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相傳創造了文字

相傳創造了文字

發布時間:2021-06-24 12:45:46

⑴ 相傳,漢字創造者是( )

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黃河流域的一位偉大的部落聯盟首領,相傳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教人農耕,開辟集市,發明舟車,為後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礎.黃帝下屬倉頡創造了文字.故相傳文字的創造者是倉頡.
故選A.

⑵ 相傳黃帝的屬下倉頡發明了文字,於是有人說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黃帝時開始,你認為對嗎

不對,應該是從商朝開始

⑶ 相傳漢字是由誰創造的

傳說是倉頡所造,
其實文字起源於古代貴族祭祀,那時人們每逢出獵或打仗就會在龜甲或獸骨上刻象形文字,就是我們所說的甲骨文。

⑷ 相傳是倉頡創造了文字,這種文字我們把它叫做什麼文字

史書上說:「倉頡見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通鑒外紀》)
又說:「史皇(倉頡的別稱)產而能書」(《北堂書鈔》卷七引《隨巢子》).
史書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倉頡是天生的神童,他生而知之,所以才發明了文字.
其實,這只是古人對倉頡的一種盲目崇拜,又經歷代文人和史學家炒作,倉頡便成了中國文字發明的始祖.實際上中國的文字史早在倉頡以前數千年就已經誕生了.

⑸ 相傳我國的漢字是由誰創造的

倉頡「倉頡造抄字說」在戰國時即已流襲行。《呂氏春秋·君守》說:「倉頡作書,後稷作稼。」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更加盛行。許慎《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
傳說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⑹ 相傳中國漢字的創造者是誰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傳其聖誕日為農歷三月二十八日。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

史書記載,倉頡面長四目,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居陽武,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

⑺ 在古代,人們的詞最早採用( )的方法,後來又出現了( )這一形式。相傳是( )創造了文字,我們把這種文

在古代,人們的詞最早採用(堆石記事 )的方法,後來又出現了(結繩記事 )這一形式。相傳是( 倉頡)創造了文字,我們把這種文

⑻ 相傳在黃帝時期,伶倫創造了文字,隸首發明了算盤。 錯誤:___改正:___。

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船隻,會煉銅並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相傳在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黃帝的妻子嫘祖擅長紡織,並會繅絲.
故答案為:
錯誤:伶倫;訂正:倉頡.

