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瓶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瓶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25 16:13:49

Ⅰ 玻璃,陶瓷,易拉罐,罐頭,塑料(塑料袋和塑料瓶子與塑料製品)分別都是誰或哪些國家的發明

LZ您好
最古老的玻來璃是源4000年前古埃及人。
但我國大約在西周時(2500多年前)獨立製造了玻璃。不過種種原因玻璃並未在我國大范圍應用(僅用於器皿等)。
陶瓷是我國發明的,最早的陶瓷出現在商朝。順便陶瓷的英文單詞就是中國的英文單詞。
易拉罐發明於1959,是美國人艾馬爾.克林安.弗雷茲發明的
罐頭發明於1804,是法國人尼古拉.阿佩爾
塑料(人工合成)的專利屬於美籍比利時人貝克蘭,但在他以前50多年的19世紀中葉,攝影師亞歷山大.帕克斯就發現了塑料
塑料袋專利屬於1902年的馬克思.舒施尼(奧地利)
塑料瓶有好幾十種呢,裝洗發液的,裝飲料的材質不一呢。這個專利講不完了

Ⅱ 琉璃是哪個國家的發明

玻璃本是冶煉工匠所發明,但民間傳說卻把玻璃的發明權歸到漢代陸毒(或作六毒)大王的頭上。說西漢末年王莽篡政後,各地農民揭竿起義。有一位叫陸毒的綠林好漢率軍幾次打敗王莽的軍隊,被激怒的王莽派十幾萬大軍圍剿陸毒,陸毒只得突圍,准備投奔劉秀。半路上躲進一處山口,被王莽的軍隊所包圍。陸毒眾人正用石頭架鍋做飯時,敵人沖上來,只得丟下飯鍋,與敵激戰到半夜。山谷中突然騰起一片光芒,將王莽的士兵嚇跑了。事後,爐毒查來查去,才發現是架鍋的石頭被燒得透明時,發出了強光。強光迫使敵軍不敢再進攻,最後陸毒終於盼到了劉秀的援軍,雙方會師。事後陸毒向劉秀匯報了情況,並向劉秀獻上燒得透明的石頭。劉秀視為珍寶,就封陸毒為王,並讓陸毒繼續燒制這種寶石。這種石頭就是玻璃,而陸毒大王也就被傳為玻璃業的祖師了。

這個沒有明確答案!

Ⅲ 泡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方便麵是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安藤百福發明的。這一發明使日清公司一躍成為食品行業的明星企業。在這其中,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1959年,安藤百福經營著自家的一間小食品作坊。他是一個思想活躍、不安於現狀的人,總思考著如何將自家的買賣做好做大。安藤每天都要乘坐電車,他常看到許多人在車站旁的飯館前排隊,等著吃熱面條。有一天,他突然靈機一動:如果能生產一種「只用開水一沖就可以吃」的面條,估計居家旅行者都會願意大量購買。於是,他毅然確定了開發「方便麵條」的發明課題。安藤百福馬上投入發明試驗。他買來一個軋面機,在眾人的懷疑下開始了方便麵條的創新。為了實現「方便、簡易」,他想到「油炸」,這樣,可以很快就把面條炸干,便於貯存。 面條在油炸後自然會出現很多細孔,這些細孔在熱水浸泡時起到吸水作用,可以使方便麵很快變軟,油炸後的面條味道還會更好。在這期間,他還發明了添加調味料的方法,使自己的方便麵味道鮮美、可口。經過長達3年的苦心鑽研,安藤百福終於研製成功了「雞肉方便麵」。1962年,安藤百福的日清公司獲得了製造方便麵技術的專利權,方便麵開始打入市場。

方便麵從1959年開始研究開發,1962年進入日本市場,1971年碗裝面在日本上市,至1980年左右方便麵登陸中國市場,如今已行銷全世界。

Ⅳ 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1.汽車:德國
(卡爾·本茨 德國機械技師,1885年本茨製成了三輪汽車專。)

2.電腦:美國
(約翰·屬馮·諾依曼 美國籍匈牙利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美國賓夕法尼亞大 學莫爾電工學院。)

3.電話:美國
(安東尼奧·梅烏奇,義大利人,1860年在 紐約 展示了名為teletrofono的具備電話功能的機械。通常人們認為 貝爾 是電話的發明者。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269號決議確認 安東尼奧·穆齊 為電話的發明人。)

4.明信片:奧地利
(1869年,奧地利一位博士建議應該開發明信片。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維也納郵局正式發行。世界上第一張自製"明信片"是一位德國畫家在1865年10月的一天發明的。)

