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美索不達米亞的發明

美索不達米亞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5 16:08:55

㈠ 美索不達米亞人使用什麼技術來適應他們的環境呢

美索不達米亞位於現在的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並不是指一個特定的古代國家,而是一個包含了古代世界各種變化著的國家的地區。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你需要知道什麼

美索不達米亞的意義

美索不達米亞指的是河流之間的土地。自古以來,水就對生命至關重要。因此,擁有兩條河流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似乎受到了太多的眷顧。古代居民開發了灌溉技術來利用它的價值,但自然資源非常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灌溉改變了沿河的景觀。

兩條河流的位置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你需要知道什麼

支持美索不達米亞人龐大貿易網路的另一個發展是蘆葦船的發明,這是一種用蘆葦澆上瀝青製成的貨船。最早的蘆葦船來自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美索不達米亞,即公元前5500年左右的俄備得時期。

大約27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國王辛納裡布(Sinahrib)建造了第一個已知的石頭磚石結構的水渠,據信是為了應對底格里斯河斷斷續續和不規則的水流。

㈡ 歷史上最早的陶輪發明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影響

公元前3500~前3100年間,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陶輪在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這一發明為該地陶工藝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四系彩陶罐是這一時期傳世的陶器中最優美的作品。該陶罐表面以紅色釉彩描繪了由裸女、蘆葦和山羊所構成的寫實風景,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其清麗抒情、富於生活氣息的裝飾風格。輪制技術在西亞各地的迅速傳播,雖然對於促進社會大分工的發展,提高陶器生產效率和質量水平,增強陶器器型的均勻性和規整性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批量化的生產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粗製濫造跡象的蔓延。陶器裝飾日趨簡單,器型種類有所減少,陶工藝設計的藝術性有所降低。受這一情況的影響,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彩陶工藝雖然也曾有過幾次復興,但從總的趨勢看,設計水準逐步呈衰退趨勢。

㈢ 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的科學歷史有哪些為近代科學提供的基礎

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兩河文明。是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Sumerian)、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組成。
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為世界發明了第一種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個城市,編制了第一種法律,發明了第一個制陶器的陶輪,制定了第一個七天的周期,第一個闡述了創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話。至今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遠古文字記載材料(泥版)。
1.天文歷法

兩河文明的歷法很有特色。在阿卡德時代,蘇美爾人,制定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定每個月29或30天,12個月為1年(6個月為29天,6個月為30天),每年354天,並發明閏月,通過置閏月的辦法調整。開始依靠經驗置閏,後來先後有8年3閏和27年10閏的規定。把一小時分成60分。在亞述時期,確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稱和7天1周的規定。
在天文學方面,已經能夠區別恆星和五大行星,還觀察到黃道。

2.數學
蘇美爾
蘇美爾人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巴比倫
算術
古代巴比倫人是具有高度計算技巧的計算家,其計算程序是藉助乘法表、倒數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數表來實現的。巴比倫人書寫數字的方法,更值得我們注意。他們引入了以60為基底的位值制(60進制),希臘人、歐洲人在16世紀亦將這系統運用於數學計算和天文學計算中,直至現在60進制仍被應用於角度、時間等記錄上。
代數
巴比倫人有豐富的代數知識,許多泥書板中載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問題,他們解二次方程的過程與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們還討論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個未知量的線性方程組問題。
在公元前1900~公元前1600年間的一塊泥板上(普林頓322號),記錄了一個數表,經研究發現其中有兩組數分別是邊長為整數的直角三角形斜邊邊長和一個直角邊邊長,由此推出另一個直角邊邊長,亦即得出不定方程的整數解。
幾何
巴比倫的幾何學與實際測量是有密切的聯系。他們已有相似三角形之對應邊成比例的知識,會計算簡單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簡單立體體積。我們現在把圓周分為360等分,也應歸功於古代巴比倫人。巴比倫幾何學的主要特徵更在於它的代數性質。例如,涉及平行於直角三角形一條邊的橫截線問題引出了二次方程;討論棱椎的平頭截體的體積時出現了三次方程。
古巴比倫的數學成就在早期文明中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但積累的知識僅僅是觀察和經驗的結果,還缺乏理論上的依據。

