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漳州的經濟概況
2015年漳州全市生產總值2766.6億元,增長11.5%,增幅連續3年位居福建第一、經濟總量居全省前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34.8億元,增長16%;公共財政總收入274.75億元,增長4.14%;2013年漳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5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0元,增長11%;全市旅遊總收入165億元,增長16%,新增4A級景區1家。
2012年財政總收入205.48億元,全年財政支出220.93億元,增長21.1%,其中,教育支出41.12億元,科學技術支出3.0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3.41億元,醫療衛生支出18.66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29.32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525.74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212.63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86.9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下同)1444.09億元,農戶投資42.82億元。全年在建項目投資完成1189.6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254.49億元。全年竣工房屋建築面積203.01萬平方米,其中,竣工住宅建築面積164.3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351.20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96.87億元。投資超百億元項目5個,投資10億元以上生產性項目38個。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48公里。 現狀
漳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現代農業、花卉生產基地,2012年漳州市被國際蘑菇學會授予「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的稱號。 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2012年全年,漳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558.85億元。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75.75萬畝,糧食產量70.26萬噸。水果產量272.66萬噸。花卉種植面積發展到10.81萬畝。林業產值16.86億元。全年完成植樹造林總面積46.95萬畝,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總面積17.7萬畝。全年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13萬畝(含非規劃林地造林8.23萬畝),其中:用材林面積7.82萬畝,防護林面積5.1萬畝;完成幼林撫育實際面積143.9萬畝;成林撫育面積35.8萬畝。人工跡地更新面積4.70萬畝。牧業產值60.71億元,肉類總產量27.92萬噸。年末生豬存欄211.08萬頭;生豬出欄315.88萬頭。禽蛋產量2.29萬噸。漁業產值185.51億元。全年水產品總量154.40萬噸,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29.60萬噸,淡水產品產量24.80萬噸。
2012年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綠標產品10個、有機產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28個。年末全市有拖拉機12692台,其中大中型234台,小型方向盤式853台。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07.31萬千瓦。其中,種植業機械動力64.92萬千瓦;漁業機械動力60.19萬千瓦;運輸機械動力36.09萬千瓦;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動力15.80萬千瓦。
發展歷史
唐代建州之初,刺史陳元光即提出「勸農重本」的方針,招徠流亡百姓,著力推廣中原先進農業生產技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唐軍在漳江上游修建一座可灌千餘畝良田的軍陂,推廣牛耕水耨,逐步改變土著居民刀耕火種的舊習。因氣候溫和,雨水充沛,一些地區實行水稻早晚兩季連作,出現「嘉禾兩度新」的景象。至天寶年間(742-756)已有5846戶,1.794萬人。唐貞元二年(786)州治移至龍溪縣後,漳州地域進一步開發。
入宋,漳州由於地處東南一隅,戰禍較少,社會比較安定,人口增至2.4萬多;熙寧六年(1073)增至10萬多;淳祐間又增至16萬多。300年間,人口增加近6倍,正是「民生日繁,鳥獸避跡」。人口迅速發展,耕地擴大勢在必然。宋哲宗時,沿海平原地區興起圍墾辟荒之風,時龍溪縣都官謝伯宜在八、九都圍海成田,後陳太保(名香)引九十九坑水灌溉,使斥鹵之區成為良田。此後,開渠築陂接二連三,內地山區也大力營造梯田。水稻種植開始講究精耕細作,並引進耐貧瘠、早成熟的占城稻。
明代是漳州快速發展的一個時期。耕地進一步擴大,山區繼續營造梯田,時人稱之「地無曠土,人無遺力」。當時沿海圍墾、興修水利受到當局重視。漳州多任知府多有建樹,其中姜諒任內就築、修水利工程186處。由於改善農田灌溉條件和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水稻兩熟制普遍推廣,洋田水稻年畝產可達七八百斤。同時還引進安南水稻良種,呂宋的甘薯和煙草也於此時傳入漳州。
清順治三年(1646)清軍入漳,鄭成功軍與之展開拉鋸戰,漳州成為主戰場。順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實行「遷海」政策,沿海三五十里內盡成棄土,以致漳州經濟衰落。至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復界之後,經濟才逐漸復甦。人民著力墾復和水利工程建設,並利用煙草梗埋在稻根下防治水稻病蟲害,開科學治蟲之先河。稻種有粳、秫、尖、香稻、白柳等。傳統經濟作物種類品系也有所增加,同時還引進檨仔(芒果)、波羅蜜、王梨(菠蘿)、番木瓜、莉茇(番石榴)等。
