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筆是蒙恬發明的嗎

筆是蒙恬發明的嗎

發布時間:2021-06-25 07:28:10

Ⅰ 筆是怎樣發明

筆的發明
筆由何人發明 自古就有蒙恬造筆之說,但查「史記」蒙恬傳卻沒有造筆的事,只有張華的「博物志」有「蒙恬造筆」的記載.秦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統一天下,蒙恬因功被拜為內史,這個職位,與用筆有關,因為撰稿,撰述和抄寫公文,乃是史官的職責,這也許是導致蒙恬改進書寫工具的原因.博物志說「造」筆,但「造」的意義,不一定是發明,也可說是「製作」.
馬縞的「中華古今注」有一段話,或許可說明世人認為蒙恬發明筆的誤會,「牛享問曰:『古有書契,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也 』答曰:『自蒙恬始作秦筆耳,以拓木(亦作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非兔毫竹管也.』」也就是說,蒙恬只是用枯木及鹿,羊毛等,製造了他們秦國所用的筆.馬縞的這一註解,與晉朝崔豹的「古今注」相似,注中也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
實際在蒙恬之前,古代的文獻,早就有用筆的事,如「爾雅釋器」有「不律謂之筆」.「禮記」「曲禮」有「史載筆,士載言」,「物原」有「伏羲初以木刻字,軒轅易以刀書,虞舜造筆,以漆書於方簡」.「尚書中侯」有「龜負圖出,周公援筆以寫之」.其他還有「戰國策」上記載齊後將死時,叫她的兒子「取筆牘受言」的故事.徐堅根據尚書及曲禮的史實,在他的「初學記」中,較明白解釋世傳蒙恬造筆的原因:或者當時的許多國家沒有筆的名稱,只有秦國獨得,蒙恬更將筆「損益」(改良)罷了.
筆究竟是何人發明,恐怕很難找到答案,只可說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些人.從近年古代文物的發現,可以證明竹,帛上的文字圖畫,是使用毛筆的,並且還有用竹,木枝桿做的毛筆實物出土,如一九五四年,長沙古墓中發現的戰國筆,筆管與筆套(整支筆裝入套中),卻是竹製,筆頭是動物毛,可能是兔毫,筆全長二一公分,套長二三.五公分.商代及周朝的金器款識,很顯然不是硬筆寫了來翻鑄的.殷商的甲骨文卜辭,看得出來是用毛筆寫後再刻.中研院董作賓故院士,在他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還說到在公元前一四○○年-一二○○年間的牛骨上,有用毛筆和墨汁已寫好文字還沒有契刻的.同樣情形,在陶器上,安陽出土的殷代陶片中,也有一個以筆墨書寫的大字-「祀」.