3.技術
蘇美爾的技術有:輪、鋸、皮革、鐲子、錘子、鞍、釘子、大頭針、指環、鏟子、釜、刀、長矛、箭、劍、膠、匕首、袋子、頭盔、船、盔甲、箭桶、劍鞘、靴子、拖鞋、叉和釀酒。
蘇美爾人有三種不同的船:
1.皮船是由蘆葦和動物皮製的
2.帆船使用瀝青來防止水滲入
3.木船有時用人力或畜力拉

㈣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始於公元前三、四千年左右的蘇美爾王國。公元前24世紀屬於閃族的阿卡德人滅亡了蘇美爾王國,並一度建立了東起波斯灣、西至地中海岸的薩爾貢帝國。公元前22至前21世紀在美索不達米亞南端曾經出現烏爾王朝。公元前19世紀80年代,阿摩利人(Amorites)以幼發拉底河畔古代希伯萊文手抄稿,周圍有美麗的圖案花紋修飾。的巴比倫城為首都,興起了古巴比倫王國,到公元前18世紀上葉漢謨拉比王在位期間達到鼎盛時期,至公元前8世紀才為亞述帝國所滅。公元前7世紀末葉迦勒底人擊敗亞述軍隊,並建立了自己的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時發展為西亞強國。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國的居魯士滅亡新巴比倫王國徹底結束閃族在美索不達米亞統治的歷史。

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這兩大文明發祥地之間早就通過迦南和腓尼基發生交往。當時有一條交通路線從埃及經迦南、敘利亞到達美索不達米亞。在古王國時代,埃及法老的碑記文獻多次提及其在迦南的商業利益。同時比布洛斯的迦南人已模仿埃及的象形文字,並發展了一種有音節的文字。公元前3000年迦南進入城市大發展時期。許多後來在聖經中提到的重要城鎮都已出現,諸如米吉多、伯善、艾、示劍、基色、拉吉以及約公元前3300年重建的耶利哥等。位於從沿海到內地商道上的拉希什在當時已十分繁榮,城的四周有磚牆圍繞並設置有角樓防衛,城內還發現各種青銅製造的兵器、工具,刻有記號的陶器以及帶有銘文的埃及蜣螂石。

公元前23~前20世紀迦南文化已由青銅時代的初期過渡帶領希伯萊人出埃及的摩西到中期。此時由於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都處於戰亂動盪之中,耶利哥、米吉多、艾等城市在來自東面的游牧民族遷徙侵擾中受到暴力沖擊,約旦河西岸的市鎮紛紛被人們荒棄,直到公元前2000年,新遷徙民族逐漸在此定居下來,迦南西部和外約旦北部才有明顯恢復。這些新居民主要是來自西北閃族中的阿摩利人,最初以游牧為業,逐漸與當地定居務農的迦南人開始發生民族融合。亞伯拉罕率領的希伯萊部落大約也在這前後首次進入迦南地區。

