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們要怎樣珍惜資源怎樣保護環境
1.節約用水。為珍惜水資源,不讓水龍頭空流,縮短淋浴時間;安裝節水龍頭;用節水型抽水馬桶。
2. 節約用電, 盡量少使用電器,隨手關燈。隨時關緊電冰箱的門;使用節能燈具;購
買高效低能耗電器。
3. 節約用紙紙漿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費增長的原因之一。全國年造紙消耗木材1000
萬立方米,進口木漿130萬 噸,進口紙張的大量消費不僅造成森林毀壞,而且因生產紙漿排放污水江河湖泊受到嚴重污染(造紙行業所造成的污染占整個水域的30%以上。),用過一面的紙可以翻過來做草稿紙、便條紙,或自製成筆記本使用;過期的掛歷可以包書皮。
4. 廢物利用,如:糖紙可折成燈飾或門簾,舊衣服可做成拖把等等。支持和參與廢紙、
廢玻璃、廢塑料和廢金屬的回收利用。
5. 減少生活垃圾,自覺將垃圾分類。
6. 少用化學制劑,購買使用無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滌用品;
7. 盡量不使用個人轎車。為減少空氣污染,節約能源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車或
步行;使用無鉛汽油,購買小排氣量的轎車。
8. 購物時自備購物袋。
B. 達爾文的陰謀中休說的「美國舊式的糾纏辦法」是什麼
沒有具體提到是什麼 出自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本書內容來源互聯網,版權屬作者,如果喜歡請購買實體書。
吃罷蘇格蘭式的早餐——一碗滾燙的燕麥片粥,上面浮著半英寸厚的一層奶油,用木勺吃——休慢慢地喝著咖啡,看著遠處綠色尖頂的松樹和深藍色的拉根湖。但在昨天晚上,當他從因弗內斯出發,越過山地,沿著安裝有貓眼的公路在飄忽的霧中驅車而行時,那裡還是那麼變幻莫測。
他想,走了這么遠,可能還會是竹籃打水。
他回到房間,打點好包裹,低頭穿過門楣低矮的木門,提著包來到那家老酒店的前廳。付過賬後,他詢問去店主家的路怎樣走。那個女人似乎很吃驚——竟然菲茨洛伊·麥克倫德同意接見他。
「你可不要惹他生氣」,她用方言責備他說。「他很自負,但年齡也夠得上做你祖父了。你到底想在他那裡了解些什麼?」
「只是隨便聊聊」,休微笑著回答說。
那個女人俯身過來,肘部朝他晃動著,像是要戳他的肋骨。
「噢,你們這些美國佬。」
屋外,空氣澄澈明凈,涼氣直往肺里鑽。他把包放在租來的汽車後備箱中,扣上紐扣,然後朝酒店旁的一條土路爬去。那是一面巨大的石牆,上面長滿了苔蘚,從酒店房子延伸而去。小路鑽進一片林地,然後登上一個陡坡,翻上山頂,來到一個十字路口前。他取道往右,15分鍾後,便到了一片明亮、翠綠的草地。草地上點綴著放牧的羊群。綿羊毛色灰白,纏結在一起。它們抬起頭來,木然地望著他。
他希望見到麥克倫德,要找到他可不容易。諾拉·巴洛,達爾文的外孫女,寫過她1943年與勞拉·菲茨洛伊在倫敦見面的事。這就是那個女兒——神經錯亂的菲茨洛伊在結束自己生命的前一刻曾親吻過她的面頰。休根據這一記述,找到了勞拉的訃告,並進而找到了菲茨洛伊家族的其他成員。現已90多歲的麥克倫德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位托利黨戰略家,在白廳的內部圈子裡很有名望。他還是一位戰斗英雄,獨自一人奪下了德軍的一個掩體。
休到了一片很高的常青樹林。它們驟然出現,像一面高聳的牆壁。一條幽暗的小路從樹林中間穿過,就像是一扇門。休順著小路來到樹林的另一端。面前的景色讓他大為驚訝——一座舊式的庄園宅第坐落在起伏連綿的山間,旁邊是一面不大的高山湖泊。看得出來,那曾是一座十分輝煌的建築。只是現在它的石板瓦屋頂已經下陷,窗戶也已變形。道路變窄了,齊膝深的野草上的露水浸濕了他的褲腿。
他剛一踏上前門的台階,門就開了。門開得那樣地及時,他猜測自己走進庄園時,一直有人在仔細觀察自己。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抓住門上的把手。她身材瘦小,動作非常敏捷。休作了自我介紹。她也報上了姓名:麥克倫德夫人。
「他在等你呢」,她一面說,一面指了指身後的木樓梯。樓梯沿著方形的牆壁層層上升,它粗黑的扶手就像一條蟒蛇。休謝過她,踏上用銅釘固定在地面的褪了色的條形紅地毯。在樓梯半中間轉彎的地方,他一下呆住了——在他面前是一尊巨大的大理石半身塑像。他是那樣的熟悉:杏仁眼,敏感的嘴,鷹鉤鼻,前額寬廣,頭發像拿破崙那樣往後梳著。那就是菲茨洛伊本人。
麥克倫德在樓上接待了他。那是一個非常大的房間。高曠的屋頂上塗的灰泥年代已經很久遠了,屋樑只是粗刀劈砍而成。他坐在窗前,陽光從他身後傾瀉進來,所以開始時很難看得清楚。他因年事已高,身體有些萎縮,但他坐得很直,一條羊毛毯搭在腿上。他示意休靠近坐下。於是,休在一旁的一個位置坐了下來,以便能把他看得更仔細些。麥克倫德滿頭銀絲,捲曲的長發懸在耳邊。紅色的毛細血管明顯地布滿了鼻子,眼球是濕潤淡紅的。
他遞給休一杯蘇格蘭威士忌,休婉言謝絕了。他看見主人旁邊的一張小桌子上有一個半滿的杯子。他偷偷看了一眼表:10點。
經過一小會兒閑聊後,麥克倫德喝了一大口酒,砰地放下杯子,叫他談正事。像在電話中那樣,休解釋了自己對研究菲茨洛伊船長的興趣。他說想找一本書,想看看是否有可能找到一些信件或者其他紀念品什麼的。
「啊,可憐的人。他非常優秀,你知道。第一個嘗試進行天氣預報——還發明了那鬼東西,第一個使用氣壓計。他的測量圖至今還在使用。」
他說話時的那股熱情,像是在談論自己的兒子似的。
