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職務發明例子

職務發明例子

發布時間:2021-06-25 15:38:20

① 關於專利法中的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給我舉個例子、謝謝

通常,獨立權利要求由二部分構成,即前序部分和特徵部分。

前序部分應當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以及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一份最為接近的現有技術所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徵;特徵部分應當使用「其特徵是……」或者類似的用語,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區別於其最為接近的現有技術的技術特徵。

前序部分和特徵部分的特徵合在一起,限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從屬權利要求應當用附加的技術特徵,對所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的限定。附加的技術特徵可以是對被引用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作進一步限定的技術特徵,也可以是另外增加的技術特徵。

從屬權利要求也應當由二部分構成,即引用部分和特徵部分。

引用部分應當寫明被引用的權利要求的編號及其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特徵部分應當寫明該從屬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在被引用權利要求基礎上附加的技術特徵。

從屬權利要求所包含的技術特徵,不僅包括它所附加的技術特徵,還包括它所從屬的那個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徵。因此,一項從屬權利要求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必定小於它所從屬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1)職務發明例子擴展閱讀

根據發明是否屬於個人為履行其職務而產生的成果,可以將發明分為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非職務發明的相關權利當然歸屬於發明人本人所有。在一件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書中,獨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最寬。

而關於職務發明的權利歸屬,各國立法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有的將其歸屬於員工個人(稱為「發明人主義」或「雇員主義」),有的則將其歸屬於對該發明行為做出指示或職務安排的公司或其他單位(稱為「僱傭者主義」)。

我國專利法將執行公司任務或主要是利用公司物質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定義為職務發明創造,並規定其權利歸屬於用人單位。同時,我國專利法要求用人單位在一定條件下應對做出該發明創造的個人予以獎勵和支付報酬。

在專利申請中,如只有一個權利要求,即是獨立權利要求。但如果兩個權利要求是相關的,符合單一發明構思的要求,不從屬於其他權利要求也稱為獨立權利要求,可包括在一項專利申請中。例如,切削機和切削所使用的特殊刀具即屬這種情況。

從屬權利要求保護的發明與獨立權利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同,但反映更加具體。從屬權利要求可以從屬於獨立權利要求,也可以從屬於在前的從屬權利要求。從屬權利要求的內容一般包括其所引用的前述權利要求和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內容兩部分。

② 專利法案例

首先,明確專利法中規定的「職務發明」的定義是「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根據該定義,您可以自行判斷您所研發的技術是否是職務發明。判斷方法可以為:1、您所研製的新產品是否是為了執行本單位任務而研發的。2、您的新產品的開發是否利用了本單位物質技術條件。滿足任意一個,您的新品就屬於職務發明。

李某,說的部分正確。專利採用「先申請制」,即:統一技術方案,誰先申請、專利歸誰。但:如果在專利申請之後,如果有人或者單位能夠有證據證明你沒有申請權,則您的申請權有可能會被剝奪。

王律師的看法正確。根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規定,屬於該公約的締約國的國家的公民在本國首次申請專利的,可以在自申請日起12個月之內在其他國家就相同技術方案提出專利申請,並享有本國申請的優先權。

但,採用《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途徑申請專利有一個缺點,就是在向其他國家提出專利申請時,需要提供該國官方語言的所有專利申請文件才行。

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還可以採用PCT的國際申請途徑,該途徑與《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相比較的優點有:在本國專利的申請日起12個月之內,通過PCT途徑提出「國際申請」,此時的專利申請文件可以採用受理局制定的官方語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PCT受理處就是一個受理局,因此,中國人可以採用中文提交國際申請的專利申請文件,並且,還可以請求作國際新穎性檢索報告和國際初步審查報告,這兩個報告可以提供一些供申請人修改申請文件的參考文件和參考意見。 然後,在本國專利的申請日起30個月之內,可以選定要進入的國家進行專利申請。

我認為,上述兩種向外國申請專利的途徑各有優點:
通過《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向國外申請專利,費用低、速度快,比較適合產品比較成熟、有前期市場考察基礎,並且要申請專利的國家比較確定、並且數量不多的情況。
通過PCT向國外申請專利,費用高、思考時間長,適合比較新的產品,並且沒有相關市場調查,不確定應該進入哪些國家的情況。

③ 知識產權案例題,求解答!