更早一點,在史前時期,從河南仰韶及西安半坡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彩陶,上面的花紋,卷企和符號,都必須用軟的毛筆才能畫成.又在甘肅辛店發現的彩陶,上面有人,鳥,大及車輪等圖畫,有些學者認為那是中國較原始的圖畫文字.近百年來陸續出土的古陶甚多,至秦時已匯集陶文八百餘字,能辨識者不到半數.
筆 的 歷 史 源 流
最初使用的毫與筆管
我們從甲骨文及陶器上所見的筆跡,只知道用的是軟筆毛,卻無法確定究竟是植物纖維或是動物毛 但是因為植物纖維柔軟度不夠,且容易折損,其可能性較少,如為動物毛,又是何種動物 這些問題,仍有許多未明之處.長沙出土的戰國毛筆,它的筆頭傳為兔毛,此為公元前三四百年之物,再早至公元前一四○○年以前,用於甲骨及陶器的筆,用何種獸毛 則尚未知.
筆本字為幸,在金器與甲骨上都有,羅振玉等考釋為象形字,為用手持筆狀.我們從以上金文及甲骨文尚可看出,大多數用右手持筆,也有用左手的,大多數的筆端,多為分岔狀,也有幾字不分岔的.
現代的木工打樣多用鉛筆,幾十年前用的是墨斗,用時除墨線以外,還用竹片端部制為扁平絲狀的竹筆,這種筆只能畫直線,不能寫字.筆者在泰國北部山區及印尼旅遊時,見到佛教貝葉經上的文字,均勻如鐵線,筆痕深入貝葉:又親眼見到岑里島人將竹簽削尖,沾墨水液,作綿密的細筆畫,竹筆尖沒有分岔,尖端如錐,使用後若線條太粗,可隨時用刀再將竹筆削尖.由此實例推想,竹木尖筆,一筆可用甚久,並可就地取材,應與毛筆未周前之原始筆類似,或者說,在用獸毛等軟筆之前,曾經過一段用硬筆的時期.
宋人趙希鵠說:「上古以竹挺點漆而言」.「拾遺記」有記載任叔本「削荊為筆」.「白孔六帖」有「於闐以木為筆」.「南史」也說陶弘景「以荻為筆,畫灰中學書」.這些魏晉以後的文件記錄,看出毛筆雖已大量使用,仍有人使用非毛筆的事.英國探險家史坦因一九○○至一九○一年在新疆時,曾在和闐及尼雅發現蘆葦及木枝削尖做的筆,也有木端開岔者,據推測為三世紀以後之物,此項實物,與古文獻各記載相合,也可證明硬筆在中古曾被使用的不虛,與上古有被使用的可能.
一九三二年左西北居延發現的漢朝制筆,未用竹管,而是用四條木片夾住筆頭,用兩條麻線捆紮而成.居延也發現一些無管的毛制筆頭,這是否意味著,當時膠筆頭入竹管之漆不良,容易脫落,才會用木片捆紮再用 或漢以前的筆,有圓竹管與木片夾管同時存在
三國時制毛筆的高手韋誕,他的「筆經」上曾說,先取堅韌的毛當鋒,軟毛後以為輔,同麻捆束,入骨中時「固以漆液」,再將毛理順後,「澤以海藻」,就可濡墨而試,終日使用也不會敗壞.可見三國時制筆法與現在相同,且可製成很好的筆.圓管較夾管執握與使用都方便,且固毛之膠已獲改善,此後用木片夾住毛頭的筆,便逐漸被淘汰了.