「一直到死,他們都糾纏著他——那些銀行家,商人,輝格黨人。他四面受敵。他們把他打倒了。沒有忠誠,沒有感激……他花了那麼多年,繪制了所有那些最凶險的海岸圖,麥哲倫海峽,合恩角,火地島……他自己花錢雇了探險號。不得不全部自己掏腰包,但卻完成了那項工作。可海軍部感激了嗎?絲毫沒有——連謝謝兩個字都沒說。」
休同情地點了點頭。
「他14歲就開始了海洋生活……23歲時執掌了自己的輪船。唉,那是何等的孤獨,做皇家艦艇的船長……那位在小獵犬號上崩了自己腦袋的船長叫什麼?……」
「普林格爾·斯托克司……」
「是那名字……在那荒遠的海岸,躲在自己的房艙里。一連數周,風暴擊打著輪船,很少見到太陽……菲茨洛伊過去常嘮嘮叨叨地談起他……談起7處傷口,7處傷口……鬼知道什麼意思……那樣的孤獨……沒人幫你,不能向任何人求助。」
休改變了主意,說他還是想喝一杯。麥克倫德很高興,向妻子大聲叫了一聲。他妻子立即把酒端了上來。
「達爾文也沒幫菲茨洛伊多少忙……他和那個赫胥黎……幫他進入了皇家協會,作氣象員的小差事,沒有退休金,沒有前途。難怪他被迫了結自己的生命。這就是他的船友,因他促成的航海考察而聞名世界的人——一個離經叛道者——他們只給了船長微薄的津貼。」
關於達爾文的話題使談話內容轉到歷史命運的變幻莫測上面。休於是抓住機會又一次提出希望找到一些文獻資料。
麥克倫德喝光了杯中的酒。
「它們全沒了,什麼也沒留下,清理得乾乾凈凈。你該幾年前來。」
休非常喜歡聽麥克倫德談論過去的事情。他在那裡呆了一天。應麥克倫德夫人的請求,他推著輪椅陪老人在庄園里石頭鋪成的過道上走了一會兒。之後,吃午飯的時間到了,有山鶉和上等的墨爾樂紅葡萄酒。飯後,他們又到客廳里抽雪茄。煙剛點上一會兒,麥克倫德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漫不經心地說:「我保留了一點兒資料,你可能會感興趣的。」
休眉頭一揚。
「不是船長的,是貝西的東西。她是達爾文的女兒,從沒結婚。也有人叫她莉齊。她說那是從她父親那裡得來的,但她總覺得應該是船長的東西。因此在她們的父親都去世很久後,她把它交給了船長的女兒勞拉。自那以後,它就一直保存在我們家裡。」
麥克倫德吩咐他的妻子去拿來。她去了好一陣子才抱著一個邊緣被磨損了的皮箱回來,然後把它放在搭在他腿上的毯子上面。她的衣袖下面沾滿了灰塵。
「我原想在易趣網上把它賣了的」,麥克倫德說。「但,老天——我可不忍心賣。我給你看看吧。但得提醒你:看的時候小心點。」
說著,他遞過來一張上了年代的單頁紙。紙上有很多摺痕。因為反復的閱讀,紙已經破損了。休凝視著紙頁。字是用黑墨水寫的,筆跡顯得有些稚氣:
我看到過你們的輪船。我看到過你們的城市。我看到過你們的教堂。我見過你們的女王。但你們英哥人對生命的理解不及我們貧窮的雅馬納人。
「我打賭你不知道是誰寫的,」麥克倫德得意地說。
但休一眼就認了出來。「但我知道。傑米·巴頓。」
這讓麥克倫德很是佩服。「沒錯。好像是為達爾文寫的。大約是在調查那次大屠殺期間,他從福克蘭群島寄給菲茨洛伊的。菲茨洛伊把它轉交給了他。」
休把信遞了回去。
「我得說它很有保存價值,」他說。
「是啊。是一件紀念物,是一個煎熬於兩個世界之間的可憐的印第安人最後的遺言。」
不久,下午的太陽從天際沉落下去。休告別走了。
在穿過樹林回酒店的途中,他感到很滿意,就像一個偵探掌握了一條線索。莉齊日記里的那句話,也就是精神失常的菲茨洛伊對她說的話,不是:你們英哥人——沒有一點生氣,而是:你們英哥人對生命的理解不及……
原來如此——它表明了傑米·巴頓對那些英國人,對他們所代表的文明的最後絕望。盡管他們有知識,盡管他們有各種成就,但這些最高的領主對真實生命的了解卻不及他自己的印第安同胞。
休一直以來就對傑米的傳奇事跡非常感興趣:被從一隻獨木船上救起,環游倫敦城,然後又回到他那原始的世界。他曾懷疑過他在艾倫-加德納號大屠殺中的作用,因為就那一問題,歷史上一直懸而未決:傑米被控參與了那樁令人發指的罪行,而他又從未主動為自己辯護過。那位廚師證詞里描繪的那一細節——當他的族人在海灘上割砍和燒烤白人的人肉時,這個感傷的野蠻人卻在船長的房艙里睡覺——特別地真實可信。休有時努力地把自己想像成那個印第安人,想像他在應對那兩個決斗的世界時的情形,想像他所必然感受到的紛亂、憤怒和對自己的痛恨。
這張小小的紙頁透露出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它沒有為傑米的人格分裂問題提供出一個答案,但卻暗示他做出了某種讓步。面對19世紀工業化歐洲的強權和錯綜復雜的形勢,他選擇了他自己的人民,選擇了他自己在南美最南端那原始而充滿生機的生活。
第二天上午,一種成就感激起了他的興致,休決定去看看卡爾的實驗室,看能否找到一些讓他放棄那份工作的原因。他把車開上牛津學院車道,還算慶幸的是學院位於牛津以南16英里的地方,而不是在城裡面。這樣,那些在商業大街的每一個庭院、每一個角落伺候著他的種種傷心往事,就不至於來糾纏和折磨他了。
實驗室的外觀很讓人失望。在他腦里——根據卡爾誇誇其談的描繪,休想像它是個很大的校園,有四五幢大樓坐落在牛津郡的山林間。他曾想像穿著白大褂的科學家——還有迷人的女科學家——在那裡忙碌著,在石板鋪砌的露台上工間小憩,以及他們用厚重的陶瓷杯一面喝著熱咖啡一面苦思冥想地進行實驗的情景。但是,那兒只有一幢醜陋、低垂的磚樓。它的入口很難看,只是一扇嵌在很大一面突兀的樓面上的旋轉門。樓的四周是個柏油停車場。
一位保安人員在一個名單上找到了他的名字,於是升起擋在入口的橫杠。他要見一個叫亨利·詹克斯的行政助理。在電話上對方就暗示過他,他找不到多少資料。他是使出了美國舊式的糾纏辦法才獲准這一預約的。
一位接待員對他燦爛地一笑,請他等一下。她抬頭朝一排新式的金屬架塑料椅子示意了一下。在椅子的旁邊,是一些賣軟飲料和糖果的售貨機。
他很難想像出卡爾在這里向同事點頭問好以及朝明亮、層疊的過道走去的樣子。這地方看上去沒有一點生氣,也不是一個從事尖端研究的溫室,而是死氣沉沉得像一個保險公司。
