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意人發明

意人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4 19:57:17

㈠ 有什麼人發明了什麼

序號 發明年代 國家或地域 發明者 發明名稱 評價或影響

1 公元前8000 中國 不明 針刺療法
可以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2 公元前600 中國 不明 犁 可適應各種類型土壤的耕犁

3 公元前500 中國 不明 桔槔
擴大灌溉面積,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

4 公元前300 中國 葛洪 火葯與炸葯 改變了戰爭形態,引發了社會巨變
5 公元前200 中國 不明 耬車 提高播種效率與質量,保證農業增產
6 公元前200
中國 不明 指南針 促進了世界航海業發展,為文明傳播打下基礎
7 105 中國 蔡倫 造紙術
使文字便於書寫

8 117 中國 張衡 水運渾天儀 最早的時間計量儀器
9 132 中國 張衡 侯風地動儀 現代地震儀的先驅
10 三世紀 中國 杜預 水磨 使得磨面由人力驅動變為水力驅動
11 四世紀 中國 華佗 麻醉術 世界外科麻醉學的創舉

12 1027 中國 盧道隆 記里鼓車
近代里程錶、減速器發明的先驅
13 1141-1148 中國 畢升 活字印刷術 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14 十三世紀 中國 不明 水轉大紡車 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紗機械
15 1350 義大利 丹尼 鍾表 為以後機械鍾表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16 1492 德國 貝海姆 地球儀
對制圖與推動航海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7 1590 荷蘭 詹森 光學顯微鏡 幫助人們看到了微觀世界
18 1593 義大利 伽利略 溫度計 人類認識和測定自然溫度的開端
19 1608 義大利 李波爾賽 望遠鏡
為現代望遠鏡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20 1642 法國 帕斯卡 機械計算器 開創了計算工具機械化的先河
21 1643 義大利 托里拆利 氣壓計 世界上第一個水銀氣壓計
22 1680 英國 波義耳 火柴 令火的使用變得方便

23 1729 英國 約翰·哈里

航海鍾
使航海家第一次確切知道航行中的位置

24 1764 英國 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引起了從手工紡紗到機械紡紗的轉變

25 1768 英國 瓦特 蒸汽機 推動了機械工業甚至全社會的發展
26 1774 英國 威爾金森 機床 促進了蒸汽機的發展
27 1776 不明 不明 聲納 應用在探測潛水艇實戰中
28 1783 瑞士 索修爾 濕度表 世界上最早的濕度表
29 1790 法國 吉布拉克 自行車 現代自行車的雛形

30 1793 美國 惠特尼 軋花機 促進了棉花種植業的迅速發展

31 1798 英國 詹納 牛痘接種 十八世紀醫學史最重大、給人最多恩惠的發明
32 1799 義大利 伽伐尼 伏打電池 今日蓄電池的雛形
32 1816 法國 雷奈克 聽診器 成為診斷心肺疾病的重要工具
33 1819
法國
普瓦瑟伊爾
血壓計
最早的測量血壓的工具
34 1821 英國 法拉第 感應發電機 是今天各種復雜發電機的先祖
35 1824 英國 阿斯普丁 水泥 在世界建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6 1825 英國 喬治·斯蒂
芬森 火車 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鐵路火車的誕生
37 1831 美國 麥考密克 收割機 在農業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38 1833 法國 普羅簡 打字機 在當時的辦公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39 1834 美國 雅可布 電冰箱 現代冰箱的萌芽
40 1838 俄國 雅可比 電動機 人類第一次用化學電池組作動力驅動電動機
41 1839 法國 達蓋爾 照相機 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機
42 1842 俄國 烏柯曼 無土栽培 人類史上最早的無土栽培
43 1846 美國 E.豪 縫紉機 大大提高了縫紉效率
44 1853 法國 德索謬薩克
斯 內窺鏡 世界醫學史上的一大進步
45 1856 法國 阿爾巴拉特 拖拉機
廣泛替代了人力和畜力

46 1856 英國 貝塞麥 轉爐煉鋼法 使煉鋼生產率提高、成本降低
47 十九世紀 多國 多人陸續
化肥
有力地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48 1860 德國 西蒙布拉斯 滴灌和噴灌 對農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49 1871 美國 愛迪生 留聲機 使人的聲音再現變為可能

