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樂山電力發明

樂山電力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4 11:28:55

1. 建國六十年徵文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一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經濟嚴重落後,國家事業百廢待興,政府和人民面對一個滿目瘡痍的中國面孔,並沒有畏縮,勇往直前,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恢復了國民經濟,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那時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許多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開始編制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它成為我國工業化的起點。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時,我國的工業化水平是極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車,人們叫它「洋馬」,點火用的火柴,人們叫它「洋火」,釘東西用的釘子,人們叫它「洋釘」。因為那時的中國人沒有見過這些新奇的東西,也不會造,都是從西洋傳過來的。那個艱苦的年代,我沒有經歷過,但從我看過的資料片中完全能夠體會,當時的中國人民依舊生活在極端貧窮之中。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國家經濟在三十年間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也在這三十年間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環境、工作條件哪一樣都是翻天覆地。
聽媽媽說,計劃經濟時期憑證供應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兩件新衣服,還是一般的平布。「過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們那個時期的同齡人都有過的願望吧,如果能在沒有過年就穿上新衣裳,讓鄰居羨慕時的那種滿足和得意讓現在的年輕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說現在的小天使們每個至少都有多套樣式和質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應更是讓媽媽難忘,買肉憑票是自然的,但絕對沒有挑肥選瘦的份兒,更不要說得排上擁擠不堪的露天長隊,並要擔心輪到自己時還有沒有貨物可以買到。因為爭購食品引起大人們吵鬧甚至是相互抓扯讓孩子們驚恐不已,媽媽十幾歲時最怕的就是讓家長吆喝著去排隊,常常在接受這個任務時嘴硬地說「寧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隊」。六七十年代物資極度匱乏,一塊紅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點食鹽的辣椒面都曾經是分享的零食,而在當時津津有味的吃相一點不遜於現在孩子們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時的興奮程度,被辣椒麻木過後 的暢快也不亞於現在吃火鍋後的酣暢漓。 六十年間的種種變化讓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經歷的只是千千萬萬國人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來之不易。我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黃金時代,這種幸福和安定和諧的局面也需要我們倍加珍惜和維護,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奮斗,祖國還會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2. 樂山美食 作文

我的家鄉在樂山,那裡有著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也有這極為好吃的樂山特色小吃,那我就來講講樂山特色小吃吧!別流口水哦!樂山,古稱嘉州,又稱海棠香國,歷史上屬蜀國地。現今的樂山市不僅是四川的糧食和副食品生產基地,而且是著名的煤炭、水泥、電力、機電產品、紙張和鹽化工生產基地。聽到這就覺得樂山偉大吧!那樂山的小吃更著名啦!
樂山小吃有有砂鍋、豆腐腦、夾餅、麻婆豆腐、千層餅、燒麥、蒸餃、葉兒耙、蹺腳牛肉、樂山燒烤、餑餑雞、蘇稽米花糖、甜皮鴨、辣子雞、狼牙土豆、冷串串、甜燒白、樂山棒棒雞、五香蟲豆腐燒黃辣丁等等小吃,說到著你口水已經快噴出來了吧!那我給你詳細介紹其中一兩個小吃的資料吧!
先說葉兒耙吧!俗名午時粑。過去在迎春門鹽官街附近有一家專賣葉兒耙的小食店,縣街鳴炮即可堂出售,並包送縣衙,供縣衙官,故稱午時粑,是至今老百姓稱為葉兒耙,製作時在制好的麵皮中包入甜餡,用粑葉包好後,放入蒸籠蒸十五分鍾後即成。特點是皮甜餡足不沾葉,滋潤爽口不沾牙。是樂山傳統名小吃之一。
再給你們介紹個樂山燒烤吧!記得我從小吃燒烤,覺得很好吃的的一家店就在樂山港港口旁,那兒一年四季都生意爆好,那裡的羊肉在沒烤前看起來不好吃,但烤完後,十米遠都能聞到它的香味,吃起來更是好吃啦!它的招牌叫「天下第一烤」他有幾個第一,速度第一、味道第一、環境第一!我可曾經一家人吃了一百多元錢哦!
樂山小吃有有砂鍋、豆腐腦、夾餅、麻婆豆腐、千層餅、燒麥、蒸餃、葉兒耙、蹺腳牛肉、樂山燒烤、餑餑雞、蘇稽米花糖、甜皮鴨、辣子雞、狼牙土豆、冷串串、甜燒白、樂山棒棒雞、五香蟲豆腐燒黃辣丁等等小吃,說到著你口水已經快噴出來了吧!那我給你詳細介紹其中一兩個小吃的資料吧!

