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喜歡看科幻片的人,想像力和創造力很強嗎
不一定,有些人只是看熱鬧,所以跟想像力創造力沒關系。
B. 如何讓孩子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
想像力是人類基因中固有的本能,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以為想像力的豐富要靠知識的啟發,但是這正好相反,想像力是掌握知識,使用知識甚至創造知識的能力。我們要作的只是給孩子發揮想像力的空間。
也許有人以為這樣的說法有點過於唯心,但是認真想一下就會發現,在人們不了解天文知識的時候人們能創造出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這不能不算是創造,不能不算是想像力的傑作。想像力在創造知識的時候也像我們蓋房子需要原料一樣,需要一些基本材料,這些材料的來源就是孩子對自然世界的接觸和感覺。
沒有人告訴那些科學家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們憑觀察和感覺創造出了地心說,成功的描述了太陽月亮的出現規律。我們知道這不是事實,但這說明了想像力的創造能力。當人們有了更新的技術,(當然這些技術在沒有出現之前也是由人們人想像力創造出來的),能夠觀察到更多的自然奇觀時,人們自然因為有了新的原料而又有了更新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創造了更新有理論和知識。
現在知道了,發要揮想像力就要有想像力的空間,就是允許孩子有各種各樣可能非常奇異的想法。我們要根據他們的思維和想法往更深層的領域引導。同時我們還要給孩子足夠多的創造知識所需要的原料,那就是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大自然,了解身邊的這個世界,了解周圍的人和事的幾乎一切的規律。
思維禁錮是想像力的大敵,我們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維,要允許他去想一些即便在你看來不能想不敢想不該想的事,要允許他們有一些也許在你看來是不應該的或者是錯誤的思維方法,我們要做的是正確的引導他們的思維邏輯,不是禁止。
學習是孩子獲取創造原料的方法,不是獲取想像力和知識的方法。這一點正是現在教育上的最大失誤,以為學習成績代表著知識,這是完全錯誤的。
學習成績的好壞與知識幾乎沒關系。現在讓我去考高中我也許考不上,但是我可以說我的知識絕對比一個初中生要多。讓一個教授去考大學他未必能及格。
學習是獲取原料的方法鉭不是唯一的方法,事實上在孩子1-10歲期間,玩是他們藜取知識原料的最重要的途徑。可以這樣說,孩子在外面自由的玩一天獲得的知識素材遠遠比在學校關一個月都要多。
我可以舉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實例。
我兒子在兩歲時因為母親得癌證,我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她,孩子同,和顧不過來。托朋友幫忙送去一個約兒園,那的孩子都是4、5歲的,他才兩歲根本玩不到一起,所以別的孩子上課,他自己在園里到處玩。到了他能上幼兒園的時候他也養成了玩的習慣,都是也習慣了他,所以班裡的孩子在上課他依然自己玩自己的,想進教室就進教室想出去就出去。一天我去看他發現他在玩螞蟻。都是說他在那玩了一天螞蟻了。
後來他上了小學,玩的性格沒變,我們依然沒有可能去約束他,所以他小學整整玩了五年,上了初中時什麼都不會,好在初中又不用考試,也玩得挺開心。
結果到了上高中時,他第一次沒考上他想上的那個學校,他就不去上別的學校,就下決心非要考那個學校。他把初中的書本全翻出來自己把自己關在小屋時學了一個月,第二年考試他考上了他最想去的那個高中。
大學時又是如此,當時我們都不在他身邊,沒有為他提供任何「幫助」除了約他生活費外幾乎他什麼也沒有和我們說過。他用了一個月,自己復習自己選校,一切都是他自己決定。他考上了他最想去的國內比較好的重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並且大學還沒畢業就自己找到了工作約定了大學一畢業就去上班。
我在一個討論教育問題的論壇上發了這個故事後收到了好幾個人的同類經歷,因為某些客觀條件所限沒時間或條件管孩子,結果卻令人意外的發現孩子並不比任何別人差,反而在很多方面要遠遠比從小到大「好好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能力更強。
可以說他是從小玩到大的,但是並不影響他的能力。事實上他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在他玩的過程中就不受約束的發揮出來了,用他的話說,上課都是講的那些東西都是誰都知道的,聽那些東西就想睡覺。
孩子的想像力是天生就有的,在現代社會里,他構建知識的原料俯拾皆是,剩下的就是如何給他、願不願意給他不受約束的發揮想像力的絕對空間的問題了。
C. 如何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
不得不說,創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可以理解為直覺。但洞察力是專創造力的前提,屬是創造力被激發的基礎,洞察力是可以被後天鍛煉的。我個人並沒有總結過科學系統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話:「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說方法的話,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轉換為習慣,養成針對性定期閱讀並定期總結的習慣。這里的關鍵詞是:定期、針對性。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多看多想並持續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訣竅都是持之以恆,無他。
提到這點,想小題大做多說幾句:近幾年看到了太多設計師過度重視方法,期望通過方法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我認為這是浮躁的。對於創意&設計,我個人並不否定方法論的價值,但設計本質上還是功夫活,思維的跨越也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階段,我更想跟大家說的是:功夫+思維>方法論。