5.照相機:法國
(1839年,法國的 達蓋爾 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

Ⅳ 塑料是誰發明的 哪個國家的

第一種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時人列奧 · 亨德里克 · 貝克蘭,102年前的1907年7月14日,他注冊了酚醛塑料的專利。 貝克蘭是鞋匠和女僕的兒子,1863年生於比利時根特。1884年,21歲的貝克蘭獲得根特大學博士學位,24歲時就成為比利時布魯日高等師范學院的物理和化學教授。1889年,剛剛娶了大學導師的女兒,貝克蘭又獲得一筆旅行獎學金,到美國從事化學研究。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查爾斯 · 錢德勒教授鼓勵下,貝克蘭留在美國,為紐約一家攝影供應商工作。這使他幾年後發明了Velox照相紙,這種相紙可以在燈光下而不是必須在陽光下才能顯影。1893年,貝克蘭辭職創辦了Nepera化學公司。 在新產品沖擊下,攝影器材商伊士曼 · 柯達吃不消了。1898年,經過兩次談判,柯達方以75萬美元(相當於現在15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Velox照相紙的專利權。不過柯達很快發現配方不靈,貝克蘭的回答是:這很正常,發明家在專利文件里都會省略一兩步,以防被侵權使用。柯達被告知:他們買的是專利,但不是全部知識。又付了10萬美元,柯達方知秘密在一種溶液里。 掘得第一桶金,貝克蘭買下了紐約附近揚克斯的一座俯瞰哈德遜河的豪宅,將一個谷倉改成設備齊全的私人實驗室,還與人合作在布魯克林建起試驗工廠。當時剛剛萌芽的電力工業蘊藏著絕緣材料的巨大市場。貝克蘭嗅到的第一個誘惑是天然的絕緣材料蟲膠價格的飛漲,幾個世紀以來,這種材料一直依靠南亞的家庭手工業生產。經過考察,貝克蘭把尋找蟲膠的替代品作為第一個商業目標。當時,化學家已經開始認識到很多可用作塗料、黏合劑和織物的天然樹脂和纖維都是聚合物,即結構重復的大分子,開始尋找能合成聚合物的成分和方法。 早在1872年,德國化學家阿道夫 · 馮 · 拜爾就發現:苯酚和甲醛反應後,玻璃管底部有些頑固的殘留物。不過拜爾的眼光在合成染料上,而不是絕緣材料上,對他來說,這種黏糊糊的不溶解物質是條死胡同。對貝克蘭等人來說,這種東西卻是光明的路標。從1904年開始,貝克蘭開始研究這種反應。最初得到的是一種液體――苯酚-甲醛蟲膠,稱為Novolak,但市場並不成功。3年後,他得到一種糊狀的黏性物,模壓後成為半透明的硬塑料――酚醛塑料。 不同的是,賽璐珞來自化學處理過的膠棉以及其他含纖維素的植物材料,而酚醛塑料是世界第一種完全合成的塑料。貝克蘭將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為「貝克萊特」(Bakelite)。他很幸運,英國同行詹姆斯 · 斯溫伯恩爵士只比他晚一天提交專利申請,否則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溫伯萊特」。1909年2月8日,貝克蘭在美國化學協會紐約分會的一次會議上公開了這種塑料。 酚醛塑料絕緣、穩定、耐熱、耐腐蝕、不可燃,貝克蘭自稱為「千用材料」。特別是在迅速發展的汽車、無線電和電力工業中,它被製成插頭、插座、收音機和電話外殼、螺旋槳、閥門、齒輪、管道。在家庭中,它出現在檯球、把手、按鈕、刀柄、桌面、煙斗、保溫瓶、電熱水瓶、鋼筆和人造珠寶上。這是20世紀的煉金術,從煤焦油那樣的廉價產物中,得到用途如此廣泛的材料。1924年《時代》周刊的一則封面故事稱:那些熟悉酚醛塑料潛力的人表示,數年後它將出現在現代文明的每一種機械設備里。 1940年5月20日的《時代》周刊則將貝克蘭稱為「塑料之父」。 當然,酚醛塑料也有缺點,它受熱會變暗,只有深褐、黑或暗綠3種顏色,而且容易摔碎。

Ⅵ 啤酒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啤酒最早是埃及人發明的。人類使用穀物製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已知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製作法。

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製作的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開始使用苦味劑。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頒布的法典中,已有關於啤酒的詳細記載。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家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

最早的啤酒只是大麥汁稍微發酵,有點酒味的飲料。根據溫度和酵母菌(那時人類還不知道這是啥東東)種類的不同,分成了拉格(Lager)和艾爾(Ale),它倆的區別在於發酵位置的不同,拉格在發酵桶的下面低溫發酵,艾爾在上面溫暖環境下發酵。好比男人看見女人的反應,多數都變成了下半身思考,所以比起艾爾,拉格要更為普遍。

