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培養幼兒創造力

培養幼兒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06-24 15:00:17

①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

孩子沒有創造力想像力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建議帶孩子去做個感統測評吧,如果進行感統訓練的話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② 學前兒童創造力培養的意義

什麼是創造與創新能力?

兒童通過繪畫、寫作、雕塑、戲劇、舞蹈、運動、科學探索等活動來表達自己的創造性思想和情感。創造力可以用許多形式來表達,比如孩子如何完成一個任務或如何解決一個新問題。

創造力的一部分是學習創新。幼兒的創新是他們如何驗證自己的思維和如何與世界互動。兒童通常從模仿觀察到的行為開始,如果典型的方法不起作用,他們開始使用新穎的想法或解決方案進行創新解決問題。

創造與創新能力學習成果在K-12階段的體現

③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

幼兒園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首先就應該讓幼兒多去參加一些活動,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在活動中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就可以慢慢的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同時平時課堂上也要多提問,讓孩子學會去思考。

④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一部充滿了創造 的歷史。從窯洞到摩天大樓,從馬車到宇宙飛船,從松明到人造太陽。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創造,而創造來源於人。只有人擁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才能打破常規,創造奇跡。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一樣,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的念頭、獨特的思想...、獨特的看待問題的角度、獨特 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在孩子看來沒有絕對的標准去評判事物,而正是後來大人們所傳授的固有的、被人公認的、已有的知識,迫使孩子慢慢放棄自己的「怪念頭」, 成為有著和別人一樣的眼光、一樣的思維方式的人。當然有人會說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什麼不好,至少大家都按照一樣的標准和方式去生活。對。但社會的發展,個人的成功需要的是與眾不同的創造性的思維,才能創造出更大的人類進步,而不是手握著先人的知識成就毫無進步。 人的創造力的發展開始於嬰幼兒期,幼兒期和學齡期是培養和發展孩子創造力的關鍵時期。此時奠定的基礎可能會影響到人生發展的全過程。而據有關創造力研究結果表明:4歲時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測試得分最高,到5歲以後開始下降。 原因何在? 美國創造性思維研究專家托倫斯等也發 現,3-5歲是孩子創造性能力的高速發展時期,而5歲以後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我國的孩子同樣也存在著先上升後下降的現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家庭和學校兩方面的影響造成了這樣的現象。孩子在嬰幼兒期在幼兒園或者家庭中主要的活動是以游戲為主,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游戲活動很少約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間,去 隨意地玩、隨意地想、隨意地發揮。而這時家長和老師也不會對孩子的想法或行動進行過多地干預,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胡思亂想遭到別人的否定和指責。所以創造性思維發展良好。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就要開始面對學習活動,這時的家長和老師就變得「嚴厲」起來,因為他們此時強調的是孩子應該掌握更多的知識, 更重視孩子能否正確地思考。他們會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該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因為有了統一的標准,孩子的行為又隨時受到成人們的監督和評 價,當孩子沒有按照成人教給他的那樣去做,孩子就會受到批評和懲罰。這樣孩子為了迎合成人,漸漸放棄了自己的「胡思亂想」,乖乖地向著成人們想要的答案思 考著,這樣自己便能得到大人們的贊賞和獎勵。因此,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怎樣培養? 創造性思維難能可貴,社會需要發展,發展就要依靠創造力,只有孩子擁有了創造性思維,才能保證社會的進步。那麼,在家庭中,家長應該怎樣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並讓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更好、更順利地發展呢?游戲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游戲是幼兒的主 導活動,在游戲中,孩子的創造力日益提高,從單純的模仿發展到創造,他們逐漸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開展新型的游戲情節,創造性地扮演角色,創造性地製作游戲道具等。但是游戲水平的發展並非完全是自發的,在游戲中發展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是需要家長的啟發引導的。 通過繪畫培養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家和教 育學家一直認為繪畫是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好方法。因為繪畫會促進右腦的發育。另外繪畫可以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在炫麗的色彩世界中,孩子情緒興奮愉快,這個時候,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下。可以促使孩子右腦的發育,增強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接觸繪畫,並且給孩子一個 自由的欣賞和實踐的空間,隨心所欲地畫,自由想像地畫。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平時家長應該多和孩子進行對話,多給孩子講故事。在與孩子說話時,要因勢利導,抓住機會,就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對話,這樣可以促使孩子啟動思維,即興表述生動的語言。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結合之前的故事情節,進行合理又有創造性的推斷,完成故事。 