制筆材料的改變
筆管材料以竹與木為主,至今未變,取其輕便,容易操縱,這是真正用於書寫的筆.漢朝時天子用的筆管,「以錯寶為酣」,即是說筆管的下半部,用鍍金及寶石裝飾.昔時皇太子初拜,給以「漆筆」.曹公器物中有「琉璃筆」.晉武帝賜張華有「麟角筆」.梁元帝分別用「金管」,「銀管」,「斑竹管」錄記忠臣義士文章之美者.唐朝大書家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喜歡用的筆為象牙或犀牛角做的管,狸毛為心並裹以秋天肥兔的毫,非此不書.可見筆管的種類,在晉以後,已日漸增多.王羲之則對此類較重的筆管不表認同,在他的「筆經」中說:「昔人或以琉璃,象牙為筆管,麗飾則有之,然筆須輕便,重則躓矣.近有人以綠沉漆竹管及鏤管見遺,斯方可玩,何必金玉.」
筆的主要功能在記事,自魏晉以後,除了可以耐久記事以外,更加入法書藝術的功能,亦即必須適應書家藝術表現的要求,這又牽連到毫毛的好壞,與製作法的考究兩方面.
王羲之「筆經」說,漢時已用兔毫,以趙國的最好,理由是趙國廣澤多細草,兔食後增肥,毫長而銳,採收的季節以八月為佳,七月者毫焦而嫩,九月則毫脆而禿.筆經中還說到摻和人發與青羊毛的事.南北朝時,制筆者正流行試用各種獸毛,除前述兔,青羊,人發外,王隱「筆銘」還提到用鹿毛:「法書要錄」說王羲之用鼠須筆;「博物志」有虎仆(即九節狸)毛,野雞毛:及陶隱居用羊須等等.現時台灣流行的胎毛筆,也是從南北朝時始創,「酉陽離俎」就有一項記載說:「南朝有姥,善作筆,蕭子雲嘗書用筆,心用胎發」.
南北朝以後,各種獸毛,都被使用,如狼毫,猩猩毛,石鼠,貂鼠,鴨毛,豬毛,雞足毛等,而用牛耳毛,山馬毛為制筆材料,未見較早古籍記載,似乎是近百年之事.
毛筆的種類
依筆頭粗細分類
製成之筆頭,必須套黏在筆桿上,因此以筆桿粗細而分類,其分法以較粗者足為一號,依此順序漸小,順稱二號,三號………十號.目前每個號稱皆無固定尺寸,各筆庄自行定之或就筆性依習俗分類,例如豹狼毫筆,一號為大筆頭直徑為一公分,二號為中楷筆頭直徑為0.七五公分,三號為小楷筆頭直徑為0.六公分.一套提筆是長鋒羊毫筆五支:一號為二.五公分直徑,二號為二.二公分直徑,三號為一.八公分直徑,四號為一.五公分直徑,五號為一.三公分直徑.所以說依筆桿之粗細分類迄今仍無定規.
另有用筆套大小方式分類,最近毛筆所用之筆套皆以塑膠品.最初工廠提供時自定格式其分法是最小的定為o號,依序漸大,順稱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9號,10號,11號,12號,12號半,13號,13號半,14號,14號半,15號,計二十種,如此分法漸為業者所共認.
毛筆的粗細,就習慣而言概略定其名:
圭筆-可寫0.三公分
紅豆筆-可寫0.五公分
小楷筆-可寫一公分
中楷筆-可寫三公分
大楷筆-可寫六公分
聯筆-可寫十公分
提筆-可寫十五公分
大筆-可寫二十公分
斗筆-可寫三十公分
巨筆-可寫六十公分
依筆頭長短分類
一般書寫的毛筆,筆頭長短與筆頭直徑有固定比例,通常是三至四倍,若春筍般順直,筆頭直徑增加時,筆頭長度,隨此比例增長,若超越此比例稱為長鋒,超長鋒,少於此比例為短鋒,超短鋒.
依毛質剛柔之性分類
