
約翰內斯·古騰堡要把所有的小東西拼湊一起,做成了一台活字印刷機。在你意識到他的印刷術可能會掀起一場信息革命這樣的事實之前,你覺得他的想法似乎有點不那麼偉大。
我們誰也不知道《聖經》出自何人之手,但知道其出版發行者的名字:古騰堡。沒錯,此前中國人活字印刷已用了幾百年,但古騰堡是第一個將字印成書籍出版,而不是絲帛書。這項創新使范圍更廣的人能夠接觸到知識,從而催生了「啟蒙時代」。古騰堡作為發明家數一數二,但作為一名商人卻是倒霉蛋。他的印刷術改變了世界,但這並沒有讓他發財,而且在一場狀告自己出資人的官司中,他連這項技術的發明權也丟掉了。
最酷的事實:在債務纏身的困境中,古騰堡靠給美因茨大主教「打工」艱難度過晚年,大主教給他提供食宿,以幫他戒掉嗜飲惡習。
第十名:托馬斯·愛迪生(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燈泡
再沒有比燈泡更能代表創新的發明了。事實上,愛迪生的發明對世界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以至於被戲稱為所有偉大思想的象徵。
人們一想到愛迪生很容易把目光聚到燈泡上(他實際改進並使之可行的一個發明設計),其實他真正的意圖是給燈泡通電讓其發光。1882年,愛迪生創建了世界第一個輸電公司,將電送往曼哈頓區的59家消費者。在JP摩根和范德爾比特家族財團的支持下,愛迪生也利用自己的知識給世界提供了早期版本的股票機。
最酷的事實:愛迪生的晚年迷上了一種流行的時尚節食法,即每3小時只喝1品脫牛奶。好在愛迪生沒有將他的知識用在人體生命科學領域。
㈤ 關於歷史發明的小故事
歷史小故事:中國四大發明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和火葯,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除造紙為東漢蔡倫發明外,其餘三樣發明都是在宋代出現的。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並且大規模投入商業使用。造紙術對知識的保存及資訊的流通有不少影響。
活字印刷術
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9),有個工匠叫畢升,他覺得雕版印刷很費事,經過反復琢磨,終於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最早開始於隋唐的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而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則是用細質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改進之後的印刷術叫做活板印刷術。
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叫司南。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宋代發明的指南針是利用磁石吸鐵時磁極原理造出來的。磁石吸鐵是因為每塊磁石兩頭都有不同的磁極,一頭叫正極,另一頭叫負極。我們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塊天然的大磁體,在南北兩頭也有不同的磁極,地球的北極是負磁極,地球南極為正磁極。也正是因為地磁極和地理兩極不完全重合,所以出現了地磁偏角現象。
宋朝(960年-1279年)的沈括在其1088年著述《夢溪筆談》中是第一位準確地描述地磁偏角(即磁北與正北間的差異)和利用磁化的綉花針做成的指南針的人。
1123年宋朝派遣使臣取海路出使朝鮮,《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用水浮指南針導航:「是夜洋中不可住,維觀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
火葯
四大發明中的火葯除了可製作煙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種炸葯,被運用到戰爭上成為軍事用途。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宋朝時期970年,有個叫馮繼升的人,發明了用火葯製成的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火銃),以及連發式火器(連銃),進獻給宋太祖。後來宋兵將這種火器裝上火葯點燃,再用弓箭射向敵營,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敵人的劣勢。(原野)
㈥ 關於名人發明的故事
充氣輪胎的發明(1888年)
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大約是在1817年誕生的。那時的自行車還很原始,既沒有坐墊,也沒有鏈條和飛輪,更沒有輪胎。只有車身和兩個木頭輪子。
而木頭輪子又用鐵皮箍起來,走在路上震動很大,這種自行車騎起來當然很不舒服。後來,人們發明了充氣輪胎,自行車構造也得到了改進,才使它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那麼,是誰發明了自行車的充氣輪胎呢?說起來很有意思,充氣輪胎原來是一位醫生發明的。
這位醫生叫鄧洛普,是位居住在愛爾蘭的蘇格蘭人。他有個兒子,非常羨慕別人騎著自行車在街上轉來轉去,很想有一輛自行車。為了滿足寶貝兒子的要求,鄧洛普買了一輛自行車。兒子得到自行車後歡天喜地,整天騎著在鋪著鵝卵石的街上跑來跑去。鄧洛普看著兒子騎自行車時那種受顛簸的樣子,十分心疼,開始琢磨怎樣改善自行車的輪子。
鄧洛普是個醫生,也是一個業余的花卉愛好者。有一天,他用一根橡膠水管在花園里澆花。他手握水管,感到了水的流動。他故意將橡膠管握緊、放鬆,再握緊、再放鬆。橡膠的彈性啟發了他的思維。他想:能不能把這灌滿了水的橡膠管安到自行車的輪子上,以減少車子在行進時的震動呢?