3. 歷史上的4月1日發生了哪些事

1、1906年4月1日 京漢鐵路全線通車

1906年4月1日,京漢鐵路全線通車。京漢鐵路原稱盧漢鐵路,由於民國政府時期,北京稱北平,所以又叫平漢鐵路。全長1214公里,因力主修建這條鐵路才被派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與直隸總督袁世凱一道驗收工程後,改盧漢鐵路為京漢鐵路。

2、1912年4月1日 孫中山自行解除臨時大總統一職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至參議院解臨時大總統職。2日,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4日,參議院議決該院自即日起遷往北京。21日,中華民國國務院在北京成立。29日,臨時參議院在北京舉行開院禮。孫中山解職和臨時政府的北遷,標志著辛亥革命的成果已被袁世凱竊取。

3、1915年4月1日 上海掀起儲金救國運動

1915年4月1日,一名愛國志士在《申報》上倡議開辦救國捐,並自願捐獻財產1/10。此議一披露,響應者紛紛聲援,虞洽卿等人計議在滬成立救國儲金團臨時通訊處。4月7日,召開成立大會,宣布該團以中華國民協力保衛國家為宗旨,預定籌集儲金5000萬元,專備國家添設武備之用。會後,通電號召「各省各埠,請商會發起,冀達人人愛國,人人輸金之目的」。

4、1918年4月1日 中央美術學院正式成立

1919年4月1日 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抗議英美法三國會議

1919年4月1日,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抗議英美法三國會議解決山東問題辦法。在中國人民的推動下,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利,以及廢除「21條」等要求。可是,英、美、法出於同日本分贓的考慮,無視中國的主權和作為戰勝國的權利,竟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由此引發了後來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5、1927年4月1日 蔣介石與汪精衛密談反共「清黨」

1927年4月1日,汪精衛抵達上海,蔣介石率吳稚暉、李石曾、李宗仁、白崇禧、柏文蔚、古應芬等人,前往汪精衛下榻的孔祥熙公館,就反共「清黨」等問題同汪秘密會談。

4. 「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坎兒井」合稱什麼﹖

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1、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近千條,全長約5000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統。坎兒井的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

2、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3、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4)樂山電力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地域廣闊,從古代開始就為了運輸水利等而進行大的改造工程。這些巨大的工程數百年來直至現在仍造福著人類,而且至今世界上無人能夠超越。

1、亞洲最寬的人工護城河——襄陽護城河

天下護城河,以襄陽護城河寬度為最。早在宋代,襄陽護城河的平均寬度就超過了180米,最寬處達到250餘米,也正因為有護城河的庇護,襄陽城聲名顯赫,被稱為華夏第一城池。 襄陽,位居中華腹地,扼守漢水中游,南宋抗金名將岳飛視襄陽為「恢復中原之基本」。

2、世界年代最久且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3、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 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

4、中國歷史最久的軍事城堡——海龍囤遺址

海龍囤遺址位於中國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白沙村龍岩山,是中國已發現的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海龍囤遺址始建於唐朝,擴建於南宋及明朝,之後焚毀於明朝。

海龍囤遺址與周圍養馬場、養雞池、炮台坡、打眼岩遺址等配套完好,是一個集軍事防禦、楊氏行宮、軍訓和給養為一體的軍事體系。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軍事、政治、技術、工藝等,頗具價值。

5、世界最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兩代24位皇帝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

6、世界最大的帝王陵寢——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園。秦始皇陵築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 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

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 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

5. 現在的火車是燒煤的還是什麼

現在的火車都不燒煤了,都退休了。如果你還想坐坐燒煤的火車,我可以給你介版紹一個地方,我去過。那權是現在世界上唯一還在載客運行的蒸汽小火車,它在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境內。
享有「世界唯一正常運行的客運蒸汽窄軌小火車」之譽的嘉陽小火車,如今仍穿梭於距四川省樂山市55公里的嘉陽礦區的崇山峻嶺之中。嘉陽礦區位於四川南部的犍為縣境內,北臨樂山市,東接岷江,南瀕馬邊河。小火車的中心站點所在地三井距省會成都市188公里。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由R?德勒維西科於1804年造出,1825年英國人斯蒂芬森發明的蒸汽機車帶人類進入機械化的動力時代。1881年中國製造出第一台簡易蒸汽機車,1952年在中國正式生產的第一輛蒸汽機車問世,1958年,嘉陽小火車在石家莊蒸汽機車車輛廠誕生,1959年7月12日落戶四川省犍為縣芭蕉溝。嘉陽小火車作為世界上唯一還在運行的客運蒸汽窄軌小火車,已被命名為「工業文化遺產」,市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 溫州是什麼城市