「休,是長大的時候了,別再游戲了。你已在那些鄉村野路上跑了多少遍了——7次?8次?你換過多少工作了?——酒吧招待,摘蘋果,建築,郵局,在帝國大廈賣紀念品。我的天。」
「那是暑假打工。我當時還在上大學。」
「但現在你沒上學了,是該打算一下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時候了。你想像爸爸那樣一輩子作個落魄的律師嗎?你想每天晚上去擠6∶15的火車,在中央車站就抓起一杯酒,而且幾乎等不及趕到家又抓起另一杯,然後就神態迷糊嗎?我在你這年齡,早就知道自己想干什麼了。」
「你聽起來好像50歲了似的。你才27啊。」
「人懂事越早越好。」
「你運氣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可我還在找。」
「哦,那抓緊點。有時我覺得你浪盪過頭了。你那樣子似乎是想為哪本平裝小說封底積攢一大堆的狗屁工作履歷。」
他曾向貝絲講了很多卡爾的事情。她是個很好的聽眾,問題很少,但總是恰到好處,而且總能迅速指出他那在心中反復練習的、構思精當的敘述中的不實之處。昨天,他談到自己從安多佛被開除的事。她得知卡爾也與那事有牽連後,感到很是驚訝。「你是說他從劍橋開車來慶賀你進了哈佛,結果你丟了入學機會?」她驚叫道。「真讓人不敢想像。」
他記得,後來那天晚上,他們一起去倫敦玩。他和卡爾到國家劇院觀看了一場感人的演出——《長夜漫漫路迢迢》。第四幕時,劇中兄弟倆講出了真實的心聲,使戲劇達到了高潮。哥哥傑米酒後吐真言,發誓說他愛埃德蒙德,然後沖口警告他要提防著自己:我從來不希望你成功,你把我比得如此沒用。他說,我總是希望你失敗,媽媽的寶貝,爸爸的心肝。這時,坐在遮暗的正廳後排的休微微轉過頭,看到卡爾正回頭來看他。他們目光相遇,沒說一個字,後來也從沒再提起過。
「凱勒姆先生?沒事吧?」
那聲音很尖細,聽起來已有了些防範。休跟著亨利·詹克斯走下大廳,來到他的辦公室。他坐在桌子對面,向他解釋說自己來這里是想盡量了解一些已故的哥哥工作方面的情況。
「恐怕我幫不了你多少忙。那些資料是保密的,原因你肯定能理解。」
他們交鋒了片刻。
「請告訴我,」休最後說,「他是真的辭職了還是在度什麼假?」
一陣沉默。「我查過了記錄。實際上6年前的6月10號他就已經沒在這里工作了。我想我能說的就那些了。」
「那麼他的確是辭職了?」
「我沒法說。」
「他做的是什麼研究?」
這個問題把對方嚇了一跳。「我想這個問題我也無權回答。」
休駕車一路超速回到劍橋。
那個下午,休坐在圖書館他習慣的位子——屋角的桌子——感到進退維谷。他已經看完莉齊的日記,但並沒多少收獲。裡面有一些關於達爾文審讀自己的日記和修改手稿的日記,令人很感興趣,但卻寫得非常粗略。他沒能查到那些日記的原稿,好些已經丟失了。但這卻很難用作證明他處理不當的證據。還有那句費解的話,「大火之夜」,到底是啥意思。一些關於菲茨洛伊自殺的戲劇性材料——除了莉齊與他見面的資料外——人們都已知道(他查過了)。
他甚至開始對莉齊的誠實性表示懷疑了。他想到她可能只是一個對父親過分依戀的年輕女子。她所看到的陰謀之舉純屬子虛烏有,是充滿著情感壓抑的維多利亞式的敏感女子對事物進行精心過濾的結果。甚至更糟糕的是,她或許是故意留下那丁點線索,把一些後來的歷史研究者——比如他本人——搞得焦頭爛額,以此獲得一種極大的快意。
羅蘭走了過來。
「有那樣糟糕嗎,?啊?」他問道。
「你知道那句話嗎——進兩步退一步?在我這里,卻是反過來的。」
「我能幫什麼忙嗎?」
休搖了搖頭。羅蘭轉身走開,但休又把他叫了回來。
「也許有一件事。你聽說過《妖精市場》那首詩嗎?」
羅蘭奇怪地瞄了他一眼。「你現在可走得太遠了。聽說過。但怎麼啦?」
「只是好奇。我是最近才聽說的。給我講講。」
「是克里斯蒂娜·羅塞蒂寫的,當時曾引起極大轟動。它寫的是兩姊妹,一個純潔,一個耽於肉慾的誘惑。非常具有維多利亞時代特色。精神與熾烈的聲色之欲交織在一起……」
「我明白了。」休記起來了:海格特——莉齊最後做志願者為女犯人讀書報的地方。
「可你為什麼對它感興趣呢?」
「它對莉齊非常重要,對她有著某種特殊意義。」
羅蘭眉頭一揚。「啊,曙光就在前頭。坐在那裡——一根毫毛也不要動。這是命令。」
5分鍾後,他回來了。他拿著一本很薄的書,抑制不住得意的笑容。
「我不僅給你拿來了她最喜歡的詩,」他說,「還把她自己抄寫的那份也帶來了。」
休的的確確是大吃了一驚。「怎麼找到的?」
「我們收藏了達爾文家族大量的資料。伊麗莎白——莉齊——住在劍橋,終生未嫁,就在這兒的威斯特路的一幢小房子里。去世後,她的財產,包括書籍,全都收藏在了我們館里。」他把書遞給休。「你根本不清楚我們後面都堆了些什麼。僅僅達爾文的資料就放了16個盒子。防酸的,你放心吧。」
休把書托在掌心。它的封面是布面的,很厚,卻出奇地輕。
「我原以為你說全被搜遍了呢。」
「有關達爾文的搜遍了,但莉齊的沒有。實際上你是第一個要那本書的人——至少是1978年我們開始使用計算機以來的第一人。我可沒有費心地一個個去查以前的卡片目錄。」
羅蘭走開了。休開始閱讀那本書。詩里的兩姊妹叫勞拉和莉齊。
莉齊,他想,難怪她那麼喜歡這首詩。
姐妹倆躲在林子里小溪邊的燈心草叢中,聽醜陋的男妖精叫賣他們甘美、勾人的食物——「來買我們園里的果子,來呀,來呀……」貞潔的莉齊塞著耳朵跑了。但勞拉卻抵擋不住他們的誘惑,走了過去。她付給他們一綹金發。
然後:
她吸呀吸呀更多地吮吸
不知名的果樹結出的果實,
她吸到嘴唇疼痛……
勞拉回到家裡,對那種水果上了癮。如果不讓她吃,她就會熾熱狂躁地劇烈扭動。那渴念如此強烈了,她病倒了,最後到了死亡的邊緣。莉齊再也看不下去了,她必須拯救自己的姐姐。她錢包里帶了一便士金幣,去找那些妖精。他們要她和他們一起宴樂。她拒絕了,並堅持要回那枚金幣。他們辱罵她,並想強迫她吃他們的水果。但她緊閉著嘴唇。「感覺到汁液沾滿了她的臉,盛在下額的小酒窩里,她心裡笑開了顏。」
她跑回家裡,大聲叫喊勞拉:
你想我了嗎?