按照這一大膽設想,鄧洛普馬上開始進行試制。他經過多次試驗和失敗,終於用澆花的橡膠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輪胎。這種輪胎裝水,在試騎時很不方便。因為注水很難使輪胎十分飽滿,而且也不能減輕車身重量。為此,鄧洛普又設計出用氣體代替水的辦法,經過多次試驗取得了成功,充氣輪胎終於在1888年誕生了。開始時,這種新輪胎受到人們的嘲笑,被說成是「木乃伊」輪胎,但是騎車的人發現,用這種輪胎跑得更快,也跑得更平穩。當時有個叫迪克羅的人,專門建了一個公司來製造這種輪胎,後來這個公司變成了鄧洛普橡膠公司。
㈦ 關於我的發明故事日記200字
《我的發明》
手錶,是一件很常見的東西,它的功能往往只是看看時間、看看日期,最多還能指南指北,今天啊,我就來給大家來設計一款多功能的休閑手錶。
這款手錶的屏幕比較大,只要按第一個按紐就會出現當地能接收到的每個電視台,這時你再從表的側面將一隻手寫筆取出來,點一下某個電視台,屏幕上就開始播放那個台的節目。如果你暫時不想看電視了,你只要按下第二個按紐,就會出現所有你事先儲存的音樂,這時手寫筆又派上用場了,你用手寫筆點一首你喜歡的歌,這樣你的手錶里的小音箱就開始工作起來,如果你希望獨自欣賞這首歌,那你一按第3個按紐,表身上就會彈出一個介面,然後你把耳機插在那個介面上就行了。
我設計的手錶很神奇吧,將來人人都會配上這樣的手錶,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這么美好的生活。
科技在我家
科技,對於一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來說可能非常罕見,而在我的家裡,可到處都有科技呢!
在我家電腦、電視、冰箱……可都是人們利用科技發明出來的高科技產品。這些東西給人們提供的幫助可大了:電腦讓人們利用網路進行溝通,還能迅速查到想要的資料,電視可以讓大家在緊張的情況下適度放鬆;電冰箱可以儲存暫時不吃的食品。
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不斷地發明一些高科技產品來輔助生活,使我們的生活不再那麼枯燥,也使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未來的賓館
有一天夜晚,我做了一個夢:
我來到了一個大城市,我看見一個賓館,我和媽媽在那裡住下了,我們看到裡面沒有樓梯,沒有電梯,但客房都在樓上,我們問老闆:「這里好奇怪啊,這是不是賓館?」老闆笑著回答:「當然是啊,不過你要訂了房間,我才會給你一條電梯。」「噢,原來如此,我們要訂一個房間。」我恍然大悟。我們拿了一張房卡及一條電梯,我迫不及待地問老闆:「這怎麼用啊?」老闆向我們走來,我把電梯條遞給老闆,只見老闆把電梯的一頭拋向二樓,電梯條的一頭在空中滑翔,不一會兒,就像吸鐵石一樣緊緊地吸在二樓的平台上,老闆又從桌上拿來一個架子,把架子貼在電梯條下面,再把電梯的另一頭固定在地面上,對我們說:「你們可以上去了,到了樓上就把電梯條收起來,放好。」我試著走上去,不過好象覺得有些顫顫巍巍。
我一到房間,就問媽媽:「媽媽,這家賓館為什麼要用電梯條呢?那不是很麻煩嗎?」媽媽思考了一會兒告訴我:「嗯……大概是因為這樣比較安全吧!」
第二天早上,鬧玲聲把我們驚醒了。我們急急忙忙穿好衣服,一開門,看到一個機器人,他友好地對我和媽媽說:「你們好,我叫「神廚」,今天你們想吃什麼早飯?」於是我和媽媽都報出了自己愛吃的食物。機器人帶著我們下了樓,來到一間大餐廳,他迅速做完了我們點的菜。我們津津有味吃了起來,味道還真不錯呢!
㈧ 有關科技發明的小故事
1,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學家和葯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華佗不僅精通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
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裡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盪,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麼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後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
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於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可知「五禽戲」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體操。
2,得助於孩子的啟發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現什麼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遠鏡。後來,伽利略仿效製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現。
3,「小人國」的發現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顯微鏡的發明者。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列文虎克只是個荷蘭德爾夫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餘,磨製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
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一個看門老頭兒發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門鼻祖。
有人對他十分羨慕,追問著他成功的「秘訣」。列文虎克什麼話也沒說,僅向問話者伸出他的雙手,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4,碰倒紡車的啟示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裡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並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
他說干就干,終於試製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並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5,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
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