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西瓜的人

發明西瓜的人

發布時間:2021-06-25 11:42:14

⑴ 無籽西瓜是誰發明

1938年,黃昌賢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以應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無籽西瓜而轟動美國及歐洲生物學界,登入園藝科學的殿堂。當時,美國的許多報刊以「以中國人育成無籽西瓜」、「無籽西瓜由年輕華人育成」等為題,刊登了黃昌賢的事跡和照片,譽他為「無籽西瓜之父」,「無籽西瓜大師」。因為這一傑出成就,他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榮譽會員、獲美國西格馬賽(Sigma 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稱號,並獲得金鑰匙獎。美國科學促進會將應用植物激素育成無籽西瓜列為1938年世界生物學成就之一。 先前,1936年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教授古斯塔佛遜(F.G. Gustafson)博士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做實驗,第一次使番茄、西葫蘆、茄子、辣椒和一些觀賞植物獲得了單性結果的無籽果實,證明了應用某種植物激素能使植物子房不經受精作用就自然發育成無核果實,但他在西瓜、南瓜方面的實驗則未獲成功。但黃昌賢受到古氏論文的啟發,敏銳地意識到植物激素能產生無籽果實,將會使植物生理學發生重大突破,對植物花果發育生理理論的發展和植物果實的優化將會有深遠影響,在生產應用上也很有發展前景。於是,他充分利用美國圖書館的豐富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了30年代初期一些植物生理學家利用化學葯劑在植物扦插繁殖上的應用技術,還特別與從事植物激素研究並獲得多種植物插條生根的專家齊摩門博士聯系。根據齊氏的經驗,他採用了扦插生根最有效的激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對西瓜進行試驗。他夜以繼日地學習、研究,實踐,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1938年培育成功大小正常、品質優良的無籽西瓜。在同年的美國園藝學會年會上,黃昌賢報告了這一成果,闡述了培育的方法,提出用化學葯劑——秋水仙鹼(C22H25O6N)處理普通西瓜的植株,可促其染色體倍增,產生四倍體植株。再採用萘乙酸混合其他激素塗抹花的柱頭,便能獲得果形大小正常、完全無籽的西瓜。而他用這種激素處理的黃瓜、辣椒等,經專家鑒定,認為所結無籽果實都比古斯塔佛遜的要好

⑵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吃西瓜的人是誰

第一個發現它&好奇心強&大膽的某個人!
呵呵…
我個人感覺提這個問題意義不大,要是每件事情你都想知道其淵源,那……!!!

⑶ 西瓜是哪個人首次發現的

【西瓜名字的由來】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西瓜並非源於中國。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我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⑷ 西瓜是誰發明出來的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⑸ 西瓜這種水果最早是誰發現的呢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關於西瓜的由來,說法不一。一種說法認為西瓜並非源於中國,而是產自於非洲,於西域傳來,故名西瓜。另一種說法源於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相傳西瓜在神農嘗百草時被發現,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西瓜。

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西瓜種植時間和方法:

一般來說西瓜都是在3~4月進行種植,其中的早熟品種會提前在3月中旬種植,而晚熟品種則會延後到4月下旬再種植。此時的氣候條件較為適宜西瓜的生長,可讓其更快發芽,但是也有在秋季播種的,其種植的為反季西瓜。

種植西瓜前要將購買的西瓜種子浸泡在水中,使它達到催芽的效果。一般准備30~40℃左右的溫度,將種子放在裡面12~18小時左右,促使種皮軟化。之後將其取出濕毛巾包裹,不時噴水保持濕度使種子萌發出小芽。

在西瓜種植時間和方法中還要為其提供疏鬆排水的砂質土壤,可以將腐殖土和河沙進行混合,按照1:1的比例配製使其透氣不積水,從而讓種子播撒後可更好透氣生長,並可在土壤中摻加少量農家肥,使其養分充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瓜