快來親我。
別管我身上的瘀傷,
擁抱我,親我,吮吸
我從精靈那裡為你擠來的汁液。
勞拉照做了。她緊抱著妹妹,親啊親啊親她。她酣睡了整整一個晚上,一覺醒來又恢復了青春活力。許多年後,當她們都已為人妻為人母,她們把孩子叫到一起,給他們講男精靈和妹妹救姐姐的故事。
沒有朋友像姐妹,
無論和風或暴雨,
在貧乏的道路上相互鼓勵,
將迷失了方向的拉回。
休放下書,想著莉齊,達爾文的莉齊。當然,那首詩會讓她痴迷若狂。她被那首詩所吸引,正如詩歌里的勞拉被精靈的水果所吸引那樣。來買我的果子,來買,來買。
一束陽光照射在書上。休舉起書,在金色的光束中轉動。當書頁翻動時,一張紙片落出來,飄到了地上。他彎腰拾起那張紙。是一封信信箋紙很厚,上面有一片明顯打濕過的痕跡——實際上是半張紙上的半封信。上半部分,包括稱呼,已經沒了,像是被撕掉了。
他估計是寫給莉齊的,因為它藏在她的書里。他想自己認出了是她母親寬矮、粗筆畫的字體。字跡非常潦草,像是寫的時候非常憤怒。
就算是我不給你爸爸講,你的過失也很快會被他知道得清清楚楚。那會讓他非常傷心的。除了告訴你應該祈求他的寬恕和上帝的寬恕外,我不知道還能對你說什麼。做好最壞的准備,無論是什麼樣的懲罰,你都要以一顆悔悟之心去接受,因為你完全是自食其果。你將會被送走。女兒啊,你怎麼能夠做這樣的事?你怎麼能那樣自私和殘忍呢?你難道一點不在乎我們的家嗎?你難道沒想想你的行為會給我們造成怎樣的影響嗎?稍微想一下你給我們可憐的家庭帶來的恥辱吧。這就是背離上帝和我們的救世主耶穌的惡果。從你拒絕接受堅信禮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但我從沒想到竟會是這樣。哦,我們該怎麼辦啊?發生這樣的事,我們以後怎樣做人啊?
我徹底絕望了。
仍然愛你的母親,愛瑪
休把信放在衣服口袋裡,穿過寬敞的閱覽室,走進側邊的復印室。他復印了一份,又回到書桌,把信放回書里,然後把書拿到還書櫃台。
羅蘭已經走了。
他看了一下手錶。貝絲會在普林斯里真特等他了。他很想喝一杯。當他走下前門台階時,他拍了拍衣服口袋裡的復印件。
我的天,他想。她懷孕了。真難以置信,她離家出走後懷孕了。她會怎樣?——真奇怪,事情已經過了150年了,還想讓它復活,還想去理解它的意義。有時這一件件的事情很符合邏輯,有時又不是那樣。有時做研究歷史的會比生活中的本人還要清楚。在這一事例中,休就知道在不遠的將來的某個時候,莉齊將會與一個她沒與之結婚的男人懷孕。單是這一事件,就足以使她的世界坍塌下來。當她還在日記中喋喋不休,當她還只有20餘歲,還在沉思冥想著唐豪斯的客人們,在玩迷藏,以及如此等等時,你就知道了那將要發生的一切——多麼可怕!這就像看著一輛超速行駛的汽車,而且明知道它就要撞車一樣。掌握著這樣預見的人,有如上帝。
C. 寫一篇關於我們生活中垃圾的作文
垃圾分類文明我行
但丁說:「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寶藏。」
為了讓「積極參加垃圾分類,共創優美城市環境」的思想深入人心,讓這項市民行動得到更深入實踐,3月18日,湖州十一中聯合碧浪湖社區舉辦「垃圾分類,文明我行」的環保講座。講座由初一(12)班葉思佳同學主持,社區張敏敏書記、陳敏主任,學校副校長湯坤明等領導出席。
講座由社區老年志願者 陳幼榮 老師主講。 陳 老師從「為什麼要實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模式」、「 我市垃圾分類的試點、計劃和方法」、「 小手牽大手,爭做垃圾分類的宣傳員」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的闡述與講解,並宣布與學校碧浪校區聯合舉辦徵文活動。 陳 老師清脆悅耳的聲音,生動形象的語言,深深地感染了全校師生。
接著,校團委書記 蔡彥 老師進行了小結,並號召全體師生主動樹立「堅持垃圾分類,享受低碳生活」的思想,積極投入到「垃圾分類,文明我行」的行動中來,形成習慣,塑造美好性格,爭做文明市民。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這項活動是該校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文明禮儀教育月」活動的一個細節,現在該校正圍繞活動實施方案井然有序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活動與教育。
九次方食物垃圾處理
一、 目前國內各小區食物垃圾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1、 每餐吃剩的殘渣食物、瓜皮、果屑裝在塑料袋內,置於室內一角,待方便時帶出戶外。如若不及時或忘記帶出戶外,腐敗後散發之氣存留室內將造成污染。
2、 洗菜、洗碗後將殘菜、剩渣從池中用手撈出裝進垃圾袋。這其中不免有部分漏入下水道中造成堵塞,清理也相當麻煩;同時,如果垃圾袋破漏,污水還將污染室內地板等物。
3、 帶出戶外的垃圾堆放在樓道角落(多數高層住戶如此),垃圾桶,垃圾站,散發出各種異味,炎熱的夏天更是如此。物業管理公司必須安排大量的清潔工將其及時清運出小區,在整個處理過程中,污染無處不在。
4、 小區內的垃圾轉運站,是異味氣體、蚊蠅滋生之地,在何處建垃圾站,如何減少垃圾站的污染是建設者和物業管理公司都感到麻煩的問題。
而國外的居民區通過引進一種新的廚房設備——食物垃圾處理器,便有效地解決了這一令很多人煩惱的問題。
二、 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現狀
(1)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氣體釋放,嚴重污染了大氣和城市的生活環境。
(2)嚴重污染水體。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敗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有機污染物,並會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形成有機物質,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三為一體的污染源,雨水淋入產生的滲濾液必然會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3)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許多致病微生物,同時垃圾往往是蚊、蠅、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這些必然危害著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
(4)侵佔大量土地。據初步調查,2003 年全國 668 座城市中已有 2/3 被垃圾帶所包圍全國垃圾存佔地累計 80 萬畝。
(5)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隨著城市中有機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變為集中堆存,只採用簡單覆蓋易造成產生甲烷氣體的厭氧環境,易燃易爆。
