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聽說過舍罕獎勵國際象棋的發明者的故事
故事如下:
在古代印度有一個國王,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難以計數的財富。但是權力和財富最終使他對生活感到厭倦,渴望著有新鮮的刺激。
某天,一位老人帶著自己發明的國際象棋來朝見。國王對這新奇的玩意非常喜歡,非常迷戀,並感到非常滿足。
對老人說:「你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為了獎賞你,你可以從我這兒得到你所要的任何東西」。
老人的要求是: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
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倍數,直到最後一個格子放滿為止。
國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應了老人這個卑微的請求。然而,國王最終發現,按照與老人的約定,全印度的麥子竟然連棋盤一小半格子數目都不夠。
老人索要的麥粒數目實際上是天文數字,總數將是一個十九位數,折算重量約為2000多億噸,即使現代,全球小麥的年產量也不過是數億噸。
(1)國際象棋發明的故事擴展閱讀:
國際象棋的起源:
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一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
大約公元2~4世紀時,印度次大陸有一種叫作「恰圖蘭加」(Chaturaji)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兵 4種棋子,象徵著印度古代的軍制。在當時流傳的印度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
「四軍」就是指軍隊分為車、象、馬、兵 4個兵種。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由擲骰子的方法來進行的。游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全部棋子。
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
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游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游戲。」
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② 國際象棋的故事
2的26次方是67108864,那2的27次方就過一億,結果是134217728
第六十四格要放18446744073709551616粒麥子,即2^64,約為184467440737億
③ 國際象棋盤上放米粒兒的故事中是誰發明的國際象棋
國家象棋是隨著歷史發展逐步形成的,最早的發明者已不可考。 米粒的故事是數學家們編造的,在很多棋上都流傳過同樣的故事。
④ 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 國際象棋什麼時候發明
王對舍罕發明的新游戲愛不釋手,決定獎賞他,許他提出要求。確定無法滿足舍罕提出的『米粒』要求後,國王要求發明者放過他。發明者接受這項提議。作為補償,他能夠得到上千公頃土地和庄園
⑤ 發明國際象棋的故事,「棋盤上的米粒」是怎樣的
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一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大約公元2~4世紀時,印度次大陸有一種叫作「恰圖蘭加」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兵 4種棋子,象徵著印度古代的軍制。在當時流傳的印度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四軍」就是指軍隊分為車、象、馬、兵 4個兵種。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由擲骰子的方法來進行的。游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全部棋子。
棋盤上的米粒的故事是在古代印度有一個國王,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難以計數的財富。但是權力和財富最終使他對生活感到厭倦,渴望著有新鮮的刺激。某天,一位老人帶著自己發明的國際象棋來朝見。國王對這新奇的玩意非常喜歡,非常迷戀,並感到非常滿足。對老人說:「你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為了獎賞你,你可以從我這兒得到你所要的任何東西」。