一,MS集團的職務發明創造的主張。不能成立。

1,職務發明: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
2職務發明創造分為兩類:

一類是執行本單位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包括下列三種情況:

(1)發明人在本職工作中完成的發明創造;

(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任務時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3) 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另一類是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包括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完成的發明創造;如果僅僅是少量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且這種物質條件的利用,對發明創造的完成無關緊要,則不能因此認定是職務發明創造。
3,此專利發明不屬於職務發明。2002年5月被授予了我國發明專利權。2004年2月白某退休受聘於另一家民營企業。2006年1月,該民營企業完成並申請了發明專利B。已超過一年期限

白某申請發明專利B,不是執行MSMS集團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
4,申請人要求本國優先權,在先申請是發明專利申請的,可以就相同主題提出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在先申請是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可以就相同主題提出實用新型或者發明專利申請。但已經被授予專利權的; 不享有本國優先權(MS集團沒有本國優先權)。
二,MS集團可以假冒專利,向該民營企業主張權利。其他使公眾混淆,將未被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或者設計誤認為是專利技術或者專利設計的行為。

④ 職務發明專利的一個題目

好長的題目啊
1、不來成立~
專利法自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
(一)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
(三)退休、調離原單位後或者勞動、人事關系終止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許某申請專利時已經退休超過1年了,所以該發明創造不能再算作職務發明創造。

2、許某作為獨立人,可以將其發明創造進行許可、轉讓,所以是合法的。

3、銅礦主張不成立
銅礦與許某間的技術實施許可關系看兩者間的合同,如果合同中沒有明確關系,就不存在違約、以及技術實施許可關系

4、看銅礦與許某間的合同,如果沒有保密條款,則可認為許某申請專利前已經將該技術進行公開使用推廣,並在銅礦進行了實際應用,屬於使用公開,故喪失了新穎性,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⑤ 問:該項發明專利屬於職務發明創造還是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權歸誰所有

職務發明主要的兩個分類一是完成單位的任務,二是主要利用單位版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發明創權造。根據實施細則,對完成單位任務有更具體的限定,1是本職工作,2是本職工作外的單位派下來的任務,3是退休離職後一年做的和本職工作或是任務相關的發明創造。本例子中,陳某的本職工作和申請的發明沒有實質上的聯系,因此不屬於完成單位任務類別的職務發明。
在第二類情況下,例子中,陳某利用廢除原料。工具及紙張對污水進行試驗和測試,完成了方法和工藝的發明,按例子的說法是屬於主要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發明創造,因此屬於職務發明,大學可以申請專利為職務發明。

如果是實際例子,在上訴中應該盡量強調其不是「主要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發明,而且僅僅驗證結果」那麼這樣有可能勝訴,拿回專利權。

⑥ 請大家幫我分析一下這個和權利相關的案例。有重賞喲。

員工在完成公司交付的工作(無論是否本職工作)中,利用公司資源(包括資金、設備、信息、資料等)進行的發明創造,視為職務發明。
職務發明的情況下,知識產權歸公司所有,但公司應給與員工一定獎勵。

在你說的故事裡,郭某利用自己個人的資源,完成了程序。且改程序與公司安排的工作並無關系,不能視為職務發明,知識產權理應歸郭某個人所有。

郭某沒有馬上申請專利,還把程序復制給他人,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因為沒有確定知識產權的所有人,所有也很難追究陸某擅自使用該軟體的責任。

陸某(或Y公司)如果搶先獲得該專利,郭某很難保護自己權益。

郭某應該馬上申請改程序的專利。
申請完後,書面知會陸某的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該軟體,不然訴諸法律!

⑦ 知識產權的案例

專利法第抄6條第一款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如果王某的發明是在執行單位的任務時完成的,雖然離廠一年後再申請專利,但專利權應屬於單位。
案例中提到:「生產改進日本技術的設備並在離開廠一年後申請專利」,如果王某在離廠時,沒有完成設備的改進,並能夠證明其發明是在離廠後完成的,該專利權應屬於王某。
如果該發明沒有因為技術公開(原造紙廠在王某離開後也生產同樣造紙設備)而授予王某專利權,並且原單位可以證明其在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依專利法第63條第二款,原廠可繼續生產,不屬於侵權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⑧ 請問企業 員工在職務內的發明是屬於個人還是集體呢

1、如果是職務發明專利權人肯定要寫企業,如果是非職務發明則寫個人。兩者的區版別是,權利的歸屬不同權。
2、如果是一項很好的發明創造,申請費都是小意思。舉個例子,如果你自己搞了一個和企業無關的發明創造,專利權人寫你自己,有一天有人想掏1000萬買你這個專利,這時你有說話權,且賣的1000萬由你支配;而你把非職務發明專利權人也寫成企業,則企業有說話權,賣的1000萬由企業支配。如果你搞的是職務發明,肯定是要寫企業的,這個法律有規定,企業有此專利的所有權,你只能是發明人或設計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⑨ 案例分析

根據《專利法》職務發明創造的確認:
職務發明是指發明創造人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具體包括:
(1)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3)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2.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

以及對「職務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的說明:
1.職務發明專利申請權和取得的專利權歸發明人或設計人所在的單位。
2.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3.發明人和設計人享有在專利申請文件中寫明自己是發明人或設計人並獲得獎勵和報酬的權利。可享受榮譽和精神獎勵。

只要你能證明你沒有利用公司的原材料、設備等本單位的物質條件就可以了。
自己購買材料的發票作為證據。
但你還必須證明:沒有利用公司任何設備。

閱讀全文

與職務發明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