(6)6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小區居民的有機垃圾二次污染後所產生的,也就是說,小區有機垃圾的不斷增多是城市生活垃圾不斷增加的源頭。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問題日益突出。我國668座城市,2/3被垃圾環帶包圍。這些垃圾埋不勝埋,燒不勝燒,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危害。
根據垃圾問題專家王維平的調查,垃圾資源化潛力隨著生活水平和經濟的發展也不斷增長。在垃圾成分中,金屬、紙類、塑料、玻璃被視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資源,占垃圾總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應不低於33%。但是,這需要國家花費巨資來進行清理。以上海為例,上海市的垃圾填埋廠已經由原來的三個擴展到現在的5個,但是這還是難以滿足上海地區垃圾不斷增加需要處理的苗頭。
三、 廚房垃圾(粉碎)處理機的技術原理和優缺點
廚房垃圾(粉碎)處理機是通過小型直流或交流電機驅動刀盤,利用離心力將粉碎腔內的食物垃圾粉碎後排入下水道。粉碎腔具有過濾作用,自動攔截食物固體顆粒;刀盤設有兩個或者四個可360度回轉的沖擊頭,沒有利刃,安全、耐用、免維護。刀盤轉速(滿負載,工作狀態)直流電機約2600~5500轉/分鍾,交流電機約1450-1750轉/分鍾。粉碎後的顆粒直徑小於4毫米,不會堵塞排水管和下水道。
使用廚房垃圾(粉碎)處理機的優點如下:
1、對居民來說:①減少廚房尤其是存放垃圾桶的櫥櫃內的臭味;②減少孳生蟑螂、細菌的可能;③使清理排放家庭垃圾成為一項輕松干凈的工作;④有利於保持樓梯間和居住小區的衛生環境。
2、對環衛部門和物業管理來說:①改善環衛作業環境; ②有效減少垃圾產量; ③減少垃圾收運過程的二次污染; ④減少垃圾收運處理的難度和成本(這點尤其重要)。
3、對市政和交管部門來說:①增加污水中易腐性有機物的含量,有利於污水處理廠的生化工藝;②減少垃圾車的數量和垃圾污水滴漏對路面的污染。
4、對環境和資源回收來說:①減少廚余垃圾對可回收物的污染,提高資源回收率;②改善填埋場和焚燒廠的處理工況,減少滲濾液、沼氣、煙氣等污染物的排放。
使用處理機的缺點是:居民會因此增加若干水、電支出;普遍應用後污水管網的清理可能會有所增加;需逐步調整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
四、 國內外應用情況
(一)國外
世界上有50個國家沒有限制使用廚房垃圾(粉碎)處理機,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洲、紐西蘭和許多歐洲國家。其中美國、丹麥、芬蘭和挪威等國家要求新建住宅必需安裝;而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盧森堡和葡萄牙,既不允許也不鼓勵家庭安裝使用。
美國作為廚房垃圾(粉碎)處理機的發明國,是應用最普遍的國家,至1997年已有上百萬家庭安裝使用,其中多數是住宅開發商和市民的自發行為。紐約市經過21個月的調查和評估後,推薦並立法要求安裝廚房垃圾(粉碎)處理機。歐盟經過充分的論證,也於2003年要求15個成員國根據污水處理普及情況推廣處理機。
(二)國內
廚房垃圾(粉碎)處理機在國內的推廣是從九十年代開始的,有十餘個品牌的產品,外觀和結構大同小異。由於一直沒有政府的行政力量介入,加上市民接受新事物有一個過程,推廣進程緩慢。九十年代末上海和北京市政府開始重視,加上各商品樓盤注重打造「綠色小區」、「環保小區」的賣點,目前已有數十個小區統一安裝了廚房垃圾(粉碎)處理機,數量近萬台。因居民使用後反映效果好,近年有日益增加的趨勢。近幾年來,我國環境污染尤為嚴重,保護環境已成為人人關注的大問題,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做為城市中渺小的一員,也是需要盡到這份責任。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可垃圾污染卻日益增加。垃圾又該如何處理呢?廢棄的電池不要隨意丟棄,因為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的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危害;廢塑料不要掩埋在土地里處理,因為塑料需要極長的一段時間去溶解,並且還會導致農作物減產;廢塑料不要隨便丟棄,避免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及事故。因此回收垃圾不僅可以達到資源的回收利用,還可以保護環境。把垃圾分類丟棄,只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情,而且還能為我們的城市增添一份愛心。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廚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有害垃圾包括廢含汞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焚燒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食物垃圾約占生活總量的 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機垃圾具有分散、量大、處理困難、容易污染環境等特點,對其集中處理,如堆肥,不僅減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與其它垃圾成分離,加快了垃圾分類,有利於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處理。
所以。我認為,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本身的地方,廢舊電池等應該要交給相應的人員手中。
就是我對垃圾分類與管理的看法了。
D. 有哪些出租屋實用神器讓人驚艷
租房最怕的就是環境問題,平時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用一些工具來適當改造出租房,改善生活質量。
最後就是裝飾類的實用物品。比如說牆紙,一般出租房是不允許房客改變家裡的裝修的,如果牆面有處理不幹凈的地方,可以拿牆紙遮住,搬家的死後再扯下來。但牆紙要買質量好一些的,不然在撕下來的時候可能會破壞牆面。比如說小型熨斗,網上有很多便宜、小巧的熨燙機,形狀就比吹風機大一點。想要提升家裡的溫馨度,地毯算是一個神器,如果出租房的條件不好不能鋪地毯,也可以用泡沫地墊代替。
E. 生活中該如何珍惜地球資源
一、節約電能。要注意隨手關燈,可以使用高效節能燈泡。
二、節約水資源。許多廢水都可以循環使用。洗臉、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擦地板、沖廁所、澆花等。
三、節約用紙。紙張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氣,還能少砍伐樹木。
四、減少廢氣排放。交通廢氣和工業廢氣是生活廢氣的主要來源。我們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計程車,還可以騎自行車,盡量少乘坐私家車。
