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否後人高估了諸葛亮
並非高估只是誤信
因為三國演義中加了些想像的假資料
後人誤信三國演義故以為諸葛亮是神
事實上諸葛亮是神......人
他近乎料事如神,只是有時一些人的錯失他預料不到
他以為天有不測之風雲,天氣難測
卻不知人心、人的失誤才最難測
說他是人侮辱了
說他是神誇大了
Ⅱ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哪些傑出的科學家他們各有什麼貢獻
馬鈞,字德衡,曾為給事中。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科學家。
發明:指南車,改進織綾機,翻水車 ,百戲木偶,改進諸葛連弩,比諸葛亮技高一籌的發明家
國外不少發明家如愛迪生等,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令咱中國人驕傲的發明家馬鈞,知道的人卻並不多。這個三國時期魏國的發明家,在洛陽生活期間搞了不少發明,可史料中竟連他的生卒年月都沒留下來,這實在是遺憾!。
醫學上 東漢末年在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醫聖」。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 華佗在]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尤其以創麻沸散(臨床麻醉葯)、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華佗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後漢書》和《三國志》均為他專門立傳。
還有一個三國的就是黃月英,也就是諸葛亮的老婆,本人認為她是高級木匠,連弩和木牛流馬都是她做的。
祖沖之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文學家、地質學家、地理學家和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漢族,字文遠。生於宋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為避戰亂,祖沖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遷至江南。祖昌曾任劉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沖之的父親也在朝中做官。
數學成就:他寫的《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隋書·律歷志》留下一小段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
天文歷法: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27.21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
機械製造: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酈道元,人名,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文學家,撰寫了地理巨著《水經注》。
Ⅲ 諸葛亮是男的還是女的
諸葛亮(181—234年),男.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①河南南陽卧龍崗;①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這是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所寫,因諸葛亮名高天下,兩省便爭諸葛亮故居之處所,顧嘉蘅想不能開罪南陽,又怕承當出賣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聯,既贊諸葛亮,又抹平兩省爭執,可謂公允。但這場爭論並沒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發行《三國》郵票第二組「隆中對」小型張時,因湖北、河南兩省爭奪「隆中對」的首發式地點,並組成代表團進京申訴,以至設計受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北京師范大學魏晉南北朝研究所曾專門組織「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討論會,諸葛亮躬耕地在X陽的說法得到大多數的的贊同,同時史學家們也認為,就像文武赤壁一樣,襄陽南陽的諸葛勝跡也是完全可以並存的。顧嘉蘅的題聯,真不愧為名聯絕作諸葛亮讀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不一樣,不是拘泥於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並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潛心鑽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還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即《草廬對》)。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諸葛亮於危難之際出而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託付姜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後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隆中對》。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亮的紀念古跡很多,全國有數十處。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
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陝西漢中的勉縣。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的武鄉鎮),死後又被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現勉縣武侯祠巍峨壯觀,規模宏偉,有七院六十餘間殿宇,既是憑吊先賢之所,又是文物游覽之地。更有意義的是,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還有建於唐代前的五丈原諸葛廟,建於明代的武侯宮(湖北蒲圻),建於建安時期的黃陵廟(湖北宜昌)等。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萬曆年間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歷三百七十餘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築五十二間,內設諸葛亮靈位。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是蘭溪一大史跡和攬勝之地。
諸葛亮年譜
年號 公元 年齡 生平及事跡
光和4年 181 0歲 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6年 189 8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1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硅去世。