多動手培養創造性思維。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促使他們一刻也停不下來,總是摸摸這、動動那,這個時候的家長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弄亂了東西,而粗暴地制止,應該對孩子的好奇心給予鼓勵,同時給孩子正面的解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搞一些小發明。在手指尖的觸摸過程中創造性思維也就得到了最好的發展。 愛心提示 家長應該避免的錯誤態度: 對孩子的想法不屑一顧。即使在你看來孩子的想 法很可笑,但那一定有孩子自己的道理,你或許應該去認真地聽聽。對孩子的行為漠不關心。孩子在進行游戲或繪畫等活動時,家長不要不聞不問,你可以多關注孩子,當他有創造性的表現時,應該給予鼓勵和贊美,這樣孩子的創造性就更高了。 佔用孩子的活動時間。家長不要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孩子本該自由活動的時間都拿來練習小提琴。這對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將會造成阻礙。 輕視孩子。家長有時不能輕視了自家的小不點,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當孩子向你提出一個讓你看似已經超出了他的智力水平的問題時,也要盡量地向他解釋,而不是粗暴地對他說:「說了你也不懂!」 用不變的教育方法對待你已經變化的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家長的教育方法需要做相應的改變。讓你的孩子時刻能接受你的教育,為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⑤ 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創造力的重要性 1、從個人本身出發。創造力是衡量一個人聰明與否的重要標准。 聰明的大腦要符合什麼條件 第一,同樣的作業,頭腦聰明的人無需怎樣努力,就能輕松做完;參加各種考試,無需挑燈夜讀,就能輕鬆通過而且成績優良。 第二,處理問題靈活而且有創造性。聰明並不是指體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未來的社會需要創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規律和原理的科學家、塑造不朽光輝形象的文學家、善於經營理財的企業家、發明設計新產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業中有所作為的人……這些都是創造型人才。要成為這樣的人,都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是多麼重要。 二、如何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的培養有多種途徑,學校的、社會的,當然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場所——家庭,則是創造力培養的搖籃。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一)第一步,發現孩子的創造火花,保護孩子的創造萌芽。 家長應注意發現孩子的創造力萌芽,保護孩子最原始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就如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兒童本性中潛藏著強烈的創造慾望,只要我們在教育中,注意誘導,並放手讓兒童實踐探索,就會培養出創造能力,使兒童最終成為出類拔萃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否則,這種可貴的創新精神萌芽,就會被扼殺在搖籃中,兒童只能在模仿順從中長大,失去創造的機會、條件和信心,而最終很可能成為平庸的、缺乏獨立見解的人,被時代所拋棄。 ●如何發現 1、該了解,幼兒的創造與成人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的創造者。當你看到你的孩子把新買來的玩具拆開來,都看看西看看,說他要研究一下時,當你的孩子揪著一個問題打破沙鍋問到底時,當你的孩子一邊玩著娃娃家玩具,一邊自言自語時,這些都是孩子創造火花的閃現。我國創造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會的,而現在會了,就是一種創造;凡是別人沒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的,就是一種創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別人的基礎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創造。例:穿衣服時,有一天發現把圖案放下面才不會穿反;搭積木時比圖紙多了一根煙囪。 2、對創造性思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創造性思維不單指變通性、求異性,還包括流暢性。例:你嘗到過哪些味道,是吃什麼東西時嘗到的。(都是甜的,只是東西不同,流暢性,其他味道,變通性),年齡越小的孩子,流暢性表現越多。 ●如何保護 對傳統的壞孩子進行一次全新的審視。傳統的壞孩子或者是過分頑皮的,或者是倔強的,或者是怪怪的,研究表明「壞孩子」蘊藏著發展創造力的可能性。心理學家指出: 越有反抗精神,越有判斷力 古怪脾氣與乖僻者,往往比較聰明 撒謊的孩子一般創造想像比較豐富 解決問題過程中錯誤多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快的發展可能性 疑問多的孩子比樣樣都理解的孩子更有前途 越是頑皮的孩子越有豐富的創造力 亂塗亂畫的孩子才有豐富的想像力 越是不和群的孩子,越有豐富的發展潛能 (二)第二步,用多種途徑培養、隨機教育,多讓孩子提問。 1、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生活方式影響孩子。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一個手段就是言傳身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你們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們的孩子。試想,一對墨守成規地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要有創造力,如何能去欣賞和保護孩子的創造火花呢?反之,如果你是一位在於孩子玩耍中,想出各種新玩法的父親,或者你是一位善於利用周邊的事物創造美的環境的母親,你是一個在工作生活中具有創新精神的人,那麼至少,你的孩子會在你的身上感受到創造是一件快樂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而我們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了,他才會…… 2、利用玩具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購買玩具的標准:選擇功能多,需要孩子操作的,而不選功能單一,以視聽為主的玩具。宜買半成品玩具,不買成品玩具。 ★不是買來的玩具才是玩具,多提供廢舊物品能提高孩子的替代能力。 ★先讓孩子探索、嘗試玩新玩具,而不應先教給孩子玩法,或先看圖紙。 ★允許孩子收藏不值錢的東西。 ★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方式排放玩具。家裡與幼兒園不同……不必過分強調整齊。

