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鄂教版四下科學"紙是怎樣造出來的"課件
教學目標:
探究:能說出造紙的主要原料和紙的主要成分,造紙廠的造紙過程和方法,用廢紙製造再生紙的作用。
知識:1、會用廢紙製造再生紙,並能說出造紙過程。
2、能說出節約用紙的意義,知道今後應該怎樣節約用紙。
情感:能積極主動地與人合作製造再生紙。
教學重點:
知道造紙的主要原料和紙的主要成分。
教學難點:
了解造紙廠的造紙過程和方法,會用廢紙製造再生紙。
教具准備:
紙、家用攪拌器、廢紙、紗布、過網等。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紙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親密夥伴,你知道是用什麼原料製造的,是怎樣紙造出來的嗎?(請家庭有造紙廠的同學介紹造紙的原料和過程。)
2、教師介紹造紙的主要原料和主要成分。
二、介紹造紙廠的造紙過程。
1、你想知道我們用的紙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嗎?下面就請到造紙廠去參觀考察。了解造紙過程。
2、讓學生敘述造紙廠的主要過程。
三、動手製造「再生紙」
1、我們已經知道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消耗大量的樹木,樹木對人類生存起什麼作用?為了減少造紙對樹木的破壞,還可以用什麼原料來造紙?(農作物、廢紙作原料生產再生紙。)
2、用廢紙作原料生產再生紙有什麼好處?結合造紙廠的造紙過程,想一想,生產再生紙需要哪些步驟和方法?
(1)把廢紙撕成小碎片,泡入清水中;
(2)把泡軟的紙片放入攪拌器中,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成均勻的濃稠物。
(3)把濃稠物倒入一個底部放著過濾網的容器中,使紙漿淹沒過濾網。
(4)晃動過濾網,當紙漿均勻地覆蓋在網上時,抬起過濾網。
(5)用舊報紙吸干水分,涼干後,即可得到一張「再生紙」。
3、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出造紙步驟後,以小組為單位動手製造再生紙。
教師指導:(1)泡入水中的紙一定要撕成很小的碎片或用餐巾紙、衛生紙等易泡軟的紙;
(2)泡軟的紙一定要攪拌成均勻的紙漿;
(3)紙漿一定要在過網上倒均勻;
(4)一定要把水分吸干後在取出製造好的紙。
四、認識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1、通過動手造一張在生紙,你有什麼感受?
2、我們應該怎樣節約用紙?
3、關於造紙和用紙,你還知道哪些情況?
4、課後調查。
教學反思: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成功的幾點是:
1、通過教學學生知道了造紙的原料和主要成分。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等植物資源,破壞自然環境。
2、讓學生自己動手製造再生紙,學生知道了製造再生紙的步驟和方法。
3、學生知道了造紙的原料和造紙的過程,懂得了在生活要節約用紙,不浪費紙,保護自然環境。
不足是:課前准備不夠充分,實驗時學生不能自己動手只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今後在教學中一定要課前做好准備,讓學生在實驗中學習知識
⑵ 紙的發明這一課對我有什麼啟發
經過人的智慧可以讓人們省下很多時間。紙的發明讓後來的人們有個更好的記錄生活和交流的工具,所以說,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⑶ 得了紙的發明這課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我們的老祖宗是相當的聰明。
⑷ 小學教科《紙的發明》問題:我國的造紙術傳到朝鮮,朝鮮的人們會說些什麼
小學教材紙的發明問題,我國的造紙術技術傳到了朝鮮,朝鮮人民都是非常好。
⑸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10.紙的發明》課文原文
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創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