新中國成立後,全民大辦農業,大力興修水利。50年代修建南溪、江東等灌溉萬畝以上的引水工程;以後逐步展開引水、蓄水、防汛、排澇等配套工程建設;90年代興修大型蓄水工程峰頭水庫和一些跨縣的大型引水工程,從而保證有效灌溉面積佔耕地的87%。與此同時,又大搞農田建設和品種改良。50年代抓低產田改造,推廣良種南特號、陸財號;60年代抓土地平整,辟荒圍墾和實施品種矮化;80年代興起噸糧田建設,推廣雜交水稻,糧食呈現高產、穩產態勢。1956年龍溪、海澄兩縣首先實現畝產千斤稻縣,1989年龍海縣又率先實現畝產噸糧縣。80年代全省建立13個商品糧基地縣,漳州佔有5個縣。
新中國成立後盡管圍海造田19萬多畝,相當於海岸正面寬度向海推進1公里,但由於人口的迅速增長,加上經濟建設和其他用地,至1990年人均耕地緊縮為0.62畝。為擺脫人多地少的困境,必須大力發展高優農業,加快種植結構調整。90年代初,中共漳州市委、市政府果斷地實施「向山海進軍、發展『兩水』(水果、水產)」,農業由傳統單一型向綜合開發發展,由分散、零星經營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科學化過渡。特別是1994年,國務院批准漳州為國家級外向型農業示範區之後,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大,農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全市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形成了漳州蘆柑、天寶香蕉、九湖荔枝、琯溪蜜柚,以及漳州水仙花等名牌水果、花卉基地。「八五」期間,漳州以占福建13.7%的耕地和8%的山地、灘塗,產出佔全省15%的糧食、47%的甘蔗、22%的油料、41%的水果和17%的水產品。
80年代,針對國際市場需求,東山、漳浦大面積種植蘆筍,各縣也種植反季節蔬菜和培植錯開登場季節的新品種水果。同時大力種植蘑菇、金針菇、鳳尾菇等食用菌,其產量佔全省三分之一,全國四分之一。水產養殖也日趨多樣化,漳 浦縣於1980年底成為全省最大的對蝦養殖基地。此外,還引進、馴養華貴櫛孔扇貝、鮑魚、西施舌(海蚌)等。1997年全市農業總產值157.2億元,糧食總產150萬噸,水果總產135萬噸,海、淡水養殖57萬畝,水產品總產96.2萬噸,種植蔬菜96萬畝,造林12.7萬畝。漳州水果、水產品人均擁有量居全國前列。蘑菇、蘆筍出口量居全國第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五大防禦體系建設進展順利。農村三大歷史任務基本完成,全市有9個縣(市、區)通過省級小康縣驗收,貧困人口脫貧率達85%以上,造福工程完成80%以上。特別是國家外向型農業示範區進展順利,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經國家三部委批准已掛牌運作。 現狀
漳州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 、國家級台商投資區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2012年全年漳州實現工業增加值825.07億元,其中,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750.21億元。規模工業產品銷售率98.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08.80億元。建築業增加值142.64億元。資質等級以上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產值247.88億元,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04.22億元,安裝工程產值42.54億元,實現竣工產值156.75億元。
1、主要開發區
漳州市區及龍海:漳州藍田經濟技術開發區 、漳州龍文工業開發區、漳州金峰經濟開發區
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漳州台商投資區(國家級) 、漳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漳 浦縣:古雷港經濟開發區、大南坂工業園區、赤湖工業區、綏安工業區、舊鎮工業園區、金浦工業園區
雲霄縣:雲霄雲陵開發區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東山縣: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詔安縣:閩粵邊界貿易加工區、金都工業集中區、詔安工業園區
平和縣;平和工業園區
南靖縣:金山開發區、靖城工業區、三卞開發區、豐田開發區、大房開發區
華安縣:華安經濟開發區
長泰縣:長泰經濟開發區
2、發展歷史
宋朝時,由於大量種植綠皮莢蔗,製糖業迅速發展,時漳州號稱「八州糖王」。紡織業發展也很快,陳洪進割據漳、泉時,年貢葛布2萬匹。此外漳州還能製造泛海大船和單一色彩的上釉瓷器。從景泰至萬曆間(1450-1619),海外航線發展到47個國家和地區。由此促進了漳州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紡織業的迅猛發展。「絲則取諸浙西」,「薴則取之江右,棉則取之上海」,加工成漳絨、漳紗、漳絹和土潞綢,以漳州名牌銷往海外。製糖業發明了榨車,提高榨蔗效率,並生產出白砂糖、冰糖、角糖等新產品。時糖以及瓷器、茶、果品、鐵器、葯材、紙等都是走俏商品,除遠銷東南亞外,內銷也很旺盛,有「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小關,下吳越如流水」之繁榮景象。生產方式也突破家庭副業的格局,出現了作坊和工場,呈現資本主義萌芽狀態。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復界之後,經濟才逐漸復甦。紡織業恢復較快,相繼創辦了許多染坊,染色豐富多彩。「神州妙葯」片仔癀和「品重珍珠」的八寶印泥也相繼問世,並與水仙花一道成為漳州名產,暢銷海內外。
