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千年前的古人開顱手術是使用的什麼手術工具
中國五千年前即成功實施開顱手術
中國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醫學家們,26日在對一具出自大汶口文化遺址的頭骨進行鑒定後確認,中國五千年前就曾成功地施行過開顱手術。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開顱手術實例。
關於開顱手術的例證在歐洲、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早有發現。近年來,在中國青海省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開顱手術例證。但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還是第一次發現,而且這一發現將中國此類發現提前了一千年。
這具頭骨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廣饒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土的,為成年男性頭骨。在頭骨右側頂骨的靠後部有一直徑為三點一乘二點五厘米的圓形穿孔。此孔的整個邊緣呈現非常光滑、均勻的圓弧形。
醫學專家對該頭骨進行了人體標本觀察、X線攝片、螺旋CT掃描及三維圖像重建,發現頭骨上的圓孔上有人工用銳利工具刮削的痕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教授鮑修風說,這明顯是做過手術的痕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新智說:「這種開口邊緣的圓弧狀屬自然修復,只有在十分精細的修飾和骨組織修復後才能形成,表明該墓主在手術後依然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因而,這一史前外科手術是成功的。」
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嚴文明說:「出土這一頭骨的墓葬內有棺和隨葬品,屬正常埋藏。表明墓主是做開顱手術後又活了很長時間的人。」
出土該頭骨的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十五萬平方米。該頭骨在一長方形豎穴坑墓中發現,葬式為仰身直肢葬,在頭部左側還隨葬陶鼎一件。根據山東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和碳十四年代數據分析,該墓年代屬於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約在五千至五千二百年之間。
至於當時做開顱手術的確切起因,專家們尚無法提供准確的答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韓康信說:「對頭骨實施開顱手術的動機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為頭骨受創尤其是頭骨骨折時的一種外科治療,二是為治療頭痛、白痴、顛狂及其他亢疾而施行葯物治療的外科手術。也有可能為獲得頭骨上的圓盤狀物作為驅邪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教授說:「在如此久遠的時期施行如此精湛的外科手術並取得成功,展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
㈡ 中國古代有過開顱手術嗎
一則老新聞如下:在新疆吐魯番洋海墓地已發掘出土13具有穿孔的頭骨。每個頭骨上都有1-5個或圓或方的透穿孔洞,最多的一個頭骨上竟有7個穿孔。這些穿孔孔徑一般在1厘米左右,孔壁上留有尖銳的刃器鑿刻的痕跡。孔眼沒有固定位置,在頭骨上或集中或分散。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呂恩國研究員在對頭骨進行細致研究後認為,這些穿孔很可能是出於醫療目的。「可能是他們在山上放牧時從馬上摔下,或是攀岩時跌落,造成顱內損傷淤血。」因為穿孔的顱骨上大多有外傷。呂恩國說:「洋海部分穿孔頭骨的穿孔處有骨組織癒合以及新骨萌生現象,說明是生前穿孔。」 「現代開顱手術也是打孔,手術創口大小基本與出土頭骨上的人工開孔相仿,取出壓迫物或釋放顱內壓,緩解病痛救治病人。古代巫醫不分,洋海的古老開顱術帶有很大的巫術成分。」呂恩國認為。頭骨穿孔現象在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發現,且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是為了保存屍體,有的認為可能是為了治療某種頑固的頭疾,有的則認為是為了取下一塊頭骨片,用來避邪。但考古人員很快推翻了取骨避邪的說法,因為在整個洋海考古中,沒有發現可與之對應的顱骨骨片的實物。 也有學者認為,古代巫醫不分,由於人們不了解招致疾病的原因,往往認為病痛是妖魔鬼怪或者邪惡的魔法造成的,所以治療就涉及到運用儀式和符咒以及顱骨穿孔和葯物。實施這種手術是為了緩解損傷對顱骨影響以及無法治癒的頭痛,也可能曾經被用來驅除絛蟲的幼體。 呂恩國說:「有理由認為,新疆目前發現的顱骨穿孔符合最後一種解釋:病痛是邪惡的妖魔鬼怪作祟,所以要治療就必須運用儀式和符咒,以及顱骨穿孔和葯物。而這正是薩滿教巫師的拿手好戲。」在洋海墓葬出土了薩滿巫師干屍並發現了大麻等昏*河蟹*。這一切似乎說明:距今3000年至2000年的洋海,薩滿教巫師在熟練地運用開顱術解除患者的痛苦。據說一開始定論是鈍器造成的,後來觀察到頭骨上的孔外邊緣上的骨層屬於自然生長,癒合萌生的,這就是說這些古人的頭骨被開了孔後又生活了若干年。在經過取證證明這是古代的開顱術。疑問:1) 古時候真的是巫術和醫術雜糅在一塊的嗎?沒聽說過古時候的醫學家,葯物學家還精曉巫術一說。2) 總覺得古代雖然不乏奇跡,但是要說起開顱手術這么高端的技術,似乎不太可能。或許是被外星人捉去做了試驗,開顱抽取地球人類腦細胞樣本後,又把試驗的人們放了回來並洗去這段回憶。
㈢ 古代真的有開顱手術嗎成功率多少
開顱手術是一個很復雜,而且風險性很高的手術,就算放到現在醫療水平這么高的時代,依然存在很大風險。但是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提及中國古代已有開顱手術,當然讓大家最熟悉的應該還是《三國演義》中華佗想給曹操開顱治療偏頭痛的故事。還有就是考古中發現頭顱有孔洞,並且有切口癒合的頭骨,說明確實存在開顱頭顱。那麼,在中國古代醫療衛生極低條件下,開顱手術真的可行性嗎?成功率有多高?