五、垃圾分類處理。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F. 舊磚清理機
舊磚清理機-農民發明家-一部清理舊磚的機器 你網路一下 可以找到他發明的機器,這個機器可以很好的清理舊磚。
G. 請幫我翻譯一下班昭續漢書,謝謝!
扶風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風郡)班彪的女兒,叫做班昭,字惠班。學識淵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節講究禮節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寫作《漢書》,其中有八卷表記和《天文志》沒有寫完就去世了。漢和帝下詔命令班昭在東觀藏書閣繼承班固遺志完成《漢書》。和帝多次下詔讓班昭進宮,並命令皇後和貴人們以老師之禮對待她,班昭因此號稱「大家(gu)」。每當各地或外國有貢獻來的奇異的東西,就下令讓班昭寫詩賦頌揚。當時《漢書》剛一發行,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風郡)的馬融趴跪在樓閣下邊,拜班昭為老師誦讀傳授《漢書》。
H. 發明舊磚清理機的李春磊所提供的聯系電話等無法聯系,現欲購一台舊磚清理機,如何才能購買到
估計是騙人的
I. 浙江有個雷峰塔倒了么聽說幾千年斜塔白蛇娘子放出了么聽說裡面有銀塔封閉舍利子
雷鋒塔是在浙江杭州 現在雷鋒塔還高高的屹立著,不過雷峰塔在以前曾經幾次倒塌,但是後來還是又有重建,聽說幾千年斜塔應該沒有,至於白娘子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愛情故事!
J. 求故宮解說詞
第十二集 永遠的故宮
祖國的土地,天是藍的,水是甜的,空氣是清新的,可盡情地呼吸。每一個行人臉上都透著那麼純潔,我體驗到了精神的幸福。
這是一位文化人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描述他的內心感受。幸福來自於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在新的氣象中,故宮開啟了新的一頁。新的一頁的開啟,發生在1949年的年初。
當時在西柏坡的毛澤東給兵臨城下的解放軍,發出這樣的電報,此次攻城必須做出精密計劃,力求避免破壞故宮、大學及其它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古跡。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率部起義,北平和平解放,使故宮免遭戰火。幾天後,解放軍和平進入了北京城。目睹解放軍入城的人群當中有一個叫馬衡的人,他就是當時故宮博物院的院長。他在日記中寫道:解放軍自永定門入,行列延長數里,整齊嚴肅,頗為壯觀。很快,1949年的3月6日,解放軍的軍管會正式接管故宮,那時還是故宮守衛隊隊員的傅連仲見證了這一天發生的事情。
「我們當初是從這個門進來的,通知以後我們從這個門排隊進來的。」
來到故宮,負責接管工作的是軍管會的代表尹達、王冶秋。
「我們站在這個地方了,我的位置就站在這兒」
當時,故宮的300多名工作人員,聚集在了這個大殿里,等待著歷史性的一刻。
「站三面,西面、東面都有。他們西面沖這邊兒,我們沖西。當時王冶秋、尹達他們也是從後門進來的。從後面上了這檯子。上這檯子後宣布:『造反了!我們造反了!故宮的人從此革命了!我們是革命了!革命人了。』」
這是建國之初,老百姓在天安門廣場上歡慶節日的一個場景,那個時期,人們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就是百廢待興。
這是1949年年初時故宮的景象。
那個時候,不僅一些院落房屋倒塌、荒草沒人,還有很多地方堆滿了垃圾。據說當時的一些老百姓,把故宮稱為一堆破廟。建國之初,中央政府的財政極端的緊張,但在那樣困難的情況下,新生的共和國依然播出專款,來修繕故宮。這些照片記錄下建國初期修繕故宮時的情景。在那些破損和老舊的房子被修復的時候,故宮博物院的庫藏也逐漸充實起來。
這個時候,被溥儀留在天津的一部分故宮舊藏回來了。被國民黨政府從故宮搬遷至南京的文物中,有2000多箱也回來了。1954年的春天,故宮的城牆上,出現了毛澤東的身影。這張照片拍攝於1954年5月20號的下午,這是他在四天之內第三次來到故宮,三次都是登臨故宮的城牆眺望紫禁城。從各種史料中我們沒有查到毛澤東來故宮的詳細記載,這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1956年,張伯駒將自己收藏的李白的《上陽台帖》贈送給毛澤東,毛澤東對李白詩詞頗為推崇,面對這件可能是唯一的李白傳世墨跡愛不釋手。而兩年之後,毛澤東將《上陽台帖》轉贈故宮博物院收藏。
在這之前,毛澤東把稀世的王夫之手跡《雙鶴瑞舞賦》、錢東壁臨寫的《蘭亭十三跋》也分別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從建國開始,在國家的統一調配下,短短幾年時間內,不少流散民間,流失海外,以及存放在東北,天津等地的一百多件國寶級書畫陸續回到了故宮。1953年10月,當故宮繪畫館揭幕時,轟動中外,成為當時中國文化界的一件大事。隨著國家對故宮的投入逐年增加,修繕工程越來越多,但是發生在宮牆里的變化,並不為多數市民所知。
1956年的春天,路過景山大街的人們突然發現,故宮的西北角樓被一個巨大的工棚罩了起來,一時間,北京市民中紛紛流傳,角樓拆下來裝不上了,被故宮的人修壞了。
故宮的角樓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經典,它的結構非常的精巧、復雜,號稱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修建角樓在歷史上就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
早在明朝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傳說:角樓的結構非常復雜,工匠們很久都修不好。這一天,來了一個賣蟈蟈的老頭兒,工匠們發現他的蟈蟈籠子和角樓的構造很相似。按照這個蟈蟈籠子的結構,工匠們終於建起了角樓。後來人們說,這個老頭就是魯班。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實際上角樓獨特的建築工藝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由工匠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堪稱絕技。
春夏交替,秋去冬來,故宮和新中國一起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經過幾年的搶救性修繕和維護,一個面貌一新的故宮展現在人們面前。