1949年漳州地區工業產值2.55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2%。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建立起食品、紡織、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電子、橡膠等產業,但由於地處海防前線,國家未能重點投資,故產業檔次不高。改革開放後,競爭日趨激烈,工業生產此起彼伏,呈波浪式涌進現象。進入90年代,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工業,振興漳州經濟」,實行傾斜政策,工業產值、銷售、利稅出現「二位數三同步」增長。產銷兩旺的產品有農用運輸車、關節軸承、內燃機等21種產品。工業內部結構由以往以全民所有制為主轉向三資企業、集體企業、國有企業三種類型企業的聯動發展。至1994年,「三資」、國有和集體工業產值的比重分別為44%、29%和27%。保持長盛不衰的除傳統產品片仔癀、八寶印泥外,新產品有萬利達家電、科華不間斷電源、市軸承廠的關節軸承及一些鄉鎮企業的食用產品。1997年,全市工業總產值567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6.9%,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步伐也日益加快。雙菱集團股票上市,龍溪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漳州糖廠為核心的福建糖業集團掛牌運作,龍溪機器廠等一批企業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正在實施。同時,抓緊組織實施再就業工程,多渠道分流富餘人員。經國家和省政府批准,漳州市設立12個重點開發區,開發35.72平方公里,引進項目900多個,合同外資27億美元,實際到資13億美元,開發區已成為漳州市利用外資的載體和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鄉鎮企業在90年代發展最快,成效最大,實現了從「草根工業」到「半壁江山」的歷史性跨躍。全市鄉鎮企業總值1991年35.36億元,1994年為216.39億元,1997年達630.96億元。至1997年,全市企業總數達141372家,職工總人數為711771人。其中集體企業8515家、私有企業19380家、個體戶113477家。外向型鄉鎮企業也取得突破性進展。80年代全市幾乎沒有一家鄉鎮「三資」企業。1995年,全市已擁有鄉鎮「三資」企業713家,合同外資額12.57億美元,實際到資5.1億美元,其中已投產411家,年創產值55億元。1997年,全市鄉鎮三資企業產值達101.46億元。
2012年,漳州第三產業增加值729.64億元,增長10.0%。漳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06億元。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211.00億元,限額以下零售額410.06億元;城鎮零售額560.57億元,鄉村零售額60.49億元。海關統計進出口總值98.31億美元,其中出口69.91億美元,進口28.40億美元。新批利用外資項目129個,其中,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有60個(包括增資12個)。新批利用外資項目注冊合同外資1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下同)8.90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主要來自台灣和香港,其中,台資項目72個(包括第三地),驗資到資3.83億美元,香港項目34個,驗資到資3.38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中第二產業項目86個,驗資到資7.31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869萬美元,完成營業額767萬美元,對外派出勞務人員999人。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1.59億元。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5161.27萬噸,集裝箱吞吐量49.58萬標箱。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2.23億元。其中,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量4.22億元,電信業務總量48.01億元。全市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收入4.73億元。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88.49萬戶,行動電話477.08萬戶,寬頻網用戶72.31萬戶。2012年全市共接待遊客1380.6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43.15億元,其中國內遊客1347.58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28.70億元,入境遊客33.07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2.29億美元。攝制《市長帶你游》,積極參加全省旅遊促銷活動,引進北京首旅集團開發建設南靖土樓景區,靈通山獲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橋上書屋」入選全球八大環保建築。
(圖冊資料來源於政府官網 )
㈡ 歷史上姓蔡的名人有哪些
1、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謨,號莆陽居士,謚號忠惠,北宋福建路興化軍仙游縣(今福建省仙游縣)人。中國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書法家和茶學專家。著有《茶錄》、《荔枝譜》等書。
蔡襄為官剛直敢諫,景祐三年五月,天章閣侍制、權知開封府范仲淹以事忤宰臣呂夷簡遭貶,鎮南軍節度掌書記,館閣校勘歐陽修、大理寺評事余靖、太子中允,館閣校勘尹洙皆因論仲淹事而貶黜,蔡襄為此作《四賢一不肖詩》聲援范、歐陽等人。
2、蔡倫(63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耒陽(今湖南省耒陽市)人。他改進了東漢時的造紙技術,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把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這些廢棄物品都充分利用起來,降低了紙的成本,尤其是用樹皮做原漿紙的先聲,為造紙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途徑。