溫州是地級市。三級城市。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921.5萬人。

一、地級市設立標准:

1、市區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5萬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駐地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0萬人以上。

2、工農業總產值30億元以上,其中工業產值佔80%以上。

3、地區生產總值在25億元以上。

4、第三產業發達,產值超過第一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35%以上。

5、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2億元以上,已成為若干市縣范圍內中心城市的縣級市,方可升格為地級市。

二、城市級別劃分:

一級城市:人口在500萬以上或經濟發達、消費水平較高省會城市或大城市。

二級城市:人口在300萬以上或經濟較發達、消費水平較高的大中城市或一般省會城市。

三級城市:人口在100萬以上或經濟較發達、消費水平較高的中小城市。

三級城市包括:

唐山、秦皇島、淄博、煙台、威海、徐州、連雲港、南通、揚州、鎮江、常州、西寧、嘉興、金華、紹興、台州、溫州、泉州、漳州、銀川、拉薩、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湛江、北海、桂林。

(6)樂山電力發明擴展閱讀

溫州:

溫州,浙江省地級市,浙江省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全市陸域面積11612.9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921.5萬人。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轄鹿城、龍灣、甌海、洞頭4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5縣。全市有66個街道、93個鎮、26個鄉,5405個建制村,152個居委會、235個城市社區。

7. 四川有哪些特色

1、有川菜,川菜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

2、四川有世界遺產6處,列居全國第二位。

其中:世界自然遺產3處(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處(峨眉山一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產1處(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處(東風堰)。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的保護區有4處(九寨、卧龍、黃龍、稻城亞丁)。

3、四川話

四川話是流行於川渝地區及周邊省份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

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4、川劇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5、文化區

川中文化區:成都、綿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樂山。

川南文化區:自貢、宜賓、瀘州、內江。

(7)樂山電力發明擴展閱讀:

四川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6個民族。漢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民族。

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

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8. 中國有那幾大神秘古物

十大最神秘的史前古物

這些古物證明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可能存在過另外一個由智能生物統治的世界,他們的文明曾經高度發達卻最終滅絕。
1、南非金屬凹槽球
十幾年前,南非的礦工挖出一些神秘的金屬球。其起源無從得知,這些球直徑大小約為1英吋,其中的一些球的「赤道」附近刻著三條平行凹槽。這種球分為兩種:一種是實心的藍色金屬夾帶白色斑點;另一種是空心的,內部填充柔軟的白色物質。據說這些金屬球是在前寒武層中被發現的,距今已有28億年之久!

金屬凹槽球
金屬球來自南非德蘭士瓦省Ottosdal附近的葉蠟石礦中。它們是天然形成的,共有兩種:埋藏較淺的球暴露在葉蠟石中,是針鐵礦結核;埋藏較深的球沒有碰到葉蠟石,是黃鐵礦結核。地質學家認為葉蠟石的來源是史前沉積的黏土或火山灰,那些沉積物在埋藏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壓力和溫度,慢慢變成了葉蠟石,地質上叫「變質作用」;黃鐵礦結核是黃鐵礦的一種常見的存在形式,也是由變質作用形成的;針鐵礦結核(FeO(OH))則是黃鐵礦結核(FeS2)遇到葉蠟石(Al2Si4O10(OH)2)後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的。在以上這些物質中,只有黏土或火山灰是28億年前的,葉蠟石和黃鐵礦結核的年代都要晚一些,針鐵礦結核比黃鐵礦結核的年代更晚。

金屬凹槽球
據說其中一些金屬球上有環行的凹槽,但天然形成的結核上沒有凹槽,因此有人認為它們代表了一個史前文明。當然我們還可以假設,有人事先在一些鐵結核上凋刻好凹槽再埋入地下,但是經過億萬年的變質作用,那些凹槽都會被抹平。實際上,在強大變質所用下,沒什麽東西能保持原樣。所以當現代的你看到了這些凹槽,便可以說:它們確實是人造的,但時間在鐵結核被挖出來以後。誰,為了什麽,做了這些球,現在還不能得知。
2、中國朱洛巴石盤
1938年,中國考古學家紀蒲泰等人到青海南部的巴顏喀拉山地區考察時,在一個不太顯眼的山洞裡共挖出716塊花崗石圓形體,中間稍四無孔,每塊厚度約2厘米,從中間向四周輻射出許多十分規則的水波紋線條,極似現代的鐳射唱片,上面還刻有許多現代人無法解讀的各種符號。
經過測定,這些石盤大約是1萬多年以前的東西。後來,石盤幾經輾轉到達蘇聯,在莫斯科所作的各項科學分析表明,這些石盤含有大量的鑽金屬和其他金屬元素,而且石盤的振盪頻率特別高,這說明它長期用於高電壓之中,彷佛石盤曾經帶電,或者是某種電路的組成部分。

