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潘偉健創造了哪些世界第一

潘偉健創造了哪些世界第一

發布時間:2021-06-24 09:12:15

1. 潘建偉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嗎

潘建偉,男,1970年生,浙江省東陽市人。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導,2011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大和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小組長。潘建偉教授多年從事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貢獻有:首次實現量子態隱形傳輸,量子糾纏互換,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糾纏,量子糾纏純化。他帶領的這個小組2005年在合肥創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間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世界紀錄,同時驗證了在外層空間與地球之間分發糾纏光子的可行性。2009年,他帶領小組又成功實現了世界上最遠距離的量子態隱形傳輸,16公里的傳輸距離比原世界紀錄提高了20多倍。實驗結果首次證實了在自由空間進行遠距離量子態隱形傳輸的可行性,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路最終實現奠定了重要基礎。現在蕪湖「量子政務網」所使用的核心器材和設備,包括最關鍵的光電調制晶元,全部為中國自主研發或與國內單位聯合研製,整個網路已經實現了國產化。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學和經典通信的交叉學科,有著傳統通信方式所不具備的絕對安全特性,在國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領域有著重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
2011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今年42歲的潘建偉教授是中科院2011年院士增選產生的最年輕院士,他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方面成績斐然。

希望能夠幫到您!

2. 潘建偉和林躍慶誰是量子衛星發明

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

3. 潘建偉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對人類有怎樣的影響

潘建偉院士在量子通訊領域取得了一個有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被一些網友冠之為「量子力學之父」,那麼他有可能在近期獲得諾貝爾獎嗎?這是不少網友關心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可能性。

理論上,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都非常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一定要分出個高低來說,基礎科學就更顯珍貴。

因為這是一個開創性的工作,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發現,是啟迪人類新的思路創造之源。沒有這個開端引路,就沒有後來的開發和發展。

劉慈欣《三體》科幻小說描述的就是人類基礎科學發展被三體人鎖死,使得很多科學家喪失了希望而自殺。這雖是科幻,但也從一個側邊反映了基礎發現的無比重要性

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哪些名人校友

哇,作為科大的一員,看到這個問題真是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所知道的科大著名校友。

首先就是潘老師潘建偉啦,我們同學親切地稱他為潘神,他最近比較著名的成就就是量子通訊方面的成績,在Nature上發了不少文章,論科研,潘老師實在是令人傾佩的一名教授!

5. 潘建偉院士和曲昭偉教授對量子力學的介紹,誰的理解是錯的

其實量子力學是一個非常深奧難懂的一門學科,有很多量子方面的科學家,他們都是認為自己是不怎麼懂量子力學的,其實就連量子力學路徑積分的創立者費曼,他都說過無人能懂量子力學。他們所謂的不懂其實就是知道的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無知,在量子力學方面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曲昭偉教授,他是吉林大學交通學院的教授,他雖然是個教授,但乾的卻是民科的工作,他是徹底的不理解量子力學,故說量子力學是錯誤的,他都沒有發表相關言論的論文,所以與潘建偉院士相比我更願意相信院士的,畢竟院士和教授兩者之間學識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6. 潘建偉和林躍慶誰是量子衛星發明者

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正式命名為「墨子號」。這是量子衛星的名字首次公開。潘建偉說:「衛星之名取自於我國科學家先賢,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在潘建偉看來,哲學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也是一位鮮為人知的偉大科學家,《墨經》里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該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而這正是現代照相技術原理的起源。
潘建偉說,這個實驗指出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也是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科學解釋——這在光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原理,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取「墨子號」來命名量子衛星,和衛星本身的意義相符,也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是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擇機發射。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准備工作已基本完成。
根據潘建偉的說法,量子通信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根據量子理論能解決通信安全的問題。我國發射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意味著將在世界上率先實踐量子通信。(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希望幫助你

7. 量子衛星墨子號是誰發明的

量子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是潘建偉院士。

量子衛星工程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總負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科學目標的提出和科學應用系統的研製;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衛星系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中科大研製有效載荷分系統;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等單位參加共同研製。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

(7)潘偉健創造了哪些世界第一擴展閱讀:

量子衛星墨子號的未來應用:

量子衛星發射後,天地一體化量子科學實驗系統將投入正式運行,而「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預計2016年下半年交付。

得益於量子保密通信絕對安全性,量子通信不僅應用於百姓日常通信,也可用於水、電、煤氣等能源供給和民生網路基礎設施的通信保障,還可應用於國防、金融、商業等領域,勢必對產業界和科技界產生巨大變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8. 作文:潘建偉――中國的驕傲

同學們,難道你們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嗎?―我敢十分肯定地說,你們肯定會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的!
我國是人類最早的搖籃之一,也是世界上文化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從黃帝、炎帝到中華民族這條有著5000年歷史的長河裡,有著無數的發明創造,無數的文人雅士,無數熠熠生輝的文化藝術。古有指南針、火葯.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今有神州5號載人航天技術;古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今有雄偉壯觀的三峽工程,這難道不值得我們驕傲嗎?唐詩宋詞,異彩紛呈,科學技術,燦爛輝煌。這難道不值得我們驕傲嗎?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各行各業迅猛發展,國防科技事業突飛猛進。中國,這個原來一窮二白的,處於挨打地位的落後國家今天已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之後的世界經濟大國,贏得了世人的驚嘆,再加上香港澳門回歸;中國申奧成功,雅典奧運健兒凱旋而歸……這一切難道不值得我們驕傲嗎?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為祖國5000年的文明歷史而驕傲!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2003年10月15日那個普通而特殊的日子。我國神舟五號宇宙飛船成功發射上天,我國的首位航天英雄楊利偉在浩瀚的太空翱翔了21小時,中華兒女千年來的飛天夢想在那

9. 誰獲得了2017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呢

9月9日,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禮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憑借其在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使基於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通信成為現實可能獲得「物質科學獎」。

該團隊還率先發展了包括糾纏交換和糾纏純化、量子存儲和相位穩定方法在內的量子中繼技術,來最終取代這些可信中繼。潘建偉發展的多光子干涉在這些技術中再次發揮關鍵作用。

潘建偉團隊還成功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雙向量子鏈路,使得星地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可以超過千公里,成碼率超過1kbps。

10. 潘建偉發明了什麼

也是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科學解釋——這在光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原理,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准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和衛星本身的意義相符,也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是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潘建偉說,這個實驗指出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在潘建偉看來、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也是一位鮮為人知的偉大科學家,根據量子理論能解決通信安全的問題。我國發射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意味著將在世界上率先實踐量子通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正式命名為「墨子號」。潘建偉說:「衛星之名取自於我國科學家先賢,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取「墨子號」來命名量子衛星,哲學家。
根據潘建偉的說法,量子通信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這是量子衛星的名字首次公開,《墨經》里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該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即將擇機發射。目前,而這正是現代照相技術原理的起源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

閱讀全文

與潘偉健創造了哪些世界第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