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的謀劃。
3、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北宋時期書法家、政治家,先後四次任宰相,掌權共達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之一,窮奢無度,禍國殃民,導致北宋王朝的衰敗。
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今廣東),罷為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階官,從八品),途中餓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城南五里東明寺,遂草殯於觀音殿。
4、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游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
5、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㈢ 黃家的祖宗是誰
黃姓譜牒源起於何時,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傳說早在商朝,便有陸終第四十四代孫黃成德,創修最早的黃氏宗譜傳後。黃成德的第十一世孫黃飛虎,因逃避商紂王迫害而改從母姓"王」氏。後黃飛虎曾孫黃愛輔、黃愛弼等以家藏譜牒上呈周武王,得以復姓「黃」氏。商周時期,黃國已是一個獨立的小邦,作為一個國家,已有專門記錄黃國王族歷史和世系的譜牒了,因而商周時期便應有黃姓譜牒。
傳說戰國末年楚相春申君黃歇也曾刪改增修黃氏族譜,並將譜繫上呈御覽,又親自製定了黃姓最早的字派。
漢魏之始,門第始興。譜牒學也於此時開始發達起來。江夏黃氏,這時才開始了確實可信的家史族譜在民間流傳。六朝隋唐是中國譜牒之學始盛時期,但因為當時黃姓的衰落,黃氏族譜也就不見於《魏書·官氏志》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間流行。
直到宋代,隨著黃姓的興旺,也出現了黃氏譜牒的繁榮。各地黃氏紛紛立祠修譜,家傳、譜序,多見於當時名人文集中。
㈣ 雲山居士真名及詳細資料
據《湖廣參政警庸林公墓誌銘》所載,林警庸「丁亥,遷湖廣布政司右參政治,承天時苦旱,先生禱救甚勤。居五月,復坐言者罷歸,歸為小齋題曰『讀書談道』,更號曰雲山居士。」這篇銘文是明代陶望齡所作,那麽此人應當是明人。
《明史》收有林偕春《雲山居士集》八卷
那麽,這個林警庸與林偕春應當是同一人。在《明史》中,林偕春沒有傳記,只有陶望齡的這篇墓誌銘是了解他的唯一材料。
現將《欽定四庫全書·文章辨體彚選》巻七百二十二《湖廣參政警庸林公墓誌銘》文字給你,標點自己去加。先生諱某字孚元警庸其號少竒頴丱嵗博通羣書補諸生有雋譽嘉靖辛酉舉鄉試乙丑舉進士科尋選翰林院庶吉士以材器為舘閣師所重故事閩中舘選二人唯一人留是科先生與莆田陳尚書經邦俱授史職先生為檢討戊辰分校禮闈明年以告還又明年還職萬厯癸酉同修肅穆二朝實錄展書經筵管理誥勅甲戌錄成進編修先生性嗜書好古及官詞曹每請俸輒送書肆杜門息交遊泳文藝該習朝典意尚深逺人莫之測也為人直躬曠宇腸如弦繩外甚宏肆而神守堅確其當制也以次草江陵誥詞先生據體演文無所誇飾江陵固已不怡屬令改定之又持曰王言適如是止也不增易一字遂大憾之乙亥用年例改湖廣按察司副使行至淮安上章請罷報可先是門人習公孔教以書勸先生之官至是報曰仆賦性過戇誤塵華貫適者外轉勢固宜然仆豈敢擇官而後處哉士皆有志貴能自適古人有辭萬鍾而不顧豈真為髙哉亦必有不當於心者仆釋屩以來蓋非一日長短之效昭然可見今當塗者以此處仆以我為能乎否乎仆雖音操土風行乖流俗至於是非成敗之故坦然明白輕重緩急亦當有系人雖以仆為不能仆不甘也然名不登於首列交不及於顯官終日窮年兀然自守平生所知契一二人耳而或以仆為能仆不敢也夫以仆之能不能尚不敢自決而況於當塗者乎既不以不肖為能而又不欲顯然斥之直以庸常畜我我又庸常自待甘縻寸祿是真無意於天下事者也天下事豈循常局促舎已從人者所能成哉窮巷屏居門無車馬髙堂菽水良用快心祖母年已近邁恃人而行金石難期喜懼交並朝夕奉侍亦足報劉暇時與一二弟侄課文發其憤悱紏其紕繆囅然共適不待逺明匪特此也家有青山戶對流水朝露方裛稻苖盈疇倚杖其間行人樹外牛羊自來農夫誇年嵗之登童稚簉衣冠之俊知我者希則我益貴安能貶胸中之竒倔徇他人面目之歡乎今耳視目聼之徒直謂我假耳不肖非其事不以萌諸心非其心不以宣諸口雖在酩酊讙呶之時而其言舉皆此心也豈有假耶匹夫抱志萬人莫奪又何必降屈於今日求伸於他年哉顧仆實有所大好仆㓜而嗜睡長而多病比入史舘優游嵗月無所發明意未嘗不欲陟墳籍之顛采藝林之實也故得錢即以購書然燈即以開巻意之所怡他無以易雖未能周覽徧觀然巳得其槩矣今必欲使之俛首以就簿書易轍而事戎馬世情日新狂態如故一無所成而萬有所失矣逝將築室雲山之麓洗耳漳水之濱慕匡鼎之解頥希朱公之折角捜壁藏之餘蘊發髙閣之異同考經緯之彌文講太平之遺跡潄其菁華挹其芳潤然後芟諸史之繁蕪稡百家之散佚續千古之道術成一代之文章身雖隱矣言亦不朽語雲人各有能有不能此則不肖之所能也不識足下以為何如及江陵敗錄素為所廢斥者起浙江提學副使以親命強行先生裁鑒精妙請寄無所受每面發試牘至所屬生輙曰某公嘗為若言然若文劣固宜居此其所拔擢始或疑駭後懸驗莫不稱服代先生者晉江蘇公浚至今兩浙言良督學稱林蘇蘇公敏絕一世名為知人至取神骨物色之表不能及也竣試時出命觴登覽生徒童冠皆聚觀之先生召至前賜之酒笑曰對游山客可試共飲宗師法不可干也先生既骯不能細謹而部使嚴重他藩牧事之皆謬恭視先生闊疎意不能容疏論之奉㫖調用詔下時方校越越士追送江上人人涕下不能仰視先是漳浦有泊曰公溪官取稅以餉民苦之先生為邑令言請蠲其稅令不從又言之撫台語稍侵令令大憾之先生罷浙憲還未至家而令因以事中其家齮齕殊甚先生歸隱操彌勵復不得已奉封公北行以避仇封公旅於姑孰而先生行詣闕
㈤ 詔安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詔安縣九侯山花瓶石詔安縣,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地處福建省最南端,是海西對接珠三角的「橋頭堡」,是著名的「中國青梅之鄉」和「書畫藝術之鄉」,也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素有「福建南大門」、「閩南大溫室」之稱。
經濟概況
2008全年詔安縣實現生產總值58.6億元,增長14.2%;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7.2∶30.5∶32.3。財政總收入2.21億元,增長30.3%,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64億元,增長3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27元,分別增長10.7%和10.7%。
工業經濟
