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創造了巧克力

誰創造了巧克力

發布時間:2021-06-25 06:53:24

① 是誰創造巧克力的

公元前約500年,阿茲台克人、托兒鐵克人、瑪亞人和印加人(古代美洲墨西哥原始人和印地安人)只吃可可果的新鮮果肉,因為可可豆苦澀難咽。偶然有一人將可可豆扔入火中,可可豆被烤乾時發出的誘人香味引發此人將可可豆在石頭間碾成糊狀並品嘗了它。這便是巧克力幾千年世界史的開始。巧克力來自可可樹上的可可果豆,可可果是古代墨西哥「蛇神」的禮物,代表「喜悅的源泉」,並具有神奇的功力。可可豆——樹上長出的黃金。瑪雅人是世界上第一個種植可可樹的民族。一直以來,可可豆不單只可被調製成部落貴族的飲料,還是經久不衰的相當有價值的流通貨幣。大約100粒可可豆便可換一個健壯的奴隸。 公元600年 巧克力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前經已誕生。要數最先懂得利用可可的民族,可追溯至七世紀的瑪雅族人。他們利用可可豆成一種飲料,在宗教儀式中飲用,名為「Xocoati」或「chacau haa」。 公元1200年瑪雅帝國崩潰後,托爾特克人繼續培植可可樹,並稱之為「天堂之樹」,而可可豆亦成為一種貨幣單位,適用於整個中美洲。阿茲特克人亦非常重視可可樹,認為可可樹賜給他們智慧和力量。公元1502年雖說是哥倫布首先發現可可樹,但實際上是來自西班牙的征服者最先發現可可豆原來是「長在樹上的銀子」。1513年,西班牙人Hernando de Oviedo y Valdez告訴別人他用了100粒可可豆買一個奴隸。 公元1519年4月,當西班牙征服者Herman Cortes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登岸時,墨西哥皇帝Moctezuma以為是羽蛇神按傳說預言從大海中回到墨西哥。所以Moctezuma皇帝熱情款待這位「羽蛇神」,並且言聽計從,接受西班牙統治,更將可可種植園進貢給他。Moctezuma把略帶苦味但他深信具催情作用的巧克力飲料介紹給Cortes,Cortes即時被「種銀」的想法深深吸引。公元1528年Cortes帶著可可豆和泡巧克力的工具回到西班牙,記載於1530年撰寫的史記內:「取30粒可可豆,注入1誇脫(即

② 巧克力的創造者是誰

巧克力是拉思科發明的。
早在16世紀初,可可豆就被哥倫布從南美洲帶到了歐洲,可是到了16世紀30年代初,可可才在歐洲受到廣泛的歡迎,並生產出了巧克力。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歐洲人重新認識可可了呢?

這裡面還有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呢。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險家科爾特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艱辛,隊伍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一個高原。隊員們個個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盡,一個個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動彈。
正在這時,從山下走來一隊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見科爾特斯他們一個個無精打采,立刻打開行囊,從中取出幾粒可可豆,將其碾成粉末狀,然後加水煮沸,之後又在沸騰的可可水中放入樹汁和胡椒粉,頓時一股濃郁的芳香在空中彌漫開來。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給科爾特斯他們。科爾特斯嘗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難喝!」但是,考慮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禮節,科爾特斯和隊員們還是勉強喝了兩口。
沒想到,才過了一會兒功夫,探險隊員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體力得到了恢復!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將配方如實相告,並得意地說:「這可是神仙飲料啊!」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國王敬獻了這種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飲料,只是,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聰明的科爾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樹汁和胡椒粉。
「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並因此封科爾特斯為爵士。
從那以後,可可飲料風靡了整個西班牙。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為經營可可飲料而發了大財。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想:調制這種飲料,每次都要煮,實在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水一沖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裡就能吃,那該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開始了反復的試驗。最終,他採用濃縮、烘乾等辦法,成功地生產出了固體狀的可可飲料。拉思科將他的固體狀可可飲料叫作「巧克力特」。
拉思科發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是很會保密的。他們嚴格保密可可飲料的配方,對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後的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才成功地獲得了配方,將巧克力特引進到英國。英國生產商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誕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當時,巧克力的味道雖說不錯,但因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無法與水、牛奶等融為一體,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蘭科學家豪威發明了可可豆脫脂技術,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於完美。這就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享用的。
來,拿起一塊巧克力,細細品味它的醇美濃香吧!

