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行業的鼻祖
木匠 是魯班 舊俗極具講究尊師重道。民家供奉祖宗牌位,正戶題名為「天地君親師」或稱「天地國親師」,其中「師道」列為五尊之一。全省各地各行業千古流傳,均有供奉「祖師爺」的習俗,較常見有:
農業。奉祀土神和穀神。周代的始祖名棄,又名後稷,在堯、舜時期被封做農官,教民耕種稷麥,故後世農業尊其為祖師,並與社神合一,稱為土地神,村野之間,每隔三五里的田頭路邊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廟,皖西南一帶稱之為「社祀廟」,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後,各土地廟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復。
裁縫業。尊奉軒轅氏(黃帝)。《史記》稱黃帝:「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後世尊其為中華文.........
Ⅱ 劉姥姥說書中的主人公是誰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人生就象一張多姿多彩的圖畫,成功和失敗都是必不可少點綴。有人說:成功是鮮明的,失敗是灰暗的。也有人說:成功是美麗的,失敗是醜陋的。可我並不那麼覺得。我認為,有失敗,才有成功。
我聽說過愛迪生的一個故事。一天,老師讓每個同學做一張小板凳。當老師看到愛迪生交上來的那個小板凳的時候,問他:「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個更差的小板凳嗎?」愛迪生老實地回答:「有。」說著把他做的前兩個板凳拿出來。最後,愛迪生成了世界上很偉大的發明家。這也說明失敗是成功的踮腳石,它可以為成功積累經驗,激勵我們向前進。
我也有過失敗的經歷。那是去年的暑假,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知了不停地叫著。外面有許多小孩子在外面買冰棍吃,而我,卻在家裡做著暑假作業中的數學題。悶熱的天氣讓我汗流浹背,又遇到了「攔路虎」。我左思右想,都不對,思路對不上。再打電話問同學,他們都做好了,就是不肯告訴我。我已經熱得不行了,頭上直冒汗,連風扇也吹不涼。我雙手一攤,不寫了。可我那不服輸的拽脾氣又上來了:為什麼別人可以我就不可以?我一定也可以!想著,立即拿出草稿紙,「刷刷」地算起來。「對了!」終於把那道題解開了。突然感到不那麼熱了。 失敗是土壤,成功是種子;失敗是階梯,成功是頂峰.沒有失敗激勵你的意志,就沒有成功光臨你理想的世界;沒有失敗奮發你的鬥志,就沒有成功為你的未來添彩。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把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我,要奮發向前.
Ⅲ 清門相聲創始人是誰
最後的鏈接可以得知:清門相聲創始人--張三祿
清門相聲,相聲門派之一,其「清」字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一,所演曲目用語文雅,和渾門相聲(葷節目)相對;其二,更多認為是表演者清高自傲,作藝方式屬於自娛而非娛人,不靠此掙錢,不算賣藝。
清朝乾隆時期旗籍子弟演出的「全堂八角鼓」中有三人表演的逗哏,即相聲的雛形。這在清人小說《風月夢》
第十三回中曾有具體描述。清末時演變為一人或二人表演,俗稱「清門相聲」,而藝人的表演俗稱為「渾門相聲」。「清門」是滿清八旗子弟中喜歡曲藝相聲的票友
們組成的門派,不以掙錢為目的,只是大家聚在一起熱鬧;但是,如有邀請演唱,必須正式下帖子請才能去,這叫「耗財買臉不要錢」。
「相聲者,實滑稽傳中特別人才也。其登場獻技,並無長篇大論之正文,不過
