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森林和城市

創造森林和城市

發布時間:2021-06-24 08:44:56

❶ 如何創建森林城市

具體如下:

  1. 編制實施的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科學合理,有具體的階段發展目標和配套的建設工程;

  2. 城市森林建設理念切合實際,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歷史文化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觀優美;

  3. 以鄉土樹種為主,通過喬、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營造各種類型的森林和以樹木為主體的綠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為主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4. 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功能分區和過渡區建有綠化隔離林帶,樹種選擇、配置合理,緩解城市熱島、渾濁效應等效果顯著;

  5. 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網路的連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護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養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水質不斷改善;

  6. 提倡綠化建設節水、節能,注重節約建設與管護成本;

  7. 城市森林覆蓋率南方城市達到40%以上,北方城市達到30%以上;

  8. 城市建成區(包括下轄區市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綠地率達到33%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以上;

  9. 城市郊區森林覆蓋率因立地條件而異,山區應達到60%以上,丘陵區應達到40%以上,平原區應達到20%以上(南方平原應達到15%以上);

  10. 積極開展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

  11. 連接重點生態區的骨幹河流、道路的綠化帶達到一定寬度,建有貫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態廊道;

  12. 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水岸綠化率達80%以上。在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採用近自然的水岸綠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

  13. 公路、鐵路等道路綠化注重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的結合與協調,綠化率達80%以上,形成綠色通道網路;

  14. 城市郊區農田林網建設按照國家要求達標;

  15. 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區及重要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得到合理保育;

  16. 城市森林建設樹種豐富,森林植物以鄉土樹種為主,植物生長和群落發育正常,鄉土樹種數量占城市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80%以上;

  17. 城市森林的自然度應不低於0.5;

  18. 注重綠地土壤環境改善與保護,城市綠地和各類露土地表覆蓋措施到位,綠地地表不露土;

  19. 科學栽植、管護樹木。對大樹移植嚴格管理,做到全株移植;

  20. 建成區內建有多處以各類公園、公共綠地為主的休閑綠地,多數市民出門平均500米有休閑綠地;

  21. 城市郊區建有森林公園等各類生態旅遊休閑場所,基本滿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閑遊憩需求。

  22. 生態科普宣傳設施完善,建有2處以上森林或濕地等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或場所;

  23. 認真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建立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0%以上;

  24. 廣泛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參與綠化活動,並建有各類紀念林基地。

  25. 每年舉辦各類生態科普活動3次以上;

  26. 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市民知曉率達90%以上,市民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達80%以上;

  27. 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嚴格規范,措施到位;

  28. 採取生態經濟型、生態景觀型、生態園林型等多種模式開展鄉村綠化,鄉村綠化面積逐年增加;