③ 巧克力是誰發明的

巧克力是拉思科發明的。 早在16世紀初,可可豆就被哥倫布從南美洲帶到了歐洲,可是到了16世紀30年代初,可可才在歐洲受到廣泛的歡迎,並生產出了巧克力。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歐洲人重新認識可可了呢? 這裡面還有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呢。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險家科爾特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艱辛,隊伍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一個高原。隊員們個個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盡,一個個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動彈。 正在這時,從山下走來一隊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見科爾特斯他們一個個無精打采,立刻打開行囊,從中取出幾粒可可豆,將其碾成粉末狀,然後加水煮沸,之後又在沸騰的可可水中放入樹汁和胡椒粉,頓時一股濃郁的芳香在空中彌漫開來。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給科爾特斯他們。科爾特斯嘗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難喝!」但是,考慮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禮節,科爾特斯和隊員們還是勉強喝了兩口。 沒想到,才過了一會兒功夫,探險隊員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體力得到了恢復!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將配方如實相告,並得意地說:「這可是神仙飲料啊!」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國王敬獻了這種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飲料,只是,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聰明的科爾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樹汁和胡椒粉。 「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並因此封科爾特斯為爵士。 從那以後,可可飲料風靡了整個西班牙。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為經營可可飲料而發了大財。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想:調制這種飲料,每次都要煮,實在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水一沖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裡就能吃,那該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開始了反復的試驗。最終,他採用濃縮、烘乾等辦法,成功地生產出了固體狀的可可飲料。拉思科將他的固體狀可可飲料叫作「巧克力特」。 拉思科發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是很會保密的。他們嚴格保密可可飲料的配方,對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後的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才成功地獲得了配方,將巧克力特引進到英國。英國生產商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誕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當時,巧克力的味道雖說不錯,但因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無法與水、牛奶等融為一體,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蘭科學家豪威發明了可可豆脫脂技術,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於完美。這就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享用的。 來,拿起一塊巧克力,細細品味它的醇美濃香吧!
採納哦

④ 巧克力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巧克力是西班牙發明的。16世紀初的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專: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屬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後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並在西非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後被製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深受大眾的歡迎。不久其製作方法被義大利人學會,並且很快傳遍整個歐洲。



(4)誰創造了巧克力擴展閱讀:

巧克力作為高熱量高糖的美味食品,食用時應注意:

1、糖尿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巧克力。

2、有心口痛的人要忌食巧克力,特別是吃了巧克力後心口感到灼熱的要停止食用。

3、孕婦不宜吃巧克力,巧克力對孕婦有一定危害。

⑤ 誰發明了巧克力這種東東

簡介
是一個外來詞Chocolate的譯音,它主原料是可可豆(像椰子般的果實,在樹幹上會開花結果),它的起源甚早,始於墨西哥極盛一時的阿斯帝卡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孟特儒 (Montezuma),當時是崇拜巧克力的社會,喜歡以辣椒、番椒、香草豆和香料添加在飲料中,打起泡沫,並以黃金杯子每天喝50CC,是屬於宮廷成員的飲料,它的學名Theobroma有「眾神的飲料」之意,被視為貴重的強心、利尿的葯劑,它對胃液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具有活化性的作用,可幫助消化。

最早出現的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地區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含可可粉的食物,它的味道苦而辣。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1828年,由荷蘭的萬·豪頓(Van Houten)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亞。

傳奇色彩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險家科爾特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艱辛,隊伍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一個高原。隊員們個個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盡,一個個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動彈。科爾特斯很著急,前方的路還很長呢,隊員們都累成這樣了,這可怎麼辦呢?

正在這時,從山下走來一隊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見科爾特斯他們一個個無精打采,立刻打開行囊,從中取出幾粒可可豆,將其碾成粉末狀,然後加水煮沸,之後又在沸騰的可可水中放入樹汁和胡椒粉。頓時一股濃郁的芳香在空中彌漫開來。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給科爾特斯他們。科爾特斯嘗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難喝!」但是,考慮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禮節,科爾特斯和隊員們還是勉強喝了兩口。

沒想到,才過了一會兒功夫,探險隊員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體力得到了恢復!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將配方如實相告,並得意地說:「這可是神仙飲料啊!」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國王敬獻了這種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飲料,只是,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聰明的科爾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樹汁和胡椒粉。

「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並因此封科爾特斯為爵士。

從那以後,可可飲料風靡了整個西班牙。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為經營可可飲料而發了大財。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想:調制這種飲料,每次都要煮,實在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水一沖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裡就能吃,那該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開始了反復的試驗。最終,他採用濃縮、烘乾等辦法,成功地生產出了固體狀的可可飲料。由於可可飲料是從墨西哥傳來的,在墨西哥土語里,它叫「巧克拉托魯」,因此,拉思科將他的固體狀可可飲料叫做「巧克力特」。

拉思科發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是很會保密的。他們嚴格保密可可飲料的配方,對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後的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才成功地獲得了配方,將巧克力特引進到英國。英國生產商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誕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當時,巧克力的味道雖說不錯,但和現在的口感無法相比。這是因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無法與水、牛奶等融為一體,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蘭科學家萬·豪頓發明了可可豆脫脂技術,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於完美。

經過脫脂處理後生產出來的巧克力,爽滑細膩,口感極佳,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享用的。

來,拿起一塊巧克力,細細品味它的醇美濃香吧!