2008年,詔安縣工業總產值57.7億元,增長27.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7.9%;實現工業稅收6431萬元,增長16.8%。全縣凈增規模工業企業13家,總數達到124家,實現產值39.3億元,增長59.2%;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有5家,凈增4家。全縣規模以上食品、紡織服裝工業企業65家,實現產值24.8億元,佔全部規模工業產值的63.1%。外貿出口總額7176萬美元,增長140%。
農業經濟
2008全年詔安縣農業總產值38.24億元,增長6.7%,其中青梅產業產值達2億元,創6年來增收新高;水產品總量21.86萬噸。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明顯,全縣共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6家,縣級22家,其中,綠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黃蜜梅等4個青梅系列產品入選北京奧運會推薦果品,四海食品有限公司率先製成青梅餡月餅,鰻魚、南美白對蝦2個品種3個基地取得無公害產地和無公害產品認證,東瀚實業有限公司烤鰻產品在第九屆花博會上榮獲「最佳銷售獎」。
項目投資
2008全年詔安縣落實成果對接項目59個,新增儲備項目40個,儲備項目總數達到375個;徵集企業需求項目36個,項目總投資7.8億元,其中3個項目被列為「6·18」扶持項目,1個項目獲「小發明、小創造」項目扶持;全年新批外資項目23個,注冊合同外資4632萬美元,成功引進了福建動力寶電源科技、福建鴻鷹船舶修造、詔安縣南山造船廠等6個投資上億元重大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36億元,增長20.9%,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86億元,增長28%。25個縣級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5.8億元,其中8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5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任務的118%。全縣在建與新投產工業項目124個,完成投資11.34億元;城鎮以上新開工項目總數達到82個,完成投資10.9億元,增長28.8%;房地產完成投資2.97億元,增長25.1%。[6]
【社會事業】2008年,詔安縣加大支農力度,全年財政投入支農資金1993萬元,增長23%;加強農民就業和培訓工作,全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5689人次,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37萬人。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六千」水利工程建設完成投資985.3萬元,全年修復各類水毀工程102處,恢復灌溉面積2480公頃,新增灌溉面積566.67公頃,東溪水壩和亞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第四標段)相繼完工投入使用;完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低產田改造486.67公頃、節水示範片建設666.67公頃,治理水土流失2086.67公頃。
2008年,詔安縣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規劃,修編完善了縣城總體規劃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區規劃面積從原來的33平方千米擴大到100平方千米,基本形成「一城四區」發展格局(即中心縣城,詔安工業園區、金都工業園、梅嶺臨港工業園和火車站物流園區)。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新西區第二通道、文峰西路拓通改造工程等一批項目順利竣工。城區環境更加優化,圍繞開展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和迎接「創衛」三年復查驗收,完成國道324線新大橋至分水關12千米路段的亮化工作和市民廣場紅綠燈改造工程,維修破損市區路面1000多平方米,新增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平方米。
2008年,詔安縣科技工作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申報實施省級、市級科技項目10個,新增省高新技術企業1家。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高考上線萬人比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教育工作順利通過省、市教育督導評估驗收。改善農民就醫條件,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76.4%,全年兌現醫療費補助742萬元;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創建綠色家園」活動順利通過省級驗收,4個重點治理鎮和40個整治村的衛生環境明顯改觀。在全國率先成功掛牌出讓海域使用權。平安建設通過省級「平安縣」驗收。[6]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九侯山:位於詔安縣東北部,山上有天開門、九侯禪寺、五儒書室、棋盤石、香爐石、風動石、雲根石、天然橋、牛眠石、鯉魚石、觀音石、三寶石、飛來佛、羅漢洞、松澗泉、瀑布泉、花瓶石、福勝岩等二十四個景點,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梅嶺:位於詔安灣的西北岸、詔安縣東南的半島上,三面環海,既是福建省古文化遺址之一,又是宋元以來著名外貿口岸和海防重地,還是詔安灣內的著名風景區。[7]
烏山自然風景區:距紅星鄉政府北部9公里處,主峰海拔1050.6米,四周陡峭險要,地質為燕山期間露出地表的晶潤崗岩、流紋岩構成。並為閩粵邊主要的革命聖地。[8]
詔安明代石牌坊群:從城關的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700多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坐落著7座恢宏華麗、氣宇軒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時間順序排列,依次是奪錦坊、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坊、關帝坊。[9]