因此開顱手術在古代是無法完成,就算有技術,也沒有相應的醫療條件,華佗給曹操提出的建議也只是提供了一個方案,至於可行性並無法證明,而考古中發現的有孔頭顱,也只能證明古人確實能開顱,但是無法證明能做開顱手術。
㈣ 五千年前的古人是怎麼做開顱手術的
2001年的一天,考古人員在整理從大汶口文化遺址發掘出土的人骨標本時,意外發現這個頭骨頂部靠後的位置,有個直徑約30毫米近圓形缺口。經過知名專家學者近年來的研究論證,認定該顱骨的近圓形缺損應系人工開顱手術所致。這是中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開顱手術成功實例,距今約5000多年。
墓葬墓主開顱動手術有幾種原因:顱骨受過外傷;顱內產生腫瘤等病變;古代有開顱治眼盲的說法。在頭骨缺口邊緣的斷面呈光滑均勻的圓弧狀。對此,科學家解釋說:「這種開口邊緣的圓弧狀屬自然修復,只有在十分精細的修飾和骨組織修復後才能形成,表明該墓主在手術後依然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麼,古人又是如何打開顱腔的呢?顱骨的硬度非常大,一般石頭是無能為力,如果他們用硬度最高的金剛石來打開堅硬的顱腔,至少也需要用幾個小時的磨刮時間。雖然當地也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雕刻工具和手工藝品,但仍無法確定開顱所使用的器具。
至於5000年前的開顱手術如何進行,為什麼要做這項手術,至今仍是個謎。也許日後的考古發現能揭曉答案。
㈤ 古代真的有開顱術嗎
開顱術究竟起源於何時? 有學者認為其最早的開顱標本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其起源可以劃分為歐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幾個中心。從標本數量上看,南美洲最多,可能多達1000例,其次是歐洲,主要集中在中歐地區,非洲、北美洲和亞洲發現較少。我國人類學家韓康信在其《中國遠古開顱術》等著作中對人工穿孔的古代人頭骨進行過深入研究,認為這些標本是中國原始開顱術的實物證據。如果考古學家所言果真,那麼公元170~208年,一代神醫華佗為病人開顱治病的歷史也不能說是憑空杜撰,至少華佗會全身麻醉術,據《三國志.華佗列傳》載,華佗曾發明「麻沸散」,以此麻醉病人進行手術。
古代對活人進行開顱術的目的除了頭部疾病外,還包含巫醫的成分,而且時代越早的史前時期更可能如此。根據文獻記載和一些民族學資料,古代開顱術是利用某種石器或簡陋的金屬工具從頭骨上取走骨片,而又不損壞骨頭下的硬腦膜、血管及腦組織。開顱術消毒方面,原始醫生可能使用碳末、熱沙、雪松樹脂等事前消毒。止血方面,有的用榨取某種植物的汁液來止血,它們具有豐富的單寧酸,有的則用蜂蜜黃油、未成熟的椰子水洗滌傷口,並用樹皮織物填塞。消毒和麻醉方面,基本上都是使用酒精類。如塞爾維亞人用葡萄酒,烏干達人用棕櫚酒,古埃及人還知道使用鴉片。印第安人以可可和曼陀羅葉子來止痛,還有些地方的人並不使用麻醉,而以某種巫術祈求來替代。
不難想像,和如今的自動化的電鑽、銑刀相比,用石器或金屬工具開顱,危險性顯然極大,而原始的止血和麻醉、消毒方法,使得開顱術的存活幾率接近零,難怪華佗要對曹操做開顱手術會惹得曹操大怒,畢竟當年的開顱術等於必死。
㈥ 五千多年前的原始人,是怎樣完成開顱手術的
要知道原始人是用骨針進行開顱手術的。其實這些原始人也是能夠進行開顱手術的並且考古學家當時也從一些墓穴中發現了,當時原始人進行開顱手術後的骨頭,當時的這一個發現,令很多人都感覺到迷惑的同時,又感到一絲震驚。因為人們不明白到底這些原始人在經歷過開顱手術之後,在那個醫療條件不發達的年代,如何經受這些痛苦的。
有些學者認為當時其實人們就已經簡單的發明出來了一些能夠止痛的葯物。但是隨著後來社會的發展,這個葯物在歷史演變中消失了。但是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人認為,其實在當時那個社會人們並沒有發明出麻醉葯,而當時這些經受過開顱手術的人完全是憑借著自己的意志力挺過來的。
㈦ 世界上最早時期的開顱手術是在什麼時候
新華網濟南6月27日電(記者董學清)一批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醫學家們,日前在此間對一具出自大汶口文化遺址的頭骨鑒定中確認,我國5000年前就曾成功地施行過開顱手術。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開顱手術實例。關於開顱手術的例證在歐洲、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早有發現。近年來,我國在青海省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開顱手術例證。但在東部沿海地區還是第一次發現, 而且這一發現將我國以前發現的開顱手術實例提前了1000年。