帶領希伯萊人出埃及的摩西

㈤ 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

古代兩河流域的人民很早就崇拜自然神。早期蘇美爾人信奉多神教,他們因對自然界的許多疑問無法解釋,便把這些疑問托之於天上的神靈。在蘇美爾,人們對天神、地神、水神、植物神等十分崇拜,尤其是這里曾發生過一次大洪水泛濫,他們害怕洪水淹沒生命和一切生靈,便把水神視為最重要的神祇。他們甚至認為大地上的一切生靈皆由水創造,生命起源於水,所以水神安啟被稱為創造神。
當兩河流域的人民發明了水力灌溉、控制了大水以後,他們又視水神為教會人類技藝的智慧之神,隨著人們對日月星辰的觀測,他們發現天上的星系對農業生產、人民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對農業的豐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於是他們又造出月神、太陽神的故事。當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相結合,人們給神賦予了更多的傳說。這時,水神、天地神安啟成為了眾神之王,成為一對重要的農神。
在蘇美爾神話中,創世神話是主要內容,這些神話是後人從一些殘存的史詩和亞述泥板中整理出來的,它表明蘇美爾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神話體系,主要神祇都是水天地日月星辰,對它們的崇拜表現了早期人類對宇宙及人類起源的認識,對自然、農業生產、人的生死、萬物枯榮及四季變化的看法。在蘇美爾,許多城市還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烏魯克人奉天神安努、埃利都人奉天地神安啟、尼普爾人奉大氣神恩里爾為主要崇拜神。與埃及和希臘神話不同,蘇美爾人對月神的崇拜先於對太陽神的崇拜,他們沒把太陽神看作是最高之神,也不把太陽神視為農業保護神。
此外蘇美爾神多為自然神,並有很強的人性,而少動物性,半人半獸神極其罕見,這表明蘇美爾人已擺脫了圖騰崇拜,而較早過渡到萬物有靈階段。蘇美爾神話中關於印娜娜與都姆茲的愛情故事和事跡傳說尤為生動。印娜娜相傳是月神辛的女兒,太陽神奧吐之妹,她是烏魯克城的保護神,是烏魯克城幸福繁榮的救星,因而她的名字使烏魯克人倍感光榮。在蘇美爾,印娜娜後來成為天上的女王,她是母神、愛神、豐收神、戰神的集中代表。
都姆茲是安啟之子,是著名的豐收之神,他愛上印娜娜,想娶之為妻,但一開始印娜娜愛的是恩啟姆都(一位早期的農神),在安啟調解之下(另說太陽神說的媒),印娜娜終於同意與都姆茲結婚,他們的結合使兩河流域有了一對重要農業神祇。有關印娜娜及都姆茲還有一段重要的故事即:印娜娜的地獄之行。這段神話敘事詩是在20世紀30年代被破譯整理出來的,1940年,它一經發表,便引起世人的重視,它不僅使後世巴比倫文學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而且使人們對兩河流域文化的成果有了新的認識。
印娜娜到達地下世界,即與冥府的眾神發生沖突,地下女王命令為其設置七道重門,印娜娜每經一道門,便被剝去身上的重要飾物,走完七道門時,她已是全身赤裸,很快她就被地獄法官判為死刑。幾天之後,印娜娜的報喜官預感主人的不幸,馬上通告了主神恩里爾、安啟等,於是她被救出地獄回到人間。印娜娜的這段故事後經巴比倫人改編,創作出動人的神話故事:《伊什塔爾(即印娜娜)降入地下世界》。除了神的故事,蘇美爾人還留下了關於吉爾伽美什的英雄傳說。相傳吉爾伽美什是烏魯克第一王朝的第五位國王,有可能是真正的歷史人物,兩河流域留傳的這些與他有關的神話故事,正與他非凡的業績有關,據說他出身貧窮,雖身材魁梧,英勇頑強,但他做國王後兇狠殘暴,為所欲為,違逆民意,亂施淫威——據史詩記載:他從不給父親們保留兒子,也不給母親們保留閨女,日日夜夜他的殘暴從不斂息。
(引自史詩《詠吉爾伽美什》後來他的性格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嫉惡如仇,為民除害,成為兩河流域為人稱道的國王,也許是他自封為神,也許是百姓奉他為神,在蘇美爾流傳著許多關於他與神的故事,還說他與女神阿魯魯的勇士恩奇都結為兄弟,蘇美爾神話中還留下一首關於洪水傳說的故事,原詩記載在一塊破損的泥板上,這段殘詩可能是反映兩河流域大洪水傳說的最早記載。故事說天神安努、恩里爾、安啟、娜赫爾薩克創造了人類、動物、植物,並規定了人的壽命,建造了五個大城市。後來不知為什麼,人類觸犯了眾神,眾神決定要降災於人,滅絕人類。但天神安啟同情人類,他認為天神們造物艱難,於是去向敬奉天神的舒路帕克城的統治者吉尤蘇得拉作了通報,並教他修造了方舟,躲避災難。當洪水降臨之時,淹沒城市,吞沒眾生靈,唯有吉尤蘇得拉和他的船隻倖存。洪水整整停留了七天七夜。當洪水過去後,吉尤蘇得拉打開船艙的窗戶,看見外面風調雨順,太陽四射,他走出方舟,放出動物,避免了生靈的滅絕,他也成了不朽之人。