⑥ 如何引導,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是其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先導,是創造的巨大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造。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家長應予以愛護、鼓勵和引導,使之合理的發展。 幼兒對事物產生好奇,應鼓勵他提問。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在動腦筋,進行積極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兒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於一個問……。」為此,他強調要解放幼兒的嘴,使他敢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麼重大的創造發明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好提問題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體現,是創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長要善待幼兒的發問,認真解答並力求回答的生動具體,使孩子從小能夠享受到探索事物奧妙的樂趣。 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奇思異想是創造思維的源泉。平時,孩子總喜歡歪著腦袋、拖著兩腮靜靜的思考,並經常產生一些不合邏輯的想法。對於這些想法,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心理,家長切不可認為是「瞎想」、「胡鬧」予以指責和否定,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斷送孩子的創造慾望。 有鑒於此,家長要允許幼兒自由地想像,允許他們產生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觀念,如孩子的繪畫中會出現 「紅海洋」、「藍太陽」、「五彩樹」等,這是他們獨特思維、豐富想像的體現,我們應予以鼓勵並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如講故事、童話敘述、朗誦詩歌、音樂、小製作等,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獲得間接知識,豐富想像的內容。 三、豐富幼兒的認知 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原有事物的認識基礎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創造的基礎。沒有感知經驗作鋪墊,想像、創造必定是枯竭、貧乏的。因此,家長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家長可向幼兒提供合適的讀物和音像材料,創造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孩子剛出生不久,家長可搖鈴鐺給他聽,掛彩色氣球給他看。因為嬰兒正是在不斷對外界環境信息的接受與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大腦和各種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加速了智力發展的進程。嬰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狹窄,但其智力發展速度又甚快,這就要求家長應經常帶他去看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逐步擴大他的眼界和經驗。例如,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或帶孩子去兒童游樂活動場所。由於孩子走出了家門,看見聽到各種各樣新穎的東西和聲音,就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激起興奮點,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為其將來的創造性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有觀察才能有發現,幼兒生而具有獨特的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系,幼兒就會以一種輕松的洞察力獨特的感受到周圍的事物。所以,家長可利用周圍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 四、鼓勵幼兒動手動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手腳、眼睛、嘴巴、時間與空間)。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才能使創造思維的結果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長要鼓勵引導幼兒多動手。研究者發現,適度的練習,有助於增長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其創造力的開發。幼兒在一次次動手做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操作中的問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難免會「闖禍」或出差錯,對此,家長應持寬容態度,理解幼兒,而非批評責備。 當然,家長要精心為孩子提供「精神營養」――玩具與圖書。但並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長應視孩子的實際水平,選購最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玩具,如小積木、拼插車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傢具等。這些玩具可幫助孩子辨別不同的形象與顏色,認識物體,對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均大有益處。使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在創造性的玩法中獲得發展。圖書對於激發孩子智力有其獨到功能。圖書中的故事基本以圖為主,為幼兒提供了生動的直觀形象。但由於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長應幫助他理解作品的內容,可先給孩子講一兩遍,然後讓他自己重述其內容,這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五、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幼兒的行為是受成人控制還是自主支配,這會直接影響其創造才能的發揮。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促發創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輕松、無拘無束和活潑的氣氛有助於創新活動的發展。陶行知先生也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宜過分限制他的活動。幼兒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活動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限制孩子的活動就意味著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裡,自稱在「種樹」;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攪,說是「撈魚」。這在許多家長看來是「胡鬧」,因為家長只要求孩子干凈、整齊、聽話和守規矩,結果使孩子變得怯懦,不敢說、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這種過分限制幼兒活動的教育方法是極為有害的。家長應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玩耍,多讓孩子在沙灘上、公園里、大海邊自由地做游戲,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躍等。只有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活動氛圍中,幼兒創造的潛力才能得以較好的發展。因此,父母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能力,容許幼兒自主嘗試以及做決定。尊重獨創性,鼓勵多樣性,使幼兒樹立創造的勇氣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體的興趣和動機是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我國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超常兒童的心理結構通常是智力、創造力、非智力三種成份的獨特組合,其中智力是發展的基礎,創造力是發展的高度,而個性心理則是發展的動力和支柱。托蘭斯在1973年曾得出結論:培養創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須促使認知與情感這兩種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從情感和智力對創造力發揮的影響來看,很多情況下,情感的力量遠比智力強大。具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的偉大發明和發現始終伴隨著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創造過程絕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動,沒有火熱的崇高的情感動力,創造活動就無法展開。 因而,家長要重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自製力,要求幼兒定時完成任務,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幼兒有冒險精神,這里所說的冒險性是指,他敢於嘗試對其結果毫無把握的新鮮事情,並從中體驗樂趣,享受成功;培養幼兒對創造活動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等。 總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合理利用影響幼兒創造力的每個積極因素,使幼兒——「發展中的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