50 1876 俄國 亞布洛 變壓器 使得交流電的遠距離輸送成為可能
51 1876 美國 貝爾 電話機 使信息傳播縮短了時間、延長了距離
52 1876 德國 奧托利 內燃機
成為熱效率更高、更為輕便實用的動力機

53 1879 法國 埃納比克 鋼筋混凝土 在土建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54 1879 美國 愛迪生 白熾燈 為世界帶來了光明
55 1881 美國 多西 空調機 世界上最早的空調機
56 1882 瑞典 拉瓦爾 汽輪機 推動了電力工業的發展
57 1884 美國 華特曼 鋼筆 使書寫變得普及

58 1886 德國 本茨 汽車
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提高了效率

59 1895 法國 路易·盧米埃爾兄弟 電影放映機 宣告了電影時代的開始
60 1897 德國 狄賽爾 柴油機 推動了汽車等行業的發展
61 十九、二十世紀 多國 多人 農葯 提高了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
62 十九、二十世紀 多國 多人 人造絲 促進了紡織業和服裝業的發展
63 1903 美國 萊特兄弟 飛機 人類第一次利用機動力飛離地面
64 1905 法國 比內-西蒙 智商測定
被廣泛應用於兒童智力診斷
65 1906 美國 福雷斯特 真空電子管 為收音機、電視機、無線電等發明奠定了基礎
66 1909 美國 貝克蘭 塑料
在各行各業都派上了大用場

67 1911 英國 威爾遜 威爾遜雲室 是現在物理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68
1911
荷蘭 卡麥林·翁
納斯
超導現象 其具有的零電阻等特殊性質正在並還將繼續
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69 二十世紀初 多國 多人 不銹鋼 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70 1917
美國
美國陸軍
遙控技術
廣泛地用於軍事領域中
71 1924 英國 貝爾德 電視機 開拓了視頻信息大范圍傳播的新途徑
72 1926 美國 戈達 火箭發動器 開創了液體火箭的歷史
73 1928 英國 弗萊明 青黴素 第一種能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
74 1931 德國 克諾爾 魯斯卡 電子顯微鏡 使電鏡的分辨能力有了新的突破
75 1932 瑞士 皮卡爾 潛水器 廣泛應用與海洋資源的開發研究領域中
76 1937 美國 沃勒 立體電影 使電影更加真實
77 1938 美國 卡爾森 復印機 為靜電復印開辟了道路
78 1939 美國 卡羅瑟斯 尼龍 被譽為化纖工業的第三次革命
79 1942 美國 費米 「芝加哥一 號」反應堆 揭開了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序幕
80 1945 美國 多人 電子計算機 標志著計算機技術和運算工具新時代的開始
81 1945 多國 多人 圓珠筆 使書寫更便捷
82 1946 美國 朗繆爾 人工降水 可緩解乾旱,促進農業生產
83 1947 美國 肖克萊 巴丁 布拉頓 晶體管 引發了固態革命,為電子技術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84 1949 美國 國家標准局 原子鍾 為人們提供了精確的時間
85 1950 美國 不明 器官移植 開辟了一種新的醫療手段
86 1951 美國 平卡斯 口服避孕葯 在實施計劃生育過程中功不可沒
87 1954 美國 貝爾實驗室 太陽能電池 為人造衛星的能源解決了燃眉之急
88 1957 前蘇聯 多位科學家 人造衛星 是人類征服太空邁出的重要一步
89 1958 美國 基爾比 集成電路 使現代電子產品變得輕巧
90 1959 中國 鈕繹義等 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為人類認識生命揭開生命奧秘邁出可喜一步
91 1960 美國 梅曼 激光 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醫學、國防等領域
92 1961 前蘇聯 宇航局 載人宇宙飛 船 人類從此進入了開發宇宙的新時代
93 1962 美國 科學家 記憶合金 揭示了新的材料特性,極具應用前景
94 1965 美國 查德 模糊技術 在計算機、語言學、圖像識別等領域廣泛應用
95 1968 法國 格里尼翁 克魯瓦瑪麗 氣墊船 開辟了新的水面運輸工具
96 1972 英國 亨斯菲爾德 CT掃描 現代醫學三代顯像技術之一
97 1959 美國 德沃爾 英格伯格 機器人 被普遍認為即將像個人電腦一樣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98 1981 美國 弗雷迪·哈默施拉格 細胞育種技 術 對加快良種繁殖、保存種質資源等有重要意義
99 1984 美國 哈納克勞斯 泡沫陶瓷 為建築等領域拓寬了發展前景
100 1992 美國 柯達公司 可重寫光碟 提供了新的、容量更大的存儲介質