巧克力的作用
它可以緩解情緒。把巧克力放在嘴裡,閉上眼睛細細的品著它的味道。心煩的事情真的可以拋到腦後不去想。其實巧克力里邊本身就有一種可以緩解情緒的因素。所以巧克力成了我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
其實巧克力的作用還很多的,巧克力還有止痛的作用,尤其是對女孩子。很靈的哦!當然還是分人啦,什麼都不是對每個人的。
巧克力還有減肥的作用哦!很驚訝嗎?呵呵,你是不是要問巧克力怎麼可能減肥呢?它不是增肥的食物嗎?巧克力吃多了當然就變成增肥的食物啦!可是吃少量的巧克力是有助於減肥的。不相信的話可以試試哦!當然還是那句話,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人。

【食用巧克力】

巧克力葯理知識
巧克力含有超過300種已知的化學物質。科學家們上百年來對這些物質進行逐一分析與實驗,並不斷在此過程中發現和證明了巧克力其各種成分對人體惟妙惟肖的葯理作用。

巧克力是防止心臟病的天然衛士

巧克力含有豐富的多源苯酚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對脂肪性物質在人體動脈中氧化或積聚起相當大的阻止作用。

心臟病的主要病症冠心病通常是由於脂肪類物質LDL(低濃度脂蛋白)在人體血脈中氧化並形成障礙物而引起心血管阻塞。

巧克力的苯酚復合物不單能防止巧克力本身脂肪腐化變酸,更能在被食入人體後,迅速給血管吸收,在血液中抗氧化物成分明顯增加,並很快積極作用為一種強有力的阻止LDL氧化及抑制血小板在血管中活動的抗氧化劑。這些本分物質對人體血管保持血液暢通起著重要作用。

營養學家已證明在水果,蔬菜,紅酒及茶葉等植物性食品中均含有此類天然的抗氧化苯酚復合物。

草莓堪稱水果之中含抗氧化物之最,然而,巧克力的抗氧化物含量比草莓還高出八倍。

50克(一兩)巧克力與150克(三兩)上等紅酒所含抗氧化物基本一致。

實驗證明來自:

Andrew Waterhouse, 加利福尼亞大學 葡萄栽培與釀制研究專家

Penny Kris-Etherton, 賓西維利亞大學營養學教授

Carl Keen, 加利福尼亞大學內服葯研究院,營養學院教授

Cesar Fraga,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配葯與生物化學學院,物理化學教授

吃巧克力的常識

吃黑巧克力還是牛奶巧克力好?

黑巧克力即純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口味不同。兩者的區別是,黑巧克力的脂肪要低於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每100克含24克脂肪,而牛奶巧克力含33克),而且黑巧克力所含的鹽分少(12微克對84微克)、糖分多(64克對55克)。真正會吃巧克力的人都只喜歡黑巧克力。有些巧克力美食家還定期聚會以專門品嘗各種名巧克力。就像名葡萄酒和好咖啡一樣,根據可可豆產地的不同和研製方法的差異,黑巧克力也有很多很出名的品種。

巧克力會讓人發胖嗎?

只有食用巧克力過量才會使人發胖。從所釋放的熱量上看,根本不用擔心巧克力會有讓人發胖的危險。一整板的巧克力(100克)所含的熱量,並不比一份麥當勞炸土豆條(200克)所含的熱量多。有些廠家建議人們吃淡巧克力,這些淡巧克力所含的脂肪要多於純巧克力。事實上淡巧克力主要是減少了含糖量(用甜味物質來替代糖)。從絕對數值上看,淡巧克力所含的熱量僅比普通巧克力所含的熱量少了14%。再者,淡巧克力的口感很一般,實際上只有擔心糖尿病的時候才會去專門去食用淡巧克力。

如果我吃了過多的巧克力都有什麼危害?

這對你的肝臟沒有任何危害,多吃巧克力絕對不會影響到人的肝臟。巧克力吃多了只會出現消化上的問題。就像所有脂肪含量較多(30%以上)的食品一樣,巧克力吃多了也會造成肚子疼(比如胃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尤其是淡巧克力,它脂肪更多,而且含有較多的多元醇(食用過多會引起胃痙攣或腹瀉)。巧克力食用過多的解救辦法是:喝一杯清茶暖暖腸胃即可。

我為什麼喜歡吃巧克力?