⑦ 社會領域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的創造力的話,其實在幼兒的零至兩歲啊,應該是兩至三歲之間是最好的開發創造力的一個機會,可以讓他多培養一些像樂高積木的搭灶創建這種也蠻好的。

⑧ 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⑨ 怎樣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是其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先導,是創造的巨大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造。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家長應予以愛護、鼓勵和引導,使之合理的發展。
幼兒對事物產生好奇,應鼓勵他提問。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在動腦筋,進行積極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兒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於一個問……。」為此,他強調要解放幼兒的嘴,使他敢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麼重大的創造發明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好提問題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體現,是創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長要善待幼兒的發問,認真解答並力求回答的生動具體,使孩子從小能夠享受到探索事物奧妙的樂趣。
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奇思異想是創造思維的源泉。平時,孩子總喜歡歪著腦袋、拖著兩腮靜靜的思考,並經常產生一些不合邏輯的想法。對於這些想法,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心理,家長切不可認為是「瞎想」、「胡鬧」予以指責和否定,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斷送孩子的創造慾望。
有鑒於此,家長要允許幼兒自由地想像,允許他們產生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觀念,如孩子的繪畫中會出現 「紅海洋」、「藍太陽」、「五彩樹」等,這是他們獨特思維、豐富想像的體現,我們應予以鼓勵並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如講故事、童話敘述、朗誦詩歌、音樂、小製作等,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獲得間接知識,豐富想像的內容。
三、豐富幼兒的認知
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原有事物的認識基礎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創造的基礎。沒有感知經驗作鋪墊,想像、創造必定是枯竭、貧乏的。因此,家長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家長可向幼兒提供合適的讀物和音像材料,創造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孩子剛出生不久,家長可搖鈴鐺給他聽,掛彩色氣球給他看。因為嬰兒正是在不斷對外界環境信息的接受與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大腦和各種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加速了智力發展的進程。嬰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狹窄,但其智力發展速度又甚快,這就要求家長應經常帶他去看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逐步擴大他的眼界和經驗。例如,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或帶孩子去兒童游樂活動場所。由於孩子走出了家門,看見聽到各種各樣新穎的東西和聲音,就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激起興奮點,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為其將來的創造性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有觀察才能有發現,幼兒生而具有獨特的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系,幼兒就會以一種輕松的洞察力獨特的感受到周圍的事物。所以,家長可利用周圍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
四、鼓勵幼兒動手動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手腳、眼睛、嘴巴、時間與空間)。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才能使創造思維的結果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長要鼓勵引導幼兒多動手。研究者發現,適度的練習,有助於增長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其創造力的開發。幼兒在一次次動手做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操作中的問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難免會「闖禍」或出差錯,對此,家長應持寬容態度,理解幼兒,而非批評責備。
當然,家長要精心為孩子提供「精神營養」――玩具與圖書。但並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長應視孩子的實際水平,選購最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玩具,如小積木、拼插車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傢具等。這些玩具可幫助孩子辨別不同的形象與顏色,認識物體,對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均大有益處。使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在創造性的玩法中獲得發展。圖書對於激發孩子智力有其獨到功能。圖書中的故事基本以圖為主,為幼兒提供了生動的直觀形象。但由於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長應幫助他理解作品的內容,可先給孩子講一兩遍,然後讓他自己重述其內容,這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五、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幼兒的行為是受成人控制還是自主支配,這會直接影響其創造才能的發揮。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促發創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輕松、無

閱讀全文

與培養幼兒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