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鐵是誰發明的
英國人皮爾遜。
1843年英國人皮爾遜為倫敦市設計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鐵系統,10年後,英國議會才批准在法林頓和主教路之間修一條長不足6公里的地鐵。又經過了近十年的建設,地鐵初具規模。1863年1月10日,「大都會地區鐵路」正式開始營業。倫敦大都會鐵路開通。
第一年這條鐵路運送了950萬人次的旅客。由於當時電力尚未普及,使用的是蒸汽機車作為牽引。再加上排風不暢,乘客常常感到煙熏氣悶,有的人甚至昏倒在地鐵里。盡管如此,倫敦市民甚至皇親顯貴們都爭相乘坐這種地下列車。因為在擁擠不堪的倫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馬車,其條件和速度還不如地鐵。
(1)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的地鐵擴展閱讀
1861年,在修建這條世界上誰也沒見過的地下鐵路之前,倫敦各大報章對它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比如地道會不會塌下來,旅客會不會被火車噴出的濃煙毒死之類。
當時的地道掘進方法也很笨拙:先把地上部分的住戶全部搬遷,工人們從地面向下挖掘一條10米寬6米深的大壕溝,用黃磚加固溝壁,再搭成拱型的磚頂,然後將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耗資巨大。為了把蒸汽機車排出的濃煙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還要鑽出通風孔。
1862年,當地鐵挖到一條小河的岸邊時,河岸發生了坍塌,工地灌進了兩米多深的河水。腳手架橫七豎八地泡在水裡,一片狼狽的場面。貝克街的地鐵壁畫描繪了這一場景。
1862年中,4.8公里長,7個停靠站的地下鐵道基本完工了。蒸汽車頭開進了地下,大約40名官員乘坐在沒有頂棚的木製車廂里對地鐵進行了第一次巡遊。這個場面也被記錄在了貝克街壁畫上:車廂類似大型的煤礦運煤車,紳士修女們的肩膀以上的部分全部暴露在外,每到一站,人們脫帽歡呼,以表達喜悅之情。
Ⅱ 誰發明的地鐵
Ⅲ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是誰發明的
1843年英國人皮爾遜為倫敦市設計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鐵系統,由於種種原因,10年後,英國內議會才批准在法林頓容和主教路之間修一條長不足6公里的地鐵。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地鐵初具規模。1863年1月,「
大都會地區鐵路」正式開始營業。
世界上最早的 (也是第一條)地鐵是英國倫敦的大都會地鐵,建於1863年,其干線長度約6.5km,採用蒸汽機車。
大都會地鐵在1890年成為第一個操作電動列車,1933年成為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一部分。1985年倫敦地鐵網路成為一個單一的實體。成為全長6千米,而大都會地鐵至今已經歷了100多年,這條地鐵已延伸運至88.5千米,61個車站,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一條地下鐵道。
其他城市不久也紛紛仿效倫敦。布達佩斯的地鐵在1896年開通;波士頓在1897年,巴黎通往郊區的地鐵在1900年,紐約在1904年也都先後開通了地鐵。到1915年,倫敦的地鐵開始成為一個大網路。 第一條地鐵線路採用了「挖—蓋」的工序來建造,即挖掘一條深溝,然後封蓋其上面。1890年建造的真正的「管狀」鐵道,是用一個液壓沖頭推進的鋼箍鑽通泥土建成的。
Ⅳ 世界上最早擁有地鐵的是那個國家在什麼城市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1863年英國開通的「倫敦大都會鐵路」(Metropolitan Railway),其干線長度約6.5千米。由於當時電力尚未普及,所以此地下鐵路須用蒸汽機車牽引,又因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當時的隧道每隔一段距離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
到了1870年,倫敦開辦了第一條客運的鑽挖式地鐵,在倫敦塔附近越過泰晤士河,但這條鐵路並不算成功,在營運數個月後便因新通車的倫敦塔橋取代了大部分的旅客運量而廢線。
現存最早的鑽挖式地鐵則在1890年開通,亦位於倫敦,連接市中心與南部地區。最初鐵路的建造者計劃使用類似纜車的推動方法,但最後用了電力機車,使其成為第一條電動地鐵。早期在倫敦市內開通的地鐵亦於1906年全數電氣化。
Ⅳ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是哪條誰提出.設計.建造的
倫敦地鐵是世界上的第一條地鐵。它開通於142年前。今天,倫敦仍然是世界上地鐵最發達的城市之一,12條地鐵線在城市的地下縱橫交錯,構築了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網。在這個擁有700萬人口的城市裡,地鐵的每日客流量高達200萬人次。100多年來,地鐵不僅大大緩解了地上交通的壓力,也構成了倫敦城市生活的一個重要特徵。