因為巧克力具有抑制憂郁、使人產生欣快感的作用,尤其是可可含量更多的黑巧克力,它含有豐富的苯乙胺,一種能對人的情緒調節發揮重要作用的物質。很多醫生甚至把巧克力作為抗輕微憂鬱症的天然葯物,因為巧克力含有豐富的鎂元素(每100克巧克力含410微克鎂),而鎂具有安神和抗憂郁的作用。根據最近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34%的法國女性和38%的加拿大女性承認,她們喜歡通過吃巧克力來提高性快樂的程度。

上床前吃巧克力好嗎?

好也不好。在臨睡前吃很多巧克力,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就像咖啡和濃茶一樣,巧克力也有興奮作用,它 會使睡眠不好的人更加難以入睡。不過,臨上床前吃點巧克力也有它的好處,這是緣於巧克力的性刺激作用。它不但能使人產生欣快感,打通各種阻塞,而且它含有可可鹼和咖啡因,這是兩個重要的精神興奮物質。巧克力能喚起人的身體感官,提高精神興奮點,它不但能像咖啡和濃茶那樣使人精力充沛,而且巧克力會使人更加性感嫵媚。

巧克力吃多了真的也會使人頭疼嗎?

是的。因為巧克力和乳酪和紅酒一樣含有酪胺,這是一種活性酸,它也是引起頭疼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物質會導致機體產生能收縮血管的激素,而血管又在不停地擴張以抵抗這種收縮,這就產生了煩人的頭疼。同樣如果你患有月經期綜合征的話——這是1/3至1/2的育齡婦女的常見病,建議你還是少吃巧克力。人們已經注意到,盡管巧克力會讓人產生短暫的欣快感,但女性在經期食用過多的巧克力會加重經期煩躁和乳房疼痛。

我吃巧克力上癮嗎?

也許吧。人們已經注意到,在女性月經期綜合征期間、在季節變化而使人意志消沉的時候、或在感情破裂的關口,人們更喜歡吃巧克力,日消費量甚至達到500克。據統計,平均每個法國人每年吃掉了 6.69公斤巧克力,希臘人吃了2.84公斤巧克力,英國人吃了8.59公斤。世界上消費巧克力最多的是德國人,平均每個德國人每年吃了10.12公斤巧克力。盡情地吃吧,反正也不會得肝臟疾病。

吃巧克力的誤解

誤解之一:吃巧克力會長胖

事實:這是關於巧克力最不科學的誤解。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每天身體消耗的卡路里比攝入的卡路里少,便會一天天地長胖。每1.4盎司(約40克)的牛奶巧克力可提供210卡路里,由巧克力成分之糖分和可可脂產生,僅占人體每天所需2000卡路里的十分之一,即每天享用40克左右的巧克力是不足為驚的。更何況,現代科技已能夠生產「健美巧克力」(即無糖巧克力)。這種健美巧克力是糖尿病患者以及減肥人士的福音,因為它不會構成攝入糖分的危險,同時又保留了巧克力的原始美味。

營養專家敬告:人體每天需要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和糖分來維持身體各部位的正常功能,特別是提供能量,幫助身體吸收重要的營養素和維持腦部功能正常運作。

資料來源:比利時CALLEBAUT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原料製造商之一

誤解之二:巧克力是沒有營養的糖類食品

事實:巧克力其實是極具營養價值的糖類食品,巧克力能提供相當數量人類身體每天所需的營養品。僅1.4盎司(約40克)的牛奶巧克力就含有3克蛋白質,人體每天所需的15%維生素B2,9%鈣,7%鐵,9%磷,6%鎂和8%銅,更含有比普通牛奶成分更高的鋅、鉀、抗癩皮病維生素。

如果您的子女特別愛吃糖果,巧克力將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它絕對較其他糖類食品更具有營養價值,又能滿足兒童饞嘴的要求。

資料來源:國際可可組織、國際食品信息委員會、美國人類營養資料服務中心

誤解之三:吃巧克力會引起蛀牙

事實:任何食品中的糖分,要是在口中停留的時間久了,都會有引起各種牙齒疾病的危險,巧克力也不例外。但巧克力含有一種抵抗糖分中容易破壞牙床引起腐牙的酸性物質的天然成分。而巧克力的可可牛油所含的蛋白質、鈣、磷酸鹽及其他礦物質對牙床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減慢對牙斑的形成。再者,巧克力的糖分比任何其他食品中的糖分在口中要溶得快,所以食用巧克力對形成蛀牙的影響比食用任何其他糖類食品要相對少得多。