  29. 郊區觀光、採摘、休閑等多種形式的鄉村旅遊和林木種苗、花卉等特色生態產業健康發展。

❷ 以創建森林城市為主題」800字作文,該怎麼寫

創建森林城市

浮華喧囂侵染了純凈的心靈,搖滾樂代替了田園詩,都市人身上的煙草香水淹沒了森林裡花朵的芬芳。人們習慣裝飾好自己,穿梭於車流人海,卻忘記還有一片飛舞著櫻花碎片的森林向他們敞開。
最近我常常做同一個夢,一個可怕的夢。夢中,我孤身一人在一個茂盛的大森林;可一時間,那一棵棵高大的古樹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個個正在流淚的樹樁。世界剎那間變得灰濛蒙的,沒有一棵樹,只剩下一個小小的我。我恐懼地到處尋找,可再也見不到那可愛的樹木,只有光禿禿的樹樁和快速躥起的高樓包圍了我……
醒來後,我望著窗外山上那蔥蔥鬱郁的樹木,心有餘悸,夢境總在我腦中盤旋:是不是幾年以後,那些可愛的樹就會從我們的眼前消失?我不敢再往下想。這幾年,江山的高樓漸漸多了,土地的綠色卻慢慢地少了,我害怕那不是夢,而是幾年以後的現實。「不要!」我跑到樓下的花壇里,投進了大樹的懷抱,久久地望著那些高大的樹木。在我身邊,有幾棵流著血淚的樹木,它們身上刻著「某某到此一游,某年某月某日」的字跡,一筆一畫,深深地嵌進了它們的身體。我撫摸著那些歪歪扭扭的傷痕,我的心被刺痛了:它們也有生命呀,這些人為什麼這么不知憐惜?不遠處,還有一些被砍去身體的樹樁,上面未乾的露珠不正是它們的眼淚嗎?幾十年來,這些樹默默地付出著,不求回報;最終,卻落了個如此可悲的下場……
昔日,河岸綠樹成蔭、綠禾如海。可是現在,人們為了蓋房子,污染壞境,亂砍伐樹木。小河在嗚咽,綠色在嘆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柏的不屈。但現在呢?人們只知道追求生活的品質,不顧後果地亂砍伐樹木,但是,我們人類又何曾想過,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人類呀!
曾經,印度加爾各答大學的一位教授曾作過科學的計算。一棵中等大小的樹木,按生長50年計算,其創造的直接與間接價值為:生產氧氣的價值31250美元;防止空氣污染的價值62500美元;保持水土的價值37500美元;防止流失增加肥力的價值31250美元;為牲畜檔雨遮風提供鳥巢的價值31250美元;製造蛋白質的價值2500美元;總 計196250美元。這是一個多麼大的數字呀!現在世界上的樹木逐漸減少,我們人類又浪費了多少億美元呀!
大樹的作用更是重要!他具有製造氧氣、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創建森林城市,讓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吧!

❸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城市森林,給居民帶來了什麼好處

城市森林建設理念切合實際,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歷史文化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觀優美;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水岸綠化率達80%以上。在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採用近自然的水岸綠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

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功能分區和過渡區建有綠化隔離林帶,樹種選擇、配置合理,緩解城市熱島、渾濁效應等效果顯著。

展資料

首個城市:2004年11月,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授予貴陽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作為中國首座獲此殊榮的城市——貴陽,是一座群山環繞、河網縱橫、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常青、人居舒適的美麗城市。

森林是貴陽市的標志性景觀,也是它的綠色生態屏障,在改善市區生態環境,增強人民身體健康,發展生態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為貴陽贏得了「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榮譽稱號,並被定為「中國首座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中日環境合作示範城市」。

