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千年挑戰2002使用了哪些裝甲車
美國陸軍這次調用了13輛「斯特賴克」裝甲車參加「千年挑戰2002」大演習,演習時將使用C-130和C-17運輸機空運裝甲車。
組織演習的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參謀長威廉科納將軍說,演習的一個項目是空運裝甲車至戰區後立刻開車發動進攻,演習部隊將通過空運和進攻之間的高效轉換來充分顯示速度創造的優勢。
「斯特賴克」裝甲車公路行駛速度為每小時62英里,最大行駛里程312英里。MGS移動火炮系統的基本配置為一門105毫米滑膛炮,它安裝在全穩定式的「移動射擊」型無人炮塔上。
MGS的裝甲可防護機槍子彈、迫擊炮和火炮彈片的襲擊。一輛MGS可裝載18發105毫米炮彈、400發12.7毫米子彈和3400發7.62毫米子彈。MGS移動火炮系統還裝備了最新的C4ISR火控系統和防原子、防生物與化學武器的探測儀。
② 裝甲車和坦克有什麼區別
嚴格意義上說,坦克屬於裝甲車的一種,是一種將火力、機動、防護性等特點集於一身的武器。根據上述原則,其通常裝有大口徑的主炮。厚重的裝甲以及大馬力的發動機。
而通常所說的裝甲車一般是指除坦克外的其他裝甲車輛,通常不具備坦克的厚重裝甲,可完成作戰、輸送、偵查、武器裝載/發射等多種任務,范圍較廣不好明確定義。
以下列舉幾種裝甲車隊的類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自行火炮(排除法國凱撒一類)、裝甲偵查車、裝甲指揮車、坦克/裝甲搶修車、坦克/裝甲架橋車、各類導彈發射車(通常為重量較輕的短程防空導彈或反坦克導彈,如我國的紅箭-9、俄羅斯的「道爾」等),等等。
區別主要在
1\重量不同,坦克即使是輕型也一般在數十噸
2\坦克一般裝載大口徑火炮,一般是120或125MM,而裝甲車一般只裝載小口徑速射炮,一些裝甲車也可以搭載反坦克武器
3\坦克裝甲厚,一般可以達到數百毫米,而裝甲車不過幾十毫米
4\作用不同.坦克的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其強大的防護掩護來撕裂敵人的陣地防禦,二是在突擊過程中重點摧毀敵人的堅固火力點和裝甲裝備.而裝甲車主要是運送士兵,並掩護步兵進攻,其裝備的武器目的主要在於壓制敵人火力,為步兵進攻創造條件
5\坦克一般都是履帶式,而裝甲車有履帶式,也有輪式,也有履帶和輪式相結合的.
③ 中國新式輕型防暴裝甲車的評價
裝甲車輛最直觀的指標就是火力、防護力、機動能力,以及人員運載能力,然而作為需要大量裝備的裝備,可負擔 能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買得起,用得起非常關鍵。「新星」由於採用業已成熟可靠「依維科」底盤,從而大大降低了研製成本、加快了研製進度,同時為車輛的維修保障創造非常便利的條件。一方面南汽依維科已經完全自主生產該型發動機,因此在零備件的供應上有了根本的保證,其次由於依維科汽車在我國已經使用很多年,全國各地都遍布依維科維修點,都可以為該車提供中等幅度的維護保障,即便在國外,依維科汽車的維修站也比較普遍。車輛的日常維護以及輕微故障的排除,一般駕駛人員或維護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後就完全能夠勝任,這一舉措不但大大降低車輛的全壽命費用,而且提高了車輛持續行動的能力。目前該車的售價,包括全部車載設備在內為96萬人民幣。與國外同類型車輛對比,這一價格無疑是相當低廉的。
「新星」裝甲車作為我國第一種民營企業生產的裝甲車,無疑將在中國兵器工業發展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隨著2002年江主席簽署命令,允許民營企業涉足軍品生產,以及我國武器采辦體制實物競標方式的採用,必將有更多滿足我軍需要,能極大提高我軍戰鬥力的優質低價軍品出現。
④ 怎麼折手工作品裝甲車
折紙講究對稱,可以培養孩子的對稱性,折紙需要耐心,可以鍛煉兒童的耐心,折紙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感,就可以培養兒童的立體感。折紙可以折出許多物品來,可以舉一反三,會折飛機,就會折飛船,可以培養兒童創造性。
教你折疊超酷的坦克裝甲車,主要材料是用a4列印紙折,注意注意注意!千萬不能成正方形!