朱洛巴石盤
1962年,一位中國學者徐鴻儒教授根據當地的古老傳說,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最終破譯了石盤上的表意符號,譯文是:特羅巴人來自雲端,他們乘坐的是古老的飛船,後來飛船在著陸時損壞,這些特羅巴人只好藏身山洞。在巴顏喀拉山地區一直流傳著有關特羅巴人的各種傳說。實際上在西藏地區確實曾經生活過兩個十分特殊的部落,一個叫朱洛巴,一個叫康巴,這兩個部落的人種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人種都不一樣,他們就生活在巴顏喀拉山一帶,平均身高1.2米,瘦小柔弱,骨骼纖細,眼眶奇大,腦顱容量比一般人平均大100毫升,而且血型獨一無二。這兩個部落1935年被首次發現,1950年曾有一支考察隊前往考察,但結果不得而知。有報道說,最近考古學家在這一帶地區曾出上過身材矮小的人種化石,與傳說中的特羅巴人和發現的朱洛巴、康巴人十分相似。這些特羅巴人是地球人嗎?人類在1萬多年以前能造出宇宙飛船嗎?
3、秘魯伊卡石刻
在秘魯納斯卡平原北部有一座名為伊卡(ICA)的小村莊有一座石頭博物館。館中陳列著一萬多塊刻有圖桉的神秘石頭,上面凋刻著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圖畫,記錄的是一個業已消失的極其先進人類遠古文明,這些石頭畫被稱為ICA石刻。博物館里這批凋刻著圖桉的石頭是在伊卡河決堤時開始大量被人發現。刻石依照圖桉的類別,被劃分為太空星系,遠古動物,史前大陸,遠古大災難等幾類。這種分類與現代科學完全脫節,似乎在談論一個完全嶄新的課題。

伊卡石刻
這些珍藏的石頭根據推測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專家將刻石進行了化驗,結果表明,這些石頭是產於當地河流之中的一種安第斯山石,表面覆有一層氧化物。經德國科學家的鑒定,石頭上的刻痕歷史極為久遠,而發現刻石的山洞附近,遍布著幾百萬年前的生物化石。

伊卡石刻的收藏者
最不可思議的是,那些刻石頭的遠古人類被科學家稱為「格里托里西克人」,從刻石的圖桉上看,他們具有極為先進的文明。刻石上描繪著器官移植手術,輸血,望遠鏡,醫療器械,追逐恐龍的人……

伊卡石刻上凋刻著一個人騎在一頭恐龍(三角龍)背上在這些石頭圖畫里,人們可以清楚看到人與恐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以圖上的比例來看,所畫的人類與恐龍身材比例並不懸殊,約略是現代人類與家畜的身材比例,恐龍像是一種家畜,或是當時人們馴養的動物,幾乎比較著名的恐龍類型都在這些石頭凋刻里有出現。
4、希臘Antikythera裝置
Antikythera Mechanism是已知最早的包含有復雜的齒輪系統的裝置,它是於1901年在一艘失事的船上被發現的,但直到現在,它的用途也還是個迷。盡管被發現的Antikythera Mechanism已經只剩下了82個黃銅碎片,但來自英國、希臘、美國的科學家利用高清晰的X 線斷層掃瞄技術復制了它的一個模型。他們相信,這個研究將使得人們重新考慮古希臘的科技水平。