每種毛筆所具備之特徵,性質各有差別,尤其在製造時調配毛料不同,所顯露出之筆性更有剛柔之別.
剛性毛筆
剛性毛筆就是使用硬度較高,彈力較強的毛料製成的筆,一般皆用狸毛,山馬毛,牛耳毛,馬崇,豬崇,貂毛,兔毛,狼尾毛製成,而其剛度可分為全剛,九剛,八剛,七剛:六剛,五剛.
柔性毛筆
使用毛性柔軟,純細嫩的羊毛所製成的筆為全柔,其筆力細嫩,依其柔軟彈力之大小而區分柔度,分為全柔,九柔,八柔,七柔,六柔,五柔等,除羊毛外,馬炯毛,鹿毛,貓毛,猿毛等皆為柔性毛料.而相同材料長鋒筆比短鋒筆更能表現柔性.
兼毫毛筆
剛性毛料與柔性毛料混合製成之筆,顯出折衷筆性是謂「兼毫」,若加重剛性毛料比例則為「剛性兼毫」,若加重柔性毛料比例則為「柔性兼毫」.
因用途之不同,在製作調配上,於柔性毛料中,增加剛性毛料,可強化剛度,又視添加部位不同而增強各部位之剛度,例如欲求一支毛筆之筆鋒柔軟能運筆自如,筆腰有力急書慢寫順暢直行又彈力足,則調料方法為全支毛筆之主宅用羊毫,而在腹部,腰部,各配剛度強的狸毛,牛耳毛或豬禁以強化之.若欲筆鋒軟又有力則可加少許狼毫毛以帶動其尖銳使其鋒芒犀利.
依毛料不同分類
獸毛筆的有羊毛,馬毛,狸毛,鼠毛,香狸毛,栗鼠毛,鹿毛,山馬毛,牛耳毛,兔毛,狼毛………等
禽鳥毛筆有雞毛,鵝毛,鶴毛,孔雀毛………等
植物性筆有竹筆,萵筆,草筆,木筆………等
其他有胎毛筆,利用人類初生嬰兒頭發有發尖,毫鋒尖而細而製成的筆,是一種既能寫又具有珍藏價值的紀念筆.
制筆原料
制筆毛料的特色
製作毛筆的主要原料為羊毛,馬毛,里毛,香狸毛,花兔毛,山兔毛,黃鼠狼尾毛,牛耳毛,山馬毛,豬鬃等之獸毛.而禽毛,植物性材料用於特殊情況外,很少製作.
羊毛:
羊的種類甚多,其身上之毛必須挺直,具有鋒毫者才能被選為材料,因此,只有山羊毛才合宜,我國南方因氣候較熱,山羊毛質粗糙且鋒毫淺短,而北方一帶天氣寒冷,羊毛長,質地細嫩且鋒毫深,是為制筆佳品.又同樣一頭羊,依身上部位之不同所取得之毛質亦不相同.最上乘為背首附近之細先鋒及背部之自責尖鋒(白尖鋒).
馬毛:
馬毛依其部位不同可分為馬胭毛,馬腋毛,腳毛,馬鬃,馬尾毛等,其色澤有白毛,赤毛,青毛,產於日本,北美及中南美一帶,我國東北,華北亦有生產.
狸毛:
狸毛種類繁多,以黑狸毛較多,尖銳利有彈性,根部較弱,腰力較差,製作毛筆時,必須添加他種毛料增補強度.
香狸毛:
本省產的狸毛,又稱「筆貓」,其背脊上的毛尖挺直有力,混置在羊毛或狼毛中,將使毛筆更好用.
花兔毛:
一般稱為山兔,全身毛質柔軟,而在背脊上的毛每到冬天時,便成熟長出表叉直的尖毫,是做毛筆的上好材料.
黃鼠狼尾毛:
黃鼠狼身軀很小,僅有尾部毛可做毛筆是最好制筆材料其質韌彈性足,毛直耐磨,是做毛筆主要原料,產於日本,韓國,我國東北,華北十江南一帶山區.
牛耳毛:
牛耳後及牛耳附近之毛,質地堅韌,毛骨硬又直,鋒失而淺,最適合做兼毫墊腰或筆腹之毛.
豬祟,豬毛:
豬毛性剛,富彈力,堅韌不易斷,是做大筆的好配料.用豬毛墊於筆腹,筆腰,可使揮毫有勁,但毛鋒短,毛尖毫淺,不,做小楷筆,主要產於我國東北,西北一帶,四川更著名,台灣亦有生產,雖然量少,毛質甚佳.
尼龍毛:
除上述動物毛之外,最近,普遍使用一種合成毛料,如尼龍等.尼龍毛雖然較不吸水,但毛質具彈性及耐磨等優點,故目前部分毛筆中均混合此種毛料.
筆桿