寶寶到了1-2歲這個年齡時,相信家長們可能又發現,這個年齡的孩子會開始喜歡玩弄紙製品,特別是喜歡撕紙,常常趁著大人不注意,把一份報紙或者書本撕得亂七八糟,讓大人頭疼。那麼為何不引導寶寶從撕紙發展成折紙呢?折紙不只是兒童的玩具,也是一種有益身心、開發智力和思維的活動呢!
給寶寶買一些彩色手工紙,一起折疊坦克、飛機、青蛙、千紙鶴吧。如果寶寶還不會折那麼復雜的東西,可以先從簡單的三角形、長方形開始折,逐漸加大難度,這不僅能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讓寶寶在記住折紙步驟的過程里提高記憶力。
⑤ 什麼企業有造大炮,裝甲車,坦克的能力,是民間公司,不是國營公司
這樣的企業必須有先進的工業製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外國的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通用、日本的三菱等必須有強大技術能力和創造能力才行。想要開這樣大的公司你要很強的高技術團隊。中國有簡單的民營軍工,注冊備案、生產銷售都必須上報備案,很嚴格。你的公司很強的話,將來生產高科技兵器,那麼政府需要你的兵器,你守法,是可以擁有自己的高科技公司。
⑥ 有的裝甲車和坦克一樣都是履帶式的,那裝甲車和坦克從外形上看有沒有什麼區別
1、重量不同,坦克即使是輕型也一般在數十噸
2、坦克一般裝載大口徑火炮,一般是120或125MM,而裝甲車一般只裝載小口徑速射炮,一些裝甲車也可以搭載反坦克武器
3、坦克裝甲厚,一般可以達到數百毫米,而裝甲車不過幾十毫米
4、作用不同.坦克的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其強大的防護掩護來撕裂敵人的陣地防禦,二是在突擊過程中重點摧毀敵人的堅固火力點和裝甲裝備.
而裝甲車主要是運送士兵,並掩護步兵進攻,其裝備的武器目的主要在於壓制敵人火力,為步兵進攻創造條件
5、坦克一般都是履帶式,而裝甲車有履帶式,也有輪式,也有履帶和輪式相結合的
⑦ 裝甲車和坦克有什麼區別能不能
一,坦克與裝甲車輛在狹義上是並列關系 ,廣義上是從屬關系。嚴格意義上說,坦克屬於裝甲車的一種,是一種將火力、機動、防護性等特點集於一身的武器。從名詞釋義上可以知道他們的不用。
根據上述原則,坦克通常裝有大口徑的主炮。厚重的裝甲以及大馬力的發動機。而通常所說的裝甲車一般是指除坦克外的其他裝甲車輛,通常不具備坦克的厚重裝甲,可完成作戰、輸送、偵查、武器裝載/發射等多種任務,范圍較廣不好明確定義。
區別主要在:
1、重量不同,坦克即使是輕型也一般在數十噸
2、坦克一般裝載大口徑火炮,一般是120或125MM,而裝甲車一般只裝載小口徑速射炮,一些裝甲車也可以搭載反坦克武器
3、坦克裝甲厚,一般可以達到數百毫米,而裝甲車不過幾十毫米
4、作用不同.坦克的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其強大的防護掩護來撕裂敵人的陣地防禦,二是在突擊過程中重點摧毀敵人的堅固火力點和裝甲裝備.