Antikythera計算器
卡地夫大學的天體物理學教授愛德蒙茲表示,它可以被稱作是已知的第一台計算器。我們近來的研究使用了非常現代化的技術,我們相信已經揭示了它的真實用途。Antikythera Mechanism能夠進行加、減、乘、除運算,能夠制定日歷,顯示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愛德蒙茲和他的同事發現,Antikythera Mechanism有一個刻度盤,能夠預測何時可能會發生日食或月食。
Antikythera Mechanism還考慮了月亮的橢圓形軌道。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古希臘人已經能夠製造如此精巧的技術裝置,而且是用金屬製造的。模型顯示,Antikythera Mechanism在一個木製容器中安裝有37個齒輪,外部刻有與天體運動相關的文字。德國Ludwig-Maximilians大學的佛朗哥斯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說,這一模型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他表示,新破譯的與天體運動相關的文字似乎表明,Antikythera Mechanism能夠預測行星的運動。愛德蒙茲將Antikythera Mechanism稱作是獨一無二的,在天文學歷史是沒有其它技術可以與它媲美。直到中世紀教堂用的大鍾出現前,我們沒有發現類似的復雜的機械裝置。
5、伊拉克巴格達電池
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築路工人正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外修築鐵路,忽然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板,上面刻有許多古代波斯文字。工人們感到非常驚奇。他們繼續深挖,結果發現是一個巨大的百板砌成的古代墳墓。古墓驚動了伊位克博物館的考古工作人員。他們立即趕到現場進行發掘。

巴格達電池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工作,考古學家們找到了許多文物。尤其是打開石棺以後,發現了大量從公元前248年到公元前226年波斯王朝時代的器物。在這些古物中,發現了一些奇特的陶制器皿、銹蝕的銅管和鐵棒。
當時擔任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的德國考古學家威廉·卡維尼格這樣描述:「陶制器皿類似花瓶,高15厘米,白色中夾雜一點澹黃色,邊沿已經破碎。上端為口狀,瓶里裝滿了瀝青。瀝青之中有一個銅管,直徑2.6厘米,高9厘米,銅管頂端有一層瀝青絕緣體。在銅管中又有一層瀝青,並有一根銹跡斑斑的鐵棒。鐵棒高出瀝青絕緣體一厘米,由一層灰色偏黃的物質覆蓋著,看上去好像是一層鉛。鐵庫的下端長出銅管的底座3厘米,使鐵棒與銅管隔開。看上去好像是一組化學儀器。」經過鑒定,卡維尼格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在巴格達出土的陶制器皿,是一個古代化學電池。只要加上酸溶液或礆溶液,就可以發出電來。」

電池工作原理圖
卡維尼洛的論斷震驚了考古學界。如果承認這是一個古代電池,那就意味著,早在公元前3世紀居住在這一地區的波斯人就已經開始使用電池了。這比公元1800年由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伏特發明的第一個電池早了2000多年。於是,許多考古學家紛紛從世界各地趕來,希望對這個古代電地進行仔細研究。但就在這時,卡維尼格和古代電池都不見了。人們四處尋覓,毫無結果。
原來卡維尼治帶著巴格達電池悄悄地返回到了德國。他用帶來的陶制器皿、鐵棒、瀝青絕緣體和銅管組合成了10個電池。幾個月後,卡維尼格在柏林公布了更為驚人的消息。他說:「古代人很可能是把這些電池串聯起來,用以加強電力,製造這種電池的目的在於用電解法給塑像和飾物鍍金。」有人指責卡維尼格是騙子、神經病。考古學界爭論更是激烈。時至今日,此事仍是個懸桉。
6、美國科索人造物品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蘭察(Olancha),華萊士·萊恩(Wallace Lane)、邁克·麥克塞爾(Mike Mikesell)和弗吉尼亞·馬克塞(Virginia Maxey)3人共同經營著一家出售紀念品與寶石的商店。
1961年2月13日,3人前往科索(Coso)山採集晶石。晶石是一種球形、中空且有水晶條紋的石頭。在接近科索山頂峰的地方,麥克塞爾第一個發現了一塊極其堅硬的奇特晶石,此處海拔約1300米,高出乾涸的歐文斯(Owens)河床110米。