19世紀,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19世紀中期,蒸汽機車已經在英國普遍使用,各大城市間的鐵路基本鋪好。從全國各地通向倫敦的火車軌道一直鋪到了城市的邊緣,倫敦人可以輕松地到達英國各地。
但當時大多數倫敦市民不必經常往返於各個城市,而倫敦市內的主要交通工具還是馬車,出租馬車價格非常昂貴。
從1800年到1831年間,倫敦人口從不足100萬上升到175萬,幾乎翻了一番。城市中心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房屋,街道狹小不堪,相對富裕的倫敦居民開始向較遠的郊區搬遷居住,工作時間再回到倫敦市中心。但從倫敦的邊緣沒有直接通向市中心的便捷道路,高峰時間出租馬車形成擁堵,交通成了倫敦的一大難題。
倫敦市於是組織了交通委員會向所有人徵集解決交通問題的方案。一位名叫查爾斯·皮爾森的律師提出了一個修建「倫敦中央火車站」的設想,但是這個設想涉及了大規模的拆遷,被議會否定了;不過議會隨後同意由一群承包商提出的要在倫敦修建一條地下道路的提案。不久,這兩個提案被結合起來,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地鐵的概念:在地下通行的火車。
在修建這條世界上誰也沒見過的地下鐵路之前,倫敦各大報章對它的未來進行過各種各樣負面的猜測:比如地道會不會塌下來,旅客會不會被火車噴出的濃煙毒死等等。
當時的地道挖掘方法也很笨拙:先把地鐵途經的地上部分住戶全部搬遷,工人們從地面向下挖掘一條10米寬6米深的大壕溝,用黃磚加固溝壁,再搭成拱形的磚頂,然後將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這個工程拆毀了不少房屋,興師動眾,耗資巨大。為了把蒸汽機車排出的濃煙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還要鑽出通風孔。由於這條地鐵運行後的資金回報數字還處在虛擬狀態,因此不少投資商十分謹慎。
地鐵在挖掘過程中還遇到了一次麻煩:1862年,當地鐵挖到一條小河的岸邊時,河岸發生了坍塌,工地灌進了兩米多深的河水,腳手架橫七豎八地泡在水裡。但幸好從那以後,地鐵的修建並沒有再出現什麼大的紕漏。
1862年,4.8公里長,7個停靠站的地下鐵道基本完工了。由鐵路公司提供的蒸汽機車開進了地下,大約40名官員乘坐在沒有頂棚的木製車廂里對地鐵進行了第一次巡遊。
1863年1月10日,地鐵開放,第一天的乘客總數就達到了4萬人次。按照當年7月的統計,在地鐵向公眾開放的前6個月里,乘客數目達到477萬人次,平均每天有2.65萬人次乘坐。地下鐵路成為倫敦歷史上第一個多數市民可以負擔和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
7年後,也就是1870年,倫敦人在地面上也鋪起了鐵軌,把馬車軲轆架在了鐵軌上,這樣,兩匹馬就可以拖動能夠承載50人的車廂,形成了大型的地上公交設施。這種被稱為「地上鐵」的公共馬車,和地下鐵路共同搭起了倫敦歷史上公共交通的第一個構架。
經過100多年,「地上鐵」馬車早就進了博物館,公共汽車也已經換了好幾代,倫敦的地鐵則跟著城市一起不斷地擴建,幾乎所有的線路都建設了延長線。除了市中心外,相當一部分地鐵軌道是在地面上鋪設的。有些地鐵軌道和站台甚至與長途火車共用,沒有任何區別
Ⅵ 世界上第一地鐵在哪誕生
英國倫敦的大都會地鐵。
19世紀中葉,倫敦比以前任何城市發展得都要快。在這龐大帝國的中心,當數以千計的新房屋、商店、辦公樓和工廠為日益膨脹的勞動大軍而建造起來時,它幾乎要爆炸了。這些人需要有比狹窄的街道所能提供的更好的運輸工具。
1843年英國人皮爾遜為倫敦市設計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鐵系統,由於種種原因,10年後,英國議會才批准在法林頓和主教路之間修一條長不足6公里的地鐵。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地鐵初具規模。1863年1月,「大都會地區鐵路」正式開始營業。
(6)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的地鐵擴展閱讀:
大都會地鐵在1890年成為第一個操作電動列車,1933年成為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一部分。1985年倫敦地鐵網路成為一個單一的實體。成為全長6千米,而大都會地鐵至今已經歷了100多年,這條地鐵已延伸運至88.5千米,61個車站,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一條地下鐵道。
其他城市不久也紛紛仿效倫敦。布達佩斯的地鐵在1896年開通;波士頓在1897年,巴黎通往郊區的地鐵在1900年,紐約在1904年也都先後開通了地鐵。到1915年,倫敦的地鐵開始成為一個大網路。
第一條地鐵線路採用了「挖—蓋」的工序來建造,即挖掘一條深溝,然後封蓋其上面。1890年建造的真正的「管狀」鐵道,是用一個液壓沖頭推進的鋼箍鑽通泥土建成的。
Ⅶ 世界上第一個地鐵是
倫敦地鐵是世界上的第一條地鐵。它開通於142年前。今天,倫敦仍然是世界上地鐵最發達的城市之一,12條地鐵線在城市的地下縱橫交錯,構築了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網。在這個擁有700萬人口的城市裡,地鐵的每日客流量高達200萬人次。100多年來,地鐵不僅大大緩解了地上交通的壓力,也構成了倫敦城市生活的一個重要特徵。