資料來源:波士頓FORSYTH牙醫中心、賓夕法尼亞大學牙醫學院、紐約洛切斯特EASTMAN牙醫中心

誤解之四:吃巧克力導致粉刺

事實:吃巧克力既不會引起也不會加重粉刺,粉刺最初不是由任何飲食引起的。

資料來源:賓夕法尼亞大學皮膚病醫學院、馬里蘭安納波利斯美國海軍學院

誤解之五:巧克力含有大量咖啡因而導致「吃上癮」

事實:1.4盎司(約40克)牛奶巧克力僅含有相當於6毫克的咖啡因 ,僅佔一杯普通咖啡含量二十分之一。所以,巧克力中咖啡因的問題早已不是研究的問題對象。如果說人們吃巧克力「吃上癮」,那絕對只是巧克力本身特殊的天然美味以及加入其中千變萬化的內涵使然。

資料來源:巧克力生產商聯盟、美國國家糖果製造商協會

黑巧克力

義大利羅馬國立食物與營養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日前通過研究發現,食用黑巧克力而不是牛奶巧克力,可以提高機體的抗氧化劑水平,從而有利於預防心臟病的發生。他們發現,當食用牛奶巧克力或黑巧克力加牛奶,體內氧化劑升高水平明顯受到抑制。
研究人員對12名健康的志願者進行了觀察,這些志願者在不同的日子 里食用不同的巧克力配方,即在一天內只食用100克黑巧克力或100克黑巧克力加牛奶或200克牛奶巧克力。
研究發現,在食用黑巧克力1小時後,人體內抗氧化劑在血液中的水平明顯上升,其中包括人們熟知的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相反,在食用了黑巧克力加牛奶或牛奶巧克力後,人體內抗氧化劑水平並沒有明顯的變化。至於為何在食用黑巧克力後人體抗氧化劑水平明顯上升目前尚不清楚,很可能是牛奶干擾了人體對來自巧克力的抗氧化劑的吸收。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提示機體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可被其它食物成分所中和,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的搭配,特別是要注意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物與其它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科學家們發現,如果一個人堅持吃適量的黑巧克力(不是奶油巧克力),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成分,從而防止心臟病的發生。
還有一項研究發現,巧克力含有的可可鹼有鎮咳功能。專家指出,僅管這是一個好消息,但不能因此而盲目過量地吃巧克力。巧克力含有的可可鹼是否真有鎮咳作用還需做更多的實驗加以證明,尤其對長期咳嗽的人的作用還不得而知。
近年來,有關巧克力的研究報告不少,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吃黑巧克力有益於身體健康。
過去的一些報告主要顯示,如果一個人持續吃適量的黑巧克力(並非一般常見的牛奶巧克力),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成分,從而防止心臟病的發生。科學家們發現,可可含量高的巧克力(即黑巧克力)富含類黃酮,它是綠茶和紅酒中的健康成分,具有降低血壓和其他一些功效。