❹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文

創建森林城市 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以及錦江環城綠地等國家、省、市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城市森林整體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先後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多項榮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成都市「清波綠林繞重城」的風貌更加引人注目。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工作,記者采訪了成都市市長葛紅林。 記者:四年前,成都提出「城鄉一體,統籌發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如何做到「城鄉一體,統籌發展」? 葛紅林:近年來,成都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共投入260多億元,每年義務植樹超過780萬株,2006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6.46%,建成區綠地率達33.65%。讓城市走進森林,讓森林擁抱城市,綠化美化市民生活,正在成為現實。 「城鄉一體,統籌發展」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增強我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 城鄉一體統籌綠化規劃。我們堅持科學規劃建綠,按照城鄉統籌,生態優先的理念,歷時兩年編制完成《成都市城市森林體系發展規劃》,配套編制綠牆建設、生態河道、路網工程等若干專業規劃,增強了修復城市生態的科學性和執行力,提升了城市森林建設水平和質量。 城鄉一體統籌綠化管理。我們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努力打破城鄉綠化管理二元體制。市縣兩級林業局、園林管理局合並成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統一城鄉綠化管理,規范森林資源管護,有序推進創建工作。全市育林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市域水系絕對生態控制區綠化覆蓋率上升到98%。 城鄉一體統籌綠化建設。我們堅持城區、近郊、遠郊「三位一體,統籌發展」,城區推行「以空間增綠地」,以立體綠化、屋頂綠化為主要手段,做好立體空間綠化,提升城市綠化總體綠量,全市屋頂綠化200公頃,主城區牆體垂直綠化146萬平方米;近郊實行「以綠地促效益」,在城郊生態敏感區建設城市生態屏障林,鼓勵農民種植花卉苗木,發展休閑旅遊產業,近郊農民鄉村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占現金收入70%以上;遠郊施行「以森林聚人氣」。以生態示範區為主要著力點,以森林基地發展森林旅遊為重要途徑,吸引市民戶外旅遊,青城山景區、虹口景區為代表的11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成為我市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記者: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如何結合這一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 葛紅林:我們堅持把厚重的文化底蘊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升華展現。 塑造森林城市特色景觀。打造環抱城市的10大郊野森林公園,環繞組成林城相融的綠色生態屏障;綠化流經城市51條河道林蔭堤岸,串聯結成林水相依的濱江風光林帶;修建覆蓋城市的900公里綠色健康走廊,集散形成林路相伴的網狀景觀風韻;裝飾點綴城市的1200多個園林式小區和街頭游園。這種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和諧搭配,既使得建綠系統更加協調,綠地功能更加完善,又使得自然風景與城市景觀相得益彰。 塑造森林城市特色文化。注重挖掘古樹名木文化傳承價值,對維系城市生命與記憶的9497株樹木,一樹一冊,搶救保護。經過不懈努力,在一批歷史悠久的名勝景區、文博寺院和舊城老街,完好保存了1675株,成為追尋蓉城遺址史跡的綠色標識。體現川西民間風情的林盤園林,在一批典雅古樸的鄉間古鎮、自然村落、農家庭院和名人故居,整理開放了100餘處。在一批重新修繕的重點保護片區和改建擴建的特色文化街區、生態公園廣場,原生樹木與人文綠化鱗次櫛比,成為品味綠色植被繁衍生息和園林藝術的特殊窗口。 塑造森林城市特色品牌。注重延伸森林天然肌理促進城市環保,同步實施治水、治臟、治塵「三治行動」,逐步實現水網、路網、林網「三網合一」,在西部地區率先榮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用好森林資源價值烘托城市美景,大力發展生態游、鄉村游和山水游,創意推出花鄉農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東蘺菊園、江家菜地「五朵金花」,定期舉辦桃花會、梨花節系列節會,成功創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城市青山環抱、市域森林環繞、市區綠水環流、郊野綠海田園的優美景色,提升了城市整體形象,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宜居城市。 記者:老百姓都說成都越來越美,幸福感越來越強,可見「創森」工作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認可。 葛紅林:一座城市,一看建築,二看樹木。我們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體會到,發展城市森林,不僅改變了城市鋼筋水泥的冰冷外貌,滿足了市民親近自然、享受綠色的熱情渴望,也為城市現代化建設增添了勃勃生機。 生態質量在創建中提高。城市覆蓋在森林綠蔭下,植被明顯增加,全市造林育林達到107.8萬畝,常年管護森林面積572.3萬畝,人均公共綠地9.22平方米,市區幹道綠化面積26.4%。自然環境明顯變化,5年來全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以珙桐、紅豆杉為代表的野生植物增至3000餘種。污染明顯減少,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近4年每年平均在80%以上。 人居環境在創建中改善。全市建成園林小區793個,70%以上居住區和單位庭園綠化覆蓋率超過40%,主城區公共綠地野生鳥類已達256種,較20年前新增24種,許多市民走出家門就能聽鳥鳴、聞花香、賞美景。生活品質更優,森林綠地和5000多處鄉村農家樂遍布城鄉,市民選擇貼近自然生活方式蔚然成風。 綠色產業在創建中發展。全市林葯、竹產、花木、茶葉、蠶桑、優質經濟林果和綠色森林食品基地規模比5年前增長32.9%,超過150萬畝,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增值向綠色加工轉化,全市實施再造50萬畝可持續利用產業林體系,可形成100萬立方米木竹人造板生產能力和經濟林產品加工能力;效益向綠色消費放大,2006年全市苗木花卉銷售收入l9億元,綠色有機食品實現產值4.5億元,旅遊業總收入340億元,林木相關產業吸收農民工15萬人以上,城市森林為城市和諧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經濟財富和社會財富。 森林激活城市煥發青春,綠色激勵事業萬象更新。這是我們從創建森林城市實踐中獲得的領悟與認知,也是深深根植於我市現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

