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類十大罪惡發明是什麼
罪惡發明第十名:克隆人
機器克隆人展覽會早已在不同的國家隆重上演,根據人回類為原型基礎研究製造出答來的機器克隆人,能說話能唱歌,甚至有敏銳的自身感官系統,能為你斟茶倒水,打理你的生活瑣事,發明者對此感到無比驕傲榮耀,平凡人對此倍感新奇甚至興奮,於是開始幻想有那麼一天機器克隆人可以成為人們身邊最得力的助手夥伴,這樣的想法真的就那麼合理嗎?
每一個克隆人發明者都以一顆為人類服務而付出的心,然後去鑽心研究這一項事業,那麼這固然是件好事,不過,如果有天你打開門看見千軍萬馬的鋼鐵克隆人,閃爍著一雙藍色激光大眼,視線隨便一掃,你與撒旦的距離也就不遠了。這不是危言聳聽,世界無奇不用,科幻片里的畫面也不只是毫無根據的幻想喲!
Ⅱ 第一個電腦是誰發明的
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爾電機學院,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來賓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里,因為他們要參加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揭幕典禮。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外形奇怪、渾身閃閃發光的龐然大物。
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這個龐然大物佔地面積達170平方米,重達30噸。在揭幕儀式上,"埃尼阿克"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分別在1秒鍾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來賓們喝彩不已。然而誰又知道,在這個龐然大物誕生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Ⅲ 給力是誰發明的
來源出處 : 最早廣泛使用給力一詞的是一家叫做「給力網」(又名雷人給力網)的網站,該網站主要關注古今中外、人文歷史、天文地理、熱門新聞、圖片、視頻等等各方面的最雷最給力的資訊。在一些男性網友之間很受歡迎.給力一詞開始慢慢流傳開來,在世界盃期間由於給力網的網友的對給力一詞的廣泛運用,「給力」一詞正好能很好的表 冠易科技給力 達網友看球賽的緒,「給力」一詞開始成為熱門詞彙,廣泛流傳。 世界盃期間,網友們說的最多的詞是什麼?不是越位,不是進了進了,而是給力。「西班牙太給力了。」「不給力 [1] 啊,德國。」……類似於這樣的感嘆聲不絕於耳。但是追根溯源,一些網友卻又納悶了,這「給力」一詞究竟從哪來的呢?其實,秘密就在由「cucn201」配音組配的六集《搞笑漫畫日和》中。 在《西遊記——旅程的終點》一集中,畫面一開始,師徒三人(動畫設定為八戒仙去了)歷經磨難到達天竺後,卻發現所謂的天竺只有一面小旗子,上書「天竺」二字。弄得師徒三人都愣了神,悟空不無抱怨地說:「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老濕。」悟空的這番話也成為後來「給力」一詞的淵源。所謂「不給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預想的目標相差甚遠。而「給力」自然就是有幫助,有作用,給面子的意思了。 以上出處不全面,其實「給力」一詞是從閩南話演變過來的。閩南話、海南話中,給力就是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2] 。會說閩南話的人直接用「夠力」(閩南話音)來解釋「給力」就便一目瞭然!! 在茅台話裡面,「給力」可以用「得力」來表達。 「給力」一詞解釋:給力不是外來詞,它是閩南漳州話,來原於古中原的閩南話。這個詞的「給」的漳州讀音與「革」、「戟」本地讀音一樣,不是讀為普通話的「gěi 」,「力」也不是讀為「lì」,原讀音 。「給力」是動詞,也可做形容詞。表示凝神、用勁、發力。例:在漳州,嬰兒學上台階,抬腿邁上時,大人會說「給力」;又如:某人盡其十分力氣幹完某事,人家會稱贊「真給力」。江蘇給力「文化強省」,以漳州話而言十分貼切。 編輯本段英文表述 請看例句: 「Being smart, acrid, alternately sharp and sentimental, Jackie Peyton is compelled to make sense of the chaos and to level the playing field whenever she can. There』s a forcefulness to the character.」 「聰明且尖刻,時而嚴肅冷酷,時而多愁善感;在諸多復雜情況面前,傑基佩頓不得不保持清醒,能屈能伸。