做好的筆頭必須套黏在筆桿上才能書寫,因此筆桿的製作亦須特別講究,除著重實用外,更要注重裝飾欣賞,主要製作材料有以下幾種:
竹材
從「筆」字可以意會是束毛於竹中,方可得知,自古以來,一般的筆桿當周竹材製成,我國竹材產於北方者較硬重,具斑紋,南方各省竹材較松軟質輕.而日本千葉,京都,兵庫,岡山,福岡,宮琦,鹿兒島等地所產之竹子,非常適合做筆桿.台灣的觀音竹細長堅硬也是上乘筆桿材料,皆天然野生於山區.早期產自關廟,嘉義阿里山麓,半天岩,竹山一帶,最近皆采自台東鹿野一帶原始林區.
木材
利用木工車床所製成筆桿,大都用在大筆,以彌補竹材無法製成的粗大規格,所用木材只要質硬,耐水性強,不彎曲變形即可.重要木材有紫檀,黑檀,紅木,檜木,柚木,棒木,松木………等,製成後塗裝油漆,增加光澤及耐性.
獸角
主要獸角為白牛角,黑牛角,硬度較高,不變形,較耐用受歡迎,用六角車床製作,車成主要各種筆型,經打磨後,光亮無比.有全形者,亦有前後端套角,中間以竹材或木材組成.
化學品類
一般化學品類之筆桿,都以塑膠,壓克力或尿素為原料,以押出機器製成條管後,鋸切成一段一段所需長度,取代竹子.
用射出機器,依模型射出成型,再經車工修整打磨,所成筆桿,取代木材或獸角筆桿,價格便宜,產量豐富,規格固定,甚受業者採用.
象牙
象牙產自非洲,泰國,印度,象徵高貴吉祥,自古以來為大眾所喜好,中國文人雅士亦多取為筆桿或在筆桿上精雕花紋,不但貴用,又可欣賞.
最近盛行製作胎毛筆,許多家長都喜歡選用象牙筆桿為其子女制胎毛筆,做為永恆紀念.
金屬
採用金,銀,銅等貴重金屬加工製成,筆桿,筆套亦多雕繪花紋,是一種飾管筆.
瓷質
瓷土窯燒成筆桿再上彩繪,握在手中,細滑清涼舒適,是一種飾管筆,甚為名貴,歷代帝王皆喜愛,如乾隆御用筆,雍正官窯瓷筆.
漆桿
筆桿用琳琅,彩漆,堆朱,鏍鈾製成雕繪圖案,一面寫字一面欣賞筆管之美,是一種飾管筆.
玉石
自古以來,帝王,公侯皆好「玉」,筆桿自然不免也愛用玉石來配備,精雕細琢的玉雕筆,是雅緻的清供文玩.
毛筆的製作
筆有四德「尖,齊,圓,健」.「尖」指筆尖要鋒利,筆鋒愈深長愈佳,所謂鋒毫畢露,尖銳無比.「齊」是指整體的筆毫,必要均勻整齊,將筆頭之前鋒壓平,其鋒頂毫端,應齊整無參差,合時乃尖如一點.「圓」是指筆頭的造形,要端正飽滿,如春筍般.整支筆吸水後提起,自然圓渾乃為佳品.「健」是指毛的品質,要能剛柔適度,配料要相輔相成,筆鋒,筆腰,筆腹,力點要均勻始能運筆自如,揮灑暢順,轉折,逆鋒不枯澀如流雲.不僅毛筆的製作準此四德,書畫家也以它為選筆准則.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名畫,墨寶能千古留傳乃需有名筆相配,所以製作毛筆猶如一門嚴謹的藝術;一位手藝高深的師傅所製作的毛筆,如比擬為一項藝術品實在毫不為過,因此我國歷代皆有名師傅承製名筆,提供書家應用.台灣制筆方法一面傳自本地傳統,一面揉合我國各地名家手藝,再參酌日本技術,孕育出獨特技巧,近來更運用現代科技從事分析研究,使毛筆製作更精良,非但在國內奠定基石,更享餐國際間.茲將毛筆製作過程概述於後:
選毛料疊毛洗毛,泡水去毛蒂,除絨毛齊毛鋒
裁尺寸配毛料梳整毛片挑毛片卷制筆柱
挑筆柱毛披筆被毛扎筆根上筆桿整筆,刷毛
,定筆型品檢筆鋒上筆套,刻字,包裝完 成