老人的要求是: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倍數,直到最後一個格子放滿為止。國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應了老人這個卑微的請求。然而,國王最終發現,按照與老人的約定,全印度的麥子竟然連棋盤一小半格子數目都不夠。
(5)國際象棋發明的故事擴展閱讀:
其實老人索要的麥粒數目實際上是天文數字,按照老人的要求,放滿64個格,這個數是18,446,744,073,709,551,615,是二十位的數字。折算重量約為2000多億噸,即使現代,全球小麥的年產量也不過是數億噸。如果造一個倉庫來放這些米粒,倉庫高4公尺,寬10公尺,那麼倉庫的長度就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兩倍。而要生產這么多的麥子,全世界要兩千年。盡管國家非常富有,但要這樣多的麥子他是怎麼也拿不出來的。
⑥ 國際象棋是誰發明的
這是發生在國際象棋棋盤上的一個故事。
說到國際象棋,你可能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這不要緊。要弄明白這個故事,根本用不著懂得下棋,只要知道這種象棋的棋盤是四方形的,上面畫著64個小方格就行了。
這種國際象棋是印度宰相西薩?班?達依爾發明的。國王舍罕知道後非常贊賞,就把宰相達依爾召到面前,說「老愛卿,你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這種變化無窮、引人入勝的游戲,我要重重地獎賞你。」
宰相達依爾跪倒在國王面前,說:「陛下,你的恩賜,臣萬分感激。」
國王說:「我可以滿足你最大膽的要求,只要你能想到的,你就可以得到它。」
宰相不做聲,低著頭沉思。
「不要害怕!」國王鼓勵說:「說出你的願望來吧,我會使你滿意的。」
「陛下,」宰相說,「那就請你在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賜給我1粒麥子吧。」
「什麼。1粒麥子。」國王感到非常意外,驚訝地問。
「是的,陛下,1粒普通的麥子。」宰相說,「請在第二個小格內賜給我2粒,第三個小格內賜給我4粒,第四個小格8粒,第五個小格16粒,照這樣下去,每一小格是前一小格的2倍。把擺滿棋盤64個小格的所有麥子賞賜給你的僕人吧!」
「竟是這種願望!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國王有些生氣了。他覺得這種要求是對國王財富的一種蔑視。他便用一種譏諷的口吻說:「老愛卿,這種要求大概你不會怕我滿足不了你吧。」
當時就叫侍從扛來一口袋麥子。
特殊的發獎儀式開始了。國王親手在第一小格內放了1粒麥子,在第二小格放了2粒,第三小格放了4粒,第四小格放了8粒。然後就很掃興地離開了,叫侍從代替他,並囑咐說:「填滿方格,給他送去就行了。」
老練的侍從沒有急著一格一格地去放麥粒,而是先計算了計算,看看總共需要幾口袋。
數目計算出來了。這個數,竟把侍從嚇呆了。他趕緊去報告國王。
「國王陛下,我已經准確地算出了宰相要的麥子數量,這個數目大到……」
「不管這個數目有多大,我的糧倉是絕不會空的。」國王驕傲地打斷侍從的話說,「我答應的賞賜,要一粒不少地給他。」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陛下!」侍從說,「宰相所要求的,不僅您所有糧倉的麥子不夠,就是把全世界的麥子都給了他,也相差太遠太遠了。」
「能這樣嗎。你是不是算錯了。」國王懷疑地說。
「一點不錯,陛下,這是千真萬確的!」接著,侍從便算給國王聽。
宰相達依爾要求賞賜的麥子是多少呢。通過計算才知道,這需要1+2+22+23+24+…+262+263
=18,446,744,073,709,551,615(顆麥子)
1立方米麥子約有15,000,000粒。照這樣計算,國王就得給宰相1,200,000,000,000立方米的麥子。這些麥子比全世界兩千年生產麥子的總和還多。假如造一個高4米、寬10米的糧倉裝這些麥子,這個糧倉就有30,000,000千米長,能繞地球赤道轉700圈,等於地球到太陽距離的兩倍。
國王哪有這么多的麥子呢。他的慷慨的賞賜,成了欠宰相達依爾的一筆永遠也還不清的債。
國王舍罕,萬萬沒有想到,從1粒麥子開始,兩倍兩倍地增加,只在64個小格內就變出那麼大個驚人的數目。宰相的智慧超出了國王的想像力。盡管國王滿口答應一定要滿足宰相提出的任何要求,但是,無論如何,國王是拿不出那麼多麥子的。
這使國王大傷腦筋,終日心事重重,一籌莫展。心想:就是祈求上帝幫助,這筆獎賞也肯定付不清了。
這件事讓一個教師知道了。他趕到京城,求見國王說:「陛下,聽說為了棋盤上的獎賞您正左右為難,悶悶不樂。」
「你既然已經知道了,就不需要我再重復了。」國王說。
「解決這個問題像1+1=2那樣簡單,陛下怎麼倒叫它給難住了。」教師說得輕松而有把握。
「那就說說你的辦法吧!」國王態度仍然很冷淡。
「按照陛下答應的條件,宰相要求多少獎賞,您絲毫不打折扣地付給他就行了,這有什麼難處。」
「你是荒唐,還是無知。」國王被這「沒頭腦」的建議激怒了,「我能把全世界兩千多年生產的麥子都搬來給他嗎。」