興平元年 194 13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 其兄諸葛謹同繼母赴江東。
初平2年 195 14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2年 197 16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
建安4年 199 18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12年 207 26歲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 即著名的「草廬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13年 208 27歲 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參與赤壁之戰獲勝。
建安14年 209 28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 30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 33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與劉備會師。劉備進成都,掌管巴蜀。諸葛亮任蜀軍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兼任大司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4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 218 37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籌集軍糧,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 40歲 劉備登基,建立蜀國。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 42歲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
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 43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穩定因劉備戰敗而混亂的人心。
蜀建興3年 225 44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穩定南部四郡。
蜀建興4年 226 45歲 諸葛亮准備興師討魏。
蜀建興5年 227 46歲 諸葛亮向後主劉禪呈交《出師表》進行北伐。
蜀建興6年 228 47歲 北伐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 48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 50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馬仲達,大敗魏將張合。
蜀建興11年 233 52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 234 53歲(享年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
Ⅳ 劉備做漢中王後,為何諸將均升職,只有趙雲諸葛亮沒有陞官
因為那時候諸葛亮是劉備身邊的軍師,掌握著劉備的核心機密,而且那個時候又沒有宰相的頭銜,所以就沒有給諸葛亮升職。而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來說,諸葛亮本身就不在乎什麼官位名利,他總會兢兢業業地為劉備出謀劃策,不為回報。而趙雲是劉備的侍從,劉備同樣相信他的忠心,封他大將軍即使沒有實權,但是仍然處於核心地位。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時候劉備剛剛平復了益州,為了安撫那些投降的大臣們,劉備不得不給他們一官半職,這樣也好討好他們,防止他們起兵造反,這樣有助於平定當下的局勢。所以就沒有再給諸葛亮和趙雲升職。但是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力卻沒有被影響,在眾人眼中,諸葛亮和趙雲仍然是人們愛戴的對象。
Ⅳ 李平抵賴自己的簽字,在法庭上筆跡能夠鑒定出來嗎
筆跡鑒定主要就是憑眼睛(即鑒定人的水平及經驗),儀器只用到輔助觀察的顯微鏡。筆跡鑒定主要依靠對筆跡特徵的判斷。凡是與標准寫法(印刷體)不一樣,或與大多數人寫法不一樣的都是特徵。筆跡共分為八大特徵,八大特徵中又分為若干細節特徵。每個人的筆跡都有大大小小無數特徵,其中有些特殊的、不受偽裝變化影響的特徵是有價值的特徵。書寫人想通過偽裝來掩蓋自己的筆跡特徵是不可能的,包括文檢人員自己想掩蓋自己的筆跡特徵都是不可能的,這在文檢案例中都有案可查。筆跡鑒定的過程是一個發現特徵和認識特徵的過程,鑒定人員要善於發現筆跡中特殊的、穩定的、不受書寫人偽裝和條件變化影響的特徵,以其鑒定經驗准確地判斷這些特徵的價值,並依據特徵的價值、數量進行綜合評斷得出鑒定結論。特徵價值的大小可用該特徵在人群中的出現率來具體衡量。比如某個字的特殊搭配,在一千人當中只有一人會出現這種特殊,這個字的特徵價值就較高。得出這個「價值較高」的認識,鑒定人員第一要做到發現該處特殊,這和鑒定人的業務素質有關;第二要正確判斷該特徵在一定群體內價值約為千分之一,這和鑒定人的檢案經驗有關。如果認為該特徵價值平平而不予採用,或認為價值過大能一字定案,都可能造成錯誤判斷。比如在一份檢材筆跡中找到兩個千分之一特徵、三個百分之一特徵,那麼在筆跡中同時具備這五個特徵的概率為0.001×0.001×0.01×0.01×0.01=1萬億分之一,即理論上全世界所有華人中只有一人能夠寫全這五個特徵。如果沒有價值大的差異,並排除周圍相互學仿的可能,這些特徵就能定案。這就是筆跡鑒定原理最通俗的表述。
在實際生活中,不可能有兩個人的筆跡完全相同,但鑒定結果很難說,要看鑒定機構的水平和儀器先進准確性。
你可以申請法院進行筆記簽定,最好到高水平的司法鑒定機構
Ⅵ 有關四大名著的問題
諸葛亮,出自《三國演義》,他足智多謀,為報三顧之恩,盡心盡力;
智多星吳用,出自《水滸傳》,他為梁山盡心盡力,只可惜最後加入朝庭。
Ⅶ 關於孔子、諸葛亮、鄭成功、孫中山的成就
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他親自為同盟會制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並在1911年武昌起義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1924年1月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建立了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統一戰線。
Ⅷ 像殷雪梅一樣的教師事跡
好老師郭力華身患癌症堅守講台
這是一個普通卻令人震撼的人。作為女人,她細膩、溫柔,質朴而多彩;作為事業的強者,她默默地將做人做事和諧地統一,實踐著一個共產黨員和人民教師的價值標准。兩次癌症手術,病情一步步惡化,但那份對三尺講台頑強得如根生大地的堅守鍥而不舍……
她叫郭力華,海南師范大學43歲的生物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系黨總支書記。近日,躺在海南省人民醫院病榻上的郭力華讓同事們一次次地搬來她的書,學生的論文,她查找的資料。
握著同事們的手,她不止一次地說:「我這輩子當老師沒當夠,可惜沒有來生,要不我一定還選這一行!」聽得大家心都碎了,力華,講台不能沒有你啊!