詔安土樓: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紅星等鄉鎮。土樓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圓的、有方的、有八角的,還有大樓套小樓的。
其中較大的較出名的有官陂大邊村的在田樓、新坎村的溪口樓、秀篆陳龍村的龍潭樓、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樓等。[10]
詔安宋明寺廟:城隍廟址在南詔鎮縣前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門樓、前廳、拜亭、大殿組成。[11]
【著名人物】吳燕聰:2000年和2004年兩屆殘奧會金牌得主。[12]
許蘇清:女,詔安南詔鎮石獅巷人,廈門大學海洋系海洋化學博士,學術研究項目為極地遙感。2004年第21次中國南極考察隊隊員。
沈福文:沈福文(1906.2—2000)福建詔安人,系我國著名美術教育家,傑出的漆藝實踐家、創作家、新漆藝創作者。
胡玉明:經濟學(會計學)博士,暨南大學會計學系財務與會計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3]
㈥ 蔡氏家譜字輩
廣東蔡氏族譜字輩
1 廣東羅定
世伯日克 七念萬丈
昌能亮性 彥誠國於 卿士善奕
2 廣東揭西
始基貴鳥山朝天守蔡聯
正宗彝紀定 振興家美傳
高明常眷佑 博厚永生全
燕翼詒謀遠 纘成奕世賢
3 廣東潮安
侯都建豫上 郡望開濟陽
抵德昭眷佑 博厚繁生綿
宗支源流遠 衍派世澤長
北基桂馥茂 南國蘭騰芳
燕羽貽謀裕 詩書啟秀賢
歷朝文武盛 致仕贊忠良
科學光華夏 政績顯萬安
敦睦循祖訓 孝廉相繼傳
立志創偉業 奮發競自強
承先應溯本 奕代兆征祥
4 廣東饒平
逢元吉起 萬世垂芳
瑤林葉茂 玉樹森香
教家禮儀 華國文章
體全用佝 實大聲揚
惟邦之慶 於祖有光
衍傳至是 繼序為良
5 廣東梅州
軍世勤明昌 仁天大紅中
文光齊明興 萬年永興隆
6 廣東廉江
金木水火土
7 廣東湛江
世毓其開汝如
8 廣東鶴山
尚正郁文良作兆, 維時立業振家聲
9 惠東縣多祝鎮
福粵公第十八世馥友公多祝鎮內東片開基:
馥、輝、發、裕、錫、
濟、植、炳、堯、銓、
洵、果、照、培、鋼、
澤、樹、炫、堅。
10 河源埔前鎮陂角村洞鴻寶嶺
福粵公第十九世守為公開基:
守道文仕康,瑞廷懷幹家,
國春德??茂,奕世向榮華,
文武登豪傑,朝楚史卿綱。
11 東莞市樟木頭官倉村
福粵公第十五世綿基公脈系輩序續編:
系統肇姬周,先芬孰比牟,
西山崇理學,東士慶封侯,
蕃衍逾千派,雲仍遍五洲,
人文長蔚起,萬冀介洪麻。
12 梅縣南口鎮車陂村
福粵公第十世伯禮公字派:
十世伯禮寶純居、剛軒應促及台居,
復潤聯文奕仕派、各支各取便攸分。
13 揭西縣河婆鎮
福粵公第十五世綿基公派下字輩:
始基貴鳥山,朝天守蔡聯,
正宗彝紀定,振興家美傳,
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
燕翼詒謀遠,纘成奕世賢。
14 大埔縣洲瑞鎮赤水村
福粵公第十五世質靜公派輩序:
從第三世昭穆
攀永奇昭,允宜超先,
望於斯時,俊秀書開,
贊囊熙朝,章業鴻勛,
芳微濟美,顯揚宗親。
15 豐順縣湯坑田心
念大伯千從玉良日元國立沐君恩詩書傳家禮義賢朝遷備用在皇都安定世近帝王。
16 廣東清遠
志成立安邦,永錫祖汝常,
昌大啟文明,長發裕其祥。
17 潮安縣鳳塘鎮湖美村
外世詩:狀元名聲,揚於中國,當年秉政,宣昭異域, 旌別得宜,朝野咸服,惟格君心,潤授天祿, 積善余慶,敦厚載福,教誨爾詳,似此色谷。
內世詩:學仕政績,廣大端方,維香欽宗,澤遠世昌, 仁存利志,義迪吉康,勛猶著美,和順致祥, 財增賢哲,秀旭駿良,述事繼志,更耀前光。
新 詩:侯都建豫上,郡望開濟陽。袛德昭眷佑,博厚繁生綿。宗支源流遠,衍派世澤長。北基桂馥茂,南國蘭騰芳。燕羽貽謀裕,詩書啟秀賢。歷朝文武盛,致仕贊忠良。科學光華夏,政績顯萬安。敦睦循祖訓,孝廉相繼傳。立志創偉業,奮發競自強。承先應溯本,奕代兆征祥。
18 廣東汕頭
廣士群振詳,裕鎮安賢,仁義忠信,厚德綿長
19 廣東蔡氏一支
天開景光。
20 廣東蔡氏一支
詩書傳家禮儀賢。
河南蔡氏族譜字輩
1 河南新洪路
真首以元單仲大仁一伯廷應明世維剛常邦家自吉祥詩書開後序禮樂迪前光式谷端蒙養傳箴守義方儉勤垂令范忠孝襲余芳嘉植培蘭桂成才作棟梁德言功並立才學識兼長建樹宏經濟貽謀重顯揚象賢朝克肖嗣服卜浸昌
2 河南鄭州
天地義春長,文言武貴昌,
金玉雲風虎,家國殿庭堂。
3 河南羅山縣子路
長春福為廣,國家興乃昌。
江蘇蔡氏族譜字輩
1 江蘇暘塢
世伯日克七念萬丈昌能亮性彥誠國於卿士至維明汝一元復始振其家聲聿為邦瑞寬厚賢良保宗貴長
2 江蘇無錫信派
世伯日克七念萬丈昌能亮性彥誠國於卿士善奕光
3 江蘇宿遷
「庚樓蔡」,「若丕家聲崇效敦同以廣宗統德化培中光昭世守佑啟有功永紹懿訓憲章修明尊承先業勤達昌宏利國安邦」。
「兵馬蔡」,「鼎獻曰良以茲聿長克紹祖則之子惟將作善集慶家乃其昌勖爾敬承事業用光澤衍恆康聲德震廣佑峰祥瑞相國裕強」。
「牌坊蔡」,「雲國紹士毓珽永景孝思才兆宏萬志欲光大修先培德承緒延泰敬倫恆長」。
「小河蔡」,「修佩才運士維守先培囗心田錫福萬年雨泉匯河承尚英賢文武興盛書香餘傳」。
4 江蘇盱眙
連漢立傳中厚
5 江蘇南京
蔡氏一支:
慶廷廣遠德登高望崇明
蔡氏一支:
昌志德
6 江蘇鹽城
九步文昌永
山東蔡氏族譜字輩
1 山東棗庄
「以邦賡法憲敦敬可承先世增祥繼延政清國永燦忠厚傳家遠林秀蔚華天」。
2 山東臨沂
榮長恆德明,永紀振家興,
翔文存田廣,玉是秀春成。
3 山東菏澤曹縣桃源鎮
蔡氏始祖明永樂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河南祥府縣,又移儀封縣。(從十七世起)
常之希化普,尚成廣治勤,
本自昭金錫,乃爾慶錦鴻,
安修同延世,欽憲建家祥。
浙江蔡氏族譜字輩
1 浙江溫州平陽縣
文國世邦,君如漢昌,萬年修業,卓致丹青,
詩書化雨,規章箴訓,堯禹哲理,晉楚桓中,
孟儒津智,鵬程遠展,飛奐至舉,俊俠式弘,
星范亞禎,仕胥品重,任民咨儀,少巨向前,
恆奉汝倫,澤俞勉儉,滋潤實甫,沛聿充滿,
泰岳崇偉,先玄佑基,彥然煌亮,連涵普造,
欣觀商格,適怡歡樂,居安旭宇,浩序濟陽。
2 浙江黃岩錦川洛陽堂
子朝秉維崇明良,承平交泰啟永昌,
康保咸熙恆大有,詩書理達可安邦。
後續輩:
欽學時夫若曰賢,必振家聲士培宣,
顯國文章宜法祖,道隆孔孟紹開天。
3 浙江黃岩
祖傅諱行:
「均定寶國建翹 勉允聖止志原
全功孫如光嗣 智慶守宗世子」。
字行:
「郎孝鳳海克敬 從公景仲季淑
叔伯安世君彥 元庭貴德舜欽」。
續衍諱行:
「子朝秉維崇明良 承平交泰啟永昌
康保咸熙恆大有 詩書禮達可安邦」。
字行:
「欽學時夫若曰賢 必振家聲士陪宣
顯國文章宣法祖 道隆孔孟紹開天」。
4 浙江龍泉
「良廷聖志士,盛世起文人,