「那倒不用。只用你糧倉里的麥子就足夠了。」
「什麼。只用我糧倉里的麥子就夠了。」國王像是沒聽明白,重復地問了一句。
「事情很簡單!」教師說,「宰相在棋盤上要求多少麥子就賞賜給他多少,然後把糧倉打開,讓宰相自己一粒一粒數出那些麥子就行了。」
這可是國王沒想到的,他不再放聲,默默地聽教師說。
「假設每數一粒麥子需要一秒鍾的話,一晝夜24小時是86,400秒。也就是說,宰相在第一晝夜能數出的麥子是86,400粒。數十晝夜還數不到100萬粒。照這樣連續不斷地數,一年才能數完2立方米的麥子。數上10年,才能數出20立方米,數100年,也只能數出200立方米。從現在開始,數到宰相去見上帝,他只能得到要求賞賜的極小極小的一部分。這樣,就不是國王不能付給宰相獎賞,而是宰相自己無能力拿走應得的全部獎賞了。」教師像在課堂上講課似的說給國王聽。
國王慢慢明白過來了,激動地連連點頭說:「好!好!」
像是為了進一步增強說服的效果,教師繼續說:「宰相要求賞賜的麥子數異常巨大,這個數目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我簡直無法把它讀下來。我計算過,如果一年到頭,一秒也不停地一粒一粒地數,一年有31536萬秒,總共需要將近5800億年才能數完。到那時,不僅陛下、宰相連同我早已上了天國,就是我們的子子孫孫也早已到天國去玩耍了。」
國王興奮得眉飛色舞,立即把宰相叫到面前,說:「老愛卿,你要的獎賞我要全部付給你。」接著他把教師想出的辦法說給宰相聽。
宰相聽後,不禁一驚。說:「陛下,你的僕人是絕對無能力拿走您的賞賜的,因此也就只好不要了。但我並不感到遺憾,我深深佩服陛下想出的這個絕妙的主意,陛下的智慧超過了我。」
國王面帶喜色,贊賞地看著身邊的那位教師。教師安詳而謙虛地微笑著。
⑦ 關於國際象棋的故事
國際象棋小故事
棄後
從前,有兩個棋手下通訊賽。執白棋的一方住在南極,執黑棋的一方住在北極。由於路途遙遠,郵政效率又比較低。兩人每年才能走一步棋。15年後該白棋走,住在南極的人走了一步大膽的棄後,使局面異常復雜。一年後,在終於等到送信的郵遞員後,他激動地想:「黑棋會不會吃我的皇後呢?我的棄後肯定非常漂亮。」
然而,當他打開信後,信上寫著:「皇後走錯格了。」
聰明的狗
一個人在海邊散步,看到另一個人在與他的狗下棋。他感到非常驚訝,走上去對那個人說:「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我看到的最聰明的狗!」,下棋的人頭也不抬地說:「它笨得要命,我贏了它3局,它才贏了我1局。」
安靜
前世界冠軍美國棋手菲舍爾下棋時要求賽場內絕對安靜,有一點動靜都不能有。在1972年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舉行的菲舍爾與斯帕斯基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上,菲舍爾突然從棋盤上抬起頭,很不滿地沖觀看棋賽的觀眾喊道:
--第12排的那個姑娘,別再吃糖了!
--我只吃了三塊。
--不是三塊,是七塊。你以為我沒有給你數著!
國王的重賞
傳說,印度的舍罕國王打算重賞國際象棋的發明人——大臣西薩·班·達依爾。這位聰明的大臣跪在國王面敢說:「陛下,請你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賞給我一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給兩粒,在第三個小格內給四粒,照這樣下去,每一小格內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這樣擺滿棋盤上所有64格的麥粒,都賞給您的僕人吧?」國王說:「你的要求不高,會如願以償的」。說著,他下令把一袋麥子拿到寶座前,計算麥粒的工作開始了。……還沒到第二十小格,袋子已經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被扛到國王面前來。但是,麥粒數一格接一格地增長得那樣迅速,很快看出,即使拿出來全印度的糧食,國王也兌現不了他對象棋發明人許下的語言。
國王應給象棋發明人多少粒麥子?(1+2+4+8+……+2的63次方=2的64次方-1=18446744073709551615(粒))
⑧ 國際象棋的來源和故事。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一個古老的棋種。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古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等。
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一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
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游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