選毛料
以往產制毛筆的獸毛皆由深山中狩獵所得,整件獸皮需自行先將獸皮腐蝕柔化,再把獸毛抓取,分類選用.目前此項工作多已由專業皮毛公司處理,並束成整捆,整朵的原毛待用,因此,現今制筆選毛料之步驟,止於挑選原毛之長短,粗細以及毛鋒,毛身之優劣,且鑒別其彈力,以配合制筆之用.
疊毛
整朵原毛以指甲樞除殘留獸皮並撕分開來然後依毛根部位整齊放平,將毛料依長度整理,再把同一長度之毛料以手握緊毛根,另一手執較細密之鋼梳約略梳理,疊成一細捆,俾使取用.
洗毛,泡水
將成疊之毛料,用雙手捧握,倒置桌面,使毛根齊頭,然後再成束泡水清洗,清除毛身上之雜物,最後將乾凈之毛料依其毛性浸泡清水六小時至二十四小時不等的時間.
若情況特殊,獸毛含油脂過量或分泌之雜物腥味較重時,通常以清潔劑或石灰水浸泡清洗,其清洗過程必須技術純熟,有其定量,也有其定時,若使用超量的石灰水或浸泡逾時,則會侵蝕毛質,可能導致斷毛,腐壞,脆弱,失去彈力,變成枯澀不堪使用.但消毒洗凈之後的毛料,仍需要以清水沖洗或浸泡,時間仍為六小時至二十四小時.因一方面可使殘餘之清潔劑或石灰水完全自毛料中稀釋出來,另一方面可使毛料略為軟化.
去毛蒂,除絨毛
以牛骨梳來梳理毛蒂,去除雜物,並梳去絨毛,廢毛,其要領是以手捏緊毛蒂,著毛鋒方向梳除絨毛,如此反復梳理數次,最後才帶細絨毛梳至毛根.
齊毛鋒
毛料有長有短,前段製作,皆從毛根平齊上做起,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使毛鋒平.通常是取約五公分寬之齊板(以獸骨或壓克力板),將一簇毛料鋒端沾上粉末,使其濕潤不滑,用右手握住絨毛部位,左手持齊板,並以大姆指沿齊板邊緣線輕按,把右手之毛鋒一絲一絲捏住,再由右手慢慢抽出,一步一步排列,使毛鋒齊於齊板之邊緣直線之上.所謂筆有四德,「齊」的功夫就在這里.
裁尺寸
齊毛鋒之後,毛料依序排列,按長短裁切所需長度,至此毛鋒及毛根兩頭皆齊,我們可稱為「備用毛片」.因毛根較硬,以後工作時就以毛根做為工作基準點.
配毛料
為製作不同用途,筆性之毛筆,各種毛料之調配均須講究適當比例,另外就筆型而剪裁不同長度之毛料,也需特別依主毛料,腹毛料,腰毛料,把筆柱及筆被用料分配適當,如此才可製成品質優良的毛筆.
梳整毛片
毛料經調配後,必須細細梳理:把調配好的多種毛料混合,鋪平,然後用牛骨梳,從毛根梳向筆鋒,細細梳理整齊,再卷回混合,鋪平,梳理,如此反復多次,直到整個毛片混合均勻,完成的毛筆在書寫時才能達到「圓」之境界.
挑毛片
把梳理好的毛片,用左手握緊毛根,右手執細尖刀或平口刀,利用食指挾剔雜毛,粗毛,斷鋒之毛,毛片就更整齊了,其實製作毛筆的功夫,這個步驟乃非大師是無法做好的.
卷制筆柱
挑好的毛片用膠水沾濕後平鋪於板上,以左手食指輕壓鋪平,右手執平口刀,薄薄地平挑出一枝毛筆的需要量,放在平板上均勻壓平,再夾起來平鋪於手指上,用拇指慢慢卷製成筆柱,然後彈墊於平板上,使筆根整齊而且筆柱更加圓密飽滿.
挑筆柱毛
卷好之筆柱還需用細尖刀與食指剔除毛鋒間之雜毛,以及無法齊鋒之長毛,並且要試搖筆尖是否銳利 筆力是否合乎要求7如有缺失則須重新配料製作.
披筆被毛
筆柱制好,曬乾後,筆型固定,用筆被毛片,均鋪於筆柱,就捲成飽滿之筆頭.
扎筆根
把筆頭曬乾或烘乾,即可以棉線捆紮筆根,捆紮時用力要均勻,最忌變型,再將紮好的筆根塗上固定劑,可強固筆頭以免脫掉筆毛.古法皆以生漆塗之,近代由於科技發達,皆以強力膠取代.
上筆桿
筆桿頂端鑿有配合筆頭之圓洞,上筆桿即將粘劑塗於筆桿頂端及筆頭之根部,再將筆頭套入待乾即完成一枝毛筆.
古法多以松香為粘劑,其實松香本身相當脆松,無法直接使用,許多業者皆以松香粘著,不久極易脫落,遂有松香不能粘筆之說.其實若懂得如何調配油料熬制松香粘劑者,即可使筆頭粘得相當牢固,永不脫落.這套功夫是從前師徒相傳的時代,師傅最不願輕易傳授的.
自五十年代以後業者紛紛採用強力按著劑,如南寶800,南寶906,優好強力膠,亦有採用快乾瞬間接著劑者.
整筆,刷毛,定筆型
製作毛筆的最後一個步驟是整筆,刷毛及定筆型.把上筆桿之毛筆之粘劑完全乾固之後,用鋼刷或筆梳分別以順筆鋒之方向刷整筆毛,將其尚存之雜毛,短毛均能剔除,並使筆鋒自然暢順.然後浸入已泡好的海菜膠泡著,再整理筆型,使其筆尖圓順.
品檢筆鋒
整枝毛筆完成後,必須再試水,測試筆鋒是否渾圓而旋轉自如,若有雜毛,劣毛,在旋轉中會自然跳出,就必須重新修整後再上膠,如此即可完成一枝無缺點的好筆.
上筆套,刻字,包裝
製成之毛筆成品,必須套上筆套以便保護筆毫,並在筆桿刻字或貼標簽分類,然後包裝即成.