隨意將社會中之情態摭拾一二,或形相,或音聲,摹擬仿效,加以譏評,以供笑樂,此所謂相聲也。該相聲者,每一張口,人則捧腹,甚有聞其趣語,數年後向人述
之,聞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動力亦雲大矣。
清末民初,「渾門」、「清門」相聲合流,在發展中旁徵博引,吸取了評書、蓮花落、把式、古彩戲法等相關說唱部分,形成了說、學、逗、唱兼備的藝術形式。
【以上源於網路】
參考文獻:http://culture.jwb.com.cn/art/2012/3/18/art_910_709191.html
源於相聲人:陳湧泉
Ⅳ 四大評書大師中,誰的水平最高
現在有評書四大家的說法,所謂四大家就是袁闊成、劉蘭芳、田連元,單田芳。其實我看還有一人完全可以和四大家分庭抗禮。
陳青遠生於沈陽,沈陽城南紅菱堡子人。原名陳文起、陳占河。生前為錦州市曲藝團業務團長。他出生於曲藝世家,六歲起即隨父親陳仲山(1886—1967)學唱東北大鼓,九歲開始登台,十五歲起正式掛牌,十六歲起行藝遍及東北三省。
1941年拜慶文畢為師。他熟練地掌握了家傳《隋唐演義》和《大西唐》,還學會了父親據野史編成的《曹家將》,並進行了加工整理。寧省本溪市曲藝團團長。1957年陳青遠和父親陳仲山到錦州,參加錦州市曲藝團並定居。
除了《烈火金剛》陳青遠先生的《隋唐演義》也獨具風格,為世間一絕,獲得了行內外的一致好評,《曹家將》更是他的看家書目。
陳老一生,獲獎無數
1978年參加遼寧省曲藝匯演,榮獲優秀表演獎;他的《三鬧汴梁》和《三擒陳平》獲「1985—1986年遼寧省優秀文藝作品年獎」;1986年5月,在「千山書薈」上以一段《程咬金劫皇杠》震動全場;其代表作《響馬傳》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叢書;1987年10月,帶病進京出席全國評書座談會。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著名評鼓書表演藝術家」的榮譽稱號,稱他「雅俗共賞,德藝雙馨」。 1988年11月,中國曲協遼寧分會、中共錦州市委宣傳部等五個單位聯合在錦州舉辦了「紀念著名評書藝術家陳青遠先生從藝五十年」活動,肯定了他在評書、鼓曲藝術方面的藝術成就。2006年陳派評書(以錦州市已故陳青遠為代表)進入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曲藝家協會這樣評價陳青遠:「陳青遠是我國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半個世紀以來,他以滿腔心血與熱忱,從事評書藝術。他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精心錘煉的書目和高尚的為人品德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敬佩和贊譽。20世紀50年來,他為我國評書藝術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其評書作品還有:《響馬傳》、《秦瓊賣馬》、《三請樊梨花》、《樊梨花招親》、《三鬧汴梁》、《三擒陳平》、《安公子投親》、《肖飛傳奇》等。
然而後來陳家由於遭遇了一場意外的大火,陳老的許多珍貴影像資料都毀於一炬,殊為可惜!據傳錦州廣播電台原存放有完整的陳老的音像作品,曾和陳家商討過重新整理翻錄播出事宜,但由於和陳家在價格上沒有談攏而不了了之,不知這事是真是假。據說陳家事後還到電台索要過資料,但被告知陳老所有音像資料均已被銷毀,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實在可惜,如果不是這樣,希望這些寶貴資料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現在陳老的音像作品雖然在網上還能零星見到一些,但大多作品已經世間難覓,近乎絕響,不能不是是書壇一大遺憾更是書迷的一大遺憾!