㈡ 歷史上有哪些出人意料的發明

提名加特林機槍。這個武器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名叫做加特林的醫生發明的,那個醫生回本想用加特林機槍強大的答火力來減少士兵的死亡。but,耐衣服,他的發明不僅沒有減少士兵死亡還使士兵死亡大幅度上升(當然是敵方士兵)。說起來加特林機槍自己都不信自己誕生的初心,竟然是拯救更多的生命。

㈢ 請問以下內容分別表示什麼 例如,Inventors意為發明人,Assignee意為受讓人,那其他的呢謝謝!在線等

發明家:Beudeker;羅伯特·Franciscus(Hoorn,無限) B.V.受讓人電力需求側管理IP資產。(Heerlen,無限) 李波。10/250,626號碼: 2002年1月9日提出: 警:1月9日提出,2002年 PCT / EP02/00438 PCT號碼: 371(c)(1)、(2), (4)日期: 2003年7月02, PCT酒吧。WO02/054881號碼: PCT酒吧。2002年7月18日日期:

㈣ &是什麼意思 誰發明的

這個符號相當於漢語的「和」字,是18世紀的時候歐洲人發明的,具體是誰不可考,詳解如下:
一、關於這個符號的概述:
&(Ampersand)是英語單字and之代表符號,亦可用作中文中的「和」、「與」之代表符號。這個符號源於拉丁文的et的連寫。 可讀做 ampersand,即 "and per se and",意思是 "and [the symbol which] by itself [is] and"。
二、關於這個符號的詳解:
字元 & 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最早是拉丁語et (意為and)的連寫。最早的 & 很像 E 和 T 的組合,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這個符號逐漸形成自己的樣式並脫離其原始影子。在這個字元中,仍能看出E的影子,但是T已經消失不見。
圖中是 & 字元的進化過程,其中 1 更像其原始的連寫表示,2 和 3 發展於4 世紀,4 到 6 發展於 9 世紀。到了18世紀,&已經演變為極具裝飾性的書法字元。現代的 & 基本保留了 & 在9世紀的模樣。斜體 & 是 E 和 T 的後期連寫形式,在現代字體中也有,它們是文藝復興時期曲線字體的產物,看上去更優美一些。在多裝&的圓體寫法中,所有的&都由兩筆寫出:從頂端起筆,逆時針向下,拐一個大弧,向上行進並收筆為一個順時針的圓弧:在從同一位置起筆,直接寫出向下一筆,再添加一個裝飾性的收尾。
三,解釋這個符號的由來:
在18世紀時,人們常在&後緊隨一個小寫的c,表示etc(et cetera,同為拉丁語,表示等等,其他。在歐洲語言中廣泛使用)。
「ampersand」 這個詞1837年被第一次加到字典中,它是 「and, per se and」 的連讀音。& 包含在任何羅馬字體中,在現代語文中被頻繁使用。
在當代,它的應用更為廣泛,在簡訊和 Twitter 文字中,& 用來替代單詞 「And」,在編程語言(如 MySQL, C and C++, XML, SGML, and BASIC)中,它的意思是 「與」。
在數學邏輯中此符號也得到充分的運用。

㈤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5)意人發明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㈥ 名人發明創造的故事

轉:指南針

在發明指南針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會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是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使人類航行有了方向。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磁現象的發現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
漢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游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沈括還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探討。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水針和旱針。