道學承先德,功純(勛)建大(業)勛」。
安徽蔡氏族譜字輩
1 安徽宣城
百世其昌文章道德
2 安徽合肥
邦家有慶 繼善傳心
學遵經訓 立觀其成
崇仁尚義 銳志富強
群安華泰 英傑榮光
3 安徽無為
洪武多孝順加德必昌盛
4 安徽蚌埠
文長仕為德
5 安徽五河蔡家湖
洪金道之漢興
6 安徽淮南
秉初傳瑞兆 福繼西宏昌
7安徽巢湖居巢槐林(青墩嘴)
秉忠為國立(義)孝傳家碩德淵遠百世榮華
8 安徽巢湖
克昌其業永振佳邦
遼寧蔡氏族譜字輩
1 遼寧昌圖
寶萬國繼春柯成百世昌
福建蔡氏族譜字輩
1 福建長樂龍角
名派:「惟學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由義行仁(記)想分支自濟陽披來譜系重馨香燕翼貽謀爭共仰子(後)孫(昆)瓜瓞喜綿長」;
字派:「弘於善可傳後世□修祖武(德)忠孝居心宜勉繼代有賢能知本斯敦道敬宗在裕昌萬枝皆茂盛天與慶同春」。
以襄公為始祖:
甸、揆、甫、大、時、惕、鳴、光、文、伯、仲、叔、孟、季(1至15世未有統一學名、冠字)。16-27世學名,惟、學、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 由 。 16-27世冠字,弘 於、善、可、傳、厚、世、聿、修、祖、武或德、忠 。28-37世學名,義、行、記或仁、想、分、支、自、濟、陽、披、來、譜、系、重、馨 。 28-37世冠字,孝、居、心、宜、勉、繼、代、有、賢、能、知、本、斯、敦、道 。 43-52世學名,香、燕、翼、貽、謀、爭、共、仰、子或後、孫或昆 。43-52世冠字,敬、宗、在、裕、昌、萬、枝、皆、茂、盛 。53-57世學名,瓜、瓞、喜、綿、長 。 53-57世冠字,天、與、慶、同、春。
2 福建尤溪桂峰
名派:「肇宜行序念篤同宗清正自持溫和可珍宣華恆衍祚」;
字派:「堯仁舜哲禹鼎商銘秀習大書健兼尚策敦敬則延熙」。
3 福建石獅
「洪德奕世種孝友敦宗本修業綿祖澤公候伯卿仕」。
4 福建大宇
「一用士玉君國成家宗祖傳守子孫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貞創垂功偉大啟迪知深長雲眜承遠澤奕世慶其昌」。
5 福建美林
「仰思喬日迪 仁義禮智信 綱常皆克己 奕世少通卿」。
6 福建漳州漳浦蔡府
六宗一而祚衍長,本行修則英華發,有確真實敦孝敬 ,幸人講讓達家邦。
7 福建漳州漳浦霞曇
因國喬松居撇日,明月綠行筍參天。
8 福建漳州漳浦六鰲
慈孟華則漢世立君統,孝恩達而清代發家聲。
9 福建漳州漳浦車田
始祖蔡元泰(十八--三十五世):
元成仲繼君德明奇保,長永士志勤修振家聲。
10 福建石獅市寶蓋鎮塘邊村
洪德奕世種,孝友敦宗本,
修業綿祖澤,公候伯卿仕。
11 福建三明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
北宋名臣蔡襄(始祖):
襄旬傅樞顒諲農煌長。
肇基桂峰的是襄公的九世孫—長公。
清康熙壬子取-第19--26世名派:肇、宜、行、序、念、篤、同、宗。第19--26世字派:堯、仁、舜、哲、禹、鼎、商、銘。嘉慶間續取-第25--32世名派:清、正、自、持、溫、和、可、珍。第25--32世字派:秀、習、大、書、健、兼、尚、策。光緒甲申續取-第31--35世名派:宣、華、恆、衍、祚。第31--35世字派:敦、敬、則、延、熙。
12 福建省大宇
(自三世起)
一用士玉,君國成家,宗祖傳守,子孫式光。
伯仲昭烈,孝友忠貞, 敦仁為美, 明德推馨 。
民國乙亥年新編昭穆如下:
創垂功偉大,啟迪知深長,
雲眜承遠澤,奕世慶其昌,
駿業鴻基建,詩書禮義興,
賢才膺盛選,龍鳳紹英聲。
四川蔡氏族譜字輩
1 四川內江
俸承維應甲金廷子萬文濟陽肇先聲汝安爾修其
2 四川廣安
任天大洪中文廣齊民心萬年永興隆
3 四川廣元
萬春然自遠培德恩光載
4 四川樂山
貴洪文培德孝
5 四川巴中
世光明遠大 能以永興長 君正登隆澤 昌中應汝揚
6 四川平昌浪樓
中、文、學、唯、思、貴、萬、載、如、意、興、軒、庭
湖北蔡氏族譜字輩
1 湖北鍾祥郢中
國家祥瑞,崇安傳世遠,
天開文運長,正大方為本, 積德定永康。
2 湖北鍾祥雙橋
國家祥瑞,崇安傳世遠,
天開文運長,正大方為本,積德定永康。
3 湖北鍾祥胡集
成宣志高崇,傳家利世秀。
4 湖北鍾祥石牌
月國正天興,祖子傳家寶。
5 湖北鍾祥羅集
永世清吉庭,文化大振新,
國泰民安順,忠直保函坤。
6 湖北鍾祥長壽
政德文安永,國家萬代興,
大花開紅振,祖傳自克明。
7 湖北鍾祥舊口
文緒傳宗遠,述詩紹祖昌,
梁世開國獻,兆其左同祥。
8 湖北鍾祥冷水
日國正天興,祖德傳家遠,
文明世澤長,首道應開選。
9 湖北鍾祥客店
官文蔡悅資,丕承亭財萬,
月尉崇彩本,宏頓正學智,
清秀誼山川,兆明呈先祖,
道德存興志,忠宇保朝庭,
純修中立綰,世裔良大開。
10 湖北蔡氏鍾祥一支
啟自學文達,承先志高崇 。
11 湖北枝江
元俊裕厚昌
12 湖北宜昌
國正天心順,光明永遠大,
官清民自安,父孝子運寬。
13 湖北黃梅
惟有賢德,仁壽永昌,
文章名著,祖宗流芳,
承先啟後,政彩春光,
忠純應世,鴻猷其良。
14 湖北蔡官田
濟陽堂」分支--「清廉堂」:
善士應隆之,成世裕宏功,
光明崇正大,禮義啟文章,
祖德培家運,嗣賢保國昌,
謨猷召偉喚,福澤慶禎祥,
道學傳宗永,勛華繼續長,
紀元晉干禧,乾坤開泰康,
修齊興邦業,清廉立棟梁。
15 湖北棗陽
中邦家道章
16 湖北麻城
道秉懷學,延忠邦思應,
之正永興隆,科第綿世澤,
文章紹前紅,洛陽經濟美,
西山振家風,令德厯軔獻,
虜功億代豐,博善昭團結,先緒慶輝宏。
17 湖北宜昌
國正天心順,光明永遠大,
官清民自安,父孝子運寬。
18 湖北黃梅
乃西山一脈,九峰後裔,杭(抗)公之子相公為來鄂始祖。
惟有賢德,仁壽永昌,
文章名著,祖宗流芳,
承先啟後,政彩春光,
忠純應世,鴻猷其良。
19 湖北蘄春
乃西山一脈,九峰後裔,杭(抗)公之子相公為來蘄始祖。
相彥朝以,春星仲大,
子一正良,明其理道,
世際興期,忠義傳新,
法則因時,上承先訓,
遠蔭宗支,根源廣厚,
佑啟宏基,統慶賢升。
20 湖北蔡氏一支
孫(音)明(音)達(音)丑幫忠厚傳家遠
21 湖北蔡氏一支
忠義傳新發
22 湖北蔡氏一支
光明崇正大 禮義能問周
湖南蔡氏族譜字輩
1 湖南麻陽
元福文仲仕政廷榮朝學尚國永世安邦俊德澤明左治賢良
2 湖南株洲
朝元常琮蔡,國才思承恩,
祖來上蔡,詩書世澤,
貽謀允臧,禮義家常,
言本道德,子孫益振,
行由典章,源遠流長。
3 宜章縣黃沙鎮堡城村
開基祖大成公(是浙江遷入)
文忠上光,貽謀允臧,
言本道德,行由典章,
詩書世澤,孝信流芳,
科甲蟬冠,禮儀家常,
子嗣益振,源遠流長,
鴻基昌大,聯合顯揚。
4 麻陽惹都四甲興隆田
元福文仲仕政,廷榮朝學尚國,
永世安邦俊德,澤明左治賢良。
5 懷化晃縣方家屯鄉楓樹屯村
思、宋、體、宏、運、日、開、時、正、寅、昌、宇、臨、世、澤、克、裕、泳、希、巡、沅、遠、照、祖、德、茂、盛、維、松、柏、詩、書、貴、有、余、才、攜、幫、國。
江西蔡氏族譜字輩
1 江西省湖口縣
西元前1046年河南上蔡度公—西元後714年(唐明皇開元)福建蒲田宣公—914年江西都昌澄浦公—1214年江西湖口縣福六公至今。