㈥ 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是什麼

約公元前4000年在希臘語稱之為「美索不達米亞」者,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區,已經產生了文明。大約公元前3000年,兩河之南的蘇美爾人已經建立了數以十計的城邦,這是迄今為止所知道的人類最早的文明。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曾被人遺忘,直至19世紀的考古發掘才為世人所重知。19世紀,德國哥丁根大學希臘文教授格勞特芬德,花費許多年讀懂了波斯石刻上的40個楔形文字中的8個字,並運用這8個字讀出了石刻上3個國王的姓名。1835年,英國人亨利·羅林生以同樣的方法,釋讀了那8個字,此後,又釋讀了貝希斯敦石崖上的碑文。1848年至1879年,歐洲人在原亞述首都尼尼微進行了一次重大的發掘,挖掘出了2萬多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各種文物5萬多件。這些重大發現為進一步了解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奠定了基礎。

根據考古資料推斷,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字體系源於蘇美爾。約公元前4000年代後期,蘇美爾人創造了圖畫式文字。但是,這種文字有它的局限性,只能表達某種具體事物,無法表示抽象的概念。公元前3000年代,這種文字發展成為楔形文字。因為蘇美爾人通常用平頭的蘆竿在未乾的軟泥版上印刻出字跡,所以它的筆跡非常自然地都呈楔形。最初,蘇美爾人把楔形文字刻成直行,自左上方下行。後來為書寫得更清晰和避免已寫出的文字受損,書寫的方式改為每行由左至右,各行自上而下。

楔形文字是由一個音節符號和音素符號組成的集合體,總計約350個。它的結構相當復雜,在阿卡德時代應用的領域日漸拓寬。巴比倫和亞述帝國興起後,楔形文字不僅是實體事物的記錄,也發展成為供宗教、歷史、文學、法律等方面使用的文字。它對周圍地區的影響很大,埃蘭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坦尼人都先後採用楔形文字表達自己的語言。

兩河流域很早就有了文學作品,在蘇美爾時期,文學作品以詩作為多。作品的主題大多是禮贊神祗、英雄和君王,具有宗教和神話的性質。例如,蘇美爾人有一則關於洪水的神話傳說,後來被猶太人吸收編造了洪水和諾亞方舟的故事,再現在《聖經·舊約全書》的《創世紀》中,後經基督教的宣傳,諾亞方舟的故事廣為流傳。

在巴比倫時代,大部分文學作品採用阿卡德語,但作品的形式與內容、主題與情節和風格仍是蘇美爾時代的,無非已經過加工雕琢,增加了新的風采。

在這一時期也有一些反映階級矛盾、寓意深刻的佳作,如《主人與奴隸的對話》描寫了主人和奴隸就12個問題進行的簡短對話,揭示了在奴隸制度下奴隸無法生存的哲理。

自然科學在古代兩河流域已有發展,早在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天文學就已產生了。蘇美爾人在觀察月亮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編制了太陰歷。他們把兩次新月出現的期間作為一個月,每月包括29天或30天。又根據月的圓缺和季節變化,分一年為12個月,6個月為29天,6個月為30天,每年354天。它比太陽年(365日5時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時間,為此設置閏月加以調整。古巴比倫時期,人們已能將肉眼看到的星體繪成星圖,能夠把恆星和五大行星區別開來,還觀測出太陽在恆星背景上的視運動軌道——黃道。以後,巴比倫人又區分出黃道上的12個星座,繪出黃道12宮的圖形。新巴比倫時代,人們能夠預測日蝕、月蝕和行星的會沖現象。同時,人們又以7天為一周,分別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的名字作為星期日至星期六的名稱。置閏的方法也在進步,至公元前6世紀後期,巴比倫人已先後有了8年3閏和27年10閏的規定。然而,兩河流域的天文知識是與占星術緊密相連的,帶有許多迷信的成分。

在蘇美爾時代,人們對1至5的數字已有了專門的名稱,對「10」這個數也有了特別的符號。在巴比倫時代已兼用10進位和60進位,並把60進位法用於計算周天的度數和計時,如周天的度數為360,1小時為60分,1分為60秒等。古巴比倫人已經掌握四則運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則,還會解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式。他們得出的圓周率常數為3與今天使用的圓周率非常接近。總之,兩河流域在天文、歷法和數學方面的成就不僅對當時各國產生了影響,而且也對希臘、羅馬產生了影響。以7天為一周,分圓周為360度等,直到現在仍在沿用。