這是一張極富歷史意味的照片,拍攝於1961年,照片中的兩個人一個叫溥儀,一個叫鹿鍾麟,37年前,就是這位京畿衛戍總司令鹿鍾麟將遜位皇帝溥儀趕出了故宮,如今他們在新中國的政協禮堂相遇在一起。不久之後,溥儀回到了他闊別近四十年的故宮,感慨頗多,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令我驚訝的是,我離開故宮時的那幅陳舊、衰敗的景象不見了,到處煥然一新。在御花園里,我看到那些在陽光下嬉戲的孩子,在茶座上品茗的老人。我嗅到了古柏噴放出來的青春的香氣,感到了這里的陽光也比從前明亮了。我相信故宮也獲得了新生。」
轉眼間40多年過去了,故宮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這同樣是富有歷史意味的一刻,2004年6月4日的下午,紫禁城全面修繕工程正式開工。這一天,將在故宮的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這是自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以後,近百年來,紫禁城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工程。這也是紫禁城自清代康乾盛世以來,走向新的盛世輝煌的一種象徵。
百年大修,故宮人任重道遠。
「整個要修一遍,而且這一次和它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它這個宮殿的使用功能。我這個宮殿修好以後干什麼用,我是做庫房,我是做展覽室,我還是做原狀陳列的地方。所以這次,在整個工程的定性上我們叫做完整保護,整體維修。」
這次大修將歷經19年時間,總投資近20億元人民幣。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整個故宮中軸線上的建築將以全新面貌迎接世界各地的遊客。到2020年,紫禁城600年華誕的時候大修工程全部結束。到那個時候,世人將重新領略歷史上康乾盛世之時的紫禁城的面貌。
從2004年六月開始,故宮中軸線上東西兩廡的修繕工程陸續開工,我們的攝制組一直跟蹤記錄著大修的過程。三個月之後,當工程進展到中軸線最北端的宮殿欽安殿時,我們紀錄到一次重大的發現。「您那兒來了幾個師傅?等會兒啊,等會兒別動!別動!這兒有有藏文。都別動,別動!我去打電話去。」緊接著他們有了更多的發現。「一、二起,還有呢!這么多!高舉,走、往那邊兒走,給放下去……」
在隨後的一個多星期里,陸續發現了3000多卷佛教經典,全部由藏文撰寫。
這些經卷就是在這三個地方發現的。
這樣重大的發現在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還是第一次。
這些藏文經卷的發現,也引發著故宮很多專家的興趣和猜測。
欽安殿是故宮最重要的道教宮殿,裡面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傳說是故宮的保護神。在這樣一個供奉道教神靈的宮殿里,為什麼會藏有藏傳佛教的經卷呢?據專家說早在元朝的時候,藏傳佛教就開始進入宮廷,明清兩代更為盛行。這些經卷有可能是清朝時加放進去的。皇帝以此來祈求自己擁有更多的智慧、力量,祈求他的王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也體現了,在明清兩代,儒家文化和佛教及道教的相互融合。
一年之後,欽安殿大修即將完工,除了留有少數作研究之用,絕大部分經卷又被放置回寶頂,而尊重歷史,恢復原貌正是這次故宮大修中所遵循的原則。
2005年9月,欽安殿修繕工作全部結束。
2004年7月的一個深夜,故宮大修的運木工作正在進行。由於北京市的交通管制,每次運木的車輛都要在夜裡1點鍾左右進入故宮。
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的時候,所用木材都是最好的楠木和杉木,而現在像當年那樣的巨大楠木已經難見蹤跡,這次故宮大修用的都是大興安嶺的松木,它們也是百里挑一的深山紅松。這次故宮大修使用木料數量巨大,據統計,到目前為止,至少已使用2700立方米的木材。
這次故宮大修,為了保持紫禁城建築的原貌,大量使用了傳統材料和工藝。這位年輕的工人正在塗抹的是「地仗」。附著在木材表面的地仗,將起到保護和防腐的作用。
現在鏡頭里看到的,就是工人們正在故宮的工地上調配地仗。他們把發酵的豬血、白面、桐油、磚灰,這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幾樣東西活在一起,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工藝,通過工匠藝人們一代代的口口相傳而流傳至今。調配地仗的各種材料的構成比例,是被嚴格保密的。
至少從清朝開始,這種工藝就在修繕紫禁城的工程中使用。地仗灰的外面還有薴麻,它可以使「地仗」不開裂。像大門這樣面積較大的地方,最多要鋪六層地仗、兩層薴麻,行話叫「兩麻六灰」。民間傳統工藝的使用,將使大修之後的故宮依然傳承著數百年來,中國傳統建築的歷史。太和殿,人們俗稱金鑾殿,它的確是紫禁城中用金子裝飾最多的宮殿,鋪設太和殿地面的磚叫做金磚,但它卻與金子無關。從明朝初建時起,這種由特殊工藝製成的金磚一直是紫禁城的專用品,在故宮的重要宮殿中都鋪設有這樣的磚。現在我們看到的太和殿金磚,是清朝康熙年間鋪設的。至今,它們依然光亮如新。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金磚出產在蘇州郊外。幾百年來,它的工藝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2004年5月,我們來到蘇州城外的小鎮陸墓,對這種金磚的燒制進行了工藝再現。
當年古代的工匠們製作金磚,需要選土、煉泥、澄漿、制坯、陰干、入窯六道工序,選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掉所謂的「土性」,制好的磚坯也要陰干7個月以上,入窯後要用十萬斤稻殼燒煉2個月。就這樣,從泥土到金磚,要長達兩年的時間。
燒制好的這種磚,為什麼被叫做金磚呢?一種說法時它燒成後,質地極為堅硬,敲擊時會發出金屬的聲音。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明朝的時候,一塊金磚價值一兩黃金,所以被叫做金磚。
這是2005年9月故宮的協和門外,工人們正在鋪設的磚就來自蘇州的御窯廠,這次大修沒有更換重要大殿室內的磚,那些金磚歷經數百年,還依然保存完好。
在這次大修中,還有一道極為獨特的工序就是貼金箔。
貼金箔非常具有觀賞性,工人們先塗上一層特製的金膠,然後把金箔粘貼在金膠之上。有經驗的工人貼的又好又快、用金又省,非十年之功不能達到如此技藝。經過一朵棉花的擦拭,一條金龍就這樣現身了。在這次大修中,故宮使用的金箔來自於有幾百年生產歷史的南京金箔廠。從這種厚厚的金塊變成金箔,需要捶打2萬次以上。
打好的金箔薄如蟬翼、柔似綢緞、輕若鴻毛。只有0.15微米厚,相當於頭發直徑的五百分之一。
故宮專門為這次大修訂制了一千萬張金箔,它們將使修繕好的故宮更加金碧輝煌。
當故宮大修進入2005年3月初的時候,又有了一次令人驚喜的發現。
這一天,正在昭德門上拆卸屋頂的工人,在屋脊正中的琉璃瓦下,發現了一個金屬盒子,這就是傳聞中的寶匣。
它的裡面到底有什麼呢?