而裝甲車主要是運送士兵,並掩護步兵進攻,其裝備的武器目的主要在於壓制敵人火力,為步兵進攻創造條件
5、坦克一般都是履帶式,而裝甲車有履帶式,也有輪式,也有履帶和輪式相結合的
二,裝甲車的定義
是具有裝甲防護的各種履帶或輪式軍用車輛,是裝有裝甲的軍用或警用車輛的統稱。坦克也是裝甲車履帶式裝甲車輛的一種,但是在習慣上通常因作戰用途另外獨立分類,而裝甲車輛多半是指防護力與火力較坦克弱的車種。
裝甲車分類
▪ 步兵戰車
▪ 裝甲運兵車
▪ 裝甲偵察車
▪ 裝甲指揮車
▪ 裝甲通信車
▪ 裝甲救護車
▪ 裝甲掃雷車
▪ 裝甲架橋車
▪ 警用裝甲車
▪ 坦克
等,
列舉幾種裝甲車隊的類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自行火炮(排除法國凱撒一類)、裝甲偵查車、裝甲指揮車、坦克/裝甲搶修車、坦克/裝甲架橋車、各類導彈發射車(通常為重量較輕的短程防空導彈或反坦克導彈,如我國的紅箭-9、俄羅斯的「道爾」等),等等。
三,坦克的定義坦克(閩東語羅馬拼音: tang k'hei),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之美稱,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有生力量,是戰爭中的威力極大的武器。坦克一般裝備一門中或大口徑火炮(有些現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發射反坦克/直升機導彈)以及數挺防空(高射)或同軸(並列)機槍。坦克大多使用旋轉炮塔,但亦少數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統、火控系統、動力系統、通信系統、裝甲車體等系統組成。一種全履帶裝甲戰斗車,通常裝有一門火炮和多門自動武器,具有優良的越野機動性、堅固的裝甲防護、強火力和強大的突擊能力,可以根據作戰任務而攜帶穿甲彈、破甲彈、榴彈等彈葯。此外一些坦克不僅可以在陸地上使用還可以在水上使用,簡稱水陸兩棲坦克。
⑧ 世界上第一輛裝甲車產於何時
1855年
1855年英國J·科恩在蒸汽拖拉機的底盤上安裝機槍和裝甲,製成了一輛輪式裝甲車,並獲得專利權。但這種裝甲車未能實際應用。1899年,英國人西姆斯在四輪汽車上安裝了裝甲和一挺機槍。1900年,英國把裝甲汽車投入到了正在南非進行的英布戰爭中。
一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英國最先研製出了履帶式和輪式裝甲輸送車。車上有輕型裝甲和一挺機槍,可運載20名士兵。雖然車上的裝甲可使車內士兵免受槍彈的傷害,但習慣於徙步作戰的步兵仍把首批裝甲輸送車稱為「沙丁魚罐頭」和「帶輪的棺材」。1918年8月,英軍第七集團軍的一個戰車營首次在華爾夫西使用裝甲輸送車,12輛裝甲輸送車吐著火舌向敵軍沖擊,德軍官兵極為驚恐,倉惶潰逃。英軍士兵隨即跳下車,佔領了德軍陣地,其它國家軍隊也從引發現了裝甲輸送車的軍事價值。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最早大量裝備使用裝甲輸送車,在戰爭中取得了一定效果,裝甲輸送車的使用,顯著地提高了步兵的機動作戰能力,並由於步兵可乘車伴隨坦克進攻,也提高了坦克的攻擊力。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裝甲輸送車得到迅猛發展,許多國家把裝備裝甲輸送車的數量看作是衡量陸軍機械化、裝甲化的標志之一。當代由於步兵戰車真正實現了步兵乘車作戰,具有一定的反裝甲目標能力。戰車的裝甲通常可防小口徑炮彈和炮彈碎片,並能夠與坦克更好地協同作戰,性能比裝甲輸送車有明顯提高,所以它有許多先進國家的軍隊中基本或部分取代了裝甲輸送車的地位。
⑨ 美國的現役裝甲車、坦克都有什麼
美國的現役坦克是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下列詳細資料
M1主戰坦克
1981年列入美軍裝備,到目前為止共有三種型號:M1、M1改進型和M1A1,總生產量為7467輛。並發展了M1M2。M1是基本型,車體和炮塔採用復合裝甲,車體內用堅實裝甲板將彈葯、燃油與乘員隔開,炮塔尾艙頂部裝有彈葯爆炸波排放板。火控系統包括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熱成像儀等 。動力裝置為燃氣輪機,配用自動傳動裝置。M1A1坦克用120mm滑膛炮取代原M1的105mm線膛炮,安裝超壓式集體三防裝置等。M1A2坦克採用車長用全景熱成像瞄準鏡和CO2激光測距儀等。在海灣戰爭中,美軍首先重點部署了M1坦克,但為對付伊軍的化學武器,特從歐洲調派了更先進的M1A1坦克。M1坦克以艾布拉姆斯將軍的名字命名。
