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班思維數學的教案
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游戲互動
游戲室孩子最喜歡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利於親子關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賽,或者比賽撿東西的游戲等。通過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和運動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耐力和競爭意識,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好處。
▋教孩子做比較
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貳』 幼兒園大班數學《創造力訓練》教案課後反思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朋友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在教學8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教學8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八塊小餅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塊),然後將小餅干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單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完後檢查是否有重復或漏分的現象,最後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通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組成。接著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8的組成,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蛋糕盒,幼兒在分"小餅干"時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課堂上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各種游戲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於樂。
『叄』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認識序數》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7的組成》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看圖填算式》
幼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黑白棋大賽》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區分左右》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2-9的相鄰數》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小小裁判員》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感知10以內的序數》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6-9的相鄰數》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玩具小超市》
(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肆』 大班有趣的線條數學教案
有趣的線條教案
一、活動背景:
幼兒時期是想像發展的黃金時期,幼兒喜歡想像,善於想像,抓住最佳時期充分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將使幼兒終身受益,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意義。為此,我結合我園的研究課題「創設適合農村幼兒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利用幼兒熟悉的事物——毛線來作教材、教具,利用毛線形象各異、變化多端的造型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想像,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設計了這則語言活動「有趣的線條」。
二、活動實錄:
活動目標:
1、 對線條圖展開想像,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想像能力。
2、 要求幼兒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繼續學習創編故事。
活動准備:
1、線條圖兩張(如圖),各種顏色的毛線繩人手一份。
2、視屏轉換儀一台。
活動過程:
一、看線條圖談話。
1、出示粘在紙上的線條圖,激發幼兒想像。
師:昨天,老師在織絨線時,發現絨線可以甩成許多圖案。你們看,圖上的線條多有趣呀,好象是這樣,又象是那樣。小朋友,你覺得它像什麼呢?」(請個別幼兒進行表達。)
幼:像筆架、像心電圖、像英文字母……
師:(作出肯定)真有點像!小朋友真會動腦筋。
2、轉動線條圖,變換線條的方位,激發幼兒新的想像。
師:(轉動手裡的圖案,使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想像)橫著看線條像什麼?豎著看線條像什麼?倒過來看線條像什麼?」
幼:橫看線條像山峰、波浪……豎看線條像小路、蛇……
師:真的很像。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詞來說「像什麼樣的山峰、像什麼樣的波浪……就更好了!
幼:橫看線條像起伏的山峰、涌動的波浪……豎看線條像彎曲的小路、行進的蛇、上升的煙、側面的人臉……倒看線條像駱駝的背、奶牛的乳頭……
師:說得真好!
(評析:我們用筆畫一條彎曲的線,大人看了會說「這是一條曲線」,而小孩子看了會說「這是一條蛇」,這就是孩子的想像力在閃光。教師通過出示線條圖、轉動線條圖,與幼兒一起討論「象什麼」,一方面激發了幼兒對玩線條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幼兒的想像,為以下活動的開展作鋪墊。)
二、引導幼兒操縱絨線形成線條圖,進行想像的發散。
師:教師操縱繩子形成一個線條圖。甩動繩子後松開手,讓繩子自然落地形成線條圖。
引導幼兒採用多種甩繩的方法,如抓住繩子的一頭甩動,或抓住繩子的中間甩動,或將繩子向上拋,或轉圈甩動繩子等,形成差異較大的線條圖,以促使想像的發散。
師:(讓幼兒展開想像)小朋友們看,線條圖現在又像什麼呀?
幼:橫看像一棵茂盛的樹、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頂廚師帽……倒過來看像老爺爺的鼻子和鬍子……豎著看像一隻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線條游戲。
1、全體幼兒參與,每人拿一根毛線繩操縱,形成線條圖,要求邊玩邊想像。
師:我們每人拿一根絨線,用不同的方法甩動,讓毛線繩落在桌子上,然後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麼。
『伍』 大班數學新鮮屋教案
【活動設計】
大班的孩子對一些基本的平面圖形已有了初步認識,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對圖形的分割組合比較感興趣。為了加深幼兒對圖形分割組合關系的認識,幫助幼兒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幼兒思維靈活的發展,為此設計了本節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學習分割、組合圖形,發現圖形之間的關系。
2、能將一種圖形變出不同數量的各種圖形。
3、創造性運用各種圖形組合物體形象。
【活動重點】圖形之間的分割、組合關系。
【活動難點】圖形的組合創新。
【活動准備】
教具:課件、正方形的卡紙、相機。
學具:幼兒每人一張正方形的卡紙、一把剪刀。
【活動過程】
一、找圖形。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誰?你們見過機器人嗎?在哪見過?那這個機器人跟你們以前見過的有什麼不同?這個是由什麼組成的?找一找機器人身體各個部位是什麼圖形?看看機器人的哪個部位是圓形?……
二、幼兒操作探索發現圖形的變化。
1、折一折。
(1)咱們變個魔術吧?(分給幼兒每人一張紙)這是什麼圖形?老師告訴你,它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摺一折,它會變成兩個其它形狀的圖形。咱們都來折一折,看看它會變成兩個什麼圖形?
(2)幼兒動手操作,自由探索圖形的變化。師觀察、指導。
(3)幼兒演示變化的結果,一個正方形(jy135幼兒教育 www.jy135.com)變出兩個圖形。
(4)試著折折你剛才沒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個正方形變成兩個圖形。
(2)幼兒動手操作。師觀察指導。
(3)說說你的一個正方形變化出了兩個什麼圖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兒作品。
3、比一比。
把剪開的兩部分圖形比一比,它們一樣大嗎?你們發現了什麼?誰的兩個圖形一樣大?(正方形對折後剪開,可以變成兩個同樣大小的圖形。)
4、拼一拼。
把剪開的兩部分圖形拼成一個圖形,能變成什麼圖形?(正方形剪開後的兩個圖形還能合成原來的圖形。)
三、圖形寶寶大變身。
1、現在把剪開的圖形寶寶再繼續變化,還能變出什麼圖形?數一數你現在有多少個圖形?你們真厲害!一個正方形能變化出這么多圖形。
2、圖形拼貼。
用你手中的圖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組合成一個圖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畫,咱們看看誰的作品跟別人不一樣,誰的更有創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試著把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