講台上的「魅力老師」
這是1999級,大學四年級學生第一次上「中學生物教學法」課,隨著鈴聲,階梯教室的講台上站著一位面帶微笑的女教師,她身穿藍色職業裝,翻出白色襯衣領,胸前別朵鮮紅的小胸花。「我叫郭力華,由我擔任教法課。今天老師請每個同學上台發言,講講你身邊的生物現象,並說說假如你在課堂上講這個生物現象,要告訴學生什麼道理。」學生們面面相覷。「唐艷,你這個四川姑娘帶頭說說!」學生們驚訝了,老師這么了解我們啊!原來郭力華備課的習慣是先備學生,每接一個新班她要反復記住學生的名字和特點,這種先聲奪人的做法一下子縮短了老師和學生距離。唐艷說:「我知道海南省長臂猿,現僅存活20多隻,它是最瀕危靈長類動物。我要對學生說,愛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在國家自然保護區,絕不允許獵殺野生動物。」「老師,我叫李平,我認為老鼠應斬盡殺絕,我要對學生說,誰能發明一種自動殺鼠器,誰就獲諾貝爾獎……」「很好,你主動發言,但我不同意你的觀點。」郭力華打斷了發言,她轉身在黑板上畫了一條K值S形曲線,在旁邊寫下「種群密度」、「生物平衡」、「辯論法」幾個關鍵詞,然後轉身對學生說:「認識問題要有辯證觀點,將來不管我們當老師,還是當領導,在想問題、作決策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維出發點。老鼠的存在為一些動物提供食物鏈,可以把它降低到K值S線以下,讓它對人類的破壞力降到最小程度。如果滅絕它,就破壞生態平衡,而且失去了一個基因庫。」接著,有30多位同學相繼發言,郭力華一一作出回應,自然融洽的氣氛盪漾其間,不知不覺已到了下課時間,可同學們誰也沒想到要離開。他們把郭力華團團圍住,不停提問,溝通交流。這節課,誰也沒記筆記,可每個學生的腦子都在動,都在思考,而且收獲很大。
從2000年至今,海南師范大學評選「你最喜愛的老師」,郭力華年年榮居榜首。作為中青年教師教學改革的典型,郭力華很快在海南脫穎而出,在全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中她兩次獲得一等獎。郭力華教的「中學生物教學法」這門課,雖說是專業課,可一直不受學生重視,往往是逃課的多過聽課的,七八十人的大教室能坐著一半人就很不錯了。自從郭力華教這門課,情形就大不一樣了,每次都是座無虛席。漸漸地學生們送給郭力華一個雅號:「魅力老師」。
講台下的摯友親人
誰也說不清郭力華究竟幫助了多少人。五年前她去瓊中縣中學調研,認識了兩名特困生,從此她包下了這兩名特困生的所有學習費用;張偉華是名孤兒,四年的大學生活費用全是郭力華出的;來自安徽的程松林,由於家鄉遭遇水災,入學時分文沒有,是郭力華替他交了學費,買了生活用品;盧傳軍得了白血病,郭力華聽說後立即趕到醫院把隨身的500元放在病床邊;留校生葉雲芳要到北京學習,郭力華連夜趕做一床棉被,囑咐她帶上,北方冷;上學期期末,郭力華發現有幾個特困生沒交學費,便悄悄地往學校「愛心助學基金」里捐了2000元……
在郭力華眼裡,只要是學校的事就必須盡心盡力。1995年,海南師范大學(當時的海南師范學院)要引進一位博士來生物系任教,誰知這位博士竟不想留下。郭力華十分著急,她以一個普通教師的身份把這位博士請到家,親自下廚給他做了一頓可口飯菜,吃完飯又馬上領著這位博士轉菜市場、水果攤,熱情地給他介紹海南綠色食品,然後又陪著博士游黃金海岸,欣賞綠水藍天……郭力華的真摯與熱情深深打動了這位博士。當年的那位博士史海濤,已成為現在的生物系主任、國家重點學科生態學創始人。