Ⅳ 各行各業尊奉的祖師爺,瞧瞧都有誰
農業奉祀土神和穀神。周代的始祖名棄又名後稷在堯、舜時期被封做農官教民耕種稷麥故後世農業尊其為祖師並與社神合一稱為土地神。村野之間每隔三五里的田頭路邊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廟皖西南一帶稱之為「社祀廟」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後各土地廟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復
裁縫業尊奉軒轅氏(黃帝)。《史記》稱黃帝「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後世尊其為中華文明的「人文初祖」。因傳言黃帝曾教民眾用骨針穿麻線縫樹葉和獸皮做衣故被縫紉業尊為祖師。 蠶絲業尊奉嫘祖(又作累祖)。傳說她是黃帝的妻子曾教民養蠶治絲北周以後被視為蠶神。
釀酒業凡酒坊、酒館、酒家均尊奉杜康為祖師。杜康即少康為夏代的第五任君主。《說文解字》稱其為「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又傳禹帝曾命「儀狄造酒」有的地方亦尊儀狄為酒業的祖師。相傳夏禹時帝女為進獻品而令儀狄造酒其味甘美甚得禹帝贊賞因而蔚成造酒之風氣。 堪輿五術業鬼穀子。鬼穀子姓王名詡亦有稱禪春秋時代河南琪縣人居雲夢山精通堪輿數術命相、醫術、授徒孫臏得道後受後人尊崇為祖師。 印刷業倉頡。倉頡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他造字以供後人沿擊記錄及溝通。「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
木匠魯班。魯班姬姓公輸氏名般。魯國公族之後。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因是魯國(都城為今山東曲阜人(一說曲阜人另說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斗、傘、鋸子、刨子、鑽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 竹木泥瓦匠同尊魯班為祖師。歷史上確有其人氏公輸名般(取同音字為「班」)春秋時魯國人故稱魯班生平創造過雲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製飛烏等為當時傑出的發明家。 鐵匠、銅匠、銀匠與冶鑄業均尊太上老君為祖師。《老子內傳》稱「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號老聃。」傳說老子曾鑄造八卦爐(後人稱為「老君爐」)煉制丹葯以求長生。 教育尊孔子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舊時書生、學子、學童在家中正堂私塾、縣學、府學、大學均在正廳供奉孔子牌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晚年致力於教育並著述立說史稱他曾授教「弟子三干賢人七十」。 商業供奉財神牌位。道教奉「趙公元帥」為財神其像黑面濃須騎坐黑虎相傳其人姓趙號公明秦時得道於終南山封號為「正一玄壇元帥」。商界又尊范蠡為祖師。范蠡字少伯楚國宛人(今河南南陽)曾協助越王勾踐滅吳功成後棄宮經商游齊國稱鴟夷子皮在陶(今山東定陶)稱陶朱公經商曾「三致千金」均散濟貧民其商德極受後人崇敬。 豆腐業江淮大地奉淮南王劉安為祖師。其人為劉幫之孫襲封淮南王治壽春(今壽縣)因「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編成《淮南子》一書並在熬制丹葯時無意間用黃豆、鹽鹵做成了豆腐腦(即水豆腐) 中醫業戰國時醫學家扁鵲創立望、聞、問、切「四診」醫術後世即尊奉他為中醫的祖師。扁鵲姓秦名越人河北任丘人。漢代醫學家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倡導辨證論治原則被後世尊為「醫聖」。民間醫業尊華佗為祖師華佗名甫字天化沛國譙(今毫州市)人曾創制麻沸散(麻醉葯)用於外科手術故被尊稱為「外科鼻祖」。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千金方》被後世譽為「葯王」。中草葯製作及民間葯鋪葯店則尊奉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為祖師。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蘄州人(今湖北薪春人)著《本草綱目》傳世。 制筆與造紙業傳說秦朝名家蒙恬曾改良過毛筆故被尊奉為制筆業的祖師。蒙恬是秦朝時代大將他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製成蒼毫名秦筆而被尊奉為制筆始祖。世傳東漢蔡倫為造紙術的發明人故民間紙槽作坊、紙業店鋪均供奉「龍亭侯」朴像脾位尊為祖師。