《夢溪筆談》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書中談到磁學和指南針的一些問題。
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魚和指南龜的製作方法。這種指南魚與《武經總要》一書記載的不一樣,是用木頭刻成魚形,有手指那麼大,木魚腹中置入一塊天然磁鐵,磁鐵的S極指向魚頭,用蠟封好後,從魚口插入一根針,就成為指南魚。將其浮於水面,魚頭指南,這也是水針的一類。
指南龜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准並放置在直立於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於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當時它並沒有用於航海指向,而用於幻術。但是這就是後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聲。
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於1325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

羅盤定位

要確定方向除了指南針之外,還需要有方位盤相配合。最初使用指南針時,可能沒有固定的方位盤,隨著測方位的需要,出現了磁針和方位盤一體的羅盤。羅盤有堪輿用的羅經盤和水羅盤、旱羅盤。
方位盤仍是二十四向,但是盤式已經由方形演變成圓形。這樣一來只要看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斷定出方位來。南宋時,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了有關這方面的文獻:「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是有關羅經盤最早的文獻記載。文獻中所說的「地螺」,就是地羅,也就是羅經盤。文獻中已經把磁偏角的知識應用到羅盤上。這種羅盤不僅有子午針(確定地磁場南北極方向的磁針),還有子午丙壬間縫針(用日影確定的地理南北極方向)這兩個方向之間的夾角,就是磁偏角。
盤面周圍刻二十四方位,內中盛水,磁針橫穿燈草,浮於水面。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地球的兩個磁極和地理的南北極只是接近,並不重合。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磁極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極,這樣磁針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這個角度就叫磁偏角。又因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針指向磁極時必向下傾斜,和水平方向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稱為磁傾角。不同地點的磁偏角和磁傾角都不相同。成書於北宋的《武經總要》在談到用地磁法製造指南針時,就注意利用了磁傾角。沈括在《夢溪筆談》談到指南針不全指南,常微偏東。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磁偏角和磁傾角的發現使指南針的指向更加准確。

磁性質的應用

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被應用到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特別是航海上。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有一個逐漸發展過程。成書年代略晚於《夢溪筆談》的《萍洲可談》中記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針的記載。文中指出,當時只在日月星辰見不到的時候才使用指南針,可見指南針剛開始使用時,使用還不熟練。二十幾年後,許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有類似的記載:「惟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到了元代,指南針一躍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儀器了。不論晝夜晴陰都用指南針導航了。而且還編制出使用羅盤導航,在不同航行地點指南針針位的連線圖,叫做「針路」。船行到某處,採用何針位方向,一路航線都一一標識明白,作為航行的依據。

指南針的發明是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結果。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磁的性質,並試圖更多地應用這些性質。傳說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時,有一宮門是用磁鐵製造的。如果刺客帶劍而過,立刻會被吸住,被衛兵當場捕獲。這樣的故事還很多,《晉書.馬隆傳》記載馬隆率兵西進甘、陝一帶,在敵人必經的狹窄道路兩旁,堆放磁石。穿著鐵甲的敵兵路過時,被牢牢吸住,不能動彈了。馬隆的士兵穿犀甲,磁石對他們沒有什麼作用,可自由行動。敵人以為神兵,不戰而退。東漢的《異物志》記載了在南海諸島周圍有一些暗礁淺灘含有磁石,磁石經常把「以鐵葉錮之」的船吸住,使其難以脫身。
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已有了很多認識。就連當時的詩人曹植在矯志詩中也用了「磁石引鐵,於金不連。」的句子。可見他也了解磁石的性質。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提出了磁力測量的方法,他指出:優良磁石出產在南方,磁性很強,能吸引三、四根鐵針,使幾根針首尾相連掛在磁石上。磁性更強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鐵針,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陶弘景不僅提出了磁性有強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測量方法。這可能是世界上有關磁力測量的最早記載。
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的研究和認識是指南針發明和發展的基礎。
中國在北宋時期就發明了人工磁化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沈括所說的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的方法,另一種是利用地球磁場的作用使鋼鐵磁化。

人們把經過磁化的鋼針,穿過幾根燈草,放在一個乘滿水的碗里,它就能浮在水上為航船指明方向,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來指示方向的儀器--指南針。而許多動物已經在我們之前就學會了利用地球磁場來辨別方向。