白巧克力

因為巧克力在製造過程中所加進的成分不同,也造就了它多變的面貌。目前市面上的巧克力,依成分大約可分為黑巧克力(darkchocolate或純巧克力)——乳質含量少於12%;牛奶巧克力(milkchocolate)——至少含10%的可可漿及至少12%的乳質;chocolatecompound——不含可可脂的巧克力;白巧克力(whitechocolate)——不含可可粉的巧克力。其中以牛奶巧克力最為普遍,根據調查顯示,牛奶巧克力口味最為東方人所接受,因此,進口到國內的巧克力種類大都是extramilk(意指牛奶成分加重)。此種巧克力中,牛奶及可可的味道並重,適合喜歡香濃
奶味的人,不過此種巧克力感覺也較甜。黑巧克力則是喜歡品嘗原味人的最愛,因為牛奶成分少,通常糖類也較低,可可的香味沒有被其他味道所掩蓋,在口中融化之後,可可的芳香會在齒間四溢許久,有些人認為,吃黑巧克力才是吃真正的巧克力。不過可可本身並不具甜味,甚至有些苦,因此較不受歡迎。至於白巧克力,因為不含有可可粉,僅有可可油及牛奶,因此為白色,此種巧克力僅有可可的香味,口感上和一般巧克力不同,也有些人並不將其歸類為巧克力。
除了成分不同,依添加物不同,巧克力的形式也變得千奇百樣。依照美國USDA的分法,實心巧克力(Solidchocolate)是指不混有果仁、餅乾等成分,如瑞士蓮等,以片狀及塊狀居多。混有其他成分的實心巧克力(Solidchocolatewithinclusions)是指巧克力中混有細碎的果仁、軟膠糖、乳加、餅乾等成分,如瑞士三角巧克力。除了實心巧克力外,還有所謂的夾心巧克力,一種包有果仁類內容物(EnrobedorMoudedProctswithCand,Fruit,orNutCenter)的巧克力,如市面上專櫃中包有核桃、花生的單顆巧克力、SNICKERS、m&m、七七乳加巧克力等。此類巧克力講究的是在細滑的巧克力外,還有另一種咀嚼的快感,同時因內容物的關系,果仁的味道會中和掉巧克力的甜膩。另外還有包有餅干類內容物()的巧克力,如金莎、Twix等,餅乾的酥脆和細滑的巧克力形成對比。
這么多形式的巧克力,分別有不同喜歡的族群,在巧克力最大消費市場的歐洲,以不含任何東西的實心巧克力最受人青睞。但在東方社會混有果仁的巧克力較受歡迎,尤其是花生及餅干口味,也許是追求口感的不同,東方人較喜歡多變化的口感。美國則是各佔一半。
巧克力的等級高低,在入口的那一瞬間就知道。好的巧克力,除了聞起來芳香甘美之外,入口也細致迷人。咬時會有清脆的響聲,隨即在口齒間輕巧地融化,口感細滑,且可可的芳香在齒間流竄,但不會有殘渣留下。
品嘗巧克力時,可千萬不要只是大口大口地咬下,或含一含就吞下,為了讓大家有不同的口感,巧克力添加的內容物可是大有玄機的,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另一個好玩的世界。marys單顆巧克力有一種櫻桃口味,其中含有整顆櫻桃,連梗都未除去,吃起來的口感就是櫻桃外裹了一層巧克力醬,水果風味和巧克力風情綜合在一起。許多巧克力商都會出酒類口味的巧克力球,在巧克力中注進各式酒類,咬下的那一口,流動的美酒再加上慢融化的巧克力,那種滿口芳香和果仁的脆感截然不同。還有一些內容物較多的巧克力產品,訴求就是多樣化口感,第一段碎果粒有嚼勁,第二段餅干是酥脆,第三段巧克力醬則是甜蜜,第四段整顆榛果香脆可口。瑞士三角巧克力也有三段口感,第一段咬下清脆,第二段讓巧克力融化,香味溢出,剩下的果粒及焦糖讓你有咀嚼的樂趣。含有乳加或軟膠糖的棒狀巧克力,則是綜合了巧克力、果仁及牛焦糖的柔軟。
通常高檔巧克力,都是黑巧克力,純可可的味道.