印染業染坊店奉東晉葛洪為祖師。葛洪字雅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抱朴子》一書曾在煉丹中提煉出各色染料被後世應用來印染布帛、紙張。 戲曲業尊唐玄宗李隆基為祖師。因唐玄宗曾召集歌舞藝人與宮女在梨園學藝並時常親自執槌擊鼓演奏配樂。因而後世均稱戲曲藝人為「梨園兄弟」。 火腿業尊宋朝宗澤為祖師。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為宋朝名將。相傳他發明了火腿的製作方法流傳甚廣。 織布業尊黃道婆為祖師。黃道婆為松江烏泥涇(今屬上海市)人少年時流落至崖州(今海南崖縣)從黎族人學習了紡織技術。後回鄉改革、推廣軋花、紡車和織機技術影響深遠。 評書業尊明末傑出的說書藝人柳敬亭為祖師。評書古稱評話又稱鼓書、板話。柳敬亭本姓曹通州(今江蘇南通)人被後人譽稱為「柳評書」。 其它行業的祖師爺如下 人相業風後氏。遠古黃帝宰相精通相術首創風鑒之學 命相業麻衣仙。精通民間相人術著有麻衣相法流傳於世。 畫畫業王維、吳道子 燒窯業女媧娘娘。神話記載女媧煉石而補天是窯業之始祖發明人。 餐飲業易牙。春秋朝代人氏善於調味見賞於齊桓公而聞名。 漁業姜太公。名尚在渭水隱居釣魚遇文王而奉為國師。 飯館茶樓業灶君 叫化業韓熙載 歌藝業老郎神。相傳唐代有灰狼變成紅衣童子指導皇室梨園子弟練唱成果非凡以娛唐明皇聲色冶遊。
銀樓業歐岐佛 銅鐵業氈探老祖 銀行業趙玄壇 洗衣業梅葛仙 理發業呂洞賓或羅公。相傳呂洞賓座下之柳木曾以隨剃即長術戲耍剃頭師傳經呂洞賓以飛刀變剃刀制伏故後世理發業供其為祖師。 皮鞋業孫臏 美容業李漁。清代戲曲家人稱李十郎精於譜曲指導藝人姿態表演及化妝。 茶業陸羽。唐代人著作有茶經之品茗書籍後經傳頌後喝茶風氣隨之盛行。 針業劉海 檳榔業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因批評時政遭貶官潮州因水土不服身患濕寒之症因吃檳榔而病癒。 刻字業王維 旅館業關羽。關羽為人正直做事言而有信故為後世人當官及做生意人皆尊為祖師。 屠宰業真武大帝。年輕時以殺豬為業但心地善良後為觀世音菩薩渡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得道。 硯墨業子路。子路為孔子學生以硯墨而傳之。 糕餅業諸葛亮。三國時諸葛亮率軍征蠻凱旋而回時途經瀘水猖神阻道有待人頭祭祀諸葛亮改用牛馬肉做餡外包麵粉作成饅頭來替代祭祀而受尊崇。 磨刀匠馬上皇帝 扎柳匠范丹
竹匠泰山、張班 扎彩匠致公禪師 修腳匠陳七子 制陶業寧封子 燒窯業(窯匠)童賓 雕漆業俞伯牙 杠房業窮神 煤窯業窯神 裘皮行、熟皮作坊業比干 糖坊鄒和尚 豆腐坊劉安、樂毅 牲口牙行馬神 花行、花農花王神 孵化業張五、陸相公 澡堂業 智公禪師 酸梅湯業祖師爺——朱元璋 絛帶業祖師爺——哪吒 理發業祖師爺——羅公
Ⅵ 誰是東北二人轉的創始人
雙簧 雙簧的創始人是清末硬書(自彈自唱)藝人黃輔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詳,對其由演硬書改演雙簧的說法也不一樣。一說為乾隆、嘉慶時硬書藝人晚年嗓音失聲,改為二人表演,一人彈唱,一人模擬表演。另一說黃為咸豐、同治時評書藝人,善於模仿人物語言、鳥獸鳴叫、鄉音市聲,連學帶表演,後來改為一人說學,一人表演。二說雖都見諸文字,但不知其來源所據。 人轉亦稱「蹦蹦」,是在東北地區喜聞樂見,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間藝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長期以來深受東北群眾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喜愛。它的唱本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充滿生活氣息。最初的二人轉,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藝人在晚間演唱東北民歌小調(俗稱「小秧歌」),後來,隨著關內居民的增多,加上長期以來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二人轉的內涵。