D.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一部充滿了創造 的歷史。從窯洞到摩天大樓,從馬車到宇宙飛船,從松明到人造太陽。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創造,而創造來源於人。只有人擁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才能打破常規,創造奇跡。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一樣,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的念頭、獨特的思想...、獨特的看待問題的角度、獨特 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在孩子看來沒有絕對的標准去評判事物,而正是後來大人們所傳授的固有的、被人公認的、已有的知識,迫使孩子慢慢放棄自己的「怪念頭」, 成為有著和別人一樣的眼光、一樣的思維方式的人。當然有人會說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什麼不好,至少大家都按照一樣的標准和方式去生活。對。但社會的發展,個人的成功需要的是與眾不同的創造性的思維,才能創造出更大的人類進步,而不是手握著先人的知識成就毫無進步。 人的創造力的發展開始於嬰幼兒期,幼兒期和學齡期是培養和發展孩子創造力的關鍵時期。此時奠定的基礎可能會影響到人生發展的全過程。而據有關創造力研究結果表明:4歲時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測試得分最高,到5歲以後開始下降。 原因何在? 美國創造性思維研究專家托倫斯等也發 現,3-5歲是孩子創造性能力的高速發展時期,而5歲以後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我國的孩子同樣也存在著先上升後下降的現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家庭和學校兩方面的影響造成了這樣的現象。孩子在嬰幼兒期在幼兒園或者家庭中主要的活動是以游戲為主,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游戲活動很少約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間,去 隨意地玩、隨意地想、隨意地發揮。而這時家長和老師也不會對孩子的想法或行動進行過多地干預,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胡思亂想遭到別人的否定和指責。所以創造性思維發展良好。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就要開始面對學習活動,這時的家長和老師就變得「嚴厲」起來,因為他們此時強調的是孩子應該掌握更多的知識, 更重視孩子能否正確地思考。他們會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該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因為有了統一的標准,孩子的行為又隨時受到成人們的監督和評 價,當孩子沒有按照成人教給他的那樣去做,孩子就會受到批評和懲罰。這樣孩子為了迎合成人,漸漸放棄了自己的「胡思亂想」,乖乖地向著成人們想要的答案思 考著,這樣自己便能得到大人們的贊賞和獎勵。因此,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怎樣培養? 創造性思維難能可貴,社會需要發展,發展就要依靠創造力,只有孩子擁有了創造性思維,才能保證社會的進步。那麼,在家庭中,家長應該怎樣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並讓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更好、更順利地發展呢?游戲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游戲是幼兒的主 導活動,在游戲中,孩子的創造力日益提高,從單純的模仿發展到創造,他們逐漸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開展新型的游戲情節,創造性地扮演角色,創造性地製作游戲道具等。但是游戲水平的發展並非完全是自發的,在游戲中發展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是需要家長的啟發引導的。 通過繪畫培養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家和教 育學家一直認為繪畫是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好方法。因為繪畫會促進右腦的發育。另外繪畫可以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在炫麗的色彩世界中,孩子情緒興奮愉快,這個時候,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下。可以促使孩子右腦的發育,增強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接觸繪畫,並且給孩子一個 自由的欣賞和實踐的空間,隨心所欲地畫,自由想像地畫。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平時家長應該多和孩子進行對話,多給孩子講故事。在與孩子說話時,要因勢利導,抓住機會,就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對話,這樣可以促使孩子啟動思維,即興表述生動的語言。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結合之前的故事情節,進行合理又有創造性的推斷,完成故事。 多動手培養創造性思維。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促使他們一刻也停不下來,總是摸摸這、動動那,這個時候的家長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弄亂了東西,而粗暴地制止,應該對孩子的好奇心給予鼓勵,同時給孩子正面的解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搞一些小發明。在手指尖的觸摸過程中創造性思維也就得到了最好的發展。 愛心提示 家長應該避免的錯誤態度: 對孩子的想法不屑一顧。即使在你看來孩子的想 法很可笑,但那一定有孩子自己的道理,你或許應該去認真地聽聽。對孩子的行為漠不關心。孩子在進行游戲或繪畫等活動時,家長不要不聞不問,你可以多關注孩子,當他有創造性的表現時,應該給予鼓勵和贊美,這樣孩子的創造性就更高了。 佔用孩子的活動時間。家長不要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孩子本該自由活動的時間都拿來練習小提琴。這對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將會造成阻礙。 輕視孩子。家長有時不能輕視了自家的小不點,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當孩子向你提出一個讓你看似已經超出了他的智力水平的問題時,也要盡量地向他解釋,而不是粗暴地對他說:「說了你也不懂!」 用不變的教育方法對待你已經變化的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家長的教育方法需要做相應的改變。讓你的孩子時刻能接受你的教育,為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E. 如何有效的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一、營造氣氛,激發興趣,培養自己想像力