Ⅱ 毛筆真的是蒙恬製造的嗎有什麼歷史依據

作為大秦帝國的猛將,蒙恬不僅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而且相傳發明了文房四寶之一的毛筆,所以又被稱為“筆祖”。

晉朝《古今注》:“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宋朝《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筆。”

然而,隨著地下文物的不斷“挺身而出”,蒙恬造筆的歷史被顛覆了,尤其是陝西石峁古城的出現,更是證實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使用毛筆了。


從考古物證來看,蒙恬肯定不是毛筆的發明者,最多如蔡倫改良造紙術等一樣,屬於毛筆的改良者。

事實上,古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清朝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寫道,“筆不始於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於前人,遂獨擅其名耳。”因為蒙恬之筆,比前人的更好用,所以才獨享發明毛筆的榮譽。

Ⅲ 是蒙恬發明的毛筆嗎

傳說,我們現在所用的毛筆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大將蒙恬發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括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戰爭拖了很長時間。為了讓秦王能及時了解戰場上的情況,蒙恬要定期寫戰況報告遞送秦王。那時,人們通常是用分簽蘸墨,然後再在絲做的絹布上寫字的,書寫速度很慢。蒙活雖是個武將,卻有著滿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說的那種筆寫戰況報告,常使他感到影響思緒。那種筆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寫不了幾個字就得停下來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會把非常貴重的絹給弄臟了。蒙恬以前就萌生過改造筆的念頭,這次要寫大量的戰況報告,這個願望就越來越強烈了。
戰爭的間隙中,蒙恬喜歡到野外去打獵。有一天,他打了幾只野兔子回軍營。由於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裡沉沉的,一隻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彎彎曲曲的痕跡。蒙恬見了,心中不由一動:「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筆來寫字,不是更好嗎?」
回到營房之後,蒙恬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絹上寫出來的字斷斷續續的,不像樣子。蒙恬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塊絹也給浪費了。一氣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山石坑裡。
蒙恬並不甘心失敗,仍然抽時間琢磨別的改進方式。幾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這一天,他走出營房,想透透新鮮空氣。走過山石坑時,他又看到了坑裡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筆」。蒙恬將它撿了起來,用手指捏了捏兔毛,發現兔毛濕源源的,毛色變得更白更柔軟了。蒙恬大受啟發,馬上跑回營房將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這時竟變得非常「聽話」,吸足了墨汁,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字體也顯得圓潤起來。原來,山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由於這支筆是由竹管和兔毛組成的,蒙恬就在當時流行的筆名「幸」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笨」(今日簡寫作「筆」)。
這就是毛筆的由來。為此,浙江吳興的善被鎮還特意修建了「蒙恬詞」,用以紀念這位制筆鼻祖

Ⅳ 蒙恬沒有發明毛筆,毛筆到底是誰發明的

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是蒙恬。最近的考古學家發現,在新出土的文物當中,揭示了毛筆是誰發明的這個謎題,蒙恬並不是發明毛筆的首選。那麼到底毛筆是誰發明的?

這是至今為止發現時代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筆,比蒙恬用毛筆時間要早。

毛筆的發明時間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毛筆是誰發明的,目前還是個謎。每一個時期的人的視野都是有限的,當時那麼記,把功勞都記在蒙恬的名下,也無可厚非,因為蒙恬雖然沒有原原本本地創造出一支毛筆來,他畢竟是毛筆的改良家。

Ⅳ 筆是怎麼發明的

  1. 鉛筆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紀,人們用鉛和銀棒寫字,這種工具與其說是在寫字不如說是在刻字.到了15世紀義大利(Italy)製造出第一根鉛錫筆芯.
    英國在1658年發現了石墨礦,它使寫字工具發生了一場革命,盡管這種筆當時非常昂貴.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2. 鋼筆

    鋼筆是一種主要以金屬當做筆身的筆類書寫工具,透過中空的筆管盛裝墨水(多為黑或藍),通過重力和毛細管作用,再經由鴨嘴式的筆頭書寫,寫時輕重有別,可說是西方書法的書寫工具。大部分鋼筆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來填充墨水。關於蓄水鋼筆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到10世紀,這種最早的蓄水鋼筆一直使用到18世紀。發展進程很緩慢,不過,直到第19世紀初期,在生產過程中發明了一種穩定加速流的鋼筆。只有3點關鍵的發明,卻使鋼筆成為廣泛受歡迎的書寫工具。這些發明就是:銥制的金鋼筆尖、硬橡膠和自由流動的墨水。

  3. 毛筆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將,曾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保衛國土,在毛筆發明前,中國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傳說蒙恬率軍駐扎在邊疆,需要經常向秦始皇奏報軍情,由於邊關戰情變化很快,文書往來非常頻繁,而刀刻速度又較慢,情急之下,蒙恬從兵士的裝備上撕下一撮紅纓,綁在竹竿上,蘸著點顏色寫起來,覺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製,作了許多能寫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們常打狼,剝皮後,將狼毛製成筆頭。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筆的工具。這就是後來的狼毫毛筆和羊毫毛筆的來歷。這樣看來,說蒙恬發明了毛筆卻也當之無愧。
    但1954年6月,在長沙左加公山發現了一座保持完好的戰國古墓,隨葬品中有一個竹筐,竹筐內發現了毛筆,筆毛是用上好的兔箭毛作的,這是至今為止發現時代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筆,比蒙恬用毛筆時間要早。另外,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點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繪有人面紋、魚紋、鳥紋、鹿紋、三角紋等多種花紋,彩陶的製作過程是先在軟的陶坯上描繪圖案,然後烘燒,推測當時的描繪工具應是毛筆類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工具。但由於沒有實物,只能是推測,如果確實是毛筆一類的工具,那麼毛筆的發明時間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了毛筆,目前還是個謎。