在原來的東北秧歌、東北民歌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蓮花落、東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驢皮影以及民間笑話等多種藝術形式逐漸演變而成。因此表演形式與唱腔非常豐富。在民間中流傳著 「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傳」的說法,可見「二人轉」在群眾中的影響之深。可以說,二人轉最能體現東北勞動人民對藝術美的追求。 二人轉起源並流行於東三省,至盡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由於清末的社會動盪以及戰爭的緣故,文獻記載大多不全,長期以來僅是在民間的流傳,具體無從考證。
採納哦
Ⅶ 評書 《名人傳》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一個想像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怎樣豐富的知識底蘊啊!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Ⅷ 連派評書創始人,一本奇書得罪整個江湖,能耐極大,他是誰
評書四大家的作品筆者都聽過,要說最愛,一是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另一個是田連元的《水滸傳》。但是要說起評書行業里筆者最敬佩的人,則非連闊如莫屬,雖然沒怎麼聽過他的書(存世錄音僅三段),但以他傳世的《江湖叢談》一書可以看出,連先生乃是胸中有大文章大格局之人。
一、 評書界的萬金油
連闊如本名畢毓珍,又名畢連壽,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於北京安定門外一戶落魄旗人家庭,父親叫凌保,滿洲鑲黃旗人氏,祖姓畢魯氏。連先生命苦,出生前一個月父親就故去了,家境敗落逼著連闊如兩次輟學,十來歲就步入了江湖。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12歲當學徒開始,連闊如就開啟了他江湖萬金油的生涯,筆者簡單搜集一下就能列出他先後干過的十個行業。
照相館,12歲去當學徒。
雜貨鋪,在天津北開小雜貨鋪當學徒,四十多歲時自己也開過雜貨店。
葯店,14歲在天津北開仙源里回春堂葯店當學徒。
算卦,22歲在北京天橋擺攤算卦,號「連仲三」。
評書,25歲拜師李傑恩學《西漢演義》,得藝名連闊如。後因為《西漢》是墨刻書不掙錢,又跟張誠斌學道活《東漢演義》,從此奠定連派評書的根基。
學者,曾在報紙發表研究性文章《評書起源》《說評書之難處》等作品,已經屬於曲藝學者范疇。
編輯,33歲時擔任《民聲報》編輯,並在報紙上開設個人專欄。
作家,除了發表各種連載評書秘本之外,一部神作《江湖叢談》足以彪炳史冊。
廣告,連闊如在電台說評書時說植入廣告,更主要的是他還曾開設專門的連闊如廣告社,是曲藝界第一個干廣告行業的人,第二個是誰呢?應該是侯寶林,不過侯寶林辦廣告社的業務比連闊如小不少。
導演,沒說錯,解放前,他曾給尚小雲的戲班排演《東漢》,解放後又給王永昌排演《水滸》,正經的戲劇導演。
人說相聲演員的肚是雜貨鋪,事實上連闊如這位評書先生不光肚子是雜貨鋪,他這一輩子的經歷簡直是百貨公司。
二、 評書大家
連闊如從事過這么多行業,留下他最深個人印記的自然是評書行業,他是第九代評書藝人,公認的評書大家,連派評書創始人。
連闊如的傳統評書以袍帶為主,一專多能,覆蓋面廣,除了標志性的《東漢》之外,《隋唐》《水滸》《岳飛》《秦漢》《三國》均是他拿手的,更不用提解放後的那些新書了。
之所以能被譽為評書大家,連闊如自然有他自己的優勢,除了一些外在的如嗓音寬厚,口齒清晰之外,他還有其他拿手絕活。
評書,評書,關鍵在評,連闊如的評書在評上獨樹一幟,他的評有深度又淺顯易懂,如他說《三國》,點評呂布的特點是「不可為將,又不可為帥」,精準又易懂。這是建立在他敏而好學,嗜書如命的基礎上的。
其次連闊如在開臉、身段上有絕活,他和很多京劇名家如譚富英、肖長華等人都是朋友,跟他們學了很多京劇的功夫,還拜師醉鬼張三學武術,將評書中的武打動作更是描繪的惟妙惟肖。
最後連闊如有個外號叫「跑馬連」,說的是他模仿馬的嘶鳴有訣竅。
連闊如對評書表演還有精彩的個人總結,那就是表演評書時要做到「五忘」:忘己事,忘己貌,忘座有貴賓,忘身在今日,忘己之姓名。精闢!
如今,連麗如率領著徒弟們和義子王玥波李菁等人在北京開設了三個書館,將連派評書紅紅火火傳承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