經過故宮專家仔細得取證,發現在這個寶匣里有24枚鑄有「天下太平」字樣的金幣,還有五種彩色絲線,五種中葯材,五種香料,五種金屬的元寶和五色寶石。據專家介紹,安放寶匣是為了祈求平安、長久,每樣放置五種,又與陰陽五行有關。
而後這些寶物被故宮文物管理處妥善保存起來。
這是故宮以往大修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場景,來自國外的專家使用國際上最先進的設備,直接參與紫禁城的各項修繕工程。「剛才測量的是建築的後半部分,現在我們要測前面了要重新定位。」百年光陰,兩個時代。當中國民間的傳統工藝和世界上最先進的現代科技同時在大修中使用的時候,紫禁城已經完成了從皇家禁地到博物院再到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跨越。
2005年5月的一個清晨,故宮還沒有開放,太和殿廣場上出現了一些外國人,他們不是普通的遊客,而是來自義大利文化遺產部的文物修復專家。
在太和殿內,義大利專家開始向牆壁里注射樹脂,這個方法可以防止牆皮脫落,讓太和殿的牆壁更長久地保持完好,他們曾經在修復最珍貴的達芬奇壁畫時使用過這種技術。
除了義大利的專家,還有來自美國、日本以及中國香港的古建、文物修復、數字化技術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參與這次大修。
「故宮的保護不是故宮人的,也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它是世界人民的。海內外 ,特別是國這些組織和機構對故宮文物保護上的支持,我們感覺到這是他,不僅是對故宮的古建尊重;他是對中華民族的尊重;他對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所以我們對他們的這種熱情,我們都是給予積極的回應和表示歡迎的。」
這是寧壽宮最北端的倦勤齋,這座宮殿的內部從來沒有向遊人開放過。在這次百年大修中倦勤齋室內裝飾修復被確定為一個重要的試點工程,這個試點工程從2002年起就開始了。今天,來到這里的還有來自美國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的文物專家 T·K,他參與過很多亞洲國家的古老繪畫的修復工作。倦勤齋,是乾隆皇帝為自己做太上皇以後娛樂休閑而修建的。它是紫禁城裡最豪華的宮殿之一,它的內部裝飾,堪稱絕世之作,代表了乾隆時期工藝的最高水平。但現在年久失修,一些地方已經破損,很多地方需要盡快修復。這幅貼在倦勤齋屋頂的叫做通景畫,它運用了西洋透視技法,據說是宮廷畫師朗士寧的學生王幼學畫的。通景畫的修復是倦勤齋室內修復工程最重要的一項,整個工程由故宮博物院和美國世界文物保護基金會合作完成,此時專家們正在揭取通景畫,准備到裱畫室修復。
在故宮的裱畫室內,一位專家正在和面,這是用來修復通景畫的新發明,和好的面團是用來除塵的,既可以粘住畫面表層的塵土,又不損傷顏料。倦勤齋內的通景畫,據今天已經有兩百多年了,這幅畫雖然是貼在屋頂上,但是它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對他的修復,與國寶級書畫的待遇一樣,完全按照傳統工藝流程進行,整個修復過程需要大大小小近百道工序。
這層貼裱在畫面背後的是乾隆高麗紙,與他材質相同的紙,今天已經很難找到。美國專家提議用韓國生產的傳統紙張,但是在兩百年歷史的乾隆通景畫背後托裱上外國生產的紙,故宮的專家們難以接受,他們堅持使用中國自己的紙張。
一年多後,他們終於在安徽潛山的一個小山村,找到了這種完全手工生產的傳統紙張。經過7名專家歷時一年多的努力,通景畫的修復工作全部完成。但修復好後,它暫時還不會被貼裱到倦勤齋的屋頂上。
這幅通景畫將在倦勤齋其他修復工作完成時,作為最後一道工序,重新回到倦勤齋。就在專家們修復通景畫的時候,倦勤齋室內的修繕工作還在進行。
2005年5月,當工人們對倦勤齋室內進行清理的時候,在寶座床的木板下,又有了新的發現。
這是一個象牙雕刻的花蕾。
這是從飾物上散落下來的彩色玻璃珠。
這個玉石的瓶蓋為什麼會端端正正地出現在這里,故宮的專家也無法解釋。
歷經幾百年歲月,古老的紫禁城依然不斷給今天的人們帶來新的驚奇,在這座滄桑而神秘的宮殿中,不知還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就在故宮的建築進行大修的同時,它的內部也在發生著變化,有40多年歷史的珍寶館和鍾表館重新布置後再次開放,同樣的文物,帶給人們的是全新的感受。
與此同時,更多的館藏文物,以不同的形式陸續與觀眾見面,故宮現有館藏文物150萬件,由於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多年來,許多文物只能沉睡庫房。從2004年起,一項為時七年的文物清理計劃全面啟動,包括收藏文物、宮廷生活用品以及各類資料在內的所有文物將通過最現代的信息化管理技術完成全面清點,並納入正規管理得到妥善收藏。
這些凝結著千百年文化藝術結晶的珍品,將和這座宮殿一起,作為人類共同的財富,留傳後世。
「故宮博物院作為社會和公眾的博物院,應該是越來越年輕的。因為,我們應該把一個古老的紫禁城、古老的故宮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用多種多樣的渠道把它提供給社會,讓社會和公眾走進紫禁城。」
「從午門進來,沿著參觀路線在觀眾的人群里,一面走一面聽著觀眾的議論。特別是我們有了新的改進的展覽,我們有的新的服務措施得到觀眾的由衷贊嘆的時候,我會非常高興。」
「我們這一代人應該碰上了最好的機遇。我們也有決心把我們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好,也有決心把故宮博物院建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館。」
2005年10月,故宮博物院度過了它的八十歲生日。
「這就是太和殿,這個廣場就叫做太和殿廣場。」
「以前皇帝跟大臣們舉行重大儀式就是在這里,太和是取自《周易》……」「這就是太和殿,這是故宮建築群中最高的一個建築「請看這里就是太和殿,早晨皇帝在這里上早朝。國家有大型活動也在太和殿舉行。在這兩側文武百官排成兩隊,向皇上高呼:『萬歲!萬歲!』」
紫禁城,初建於明朝,鼎盛於清代,五百年間它曾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帝王將相的舞台。故宮博物院,得名於1925年,八十年來,它歷經風雨,走向復興,最終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藝術寶庫。今天,紫禁城既古老又新鮮,它正承載著歷史,創造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