這是一個十分給力的角色。」 forcefulness to the character 給力的角色,這句話里用了 forcefulness 表示很給力的東西。 當然還可以用 How fantasitic、cool、awesome,etc!--- 感嘆詞表達 還可以用 strong, powerful, cool, awesome, etc 形容詞來表達。總之,視語境不同,表達方式多種多樣…… 英文:gelivable 其他翻譯: geilivable geilivalbe geliable geiliable [生造詞]由中文"給力"生造出來的英文詞彙 另有一詞 ungeiliable 意為 "不給力" un表示否定 geili為「給力」的漢語拼able為形容詞詞尾表示
Ⅳ 電腦是誰發明的
【計算機 - 發展過程】
計算機進化過程
1642至1643年,巴斯卡(Blaise Pascal)為了幫助做收稅員的父親,他就發明了一個用齒輪運作的加法器,叫 「Pascalene」 ,這是第一部機械加法器。
1666年,在英國Samuel Morland發明了一部可以計算加數及減數的機械計數機。
1671年,著名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G.W.Leibnitz)製成了第一台能夠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機械式計算機。
1673年, Gottfried Leibniz 製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圓柱形轉輪的計數機,叫「Stepped Reckoner」,這部計算器可以把重復的數字相乘,並自動地加入加數器里。
1694年,德國數學家,Gottfried Leibniz ,把巴斯卡的Pascalene 改良,製造了一部可以計算乘數的機器,它仍然是用齒輪及刻度盤操作。
1773年, Philipp-Matthaus 製造及賣出了少量精確至12位的計算機器。
1775年,The third Earl of Stanhope 發明了一部與Leibniz相似的乘法計算器。
1786年,J.H.Mueller 設計了一部差分機,可惜沒有撥款去製造。
1801年, Joseph-Marie Jacquard 的織布機是用連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編織的樣式。
1854年,George Boole 出版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f Thought」,是講述符號及邏輯理由,它後來成為計算機設計的基本概念。
願您開心!!!
Ⅳ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電腦是誰
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台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於一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 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台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第一代計算機 誰發明了計算機 像許多偉大的發明一樣,計算機也成為美國聯邦法庭專利糾紛案的重要物證。1967年,霍尼韋爾公司提起訴訟,聲稱斯佩里 — 蘭德公司的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侵犯了其對計算機技術的專利權。當法官裁決霍尼韋爾一方獲勝,並承認其對阿塔納索夫 — 貝里計算機擁有的權利那一刻,艾奧瓦州立大學數學和物理學教授約翰 · 阿塔納索夫實質上成為計算機之父。 如果真有一個人能夠將計算機技術的榮譽攬於一身,這個人就是阿塔納索夫,這項技術無疑建立在數十年的小成就的基礎上。早在18世紀30年代,倫敦的查爾斯 · 巴比奇就設計了一台 「 分析機器 」 ,能夠進行算術和代數運算。1936年,一個後來協助破譯納粹德國密碼 「 愛尼格瑪 」 的英國人阿蘭 · 圖靈意識到,運演算法則 —— 實質上是數學問題藍圖 —— 能夠被機器應用來記錄步驟。今天的計算機存儲演算法程序來執行有數百萬步驟的運算。 南加州大學的一名教授道格拉斯 · 托馬斯說,另一個變革的時刻是美國海軍在二戰時要求麻省理工學院研製能夠進行戰爭模擬的計算機,結果有如一場龍卷風。托馬斯說: 「 這台機器最終快得可以做一次跟戰爭實際所用時間一樣的復雜的模擬。 」 第一台商用計算機由發明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的那位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設計,叫做通用自動計算機I(UNIVACI),顧客是美國人口普查局。