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游戲。」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8)國際象棋發明的故事擴展閱讀:
在所有棋盤游戲中,國際象棋是一種把戰略戰術和純技術融為一體的理想游戲。和西洋雙陸相比,勝負決定於骰子一擲,誠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國際跳棋相比,棋子的規模化控制了技術上的勝負。和國際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學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中國圍棋、中國象棋。
國際象棋的基本規定:國際象棋由黑白兩棋組成,執白先行,國際象棋的對局目的是把對方的王將殺。一方的王受到對方棋子攻擊時,稱為王被照將,攻擊方稱為"將軍",此時被攻擊方必須立即"應將"(包括墊將、避將、消將)。
如果無法應將,王即被將死,攻擊方取勝。除"將殺"外,還有"超時判負"與"和棋"。
國際象棋幾乎就是融藝術、科學、知識和靈感為一爐的一種游戲。分析對局時是一種邏輯的實驗使用,而在攻王的戰斗中和戰略問題的運籌的時候,就需要有一種創造性的靈感。
不過,國際象棋不是像縱橫字謎那樣單純是一種文字智力的測試。國際象棋的競爭使雙方投入一場不流血的戰斗,是雙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場激烈尖銳的戰斗以及體力上的堅韌不拔的較量。
⑨ 國際象棋的傳說是什麼
國際象棋的傳說:
在古印度有一個國王,他擁有超人的權力和巨大的財富。但權力和財富最終讓他對生活到厭倦。他渴望著新鮮的刺激。
有一天,來了一位老人,他帶著自己的發明「國際象棋」來朝見國王。國王見了這新奇的玩意兒非常喜歡,就和老人對下起來。
但是一下上了手,就捨不得放下了,竟留著老人一連下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早上,國王感到非常滿足,就對老人說道:「你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為了獎賞你,我現在決定,你可以在我這兒得到你所要的任何東西。」
的確,這位國王是如此富有,難道還有什麼要求不能滿足嗎?但是老人卻回答說:「萬能的王啊,你雖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恐怕也滿足不了我的要求。」
國王不高興了,他皺起了眉頭,嚴厲地說道:「說吧,哪怕你要的是半個王國。」
「請王上下令在棋盤的第一格上放一粒小麥,在第二格上放兩粒小麥,在第三格上放四粒,第四格上放八粒,就這樣每次增加一倍,一直到第六十四格為止。」
「可憐的老人,你的要求就這么一點點嗎?」
國王不禁笑了起來。他立即命人去取一袋小麥來,按照老人的要求數給他。但是一袋小麥很就完了。國王覺得有點奇怪,就命人再去取一袋來,接著是第三袋、第四袋……小麥堆積如山,但是離第六十四格還遠得很吶。
只見國王的臉色由驚奇逐漸轉為陰沉,最後竟勃然大怒。原來,他國庫里的小麥已經搬光了,還到不了棋盤上的第五十格。國王認為老人是在戲弄他,就下令把老人殺了。
老人的話沒有錯,他的要求的確是滿足不了的。根據計算,棋盤上六十四個格子小麥的總數將是一個十九位數,折算為重量,大約是兩千多億噸。而當時全世界小麥的年產量也不過是數億噸而已。
棋之變在於其以一種幾何積數累乘,乘方指數越大,數字就越往後越大,最後就是天文數字,小麥的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基於這個理論,棋子越簡單,棋盤交叉點越多,行棋規則越簡單,越沒有限制,其變化就越多。
圍棋就是一個代表,所謂千古無重局。圍棋的起源有千年「爛柯」一說,疑為神仙所造,從早期的九路棋盤發展到今天的十九路棋盤,歷時無數年代,棋的變化越來越多,棋弈理論也越來越豐富,風格越來越多樣化,但由於推廣不及國際象棋,在全世界普及程度才略遜一籌。
(9)國際象棋發明的故事擴展閱讀:
棋子意義:
國際象棋中的王是國家的象徵,沒有皇宮,到了殘局必須「御駕親征」,不像中國象棋將帥那樣必須待在九宮里。國際象棋中後的名稱、性別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
在沙特拉茲時期,皇後這只棋子表示「律師」、「大臣」或「將軍」。後來法國人把皇後一子的形式稍稍變了一下,成了現在這樣的女性。
國際象棋中的車是從古代的城堡演變過來的,有人說它是火炮,又是戰車。國際象棋中的象原意是主教(天主教),代表了歐洲中世紀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社會階層;
國際象棋中的馬原意是騎士,代表了歐洲中世紀時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
國際象棋中的兵,如果能沖到對方底線,就會「從奴隸變成將軍」,可以升變成除了王以外的任何一種棋子。升變後的兵雖然出身「卑微」,但與所變的子有同樣的威力。這種文化似乎給了平民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