安春仁寬贊,元常思以興,
文獻宗孔訓,志在紹先賢,
理學家聲永,名臣世澤延,
詩書同寶貴,忠孝乃珍傳,
祖德長為法,光輝及第全。
2 江西興國寶石
(枚吉公派)
福杏壽若定,吉喜益詩全,
六智周干豐,大二枚崇仁,
子成祥朝登,賢俊秀選拔。
(續輩從三十一世後)
志士懷德義,顯奕建名彰,
自有英才起,裕後桂騰芳。
3 永豐縣沙溪鎮坪上村
居政公第六子興德居江西撫州,昭穆:
忠為宗元,承居興憲,
伯光榮明,可泫定智,
居安必盛,世懷名爵,
紹接孔周,道德文章,
俊有財能,治民經邦,
詩書衍緒,科甲傳芳,
中和仁義,正文純良,
思源立本,長發其祥。
4 九江市潯陽
元小萬士友宗德,志銑文弼養曰可,
學問思辨行光增,金澤茂燦報錦源,
根動著鈞鴻業烈,垂銓派榮忻培鋒,
激本炳堂鍾浩森。
雲南蔡氏族譜字輩
1 雲南昭通
儀益國朝邦,福祿保安康,
永利家升遠,發達勝輝煌。
陝西蔡氏族譜字輩
1 陝西白河
銘其理道世際興期,忠孝傳家法則因時,
詩書可業坊表攸宜,承先比慎培植根基。
2 陝西商州
世自周邦顯,傳家本善良,
賢才開景運,功列耀朝堂,
積德培根遠,行仁潤澤長,
書田勤布種,萬代以流芳。
貴州蔡氏族譜字輩
1 貴州息烽縣養龍司鄉
入黔始祖蔡崇隆---養龍司始祖蔡普化公:
慶承升白紞,鑾永儀應國,
啟春瑛宗臣,榮世德朝汝,
紹顯文明運,洪勛正貴恆,
元程光模業,賢仕遇忠真,
神壽昭天賜,倫常本性成。
2 貴州興仁縣
江蘇經商遷居:
園明萬定,本國家成,
吉慶康泰,永久乾坤,
後世昌隆,錦綉廷輝。
3 蔡氏一支
明林昌敬先爾方厚見(建)力其可祥
4 蔡氏一支
興順啟明金知銀安譜夢圓國正文
5 蔡氏一支
承其祖武克紹箕裘
6 蔡氏一支
光明崇正大理育啟文章
7 蔡氏一支
官文蔡悅資丕承亭財萬月尉崇彩本宏敦正學智清秀誼山川兆明呈先祖道德存興志忠宇保朝廷純修中立綰世裔良大開
8 蔡氏一支
學以成之德其恆
(6)發明漳浦擴展閱讀:
蔡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數民族改姓。西周時期的蔡仲為蔡姓始祖。
蔡姓在宋版《百家 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當代蔡姓總人口達到552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46%,人口總數在中國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全國形成了東南沿海地區高比率的蔡姓區域。
主要源流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的後裔,以國為氏。 武王滅商後,封其五弟叔度於蔡,史稱蔡叔度。 周成王時,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於蔡,新蔡國在河南的上蔡縣。楚滅蔡後,國人以國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黃帝支裔姞姓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姞姓是黃帝的直系後裔,在堯舜夏時期,姞姓所屬的燕、闞、尹、蔡、魯等氏族分布於渭河流域,沿黃河向西到豫東和豫西一帶。 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擔任祭祀的職責,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數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發生於宋朝以後,金國的女真人烏林答姓族後來全部改為漢姓蔡,清朝滿洲八旗姓蔡佳氏、烏靈阿氏、薩瑪喇氏等後來也全部改為漢姓蔡。這些外族在與漢族長期混居後逐漸同化為北方漢族的蔡姓,興盛於東北地區。
貴州和廣西的少數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為南方漢族,主要發生於明清之際。
㈦ 漳州專利代理,漳浦申請專利需要多少錢,具體流程怎樣
關於申請專利發生費用及資助的說明
一、專利申請過程中繳費分為:
1、專利代理費:由專利事務所收取,用於專利事務所代理撰寫專利文件和其他手續,多少不等。發明人也可自己撰寫和辦理申請,則此項費用不發生。
2、專利申請費:由知識產權局收取,是申請專利必須發生的費用。
二、關於專利代理費
我校於2001年開始執行:凡申請職務專利其專利代理費由學校專利基金資助(科技處)50%,另50%由發明人支付(可使用課題經費)。一項發明專利代理費是2000元,實用新型專利代理費是1500元。
三、關於專利申請費
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台政策:對確有困難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部分專利費用減緩,減緩項目為申請費、發明維持費、發明審查費、復審費和授權以後三年的年費。
北京市於2000年6月出台政策:資助專利申請費、發明專利維持費、發明專利實審費三項費用,全額報銷減緩後的三項費用。
專利申請費用附件。
附件申請專利收費項目及標准(人民幣元)
說明
1、帶*(共4項)的是申請發明專利在正常情況下發生的名稱及費用,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減少相應審批環節及費用。
2、(括弧內)的數值是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定的減緩後應交的費用。
3、黑體字項目收費在減緩後還可以通過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全額報銷。
發明專利
一申請費900(270)
印刷費50(50)
二申請維持費(第四年產生,每年)300(120)
三申請實質審查費2500(750)
四復審費1000(400)
五著錄事項變更手續費
1.發明人、申請人、專利權人的變更200
2.專利代理機構、代理人委託關系的變更50
六優先權要求費每年80
七恢復權利請求費1000
八撤銷請求費30
九無效宣告請求費3000
十強制許可請求費300
十一強制許可使用裁決請求費300
十二(授權後)專利登記、印刷、印花費255
十三附加費
1.第一次延長期限請求費每月300
再次延長期限請求費每月2000
2.權利要求附加費從第11項起每項增收150
3.說明書附加費從第31項起每項增收50
從第301頁起每頁增收100
十四(授權後)年費
1-3年900(270)
4-6年1200
7-9年2000
10-12年4000
13-15年6000
16-20年8000
4-5年900
6-8年1200
9-10年2000
國防專利
(一次性繳納)專利申請、審查費用550
(授權後)專利登記、印刷、印花費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