Ⅵ 誰發明的電腦
發明者:艾克特及曼奇里(美國人)
年份:1945年
地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要講電腦,先要提出電腦的位代號,英國的布爾建立布爾代數的一殷邏輯法,為現代的計算機及電腦奠下基礎。至於第一「台」電腦是設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內,該電腦名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中文名為「電子數字積分儀電腦」。
這台佔了整間房子的電腦重30噸,用了一萬八千支真空管及六千個開關掣,ENIAC 每秒鍾可以進行五千次數字運算,不過此腦本身也有弱點,那便是缺乏記憶體,只是一部大型的計數機。
電腦晶片的出現:由於真空管本身體積較大,科學家貝爾在1948年發明電腦晶片代替真空管,令電腦的體積縮小了又不會散發大量熱力。後來艾克特及曼奇利聯同數學家范紐曼便共同解決電腦的弱點,令電腦能運算外,也能自行執行命令,這便是現時電腦的基本模式。
帕斯卡於1642年設計出了電腦的圖紙,連外殼和齒輪用什麼樣的金屬材料都作了認真的選擇,同年造出了一台電腦。這是世界上第一台齒輪式電腦。
帕斯卡的這台電腦可以計算到8位數字,表示數字的齒輪共16個,每個齒輪均分成10個齒,每個齒表示0~9中的一個數,並按大小排列。8 個齒輪在上面組成垂直齒輪組,從左到右構成8位讀數,分別表示個位數、十位數、百位數……千萬位數;另外8個齒輪在下面組成水準齒輪組,從左到右可以進行 8位數的加減。
帕斯卡發明的鍾表式齒輪電腦,是機械式電腦的初級階段。它的外殼用黃銅製成,精緻美觀。但這台電腦的功能還很差,做乘法時必須用連加的方法;做除法時,也只能用連減的方法,而且這台機器需用一個小鑰匙撥動一下方能計算,每次計算結束,都必須復原到零位以後,方可重新計算,很不方便。在計算過程中它又常發生故障。但是帕斯卡電腦的發明對以後電腦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帕斯卡一下子成了著名人物。
6年後,帕斯卡對自己發明的電腦提出了專利申請,1649年獲得專利權。當他的電腦在盧森堡宮展出時,成千上萬的人被吸引住了。帕斯卡自己也為這一偉大傑作而陶醉,他時常到盧森堡宮去看這件不朽的「藝術品」,深感自豪。帕斯卡電腦的發明是人類在計算工具上的新突破。它發明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這台電腦本身的使用價值,它告訴人們用純機械裝置可代替人的思維和記憶。從此在歐洲興起了「大家來造思維工具」的熱潮。至今還有很多遊人和學者慕名前往盧森堡宮參觀這一歷史上的珍品——世界上第一台齒輪式電腦。
目前,帕斯卡發明製造的齒輪式電腦還保留有6台。其中5台在巴黎藝術和手工藝品博物館內,一台保存在德累斯頓的物理教學沙龍。這些電腦長約30~側厘米,寬15厘米,高10厘米,是科學史上難得的珍品。
帕斯卡一直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台齒輪式電腦的發明者,他也為自己的這一成就而感到無比自豪。但在帕斯卡發明之前,德國的數學家卡什爾已設計製造出6位數的齒輪式電腦。卡什爾是著名的東方語言學家,數學家。他對天文學也有頗深的研究。他常困於大量的數據計算,被繁雜的計算攪得精疲力盡。現實中的問題促使他創造一種新的得力的計算工具,來減輕計算上的沉重負擔。1623年,他開始著手構思設計,同年造出了樣機,以後又進行了一些改進。這台電腦的原理與帕斯卡的有相同之處,使用過程中也極易發生故障。從歷史上來看,人們對卡什爾發明電腦了解很少,它的社會影響極小,直到1958年,人們才在有關歷史資料中得知他發明齒輪式電腦的情況。因此,在談到第一個齒輪式電腦發明時,不能不提及卡什爾。實際上,卡什爾才是齒輪式電腦的第一個發明者。
Ⅶ 第一個是誰發明的
發明者:艾克特及曼奇里(美國人) 年份:1945年 地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要講電腦,先要提出電腦的位代號,英國的布爾建立布爾代數的一殷邏輯法,為現代的計算機及電腦奠下基礎。至於第一「台」電腦是設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內,該電腦名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中文名為「電子數字積分儀電腦」。 這台佔了整間房子的電腦重30噸,用了一萬八千支真空管及六千個開關掣,ENIAC 每秒鍾可以進行五千次數字運算,不過此腦本身也有弱點,那便是缺乏記憶體,只是一部大型的計數機。 