Ⅵ 蒙恬造筆是真的嗎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祖籍齊國。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
注意 只是改良

Ⅶ 毛筆起源於什麼時候是蒙恬發明的毛筆嗎

作為大秦帝國的猛將,蒙恬不僅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而且相傳發明了文房四寶之一的毛筆,所以又被稱為“筆祖”。


晉朝《古今注》:“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宋朝《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筆。”


然而,隨著地下文物的不斷“挺身而出”,蒙恬造筆的歷史被顛覆了,尤其是陝西石峁古城的出現,更是證實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使用毛筆了。


從考古物證來看,蒙恬肯定不是毛筆的發明者,最多如蔡倫改良造紙術等一樣,屬於毛筆的改良者。

事實上,古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清朝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寫道,“筆不始於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於前人,遂獨擅其名耳。”因為蒙恬之筆,比前人的更好用,所以才獨享發明毛筆的榮譽。

Ⅷ 毛筆真的是蒙恬發明的嗎

蒙恬是秦朝時代的著名軍事將領,他在戰場上勇猛無敵,足智多謀,為秦朝開疆拓土。除此之外,據史料記載他還是毛筆的發明人。看來這位猛將不僅在戰場上表現卓著,在戰場下同樣有出色的表現,那麼毛筆真的是蒙恬發明的嗎?

蒙恬造筆的說法是真是假,仍需要歷史工作者不斷研究考證,但能夠確定的是,我國使用毛筆的歷史非常悠久,甚至可能在戰國時候就出現了毛筆。毛筆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發明,它對我國歷史文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沒有毛筆的發明就不會存在書法和繪畫藝術的繁榮昌盛,更不會有500年的燦爛文化。即使蒙恬只是對毛筆進行了改革,他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貢獻也是非常重大的,很有可能正是經過他的改革才形成了毛筆的最終形態,確立了毛筆的製作手法。

Ⅸ 毛筆是蒙恬發明的嗎這說明了什麼

傳說,我們現在所用的毛筆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大將蒙恬發明的。

Ⅹ 蒙恬是發明了毛筆,還是改進了毛筆﹖

毛筆的歷史更為悠久。秦朝之前各地對毛筆的叫法不一,楚國稱毛筆謂「聿「(吁),燕國稱筆謂「弗」,秦朝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毛筆才有了統一的名稱。宣筆可以說是毛筆的起源。因為很久以前宣城就有「毛穎之技先天下」之說。
關於宣筆的由來,自古就有蒙恬造筆說法。唐代韓愈所著《毛穎傳》記載,公元前223年,秦將蒙恬率軍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區(即宣城境內),具體方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山在今宣城市宣州區和涇縣一帶;另一說中山在今江蘇省溧水縣境內。據《元和郡縣志》二十八卷記載,中山在宣州溧水縣東南十五里處,因唐宋時期宣州府地域廣泛,溧水縣屬宣州管轄。
蒙恬發現中山兔肥毛長,質地最佳,於是以竹管為筆桿,兔毛(又稱紫毫)為筆頭製作毛筆,世人稱「蒙恬筆」,為宣筆的鼻祖。
關於蒙恬造筆之說,史界有爭議。據考證,秦之前已有毛筆。如1954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戰國墓就出土了楚國毛筆,該筆長18.5cm,直徑0.4cm,筆鋒長2.5cm;筆桿系竹製,筆頭為兔箭毛,與蒙恬筆的區別為該筆用傳統的夾纏法固定筆頭,即將筆頭夾在劃為四片的竹桿頭上,以麻絲夾纏,並塗上漆汁。從這里可以看出,蒙恬並不是毛筆的發明者,而是對毛筆的製作進行了歷史性改良。即將筆桿一端鏤空做成筆腔,再將筆頭置入腔內,這樣制出來的毛筆與夾纏法制出來的毛筆相比有三大優點;一是筆頭整體固定在筆腔內,可以長期保持渾圓狀態,利於書寫;二是筆頭可以保持端正的位置;三是更具有穩定感。所以毛筆至今一直延續蒙恬創制的筆腔式樣不變。

閱讀全文

與筆是蒙恬發明的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