19世紀,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19世紀中期,蒸汽機車已經在英國普遍使用,各大城市間的鐵路基本鋪好。從全國各地通向倫敦的火車軌道一直鋪到了城市的邊緣,倫敦人可以輕松地到達英國各地。
但當時大多數倫敦市民不必經常往返於各個城市,而倫敦市內的主要交通工具還是馬車,出租馬車價格非常昂貴。
從1800年到1831年間,倫敦人口從不足100萬上升到175萬,幾乎翻了一番。城市中心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房屋,街道狹小不堪,相對富裕的倫敦居民開始向較遠的郊區搬遷居住,工作時間再回到倫敦市中心。但從倫敦的邊緣沒有直接通向市中心的便捷道路,高峰時間出租馬車形成擁堵,交通成了倫敦的一大難題。
倫敦市於是組織了交通委員會向所有人徵集解決交通問題的方案。一位名叫查爾斯·皮爾森的律師提出了一個修建「倫敦中央火車站」的設想,但是這個設想涉及了大規模的拆遷,被議會否定了;不過議會隨後同意由一群承包商提出的要在倫敦修建一條地下道路的提案。不久,這兩個提案被結合起來,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地鐵的概念:在地下通行的火車。
在修建這條世界上誰也沒見過的地下鐵路之前,倫敦各大報章對它的未來進行過各種各樣負面的猜測:比如地道會不會塌下來,旅客會不會被火車噴出的濃煙毒死等等。
當時的地道挖掘方法也很笨拙:先把地鐵途經的地上部分住戶全部搬遷,工人們從地面向下挖掘一條10米寬6米深的大壕溝,用黃磚加固溝壁,再搭成拱形的磚頂,然後將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這個工程拆毀了不少房屋,興師動眾,耗資巨大。為了把蒸汽機車排出的濃煙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還要鑽出通風孔。由於這條地鐵運行後的資金回報數字還處在虛擬狀態,因此不少投資商十分謹慎。
地鐵在挖掘過程中還遇到了一次麻煩:1862年,當地鐵挖到一條小河的岸邊時,河岸發生了坍塌,工地灌進了兩米多深的河水,腳手架橫七豎八地泡在水裡。但幸好從那以後,地鐵的修建並沒有再出現什麼大的紕漏。
1862年,4.8公里長,7個停靠站的地下鐵道基本完工了。由鐵路公司提供的蒸汽機車開進了地下,大約40名官員乘坐在沒有頂棚的木製車廂里對地鐵進行了第一次巡遊。
1863年1月10日,地鐵開放,第一天的乘客總數就達到了4萬人次。按照當年7月的統計,在地鐵向公眾開放的前6個月里,乘客數目達到477萬人次,平均每天有2.65萬人次乘坐。地下鐵路成為倫敦歷史上第一個多數市民可以負擔和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
7年後,也就是1870年,倫敦人在地面上也鋪起了鐵軌,把馬車軲轆架在了鐵軌上,這樣,兩匹馬就可以拖動能夠承載50人的車廂,形成了大型的地上公交設施。這種被稱為「地上鐵」的公共馬車,和地下鐵路共同搭起了倫敦歷史上公共交通的第一個構架。
經過100多年,「地上鐵」馬車早就進了博物館,公共汽車也已經換了好幾代,倫敦的地鐵則跟著城市一起不斷地擴建,幾乎所有的線路都建設了延長線。除了市中心外,相當一部分地鐵軌道是在地面上鋪設的。有些地鐵軌道和站台甚至與長途火車共用,沒有任何區別。
Ⅷ 地鐵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哪個國家最先有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英國倫敦大都會鐵路。
地鐵歷史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倫敦大都會鐵路,是為了解決當時倫敦的交通堵塞問題而建。當時電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鐵路也只能用蒸汽機車。由於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當時的隧道每隔一段里程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
到了1870年,倫敦開辦了第一條客運的鑽挖式地鐵,位在倫敦塔附近、穿越泰晤士河的倫敦塔地鐵(Tower Subway)。但這條鐵路並不算成功,在運營數個月後便因新通車的倫敦塔橋取代了大部分的旅運量而廢線。現存最早的鑽挖式地下鐵路則在1890年開通,亦位於倫敦,連接市中心與南部地區。
最初鐵路的建造者計劃使用類似纜車的推動方法,但最後用了電力機車,使其成為第一條電氣化地鐵,即現時北線的一部分。早期在倫敦市內開通的地下鐵亦於1905年全數電氣化。現存最早的越江地下鐵路於1886年開通,位於利物浦,以連接利物浦市中心與河對岸的伯肯黑德碼頭區。
1896年,當時奧匈帝國的城市布達佩斯開通了歐洲大陸的第一條地鐵,共有5千米,11站,至今仍在使用。
法國巴黎的巴黎地鐵在1900年開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法文直譯意指「大都會鐵路」)是從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譯過去的,後來縮短成「métro」,所以現在很多城市軌道系統都稱Metro。