今年春節前,重病的郭力華到北京301醫院做第二次手術,此時誰也沒想她已是晚期癌症病人,大家信了她的話:「我得了腸梗阻和膽囊炎。」聽說她要去做手術,學校人事處處長關切地說:「借給你2萬塊錢吧,做手術得多准備點錢。」郭力華說:「學校沒開過這個先例,我手頭的錢夠了。」其實,她知道自己手頭不寬裕,私下找到幾位同事借了5萬元。同事們送她上機場那天,本來已經坐上車了,忽然,她想起了什麼,非要回趟家,說是有東西忘記拿了,原來是事先寫好的一張借條,只見那借條上簽著她和兒子兩個人的名字,她說:「假如我還不上,讓我兒子繼續還!」在場的人都熟悉她做事認真嚴謹的風格,當時還覺得那是她的一種幽默,可誰也沒想到,她竟是話中有話。郭力華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的真誠、無私、忘我,為人師表,折射出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道德情操。
三尺講台:此生難舍的眷戀
2005年年初,她感到胃部以下很不舒服,2006年暑假到了吃任何葯都不起作用的地步。她去了醫院,被診斷為「肛腸癌晚期」。背著領導、同事、親人,郭力華借故割腸息肉請假做了手術。術後不久她便上班。
終於有一天,郭力華的病情讓校黨委書記林北平知道了,他握著郭力華的手,眼裡含著淚水哽咽著:「郭力華,你是好樣的!」林北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一方面信守承諾,替郭力華保密,另一方面催促郭力華去醫院復診治療,這時正值2006年新生入學,郭力華答應等忙過接新生工作一定立刻就去治療。
這天是新生入學典禮,學校安排郭力華在大會上代表教師發言。發言剛結束,她就倒在主席台前。這次檢查,郭力華再次與醫生、與林北平書記訂下承諾,不要把真實病情傳到學校,以免大家為她分心。2007年春節前,郭力華被轉到北京301醫院,手術結果———癌症晚期擴散轉移。
2007年春節後,郭力華從北京301醫院轉回省人民醫院。這次無論她說什麼,大夫都不準許她再回到講台了。躺在病床上的她掛念自己的兒子,這個小調皮鬼終於考上了海南師范大學藝術系,她希望兒子也會像自己一樣,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她想念學生們,每天她都要給他們發四十多條簡訊。由於病痛折磨,她吃不下咽不下,吃飯時間,拿教科書、資料和學生論文當「食糧」。她多麼渴望生活、多麼渴望能再站在講台上!為了與病魔抗爭,多麼難以承受的治療方案她都咬牙配合。在她的枕頭底下,總是放著一個小梳子、一盒粉底、一隻口紅,她剛強慣了,不願意讓人看到她蒼白憔悴的病容,每逢聽說有人看她,她都要強撐著化一化淡妝。生命對於郭力華,已經為時不多了,然而,她對三尺講台的那份眷戀,對理想的那種忠誠,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將一直延續著,延續著……
責編: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