火葯

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自秦漢以後,煉丹家用硫黃、硝石等物煉丹,從偶然發生爆炸的現象中得到啟示,再經過多次實踐,找到了火葯的配方。三國時有個聰明的技師馬鈞,用紙包火葯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仗」,開創了火葯應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葯開始應用到軍事上。人們利用拋射石頭的拋石機,把火葯包點著以後,拋射出去,燒傷敵人,這是最原始的火炮。後來人們將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清、桐油等,搗在一起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槍炮的老祖宗。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發明人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而不是紙的發明人。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發明地點
洛陽

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質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改進之後的印刷術叫做活板印刷術。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始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後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後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宇,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

㈦ 哪些名人在無意中發明了東西,發明者是誰

瓦特看到茶水爐,發明了蒸汽機
法國醫生雷奈克看到小孩敲木頭,發明了聽診器
?梅爾道克看到用火煮石頭,發明了煤氣
伽利略觀察了鍾擺,發現了鍾擺的等時性定理。
萊特兄弟觀察鳥的飛行,發明了飛機
倉頡觀察鳥獸的爪痕,依據爪痕的形狀發明了漢字
貝爾觀察了聲音能產生電流的原理,發明了電話
牛頓看到蘋果掉下來,發現了萬有引力
魯班看到帶鋸齒的葉子,發明了鋸子
富蘭克林根據雷雨、閃電,發明了避雷針
列文虎克觀察放大鏡能放大物品,發明了顯微鏡
李四光看到家鄉大石頭,提出了中國冰川學說

㈧ 請說說歷史上有哪些出人意料的發明

我覺得歷史上出人意料的發明就是要電話的產生,電話為以後的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

㈨ 人是誰發明的

看到現在世界上有這么多形形色色的機器人,你也許會問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機器呢?發明第一台機器人的正是享有「機器人之父」美譽的恩格爾伯格先生。 恩格爾伯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機器人專家之一,1958年他建立了Unimation公司,並於1959年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他對創建機器人工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83年,就在工業機器人銷售日漸火爆的時候,恩格爾伯格和他的同事們毅然將Unimation公司買給了西屋公司,並創建了TRC公司,開始研製服務機器人。

㈩ 為什麼古人發明意象

「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
意象是認知主體在接觸過的客觀事物後,根據感覺來源傳遞的表象信息,在思維空間中形成的有關認知客體的加工形象,在頭腦里留下的物理記憶痕跡和整體的結構關系。這個記憶痕跡就是感覺來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暫時連接關系。 單一意象的神經基礎是神經元簇(群組),意象是一種生理結構體,是一種有效信息的組合體,也可以是意象與意象之間的組合體。一組神經元簇相當於一組信息編碼體,與特定感覺信息表徵相對應(聯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載著相關感覺信息連接關系,是一種高級的信息載體。意象也是一種承載記憶的結構體,並非幻影。 意象是思維活動的基本單位,意象是用來指代事物,以喚起相對應的感覺,激發思維活動的漣漪。思維是基於意象單元的互動,記憶中的影象、文字、聲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體中用意象儲存的一種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體內部構件成的精神體,是思維的工具與元件。 形成意象的過程也是抽象的過程。
意象也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詞。
美學中意象的主要類型有:
①仿象:是主體通過模仿對象世界的形態創造出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態、具象上與對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主體有意退居幕後。
②興象:主體以客觀世界的物象為引導,給接受者提供藉以觸發情感、啟動想像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機,物象使感興得以發生,聯想得以展開,在此基礎上生成的象便是興象。如王昌齡的詩。
(1) 用超、高、遠等字來自然指向的志向的風格語
(2) 用「婉」、「玲瓏」等字來描寫纖形才氣的風格語
(3) 用「渾淪」等字來描寫詩人的情緒內容與詩語形式自然 (天然)融和的風格用語
③喻象:主體在客觀世界攝取物象,賦予其一定的象徵意義,以此種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它帶有明顯的人工痕跡。
④抽象:抽象指創造主體經過自己的頭腦加工,將客體提煉、升華,舍棄具象而代用一些純粹的形式符號來喚起讀者審美情感的一種意象。

閱讀全文

與意人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