電腦晶片的出現:由於真空管本身體積較大,科學家貝爾在1948年發明電腦晶片代替真空管,令電腦的體積縮小了又不會散發大量熱力。後來艾克特及曼奇利聯同數學家范紐曼便共同解決電腦的弱點,令電腦能運算外,也能自行執行命令,這便是現時電腦的基本模式。 帕斯卡於1642年設計出了電腦的圖紙,連外殼和齒輪用什麼樣的金屬材料都作了認真的選擇,同年造出了一台電腦。這是世界上第一台齒輪式電腦。 帕斯卡的這台電腦可以計算到8位數字,表示數字的齒輪共16個,每個齒輪均分成10個齒,每個齒表示0~9中的一個數,並按大小排列。8 個齒輪在上面組成垂直齒輪組,從左到右構成8位讀數,分別表示個位數、十位數、百位數……千萬位數;另外8個齒輪在下面組成水準齒輪組,從左到右可以進行 8位數的加減。 帕斯卡發明的鍾表式齒輪電腦,是機械式電腦的初級階段。它的外殼用黃銅製成,精緻美觀。但這台電腦的功能還很差,做乘法時必須用連加的方法;做除法時,也只能用連減的方法,而且這台機器需用一個小鑰匙撥動一下方能計算,每次計算結束,都必須復原到零位以後,方可重新計算,很不方便。在計算過程中它又常發生故障。但是帕斯卡電腦的發明對以後電腦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帕斯卡一下子成了著名人物。 6年後,帕斯卡對自己發明的電腦提出了專利申請,1649年獲得專利權。當他的電腦在盧森堡宮展出時,成千上萬的人被吸引住了。帕斯卡自己也為這一偉大傑作而陶醉,他時常到盧森堡宮去看這件不朽的「藝術品」,深感自豪。帕斯卡電腦的發明是人類在計算工具上的新突破。它發明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這台電腦本身的使用價值,它告訴人們用純機械裝置可代替人的思維和記憶。從此在歐洲興起了「大家來造思維工具」的熱潮。至今還有很多遊人和學者慕名前往盧森堡宮參觀這一歷史上的珍品——世界上第一台齒輪式電腦。 目前,帕斯卡發明製造的齒輪式電腦還保留有6台。其中5台在巴黎藝術和手工藝品博物館內,一台保存在德累斯頓的物理教學沙龍。這些電腦長約30~側厘米,寬15厘米,高10厘米,是科學史上難得的珍品。 帕斯卡一直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台齒輪式電腦的發明者,他也為自己的這一成就而感到無比自豪。但在帕斯卡發明之前,德國的數學家卡什爾已設計製造出6位數的齒輪式電腦。卡什爾是著名的東方語言學家,數學家。他對天文學也有頗深的研究。他常困於大量的數據計算,被繁雜的計算攪得精疲力盡。現實中的問題促使他創造一種新的得力的計算工具,來減輕計算上的沉重負擔。1623年,他開始著手構思設計,同年造出了樣機,以後又進行了一些改進。這台電腦的原理與帕斯卡的有相同之處,使用過程中也極易發生故障。從歷史上來看,人們對卡什爾發明電腦了解很少,它的社會影響極小,直到1958年,人們才在有關歷史資料中得知他發明齒輪式電腦的情況。因此,在談到第一個齒輪式電腦發明時,不能不提及卡什爾。實際上,卡什爾才是齒輪式電腦的第一個發明者。
Ⅷ 第一個發明電腦的人叫什麼
嚴格意義上說第一台電腦不是一個人發明的,電腦的發明是一群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數學家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馮•諾依曼自小就顯示出過人的天賦。他6歲能心算八位數除法,8歲掌握微積分,12歲能讀懂波萊爾的《函數論》。馮•諾依曼一生在數學、量子物理學、邏輯
學、軍事學、對策論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但參與人類第一台實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的研究卻始於偶然。時至今日,遍布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計算機都仍然遵循著馮•
諾依曼的計算機基本結構,統稱之為「馮•諾依曼機器」。所以,人們尊稱馮•諾依曼為現代計算機之父。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領導,為美國陸軍軍械部阿伯丁彈道研究實驗室研製了一台用於炮彈彈道軌跡計算的「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簡稱ENIAC)。這台叫做「埃尼阿克」的計算機佔地面積170平方米,總重量30噸,使用了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40千瓦,可進行5000次加法/秒運算。這個龐然大物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舉行了揭幕典禮。這台計算機的問世,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