⑹ 無籽西瓜誰發明的

1938年,黃昌賢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以應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無籽西瓜而轟動美國及歐洲生物學界,登入園藝科學的殿堂。當時,美國的許多報刊以「以中國人育成無籽西瓜」、「無籽西瓜由年輕華人育成」等為題,刊登了黃昌賢的事跡和照片,譽他為「無籽西瓜之父」,「無籽西瓜大師」。因為這一傑出成就,他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榮譽會員、獲美國西格馬賽(Sigma 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稱號,並獲得金鑰匙獎。美國科學促進會將應用植物激素育成無籽西瓜列為1938年世界生物學成就之一。
先前,1936年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教授古斯塔佛遜(F.G. Gustafson)博士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做實驗,第一次使番茄、西葫蘆、茄子、辣椒和一些觀賞植物獲得了單性結果的無籽果實,證明了應用某種植物激素能使植物子房不經受精作用就自然發育成無核果實,但他在西瓜、南瓜方面的實驗則未獲成功。但黃昌賢受到古氏論文的啟發,敏銳地意識到植物激素能產生無籽果實,將會使植物生理學發生重大突破,對植物花果發育生理理論的發展和植物果實的優化將會有深遠影響,在生產應用上也很有發展前景。於是,他充分利用美國圖書館的豐富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了30年代初期一些植物生理學家利用化學葯劑在植物扦插繁殖上的應用技術,還特別與從事植物激素研究並獲得多種植物插條生根的專家齊摩門博士聯系。根據齊氏的經驗,他採用了扦插生根最有效的激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對西瓜進行試驗。他夜以繼日地學習、研究,實踐,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1938年培育成功大小正常、品質優良的無籽西瓜。在同年的美國園藝學會年會上,黃昌賢報告了這一成果,闡述了培育的方法,提出用化學葯劑——秋水仙鹼(C22H25O6N)處理普通西瓜的植株,可促其染色體倍增,產生四倍體植株。再採用萘乙酸混合其他激素塗抹花的柱頭,便能獲得果形大小正常、完全無籽的西瓜。而他用這種激素處理的黃瓜、辣椒等,經專家鑒定,認為所結無籽果實都比古斯塔佛遜的要好

http://www.hpe.sh.cn/ShowNews.asp?ArticleID=1431

⑺ 是誰發明了西瓜

無籽西瓜是怎麼來的?

人們平常使用的西瓜是二倍體。在二倍體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處理,可以得到四倍體植株。然後,用四倍體植株作母本,用二倍體植株作父本,進行雜交,得到的種子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把這些種子種下去,酒會長出三倍體植株。由於三倍體植株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聯會發生紊亂,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細胞。當三倍體植株開花時需要給普通瓜(二倍體)成熟的花粉,刺激子房發育成為果實(西瓜)。因為胚珠並不發育成為種子,所以這種西瓜叫無籽西瓜。

⑻ 發明方形西瓜的科學家叫什麼

第一個育種方形西瓜的是一位名叫小野友行的日本人。在小西瓜結出20天後,用一種特製的方形塑料口袋套在小西瓜上面,以後小西瓜便按塑料口袋的形狀生長。套上塑料口袋20天後,小西瓜長成了高約18厘米的方形西瓜。
方形西瓜的味道與一般常見的圓形西瓜完全一樣,僅僅在形態方面人為地使它發生了一些變化。盡管如此,人們由於出自好奇心,紛紛爭著買方形西瓜,想嘗嘗方形西瓜究竟是什麼味道。因此,方形西瓜一時竟成了東京最暢銷的水果。

⑼ 誰是第一個發現西瓜可以吃的人...

西瓜的原產地,不是中國,而是遙遠的非洲沙漠。

南北朝末,曾沿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一度傳入中國南方,稱為「寒瓜」,但未能普遍栽種。五代時期,才由一位名胡嶠的人,從契丹那裡把瓜種帶回。《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二》載(《本草綱目·果五》將其采入):胡嶠本為後漢同州

閱讀全文

與發明西瓜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