這一實例不僅在我國,在東亞地區也是最早的。而目前世界最早的開顱手術例證在歐洲發現,距今7000年左右。這具頭骨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廣饒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土的,為成年男性頭骨。今年3月,考古人員在整理人骨標本時,發現該頭骨右側頂骨的的靠後部有一直徑為3.1X2.5厘米的圓形穿孔。此孔的整個邊緣呈現非常光滑、均勻的圓弧形。醫學專家對該頭骨進行了人體標本觀察、X線攝片、螺旋CT掃描及三維圖像重建,發現頭骨上的圓孔上有人工用銳利工具刮削的痕跡。神經外科專家稱,這明顯是做過手術的痕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新智說:「這種開口邊緣的圓弧狀屬自然修復,只有在十分精細的修飾和骨組織修復後才能形成,表明該墓主在手術後依然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因而,這一史前外科手術是成功的。」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嚴文明說:「出土這一頭骨的墓葬內有棺和隨葬品,屬正常埋藏。表明墓主是生了病後做開顱手術,又活了很長時間的人。」出土該頭骨的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15萬平方米。該頭骨在一長方形豎穴坑墓中發現,葬式為仰身直肢葬,在頭部左側還隨葬陶鼎一件。根據山東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和碳十四年代數據分析,該墓年代屬於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約在5000至5200年之間。至於當時做開顱手術的確切起因,專家們尚無法提供准確的答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韓康信說:「那時,對頭骨實施開顱手術的動機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為頭骨受創尤其是頭骨骨折時的一種外科治療,二是為治療頭痛、白痴、顛狂及其他亢疾而施行葯物治療的外科手術。也有可能是為獲得頭骨上的圓盤狀物作為驅邪品。」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教授說:「在如此久遠的時期施行如此精湛的外科手術並取得成功,展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為中華醫學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㈧ 三國時期華佗的開顱手術真的能夠實現嗎
華佗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之一。他行醫四方、救濟百姓,在三國時期就已經遠赴盛名。
㈨ 石器做的開顱手術是怎麼回事
大汶口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生動寫照,這里有關於5000多年以前原始人生活的點滴記錄,特別是在一個頭骨上的發現,引起了人們無限的猜想和興趣。在大汶口出土的一個墓主的頭骨上,考古學家發現了三個小型的橢圓形穿孔,孔的周圍有明顯的刮削及骨組織修復的痕跡。這表明5000多年前的這位古人曾經接受過開顱手術,並且在手術後還活了一段時間。因此,專家認為,這三個小型的橢圓形穿孔不是銳利的刮削痕跡,而是手術後康復的痕跡。這一切都說明,這是一起成功的開顱手術,而且還是用石器工具做成的!
㈩ 三國時期華佗的開顱手術真的能夠實現嗎
1、 動手術克服不了感染的問題。而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華佗所使用的器械「利斧」根本不可能做到無菌,而在有菌的條件下進行頭部的手術,曹操在手術後肯定會發生顱內感染,而當時北方常有疫病傳播,青壯將士都容易被疫病感染致死,更何況是以至晚年的曹操,一個小小的手術感染便足以要了他的命。
2、 大腦作為人體最神秘的部位,可以說至今都無法研究透徹,而在當時醫生雖然都有鑽研人體各大筋脈、竅穴,但很顯然對大腦的研究知識並不足夠實施這項手術,那麼華佗就不太可能知道大腦的精細解剖結構。而假如真動手術,稍有不慎,曹操便會立即命喪黃泉。
3、 眾所周知,實施一台重要的手術,必然是需要一系列急救設備的。比如現如今的心電監護設備、輸血補液設施、吸氧設備等,這些起碼的急救設備應該是缺一不可,而在進行開顱手術,如果出現血壓下降或者是心臟驟停,在缺少急救設備的情況下,手術能否順利進行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