要給自己提供充足的想像空間,讓專自己盡情表現,想像是創造的前屬提,豐富的想像力可以促進自己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二、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促進自己思維創造能力的發展
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在於創設創新的氛圍,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挖掘教材的內容,通過各種手段、途徑,讓自己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創造美。在想像的基礎上積極動手、動腦、動肢體、激勵其創新精神、勇氣和能力。
三、通過形象思維法,激發自己聯想,讓自己掌握音樂節奏節拍
讓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
四、肯定自己的創新成果,鼓勵自己積極大膽地創新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所以,不要怕失敗,只有努力創新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F. 創造力和想像力
創造力可以發現新的真理。
想像力可以「全面」的去認識這種真理
G. 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哪些游戲推薦
三到六歲正是孩子想像力的萌芽期和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好好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孩子首先要學會收拾自己的玩具,會自己穿衣服等等,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定要讓孩子自己來。那麼閱讀這事就成了。豐富的知識,甚至有趣的靈魂都會在閱讀中,成乘法遞進,啟迪孩子的智慧。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不僅從小就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自己也能更好的適應今後生活的各種挑戰。
他們具備了創造力,並把它體現到日常生活中。他們反復嘗試,發現問題,然後全力解決。玩堆積木都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另外家長還可以多帶孩子利用樹葉、花等做一些手工創作。關鍵在於父母是否善於因勢利導,聯系實際,引導孩子進行豐富多彩的想像活動。
H. 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偉大神奇的
一般和藝術科學聯系比較緊密。想像力強的人一般創造力也比較強像愛因斯坦。一定程度上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多多開發右腦有助於想像創造的提升。
I. 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區別是什麼
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兩個不同的詞語,二者在概念上,產生的條件上,特點上,培養方式上有區別。
1、概念不同
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2、產生的條件不同
想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首先要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存經驗;其次要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好奇心;再次,應善於捕捉創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思維的產物,進行思維加工,使之變成有價值的成果。
創造力問題屬於心理學領域,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3、特點不同
在創造性想像中,你運用你的想像力去創造你希望去實現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著,你繼續不斷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思想或畫面上,給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後它成為客觀的現實。
創造力有變通性,流暢性,獨特性的特點。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創造必須首先是具有豐富創造活動體驗的實踐過程,其次該實踐過程還應該有獨創性的成果。
4、培養方式不同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發展孩子的表象,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激發孩子想像的慾望,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激發孩子想像的慾望,給孩予輕松的氛圍,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像,豐富的知識經驗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有助於培養一個人的創造力。
(9)想像力與創造力視頻擴展閱讀:
想像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積累起來的。別人說「蘋果」,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一個「蘋果」的具體形象,這個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積累,孩子的想像才逐漸發展起來。我們要幫助孩子積累的生活經驗正是幫助孩子在頭腦中建立表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