x光下可以看到其復雜的結構
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幾乎弄斷了一把新的金剛石鋸條後,麥克塞爾並沒有看到大多數晶石都有的特徵,切口處的情形似乎更像是某種機械裝置的殘骸:最外層是黏土、卵石和化石的溷合物,接下來是質地非常接近於被腐蝕的銅的六面體,包著一層類似瓷質的白色物質,最中心部分是一個2毫米的亮銅色磁性金屬軸。這個結構讓人覺得它是一種非常復雜的人造物品,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科索的晶石可以追溯到距今50萬年前。
專家的解釋
現在,石頭中包含的這種神秘物質已經廣為人知:它是一種內燃機上用的老式火花塞。它也被美國人正式定名為「科索的人造物品」(Coso Artifact)。不過仍有許多人認為,科索晶石是一種「歐帕茲」(OOPARTS,Out of Place Artifacts的縮寫),意即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土的加工物。這個詞是美國博物學家伊萬·桑德森(Ivan
Sanderson)創造的,主要針對近些年來從古老地層中掘出的、已如動植物化石般的人造物品。桑德森盲目地認為這些物體非同尋常,並指責科學家們對事實的隱瞞,即地球上生命的出現要遠遠早於人們的想像,更異於書中的描繪。因此,也不排除有外星人的造訪。
這種石頭可謂第一個「正式的」歐帕茲。不過,隨著研究的開展,它的神秘面紗日漸褪色。一位地質學家在分析了它的化石狀外殼之後,斷定它已經有50萬年的歷史。這位科學家的身份始終不為人知,而且他的評論也從未見諸於正式的出版物中。但可以肯定,這塊石頭不是真正的晶石。石頭里另藏兩件堅硬的物品,像是一隻釘子和一個墊圈,這些無疑是比較現代的東西。石頭的發現者們將其送到了專業協會,拍攝了很多照片並作了X光測定。測定的結果證實它的確是機械裝置的一部分,但奇怪的是X光片顯示出中心金屬軸的一端已被腐蝕,另一端卻有類似彈簧或者螺旋紋似的結構。歐帕茲假設的支援者認為它不可能是一個火花塞:因為現代的火花塞根本不會有像彈簧或螺旋終端的結構。
西北太平洋懷疑論派(Pacific Northwest Skeptics)的皮埃爾·斯特龍伯格(Pierre Stromberg)和保羅·海因里希(Paul Heinrich)的努力終於使這件事有了柳暗花明的轉機:他們把這些照片和X光片寄給了美國火花塞收藏者協會(Spark Plug Collectors of America)。
協會的主席查德·溫德姆(Chad Windham)為此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在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比對之後,於1999年11月得出結論: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火花塞。他還找出了它的模型:1920年的一件樣品。他的解釋同時澄清了類似彈簧或螺旋終端的那一部分的功用:這些螺旋起一種「平衡套」的作用,被用來均衡陶瓷和金屬軸之間的熱膨脹系數之差。
溫德姆的解釋還與另外一個細節相吻合,那就是據檔桉記載,發現神秘晶石的地區在20世紀初是采礦區,可能就是當時使用了配備有老式內燃機的機械,火花塞落入較深的地方,與礦石共同融合而形成了這塊令人費解的石頭。
7、埃及的遠古模型飛機
盡人皆知,直到1903年地球人才製造了第一架飛機。可奇怪的是,考古學家卻發現了4000年前的飛機模型。
1879年,英籍考古學家韋斯在埃及東北部荒蕪沙漠中的Abydos古廟(Abydos temple)遺址內的浮凋壁畫中,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就是看見與現今飛機形狀極之相同的浮凋,以及一系列類似飛行物體。有一圖桉狀似今日直升機,有圖桉狀似潛艇或飛船,甚至還有「UFO」 卻出現於三千年前的古埃及。還有至少三至四個飛行物與今日的飛機形狀極為相同,飛機在十九世紀才開發,但竟然在三千年前的古埃及的壁畫中出現。

壁畫上顯示的古代飛行器
在世界歷史中,不少遠古民族在發展語言和文字之初,均以壁畫記載歷史。出現在廟宇中的浮凋,也應該是古埃及人用以記載某一件事或表達某一種意思,但三千年前的人可以預言到今日的文明產物嗎?在三千年前,即使是外星文明曾經降臨過古埃及,當時的人亦未必有直升機和潛艇這些概念。並且,如果壁畫內的「UFO」是外星人的,又為何要與現代文明的飛機畫於同處?
1898年,有人在埃及一座4千多年前的古墓里發現了一個與現代飛機極為相似的模型。這個模型是用當時古埃及盛產的小無花果樹木製成的,有31.5克重。因當時人們還沒有飛機這個概念,便把它念為"木鳥模型"。這個模型現在放在開羅古物博物館,編號為"物種登記"第6347號,放在第22室。 直到1969年,考古學家卡里爾·米沙博士獲得特許進入這個博物館的古代遺物倉庫,發現了許多飛鳥一樣的模型。這些飛鳥模型有個共同特點,即都有鳥足,形狀半人半鳥的,而這個模型除了頭有些像
鳥外,其他部分都跟現在的單翼飛機差不多;有一對平展展的翅膀,一個平卧的機體,尾部還有垂直的尾翼,下面還有脫落的水平尾翼的痕跡。