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戰斗全重 57t
乘 員 4人
車長(炮向前) 9.828m
車寬 3.653m
車高(至炮塔頂) 2.438m
主要武器 120mm滑膛炮
輔助武器 2挺7.62mm機槍
1挺12.7mm機槍
彈葯基數 120mm:40發
7.62mm:11400發
火控系統 指揮儀式
發動機功率 1103Kw
最大速度 66.8km/h
最大行程 465km
裝甲防護 復合裝甲
M1A1
M1A1坦克是美軍投入海灣戰爭的地面部隊主力,總計投入坦克約 2000 輛, M1A1 為 1254 輛,是多國部隊參戰數量最多的坦克。在「沙漠盾牌」行動中,美軍考慮到伊軍裝備有 T-72 坦克,遂迅速決定以 M1更換 M1A1 ,以保持對伊軍的技術優勢。
1991年2月24日,多國部隊發起了代號為「沙漠軍刀」的地面作作戰行動,M1A1坦克為美軍對伊實施高速地面進攻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4天的作戰中,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保證了90%以上的出動率,擊毀了1500 輛包括T-72在內的伊軍主戰坦克。由於其火力反應時間短,不良條件下戰鬥力強,在與 T-72 坦克的對抗中始終處於上風 , 威力強大的120毫米滑膛炮的炮彈命中 T-72 坦克時 , 能引爆其車內彈葯 , 產生強大的沖擊波將許多 T-72 炮塔掀掉 , 在與 T-72 坦克對抗中 , 還出現了 M1A1 坦克在 T-72 坦克炮射程之外倒退著進攻的現象。
⑩ 世界上最早的"裝甲車"是什麼樣式
20世紀初,已於19世紀中葉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俄國等國家,先後利用本國鋼鐵製造業和汽車工業的優越實力,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裝甲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支援空軍在法國的作戰行動,英國組建了世界上的第一個裝甲車師。當時,各國利用普通卡車底盤改裝的裝甲車,主要用於執行偵察和襲擊作戰任務,而地面戰場上縱橫密布的戰壕卻成了它們無法逾越的障礙。為克服這些障礙,英國首先將本國的裝甲車體安裝在美國生產的拖拉機底盤上,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坦克。從那時至今,這些利用履帶行駛的鋼鐵堡壘在地面戰場上攻城拔寨,克敵制勝,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始終占據著地面戰場的霸主地位。輪式裝甲車則更多地應用於維持社會治安和與騎兵協同行動。盡管它們在上世紀20年代得到了更快的發展,但由於對道路條件有很大的依賴性,加之機動性得到改善的輕型坦克的出現,致使在二戰爆發前的20世紀30年代一度遭到冷遇,只有德國和法國沒有放棄進一步的發展。
這一時期,始終對稱霸歐洲虎視眈眈的德國加緊生產坦克和裝甲車,進行戰爭准備,頻頻研製出新車型。1935年,比森-NAG公司開始生產新型的SdKfz 231(8×8)重型偵察車,並於1938年二戰爆發前裝備了德國陸軍。該車具有可與當時的輕型坦克媲美的越野機動性能,其生產一直延續到1945年。二戰期間,該裝甲車在西歐、蘇聯和北非的坦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該車的基礎上,1940年德國又研製出裝有V-12柴油機和50毫米速射炮的SdKfz 234裝甲車。直到二戰結束,它們始終是各國裝甲車中的佼佼者。
另一種值得一提的裝甲車,是德國於1937年開始研製的「戴姆勒」偵察車。該車是在奧地利施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研製的ADGZ(8×8)裝甲車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一種輕型無炮塔4×4裝甲車。1939年底開始生產,二戰期間共生產了6626輛。1939年4月,德國又以該車為基型車研製出重6.8噸、裝有40毫米炮和7.92毫米並列機槍的「戴姆勒」裝甲車。「戴姆勒」裝甲車於1941年投放戰場,主要作為偵察車使用。由於具有較強的火力,德軍又把該車稱為「輪式輕型坦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先進的戰爭理論指導下,裝備有大量坦克和裝甲車的德軍坦克師在很短時間內以閃電式快速機動作戰橫掃歐洲,令世界感到震驚,也再次喚醒了各國對輪式裝甲車的高度重視。1940年到1942年間,英軍在利比亞的作戰行動更加引發了各國研製輪式裝甲車的熱情。英國和美國率先開始竭力大批生產裝甲車,在地面戰爭中與德國展開決戰。到1942年10月打響著名的阿拉曼戰役時,英國在中東地區的裝甲車數量已達到近1500輛。然而,從1943年英美聯軍將主戰場轉移到義大利、而後又移軍西北歐開始,裝甲車的使用數量銳減,致使戰後20年間美國一度放鬆了輪式裝甲車的進一步發展。