⑥ 巧克力是誰發明的

在約在500多年前,在美洲,就已經生產可可了。可可是一種植物的種子,營養豐富,功用獨特,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愛,由於產量低、價格貴,再加上可可樹四季常青,因此,被人稱為「綠色的金子」。 16世紀初,當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第四次出航,經過這塊生產可可的土地時,驚奇地發現:一種植物的果實——可可成為「貨幣」。在集市上,一個奴隸的標價為2100粒可可豆。 「噢,這神奇的豆子,競然身價這么高!」見多識廣的哥倫布不禁感嘆道。他用自己攜帶的東西,向當地的印地安人換了一些可可豆,將它們帶回西班牙。 可是,當時的歐洲人對可可並不感興趣。他們只是有時用可可提神,或將它作為利尿的葯品使用。 到了16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可可在歐洲倍受歡迎,一時供不應求。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歐洲人重新認識可可呢? 原來,這是由一則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引起的。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險家科爾特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墨西哥腹地。隊伍走荒漠,涉澗水,穿密林,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一個高原,前方的路還很長,可隊員們腰酸背痛、筋疲力盡,一個個橫七豎八地躺在裸露的土地上,任徐徐的清風吹走身上的疲勞。他們確實太辛苦了,真是一點不想動彈了! 正在這時候,從山下走來了一隊印第安人。他們幾乎裸著身體,赤著腳,只是用樹葉和草之類遮羞。他們手裡握著弓箭。科爾特斯連忙用剛學會的當地土話向他們問候。 友善的印第安人見科爾特斯他們一個個無精打采,便打開行囊,從中取出可可豆,將其碾成粉末狀,放人罐中,再放入水,將罐架在火上燒,直至水沸騰時,加入一些樹汁和胡椒粉。頓時,一股濃郁的芬香味在空中散發。 印第安人打著手勢,嘰里呱啦地對科爾特斯說著。科爾特斯好不容易明白了他們的意思:喝下罐里黑乎乎的可可水,可以解乏。 科爾特斯一邊向他們道謝,一邊接過罐。他嘗了一口:「哎喲,又苦又辣,真難喝!」考慮到印第安人的禮節,科爾特斯和他的隊友每個人都像喝葯水似的喝了兩口。 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不一會兒,不知怎的,探險隊員們好像得到了魔力一樣,體力和精力都得到了恢復。 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等情況。印第安人告訴他:「這是神仙飲料。」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後,向查理五世國王敬獻了「神仙飲料」——可可。不過,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科爾特斯在配製的調料中,用蜂蜜代替樹汁和胡椒粉。 「啊,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高興之餘,他還封科爾特斯為爵土。 此後,可可飲料風靡整個西班牙。保守的西班牙人對飲料的配製方法秘而不宣。 直到70多年後的1606年,一位義大利人竊取了飲料的秘方,才使可可飲料傳到歐洲各地。可可飲料在歐洲大地倍受青睞後,經營可可飲料成為一個很有錢賺的行業。西班牙的一位名叫拉思科的食品商,也賺了不少錢。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思:這飲料要煮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開水一沖,或者直接故人嘴裡就能吃,那有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經過反復地試驗。採用濃縮、烘乾、加蜂蜜調制的辦法,製成了固體狀可可飲料。由於可可飲料源於墨西哥的「巧克拉托魯」,因此,拉思科將固體狀可可飲料叫做「巧克力特」。這就是原始的巧克力了。 巧克力特問世後,人們對它很陌生。在法國,它一度被認為是「珍貴的葯品」。這種陰差陽錯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有關。 路易十三的妻子——王後是西班牙的公主。1612年,法國王後從娘家帶回一袋西班牙特產——巧克力特。當時,路易十三身體欠安,精神萎靡不振。好奇的國王吃了一塊巧克力特,也不知怎麼回事,居然病好了,精神也提起來了。剛俊自用的路易十三認定這是一種「珍貴的葯品」,吩咐醫生將巧克力特藏起來,只有王室成員生病時才能享用。 直到路易十四繼位,外婆外公家裡的人,帶來許多巧克力特向他祝賀。這時,法國人才弄明白巧克力特是一種食品。 西班牙人一如保密可可飲料一樣,保密巧克力特的配製方法。直到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竊取了秘方,巧克力特才進入英國。英國人還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配製原料中增加了牛奶、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就誕生了。 當時,巧克力的味道雖說還不錯,但還不能說好極了。因為在製作工藝中存在一個問題,即可可粉中含有油脂,使可可不易與水、牛奶融合成一體,由此影響了巧克力的口味。1829年,荷蘭科學家豪威發明了可可豆脫脂技術,使巧克力的色、香、味更臻完美。 從這以後,巧克力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歡迎。 參考資料:http://www.jskx.org.cn/main/docview.aspx?id=453057275&page=2

⑦ 巧克力是如何製造的由誰發明的

巧克力製作
巧克力製作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一為可可豆採收,二為可可豆製作烘焙。 可可樹種在中南美洲,由當地庄園栽種、採收可可豆莢,每個豆莢約有20-40顆可可豆,取出可可豆再經發酵(5-7天)、乾燥(5-7天)後,依可可豆品種、大小做分級分裝。可可豆發酵過程會產生酸味,高品質巧克力聞起來有自然的清香,而酸味正是影響巧克力香氣關鍵。可可豆曬干儲存後由巧克力原料工廠采買,即開始進行加工過程。大致可依序分為烘焙、壓碎、調配與研磨、精煉、去酸、回火鑄型等步驟。可可豆經壓碎後,豆仁里的「可可脂」(Cocoa butter)流出成為稠漿狀,多用於醫療、美容用途;剩下的可可渣再經輾制,就成了巧克力原料「可可膏」(Cocoamass);經調配與研磨,巧克力才開始有了苦甜、牛奶等分別。 精煉、去酸、回火鑄型這最後三步驟是決定巧克力品質的關鍵。透過精煉,巧克力能擁有滑順的口感,而去酸則是去除巧克力的酸味,去酸的巧克力才能透出清香。最後的回火鑄型,是指升溫、降溫的冷卻過程雕鑄巧克力的形狀,並利用調溫、恆溫讓巧克力維持自然光澤。高品質的巧克力,這三個過程一定仔細嚴密的控管,才會有順口溫潤的產品。
感官指標
色香味:色澤鮮明均勻一致,符合該品種應有的色澤;香味純凈,符合該品種應有的香氣;口味和順適中。形態:塊形端正,邊緣整齊,無缺角裂縫,表面光滑,紋路清晰,大小均勻 巧克力薄厚一致。組織:表面有光澤,剖面緊密,無1毫米以上孔洞,口感細膩滑潤,不糊舌沾口;包裝:包裝緊密不松,無破損,標識與內容相符。