⑼ 相傳是倉頡創造了文字,這種文字我們叫它( )文字。

倉 頡
也稱蒼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在位起訖:前4637—前4596年。
生卒年:前4666—前4596年。
出生地:衙邑(今陝西渭南市白水縣東南)。
立都:陽武(今河南新鄉市原陽縣東南)。
年號:倉帝元年(甲辰,前4637)。
史皇氏倉頡,男,姓風,(一說姓侯岡),名頡,因其稱帝時號倉帝,故而又稱倉頡。為中國氏族聯盟時代史皇倉頡氏政權的首任帝。
倉頡生於炎帝神農氏政權帝承二十六年(乙亥,前4666年),他的父系為伏羲氏,母系為史皇氏。倉頡的母親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領,名侯岡,其祖為伏羲女媧後裔,其先祖為燧人葊茲氏。
史皇氏侯岡感天地之靈氣,生倉頡於洛水衙邑(今陝西渭南市白水縣東南)。倉頡從小聰明好學,母親對他十分疼愛,百般呵護。
史書上說:「倉頡見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通鑒外紀》)
又說:「史皇(倉頡的別稱)產而能書」(《北堂書鈔》卷七引《隨巢子》)。
史書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倉頡是天生的神童,他生而知之,所以才發明了文字。
其實,這只是古人對倉頡的一種盲目崇拜,又經歷代文人和史學家炒作,倉頡便成了中國文字發明的始祖。實際上中國的文字史早在倉頡以前數千年就已經誕生了。
在遙遠的上古原始社會時代,人類的祖先和其它動物一樣沒有語言。相互間交流只是靠手和身體的動作來表示。人類最早的語言是單音嘆詞,如「咦」、「呀」、「哇」、「哈」等,繼而發展成雙音詞,後來又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和發展,到有巢氏時代的後期(距今約10萬年)才有了人類的初級語言。
到了燧人氏時代,人類的語言已經相當豐富。但是這時候還沒有文字,如果有什麼重大的事情需要記住,只能用擺放石塊的方法來記事,我們稱它為「堆石記事」。堆石記事的方法是以石塊的大小、多少、堆放的方法和位置,分別代表不同的事物。這種方法既麻煩又不便於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壞。後來,燧人葊茲氏的織女發明了搓繩技術,繼而又發明了「結繩記事」。結繩記事是用柔軟而有韌性的樹皮搓成細繩,然後將數十條細繩排列整齊懸掛在一處,在上邊打結記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先發生的事打在里邊,後發生的事打在外邊。為了能夠記錄更多的事情,織女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細繩染成各種顏色,每種顏色分別代表一類事物,使所記之事更加清楚。由於「結繩記事」更方便,更易於保存,從而取代了「堆石記事」。
燧人氏晚期(約公元前一萬年),燧人氏發明了最早的「符號文字」。
符號文字最初主要由「○」、「△」、「米」三個符號構成,它的發明源於「結繩記事」的大結和小結,最初有人嫌結繩記事麻煩,便把結繩記事的「結」用符號刻在石頭上,大結用「○」來表示,小結用「△」來表示,重疊結用「米」來表示。人們發現用這種方法記事比結繩記事更高明,它避免了「結繩記事」容易被燒毀和腐爛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保存。於是人們逐漸改用「符號刻記」來代替「結繩記事」,並且陸續發明了數十種不同的符號來代替不同的事物,這種符號就是我國遠古時代最初的文字。
遠古符號文字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約五千餘年,遠古早期的文化記錄基本上都是用符號文字記錄下來的。遠古時代有專門記錄歷史的職官,如上柱史、大典氏、少典氏,這些職官都是在黃帝政權以前。可見,中國的文明歷史並非如司馬遷所說的始於黃帝,司馬遷是繼承了孔子的「大一統」觀念,人為地改造了中國歷史。
符號文字雖然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但它屬於密碼性質的文字,只能在少數人中間流傳,局外人根本無法破譯,因此很難普及。於是民間便發明了圖畫文字,用簡單的畫面來表現具體事物,如畫一個山形代表「山」,畫幾個水波代表「水」,畫一個圓形代表「太陽」,畫半個圓代表「月亮」等等,這種文字不用專門的學習和記憶便可掌握,深受大眾歡迎。
倉頡的功績就在於,他廣泛搜集民間的圖畫文字加以整理,創造了有系統的象形文字。史書上說:「倉帝史皇氏,名頡,姓侯岡……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黃氏逸書考》輯《春秋元命苞》)。
古文《河圖玉版》也載文說:「倉頡為帝南巡,蹬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洛汭在今洛陽市洛寧縣境內,今洛寧縣興華鄉西北仍留有倉頡造字台,是後人為紀念倉頡帝而建造。
關於「河圖、洛書」,古史記載很多,其中大部分為夏、商、周歷代開國君王假借天命托古而偽造。倉頡所見之洛書應該是燧人葊茲氏所創造的原始洛書。其書完全由上古文字元號「○」、「●」構成。「○」代表天,為陽;「●」代表地,為陰。該書以簡單的符號熔天文、地理、數學、玄學為一體,內涵豐富,高深莫測。
倉頡是一位極聰明的人,他根據洛書上的符號文字進行深入研究,吸納從民間搜集來的部分圖畫文字,從而創立了獨特的象形文字,並以象形文字做為本族的正統文字。炎帝神農氏的四任帝姜明聽說後十分惱火,認為他違逆祖宗大逆不道,便派軍隊征討。倉頡不服,親率本族迎戰,擊敗了炎帝神農氏的軍隊。倉頡繼而率族眾反擊,一路東征,攻佔了黃河以北的部分地區(今豫北地區),旋即以陽武為都,自立為帝,號倉帝。以甲辰年(前4637)為倉帝元年。
倉頡三十歲稱帝,在位執政四十二年,卒於倉頡四十二年(乙酉,前4596),享年七十一歲。死後遺體葬在濮地(今河南濮陽市南樂縣梁村西北),尊號倉帝。
倉頡死後又傳了四任帝:二任帝倉頡二世,在位執政虛記十年(公元前4596——前4587年);三任帝倉頡三世,在位執政虛記二十年(公元前4587——前4568年);四任帝倉頡四世,在位執政虛記二十三年(公元前4568——前4546年);五任帝倉頡五世,在位執政虛記十九年(公元前4546——前4528年)。
炎帝神農氏榆罔十二年(癸巳,前4582),北方的軒轅氏入侵倉頡氏的統治區域,倉頡五世被擊敗,率族人投降了軒轅氏。旋即去帝號,答應每年向軒轅氏進獻糧食和財物。
軒轅氏建立黃帝政權後,封倉頡氏的後人為典史官,負責記錄和整理歷史典籍。

⑽ 1.在神話故事中,相傳是誰造的漢字

在神話故事中來,是倉頡造的漢字源。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叫做"字"。


(10)相傳創造了文字擴展閱讀:

歷史起源

先秦傳說造字者為倉頡,《旬子·解蔽》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呂氏春秋》記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個代表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

閱讀全文

與相傳創造了文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