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墨烯的發現是什麼時候的諾貝爾獎
201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版,因此共同獲諾貝爾權物理學獎。
在發現石墨烯以前,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熱力學漲落不允許任何二維晶體在有限溫度下存在。所以,它的發現立即震撼了凝聚體物理學學術界。
而實際上石墨烯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只是難以剝離出單層結構。石墨烯一層層疊起來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鉛筆在紙上輕輕劃過,留下的痕跡就可能是一層甚至幾層石墨烯。
(1)誰發明的石墨擴展閱讀
石墨烯的主要作用:
1、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電子晶元的性能。科研人員目前正把石墨烯的生產和應用引入半導體行業,石墨烯引發的技術革命很可能從我們常見的小小晶元開始。
2、由石墨烯製作的器件,理論上頻率可以達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達上應用,大幅提高雷達的解析度。而且在通訊、成像上都有比較廣泛的應用。
3、未來,當充電設施越來越完善時,電動汽車使用石墨烯電池,可能花兩三分鍾就可以把電充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墨烯
2. 是誰發明了石墨
石墨源於希臘文「graphein」,意為「用來寫」。由德國化學家和礦物學家A.G.Werner於1789命名。
3. 墨是誰發明的哪個年代
墨:墨是由油煙、松煙等原料製成的一種黑色顏料。墨的雛形應追溯帶新石器時代用於燒制彩陶的顏料上。史料記載: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以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這是最早產生的磨石炭為汁而成的石墨。煙墨實物為湖北雲夢戰國至秦代墓中出土。歷經演變工藝成熟,加以松煙、麝香、藤黃、犀角、冰片、珍珠等多種原料製作成墨碇。現今,文人喜用墨汁如「一得閣」「曹素功」等。墨碇很少用之,卻成為了一種收藏品種。
最初的墨是天然礦物,故許慎《說文解字》認為「墨」是「墨土」的會意字。解放後,湖北雲夢地區出土了一塊秦代的墨,呈圓柱形,質地粗硬;同時出土的還有石硯一方、研石一塊。那時的墨要用研石粉碎研磨後才能使用。大約到了漢代才有煙煤加膠粘合成的人造墨。
4. 石墨是誰發明的
石墨不是發明的,而是本身就存在於自然界中的,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
如果你要問是誰發現的,這個歷史上沒有記錄。
5. 石墨是我國古代哪位大師發明的
石墨(graphite)是一種結晶形碳。六方晶系,為鐵墨色至深灰色。密度2.25克/厘米3,硬度1.5,溶點3652℃,沸點4827℃。質軟,有滑膩感,可導電。化學性質不活潑,耐腐蝕,與酸、鹼等不易反應。在空氣或氧氣中加強熱,可燃燒並生成二氧化碳。強氧化劑會將它氧化成有機酸。用作抗摩劑和潤滑材料,製作坩堝、電極、干電池、鉛筆芯。高純度石墨可在核反應堆上作中子減速劑。常被稱為炭精或黑鉛,因為以前被誤認為是鉛。
6. 古代的墨是怎麼發明的是誰發明的呢請說詳細點
西周邢夷發明墨。
1、《述古書法纂》載:西周「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
2、墨的發明過程:
(1)周宣王時期,一位名叫邢夷的畫師,在一次繪畫時不小心弄臟了雙手,到附近的小河清洗時偶然撿起一塊松炭,弄了一手黑,引起了興趣。邢夷把松炭帶回家中搗研成末,用糯米粥之類的東西調和成半固體的糊狀,加入鍋灰後加以揉捏,做成長條狀在太陽下曬干。
(2)需要使用時加一點水研磨幾下,就可以用來寫字或繪畫。邢夷把這個墨條取名為「黑土」,後又覺得不妥,便把「黑土」兩字合為一起單字「墨」,史稱「邢夷墨」。
(6)誰發明的石墨擴展閱讀:
墨的種類:
1、松煙類墨
松煙是松樹油燃燒後,再收集其煙所制的墨。松煙墨汁烏黑無光,略呈冷色。古人常用於渲染頭發、須眉,是書寫小楷字和工筆繪畫的佳品。品種有:阿膠松煙、五老松煙、小松煙等。
2、油煙類墨
油煙是用油料,主要是以桐柚籽或豬油為原料燃燒後收集其煙所制的墨。油煙墨汁有一定光澤,色偏暖,可濃可淡,多用來勾線、渲染,是中國國畫和書法用的佳品。品種多樣,主要有:蘭煙墨汁、亮光墨汁、桐煙墨汁、油煙墨汁等。
3、漆煙墨
漆煙墨是採用生漆、豬油、桐油、麝香、冰片、金箔、公丁香、豬膽等十多種貴重原料製成。墨精黑發光,也就是一種高級油煙墨。漆煙墨有光亮,宜作畫,特點能經久不褪。
7. 石墨烯發明人
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
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又譯為克斯特亞·諾沃塞洛夫,康斯坦丁·諾沃舍洛夫 ,Konstantin Novoselov 或Kostya Novoselov俄語:Константин Новосёлов,1974年8月23日-)[1],畢業於奈梅亨大學,俄羅斯物理學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因發現石墨烯而與安德烈·海姆一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海姆和諾沃肖洛夫於2004年製成石墨烯材料。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僅有一個原子厚。自那時起,石墨烯迅速成為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熱門話題。新華社/法新
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海姆和諾沃肖洛夫的研究成果不僅帶來一場電子材料革命,而且還將極大促進汽車、飛機和航天工業的發展。
現年51歲的海姆和36歲的諾沃肖洛夫已共事多年。最初,他們各自在俄羅斯進行物理學的學習和研究。後來,諾沃肖洛夫成為海姆的一名博士生。兩人先是在荷蘭進行研究項目,後定居英國,現在兩人都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教授。
海姆和諾沃肖洛夫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6萬美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 與往年相同,物理學獎是今年公布的第二個諾貝爾獎項。接下來的幾天里,諾貝爾化學獎等其他獎項將逐一揭曉。
8. 石墨的發明者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洛夫從石墨中剝離出了石墨烯,打破了國際物理學界長達半個世紀的結論——石墨烯只是假設性的結構,無法穩定存在。石墨烯的發現引發了材料界的一場革命,兩名科學家也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月16日,海姆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談及石墨烯電池的現狀與前景。據他介紹,目前約有十家美國企業和十家歐洲企業在生產不同種類的石墨烯。對於石墨烯在中國的發展,海姆相信,「中國的石墨烯研究,尤其是在應用和生產領域,比世界其他國家是領先的」。
南方周末:石墨烯可以應用在電池領域,一般的做法是在鋰電池的正負極中,添加石墨烯材料。目前中國的學術界和媒體,將這種應用了石墨烯的電池稱之為「石墨烯電池」,請問這一稱呼是否准確?
海姆:實際上石墨烯電池是一個龐大的研究課題。我並不清楚大家能不能稱其為石墨烯電池。包括中國研究者們在內的世界科研工作者們,正在集中研究石墨烯是否可以成為鋰電池或所謂「超容量電池」的主要成分,所以這仍是正在研究的課題。
另外一方面,人們已經將石墨烯加入目前的電池中去,但對電池性能的提高還非常有限。有些人爭論是提升了2%、3%還是20%,但確實多少提高了電池的質量。尤其考慮到各種不同的電池,不僅僅是鋰電池,雖然目前只是小小的提升,但是確實一個重要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