為了弄清這架飛機模型的本來面目,米沙博士便建議埃及文化部組成特別委員會進行專門調查研究。1971年12月,由考古學家、航空史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和飛行員組成的委員會開始了對這架飛機模型的確認研究。經鑒定,許多專家認為,它具有現代飛機的基本特點和性能:機身長5.6英吋,兩翼是直的,跨度7.2英吋,嘴尖長1.3英吋,機尾像魚翅一樣垂直,尾翼上有像現代飛機尾部平衡器的裝置。尾翼除外形符合空氣動力要求外,還有反上反角的特點,使機身有巨大的上升力。機內各部件
的比例也很精確。只要稍加推動,還能飛行相當一段距離。所以,一些專家們斷定,這絕不是古埃及工匠給國王製造的玩具,而是經過反覆計算和實驗的最後成品。後來在埃及其他一些地方,又陸續找到了14架這類飛機模型。
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也發現了一些與古埃及飛機模型極為相似的飛機模型。在南美的一個國家的地下約780英尺深的地方,挖出了一個用黃金鑄造的古代飛機模型,跟現代的B52型轟炸機十分相像。據科學家們分析,這架飛機的模型不但設計精巧,而且具有飛行性能。美國紐約研究所的專家們在為這架古代飛機模型作過風洞試驗後,繪制了一張技術圖紙,這些圖紙把古代飛機模型的概貌描繪了出來。
1954年,哥倫比亞共和國在美國的博物館展出過古代金質飛機的模型。
後來在南美其他國家也陸續發現過這類飛機模型。埃及與南美之間的飛機模型之間有什麽內在聯系嗎?是埃及人架機曾經飛到過南美洲嗎?既然4千年前的人已經發明了飛機,可為什麽直到1903年才有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叱?古代人是憑借什麽手段製造了飛機的呢?如果這些謎都解不開,人們就只好把這件事歸結為外星人了。西方有些人就認為:幾千年前的人根本不可能製造出飛機,這些飛機模型,都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製品。
8、哥斯大黎加巨型石球
中美洲南部的哥斯大黎加,在古代,曾有3萬多名印第安人生活在這里。
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人喬治·奇坦在該國人跡罕至的三角洲熱帶叢林以及山谷和山坡上,發現了約200個好似人工凋飾的石球。這些石球大小不等,大的直徑有幾十米,最小的直徑也在兩米以上,製作技藝精湛,堪稱一絕。加拉卡有一處石球群多達45枚,另兩處分別有15枚和17枚,有的排列成直線,有的略成弧線,無一定規則。據怪異現象專家米切爾·舒馬克研究,有些石球顯然是從山上滾落下來,碰巧排成直線的。
這些石球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科學家對它們進行了認真的測量,發現這些石球表面各點的曲率幾乎完全一樣,簡直是一些非常理想的圓球。這些石球

哥斯大黎加巨型石球
對大石球做過周密調查的考古學家們都確認,這些石球的直徑誤差小於1/100,准確度接近於球體的真圓度。從大石球精確的曲率可以知道,製作這些石球的人員必須具備相當豐富的幾何學知識和高超的凋鑿加工技術,還要有堅硬無比的加工工具及精密的測量裝置。否則,便無法想像他們能夠完成這些傑作。誠然,遠古時期,生活在這里的印第安人不乏凋鑿石頭的能工巧匠。然而,打磨如此碩大的石球必須付出艱巨的勞動,從採石、切割到打磨,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不斷地轉動石塊,要知道這些石球重達幾十噸,這無論如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僅憑一些簡陋的原始工具能完成嗎?
據考查,這些謎一樣的石球,差不多都是用堅固美觀的花崗岩製成。令科學家和考古工作者迷惑不解的是,這些石球所在地的附近並沒有花崗岩石料,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任何原始製作者留下的痕跡。面對這樣奇特的現象,人們提出了一連串問題:是什麽人製作了這些了不起的巨大石球?所必需的巨大石料如何運到這里?究竟用什麽工具加以製作?
有人根據當地印第安人中流傳的傳說:宇宙人曾經乘坐球形太空船降臨這里,認為這些大石球是宇宙人製作的,並按照一定的位置和距離進行了排列,布置成模擬某種空間天象的「星球模型」。但是,今天有誰能理解這個「星球模型」的真正涵義呢?又有誰能知曉在這些大石球中,哪一個代表這些天外來客生活的故鄉呢?
9、不可能的足跡化石
1817年,考古學家HenryR.Schoolcraft和ThomasH.Benton在美國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塊石灰岩石板上,發現了兩個人類的腳印,長約10.5英吋,腳趾較分散,腳掌平展,與長期習慣於不穿鞋走路的腳印相近。腳步強健有力,腳印自然,各種跡象均表明:其壓痕是在岩石很軟時踩上去的。據鑒定,這塊石灰岩石板有2億7000萬年的歷史。