二戰結束後,在歐洲國家中,德國、英國和法國陸軍一直非常重視輪式裝甲車的發展。為滿足戰後的使用需要,它們改變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用卡車簡單改造裝甲車的做法,而是通過精心的設計,製造出一系列全新的車型。這些車型塑定了現代裝甲車的基本構造樣式。
1947年,德國在「戴姆勒」偵察車的基礎上製造出FV701「白鼬」4×4裝甲車。「白鼬」2型裝甲車具有良好的越野機動性能,傳動系統採用了液力偶合器、行星式變速箱、單式中央差速器和並聯車軸,炮塔上安裝了1挺12.7毫米機槍,適合用於執行偵察和治安任務。截止1964年,德國共為歐洲國家軍隊生產了1700輛「白鼬」2裝甲車。20世紀60年代,德國又從「白鼬」2發展出裝有反坦克導彈的「白鼬」4和5型裝甲車。「戴姆勒」裝甲車於1958年開始被英國阿爾維斯公司生產的「薩拉丁」(6×6)裝甲車所取代。
1950年前後,為滿足英國陸軍在馬來西亞反游擊戰的形勢需要,英國在「薩拉丁」裝甲車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撒拉遜」裝甲輸送車,1952年裝備英軍。該車發動機前置,後部載員艙可運載12名步兵,後來成為英軍裝甲旅和裝甲團的標准步兵輸送車型。「撒拉遜」裝甲車後來逐步被FV43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所取代。
在法國,輪式裝甲車的發展又與眾不同,主要為裝甲騎兵部隊的裝甲偵察車。其中最顯著的車型,是由A.M.R.公司設計的「索瑪」裝甲車。這種重6.5噸的6×6裝甲車的最突出特點是中間的兩個車輪可以提升離開地面,更有利於公路行駛。1944年法國解放後,法國開始著手研製「潘哈德」EBR(8×8)裝甲偵察車。該車於1950年至1960年間生產,曾在阿爾及爾廣泛使用。這種裝甲車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前後雙駕駛艙配置,發動機置於車體中央甲板以下,通過兩個串聯的變速箱輸出動力至中央差速器,在狹窄路面上不用掉頭即可變向行駛。公路行駛時,中央兩對實心輪胎可以提升脫離路面,減輕行駛摩擦力。該車的搖擺式炮塔上最初安裝了1門75毫米火炮,後又全部改裝90毫米滑膛炮,發射尾翼穩定空心裝葯破甲彈。
「潘哈德」EBR裝甲車的缺點是車輛過於笨重,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法國在1956年又研製出「潘哈德」AML(4×4)裝甲車,1961年裝備法國陸軍。該車在許多方面與「白鼬」裝甲車相仿,如發動機後置、4輪獨立懸掛。
二戰後,蘇聯先後研製了若干種輪式裝甲車。由於它們造價低,故裝備數量不斷增加。最初的兩種車型是利用卡車底盤製造的BTR-40(4×4)和BTR-152(6×6)裝甲車。這兩種車沒有炮塔,結構也比較簡單,可以描述為敞篷卡車式裝甲車。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它們才安裝了頂甲板,部分BTR-152採用了中央輪胎壓力控制系統。20世紀50年代末,BTR-40裝甲車開始被BRDM裝甲車所取代;20世紀60年代中期,BTR-152逐漸被BTR-60裝甲輸送車所取代。
縱觀上個世紀前50年各國坦克和裝甲車的發展歷程,它們在一戰中初登戰爭舞台,讓戰爭首次披上鐵甲、踏上鐵輪馳騁於歐洲的廣袤土地,創造了人類戰爭新的史話。在上世紀初幾乎同時問世的坦克和裝甲車,二者分別負有界限分明的作戰使命,同時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戰爭需求的演變相互促進發展。早期的裝甲車構造較為簡單,車載武器和車種單一,越野機動性較差,一般只作為步兵輸送車和偵察車使用,支援坦克部隊作戰。坦克則始終是陸軍機械化作戰的主要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