在建築藝術方面,約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蘇美爾地區就存在多級寺塔的建築。由於兩河流域石材匱乏,這種寺塔都用生磚(土坯)築成,下面的幾級都沒有內室,實際上是一層層台基,只有最上一層才有一個小神廟。這時已經存在磚砌的拱門和圓柱。蘇美爾·阿卡德國家形成以後,又有了王宮建築。蘇美爾人發明的拱門、拱頂和穹窿結構經常用於陵墓和房舍建築,這極大地影響了兩河流域地區的建築。

亞述帝國時期出現了大規模的王宮建築,王宮建築在高大的台基上,有許多宮室和附屬建築。王宮大門兩邊牆上有一些人面獸身的浮雕,門口還有一對3米或4米高的人頭、獅身、鷲翼、牛腳的雕像。王宮牆壁上裝飾著許多浮雕,一般都表現國王出征、狩獵和宮廷生活的題材。亞述人喜歡塑造臨危不懼、冷靜果敢的獵手、陷入絕境而兇相畢露的獅子、身受重傷仍垂死掙扎的野獸。這些浮雕中的人物一般表現得比較呆板,而動物則刻畫得生動逼真。新巴比倫時期,城廓和王宮修築得更加壯麗。主要城門兩邊和王宮牆壁上都用彩色琉璃磚鑲出種種動物的圖案。這一時期最有名的建築是王宮里的「空中花園」,它實際上是一座土台,最高處達25米。由於兩河流域的建築多用磚、土為材料,所以不能像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廟那樣堅固耐久,長久遺存。

㈦ 美索不達米亞的創新有哪些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中東兩河流域,又名兩河平原。是一片位於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沖積平原,現今的伊拉克境內。

㈧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我們歷史書上經常學到的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之間的兩河文明,這兩條河之間有一塊平原叫做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如今在伊拉克境內。這個文明就是從這塊平原發展出來的,是西亞最早的文明,是亞洲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

一、兩河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的希臘語的意思就是,位於兩河之間的土地。它發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蘇美爾地區。也許我們覺得美索不達米亞這個詞比較陌生,但是古巴比倫王國的存在你們一定會很熟悉。它就在如今伊拉克共和國的境內,這一帶,在遠古時期居住著很多種族。兩條河流的下游土地肥沃,沖擊成了平原,很早就發展了灌溉網路,形成了遠古的農業社會。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現在明白了嗎?

㈨ 麵包以及啤酒都是美索不達米亞人最先發明的嗎

麵包已經「誕生」3000多年了。 人類的第一個 麵包是在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流域一帶製作出來的。 據傳說,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往加工粗糙的麥子裏加水,攪拌成糊狀,再將它攤在燒紅的石頭上,不一會兒,一個沒有發酵的麵包就烤好了。

世界啤酒業的發展 啤酒的起源與穀物的起源密切相關。人類使用穀物製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已知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製作法。

啤酒的發明 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製作的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開始使用苦味劑。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頒布的法典中,已有關於啤酒的詳細記載。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家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

㈩ 美索不達米亞在技術和思想方面留下哪些遺產

美索不達米亞在技術和思想方面也留下了一些遺產。如前所述,古代蘇美爾最早把輪子用於交通運輸,現知最早的文字產生在那裡,古巴比倫人在諸如平方根和立方根之類的數學函數方面居領先地位。早期美索下達米亞的所有這些發明是否都以傳播方式傳給了其他民族,亦或某些成就(尤其是文字)是其他地區獨立發明出來的,對此學者們尚難得出定論。但不管情況屬於哪一種,今日歐洲和美國認為理所當然的種種現代措施都是由美索不達米亞的種種發明一步一步地發展而成的。同樣,我們現在習慣上認為理所當然的許多東西是以美索不達米亞的法學和自然科學為根基的。我們四周形象化的世界看上去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形象化的世界完全不同,這是因為我們後來幾乎未從美索不達米亞藝術和建築中借鑒過任何東西;不過在技術和思想的基本方面,我們從五千年前這一由泥灘之地中奮力獲得了權力和榮耀的天才民族中受益良多。

閱讀全文

與美索不達米亞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