1938年美國肯塔基州柏里學院地質系主任柏洛茲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紀砂岩中發現10個與人類完全相同的腳印。顯微照片和紅外線照片證明,這些腳印是人足壓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凋刻。據估計,有人足痕跡的這些岩石約有二點五億年歷史。更早一些時候,有人在美國聖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塊岩石上,曾發現過一對人類腳印。據地質學家判斷,這塊岩石約有二點七億年歷史。三葉蟲是5.4至2.5億年前的生物,早已絕跡。最為奇特的是業餘化石愛好者麥斯特(William J.Meister,)於1968年6月在猶他州羚羊泉(AntelopeSprings)的寒武紀沉積岩中發現了幾塊三葉蟲化石。
就在一隻三葉蟲的化石上面竟然發現一隻成人的穿著便鞋踩上去的的腳印和一個小孩的腳印,長約10.25英吋,寬約0.5英吋,嵌在岩層中。經猶他(Utah)大學著名的化學家MelvinA.Cook鑒定這的確是人的腳印。
他敘述說,「當我用地質錘輕輕敲開一塊石片時,石片「像書本一樣打開,我吃驚地發現,一片上面有一個人的腳印,中央處踩著三葉蟲,另一片上也顯出幾乎完整無缺的腳印形狀。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幾個人穿著便鞋!」之後,1968年7月,地質學名家伯狄克博士親往羚羊泉考察,又發現了一個小孩的腳印。1968年8月,鹽湖城公立學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華特,又在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同一塊岩石中發現了兩個穿鞋子的人類足跡。所有這些發現,經有關學者鑒定,均認為令人無法懷疑,是對傳統地質學的嚴重挑戰。
猶他州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館長馬迪生,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那時候「地球上沒有人類,也沒有可以造成近似人類腳印的猴子、熊或大懶獸,那麽,在連嵴椎動物也未演化出來之前,有什麽似人的動物會在這個星球上行走呢?」三葉蟲是細小的海洋無嵴椎動物,與蝦蟹同類。在地球上存在時間從6億年前開始,至2.8億年前滅絕。而人類出現的歷史與之相比,很短,至於穿上像樣的鞋子不過三千多年。這一切,又該作何解釋?
10、不可能出現的金屬製品
1885年,有人在法國一個擁有6500萬年歷史的白堊紀地層挖出了一個半卵形的金屬管,它顯然是「手工製造」的。1912年,一家電廠雇員砸碎了一大塊煤時,竟然在裡面發現了一隻鐵罐。在蘇格蘭京古迪採石場的石塊中,礦工們發現了一枚鐵釘。據鑒定,這些岩石形成的年代比人類誕生的年代還久遠得多。究竟是誰製造了這些金屬製品。

9. 樂山華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樂山華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發科技」)成立於2010年4月,注冊資金9000萬元,佔地面積535畝,位於樂山市五通橋區三江臨港產業園區,工廠緊鄰樂山港中心港區,樂宜高速、樂自高速、在建成貴高鐵毗鄰而過;已建成並於2014年12月投入使用的成綿樂城際快鐵將帶動公司更加快速的發展。公司是一家以新能源客車、工業電機、電動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的高科技股份制企業。華發科技採用與校企合作、與科研院校合作研發模式,先後與國內知名院校、科研究院所聯合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項核心技術,擁有發明專利2項,其中研發成功的稀土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單體容量達到240kw,屬於國內首創。公司已具備一定的電動場地車生產能力,已開發出電動垃圾車等系列產品;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公司汽車和電機產業,引領企業快速發展,特面向社會高薪誠聘各類人才!歡迎各界精英加入我們,共創美好未來!
法定代表人:王教權
成立日期:2010-04-06
注冊資本:9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四川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5111005534524610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樂山市五通橋區冠英工業集中區
經營范圍:電動車(不含汽車)研發、製造、銷售;電力電子元器件製造、銷售;汽車零件、電動機、機械化農機具、水泵、電容器、電器設備元件、其他機械加工(以上經營范圍不含前置許可項目,後置許可項目憑許可證或審批文件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10. 崔崑是誰

崔昆,中國工程院院士。

閱讀全文

與樂山電力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