蘇聯的地鐵也順理成章,稱作метрополитен,簡稱Метро。
(8)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的地鐵擴展閱讀:
主要功能
客運:絕大多數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都是用來運載市內通勤的乘客,而在很多場合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都會被當成城市交通的骨幹。通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許多都市用以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的方法。
地鐵在許多城市交通中已擔負起主要的乘客運輸任務,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之一,800萬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一次地鐵,地鐵擔負了該市客運總量的44%。東京地鐵的營運里程和客運量與莫斯科地鐵十分接近。巴黎地鐵的日客運量已經超過1000萬人次。
紐約的地鐵營運路線總長居世界第五,日客運總量已達到2000萬人次,占該市各種交通工具運量的60%。香港地鐵總長雖然只有43.2公里,但它的日客運量高達220萬人次,最高時達到280萬人次。
貨運:美國的芝加哥曾有用來運載貨物的地下鐵路;英國倫敦亦有專門運載郵件的地下鐵路。但兩條鐵路已先後在1959年及2003年停用。
人防:在戰爭(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地下鐵路亦會被用作工廠或防空洞。不少國家(如韓國)的地鐵系統,在設計時都有把戰爭可能計算在設計內,所以無論是鐵路的深度、人群控制方面,都同時兼顧日常交通及國防的需要。
避寒:有些地方的地下鐵路建築在地下為的不單是避開地面的繁忙交通及房屋,還有為避免鐵路系統受到戶外的惡劣天氣的破壞,負面教材有莫斯科地鐵地面線4號及L1號線,受到極端寒冷天氣的肆虐導致維修費用已經遠遠高過地下線的建造及維修費用。
擺設: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亦被用作展示國家在經濟、社會以及技術上高人一等的指標。例如前蘇聯的地下鐵路系統便以車站裝飾華麗出名,而朝鮮首都平壤的地下鐵路系統亦有堂皇的裝飾。
參考資料:網路-地鐵
Ⅸ 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國家
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國家是英國。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是英國倫敦的大都會地鐵,建於1863年,其干線長度約6.5km,採用蒸汽機車。
1843年英國人皮爾遜為倫敦市設計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鐵系統,由於種種原因,10年後,英國議會才批准在法林頓和主教路之間修一條長不足6公里的地鐵。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地鐵初具規模。1863年1月,「大都會地區鐵路」正式開始營業。
大都會地鐵在1890年成為第一個操作電動列車,1933年成為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一部分。1985年倫敦地鐵網路成為一個單一的實體,而大都會地鐵至今已經歷了100多年。
(9)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的地鐵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條地鐵建設始末:
1965年1月15日,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萬里、鐵道部副部長武競天,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報送了關於北京地下鐵道建設近期規劃方案的專題報告。根據毛澤東的批示,以楊勇為組長,萬里、武競天為副組長的北京地下鐵道領導小組於1965年2月7日正式成立。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鐵道一期工程正式舉行開工典禮,中國地鐵建設邁出了令國人振奮的一步。當時,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朱德、鄧小平、彭真、李先念、羅瑞卿等參加了開工典禮。
1981年通過專家鑒定,地鐵一期工程經國家批准正式驗收,投入運營。地鐵一期工程完工後,地鐵二期工程也緊鑼密鼓地展開。
二期工程是北京地下鐵道環線的東、北、西環、由一期的北京站東端起,經建國門、東直門、西直門、復興門,在禮士路至長椿街區間與一期工程相接,線路全長16.1公里。1984年9月19日,二期工程沿建國門、東直門、西直門、復興門站以「馬蹄型」方式試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