巧克力是彼得發明的
最早出現的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地區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含可可粉的食物,它的味道苦而辣。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
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

⑧ 巧克力的發明者是誰

最早出現的巧克力復,起源於墨西哥地區制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含可可的食物,味道苦而辣。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1828年,由荷蘭的萬·豪頓(Van Houten)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飲料。

⑨ 巧克力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為什麼要發明巧克力

巧克力最初來源於中美洲,那裡的熱帶雨林中長滿了鬱郁蔥蔥的野生可可樹,樹上結滿了果實可可豆。

1300多年以前,瑪雅人開始用焙炒過的可可豆製作飲料。

1828年,荷蘭VanHOUTEN製作了可可壓榨機,以便從可可液中壓榨出剩餘的粉狀物。由VanHOUTEN壓榨出的可可油脂與碾碎的可可豆及白糖混合,世界上第一塊巧克力就誕生了。經過發酵、乾燥和焙炒之後的可可豆,加工成可可液塊、可可脂和可可粉後會產生濃郁而獨特的香味,這種天然香氣正是構成巧克力的主題。

(9)誰創造了巧克力擴展閱讀

巧克力由多種原料混合而成,但其風味主要取決於可可本身的滋味。可可中含有可可鹼和咖啡鹼,帶來令人愉快的苦味;可可中的單寧質有淡淡的澀味,可可脂能產生肥腴滑爽的味感。可可的苦、澀、酸,可可脂的滑,藉助砂糖或乳粉、乳脂、麥芽、卵磷脂、香蘭素等輔料,再經過精湛的加工工藝,使得巧克力不僅保持了可可獨有的滋味並且讓它更加和諧、愉悅和可口。

可可豆曬干儲存後由巧克力原料工廠采買,即開始進行加工過程。大致可依序分為烘焙、壓碎、調配與研磨、精煉、去酸、回火鑄型等步驟。可可豆經壓碎後,豆仁里的可可脂(Cocoabutter)流出成為稠漿狀,多用於醫療、美容用途;剩下的可可渣再經輾制,就成了巧克力原料可可膏(Cocoamass);經調配與研磨,巧克力才開始有了苦甜、牛奶等分別。

⑩ 是誰發明巧克力的

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不一會兒,不知怎的,探險隊員們好像得到了魔力一樣,體力和精力都得到了恢復。

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等情況。印第安人告訴他:「這是神仙飲料。」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後,向查理五世國王敬獻了「神仙飲料」——可可。不過,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科爾特斯在配製的調料中,用蜂蜜代替樹汁和胡椒粉。

「啊,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高興之餘,他還封科爾特斯為爵土。

此後,可可飲料風靡整個西班牙。保守的西班牙人對飲料的配製方法秘而不宣。

直到70多年後的1606年,一位義大利人竊取了飲料的秘方,才使可可飲料傳到歐洲各地。可可飲料在歐洲大地倍受青睞後,經營可可飲料成為一個很有錢賺的行業。西班牙的一位名叫拉思科的食品商,也賺了不少錢。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思:這飲料要煮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開水一沖,或者直接故人嘴裡就能吃,那有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經過反復地試驗。採用濃縮、烘乾、加蜂蜜調制的辦法,製成了固體狀可可飲料。由於可可飲料源於墨西哥的「巧克拉托魯」,因此,拉思科將固體狀可可飲料叫做「巧克力特」。這就是原始的巧克力了。

巧克力特問世後,人們對它很陌生。在法國,它一度被認為是「珍貴的葯品」。這種陰差陽錯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有關。

路易十三的妻子——王後是西班牙的公主。1612年,法國王後從娘家帶回一袋西班牙特產——巧克力特。當時,路易十三身體欠安,精神萎靡不振。好奇的國王吃了一塊巧克力特,也不知怎麼回事,居然病好了,精神也提起來了。剛俊自用的路易十三認定這是一種「珍貴的葯品」,吩咐醫生將巧克力特藏起來,只有王室成員生病時才能享用。

直到路易十四繼位,外婆外公家裡的人,帶來許多巧克力特向他祝賀。這時,法國人才弄明白巧克力特是一種食品。

西班牙人一如保密可可飲料一樣,保密巧克力特的配製方法。直到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竊取了秘方,巧克力特才進入英國。英國人還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配製原料中增加了牛奶、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就誕生了。

閱讀全文

與誰創造了巧克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