中國所有的啤酒、喜力(Heineken)、嘉士伯(Carlsberg)、百威(Budweiser)、很多德國啤酒,都屬於這類,簡單無節操。但其實不是如此,拉格其實小批量發酵難度要高於艾爾,因為溫度要求比較低,但後來的工業生產解決了這個問題,拉格發酵溫和、能大批量產、酒體純凈、口味清淡,這是導致它普及的根本原因。

比起拉格,艾爾就文藝的多,荷比盧地區、北歐諸國、英倫都是這種風格,這種酒,高端大氣上檔次,所以說的啤酒精釀大多數都是指這些。

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北部水質很差,但大家不喜歡喝開水,於是比利時一幫和尚開始用煮開的水釀成啤酒,這樣能當水喝,味道也很好。大家都覺得啤酒是飲料,所以也無所謂喝啤酒禁令。後來越來越火,於是比利時自成一體,修道院風格(Abbey
beer),我們說的blond(金艾)、double(雙料)、triple(三料)、brown(棕艾)甚至quadruple(四料)都是。

結果英國和愛爾蘭那邊水質更誇張,超硬(硫酸鈣),他們為了掩蓋味道,只能用很多烤過的麥芽,降低PH值,用麥芽焦香掩飾水質味道,於是有了波特(Porter)。後來大家覺得焦香味都不夠爽,再來點糊味更好,就有了世濤(Stout),後來更升級為帝國世濤(Imperial
stout),這些酒普遍特點是酒精度偏高。

後來英國殖民印度,啤酒海運過去之後老容易壞,他們發現往裡面使勁兒放啤酒花可以保質,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新品種:印度淡色艾爾酒,傳說中的IPA(Indian
Pale Ale,印度淡艾),喝的人多了,也就流行了,但這個酒跟印度半毛錢關系都木有好么。

Ⅶ 玻璃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多久了

埃及,約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廣泛使用應該是在工業革命後。

玻璃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約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製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3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並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准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後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爐子熔化,製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
大約在4世紀,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我國的玻璃製造技術決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製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
就這樣,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我們現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經高溫製成的。熔體在冷卻過程中黏度逐漸增大而得的不結晶的固體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鹽玻璃,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等為原料,經混和、高溫熔融、勻化後,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而得。廣泛用於建築、日用、醫療、化學、電子、儀表、核工程等領域。

Ⅷ 玻璃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啊又是誰發明的

玻璃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約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 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製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3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

Ⅸ 世界上第一個暖水瓶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據考證,我國最早的暖水瓶出現於北宋後期。這種暖水瓶也稱「暖水釜」。在宋代的餐回飲業中,商販們冬答夜「提瓶賣茶」已成為一種獨立的行當,他們所用的「瓶」就是保溫的暖水瓶。如蔡襄在《茶錄》中說:「凡欲點茶,先須?令熱,冷則茶不浮」。宋時暖水瓶的構造是用玻璃為膽,水銀為裹,其基本樣式為:寬口、長頸、長腹、瓶口安有開啟的瓶蓋,還有把手,與現代的沒有太大差距。據說,皇帝還將這種暖水器皿賜給出嫁的公主,由此可見,使用暖水瓶已成為當時社會的時尚。

Ⅹ 儲蓄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我國西漢時由民間創制的一種儲蓄工具。

撲滿以土為器以蓄錢,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這種用粘土做成的封閉式的小瓦罐,只有進口,沒有出口,錢幣能進而不能出,儲滿後,只有打碎「撲滿」才能取出錢幣,具有防止錢幣被耗散的優點,故而受人歡迎,流傳至今。

從前多以竹筒或陶瓷製造,現代亦使用塑膠、人造橡膠或金屬等其他材質。傳統的撲滿除了竹筒採用原型外,其餘多製作成豬的造形,其大肚子象徵著財富的積累與富足,近年來撲滿的造形則比較多樣化。

舊時的撲滿除了頂端有一個用於投入硬幣的狹長小縫外,別無其他出入口,如果真的要用裡面的錢,就必須破壞它。這個設計可以教育小孩儲蓄的概念:用錢時必須慎重考慮。現在的撲滿多在底部開有小洞,並用橡膠封住,以便將錢取出。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父母常會給孩子一個撲滿,以幫助孩子養成存錢和理性消費的習慣。

(10)瓶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撲滿最早的記載文字,見於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中。它還有許多別稱,如:慳囊、悶葫蘆、儲錢罐。

撲滿常被詩人攜入詩中,或增添濃郁的生活氣息,或被引申出新的含義。宋代詩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寫道:「床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從中可見勞動人民生活的困苦。

陸游則以此設喻,說明過度地聚斂錢財必會招致災禍:「錢能禍撲滿,酒不負鴟夷。」記得一位高僧詩人曾寫過一首叫做《撲滿子》的詠物詩。詩中說,撲滿子「只愛滿我腹,爭知滿害身,到頭須撲破,卻散與他人」。

閱讀全文

與瓶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