❺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包括哪些核心內容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核心內容如下:一、綜合指標:1、編制實施的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科學合理,有具體的階段發展目標和配套的建設工程。2、城市森林建設理念切合實際,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歷史文化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觀優美;3、以鄉土樹種為主,通過喬、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營造各種類型的森林和以樹木為主體的綠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為主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4、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功能分區和過渡區建有綠化隔離林帶,樹種選擇、配置合理,緩解城市熱島、渾濁效應等效果顯著;5、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網路的連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護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養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水質不斷改善;6、提倡綠化建設節水、節能,注重節約建設與管護成本。二、覆蓋率:1、城市森林覆蓋率南方城市達到40%以上,北方城市達到30%以上;2、城市建成區(包括下轄區市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綠地率達到33%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以上;3、城市郊區森林覆蓋率因立地條件而異,山區應達到60%以上,丘陵區應達到40%以上,平原區應達到20%以上(南方平原應達到15%以上);4、積極開展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三、生態網路:1、連接重點生態區的骨幹河流、道路的綠化帶達到一定寬度,建有貫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態廊道;2、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水岸綠化率達80%以上。在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採用近自然的水岸綠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3、公路、鐵路等道路綠化注重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的結合與協調,綠化率達80%以上,形成綠色通道網路;4、城市郊區農田林網建設按照國家要求達標。四、森林健康:1、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區及重要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得到合理保育;2、城市森林建設樹種豐富,森林植物以鄉土樹種為主,植物生長和群落發育正常,鄉土樹種數量占城市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80%以上;3、城市森林的自然度應不低於0.5;4、注重綠地土壤環境改善與保護,城市綠地和各類露土地表覆蓋措施到位,綠地地表不露土;5、科學栽植、管護樹木。五、公共休閑:1、建成區內建有多處以各類公園、公共綠地為主的休閑綠地,多數市民出門平均500米有休閑綠地;2、城市郊區建有森林公園等各類生態旅遊休閑場所,基本滿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閑遊憩需求。六、生態文化:1、生態科普宣傳設施完善,建有2處以上森林或濕地等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或場所;2、認真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建立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0%以上;3、廣泛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參與綠化活動,並建有各類紀念林基地。4、每年舉辦各類生態科普活動3次以上;5、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市民知曉率達90%以上,市民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達80%以上;6、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嚴格規范,措施到位。七、鄉村綠化:1、採取生態經濟型、生態景觀型、生態園林型等多種模式開展鄉村綠化,鄉村綠化面積逐年增加;2、郊區觀光、採摘、休閑等多種形式的鄉村旅遊和林木種苗、花卉等特色生態產業健康發展。八、考核標准:1、森林城市建設是對這個城市市域范圍進行的城鄉一體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城市所轄的區市縣均作為森林城市建設的考核范圍(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城市可限市區和郊區);2、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以後,對城市所轄的區市縣不再另外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3、國家林業局對"國家森林城市"進行動態考核,在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3年後組織專家進行復查,復查不合格將提出警告,5年後復查仍不合格,取消其"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包括哪些核心內容

❻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詩句有哪些

  1. 水碧天藍城市靚,人人有責齊共創。——現代詩

  2. 花園似錦生活好,人人創建獻力量。——現代詩

  3. 全市人員動員起來,為爭創國家森林城市而奮斗。——現代詩

  4. 群策群力參與重慶創森,同心同德共建生態文明。——現代詩

  5. 創森林城市,建宜居。——現代詩

  6. 森林之都、綠色之城、幸福家園。——現代詩

  7. 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現代詩

  8. 植樹造林,改善環境,森林進城,園林下鄉,城市森林化,郊區生態化,村莊園林化。——現代詩

  9. 植下千頃樹,福澤蔭後人,城市綠起來,人民富起來。——現代詩

  10. 加強城市綠化美化,提高城市水平益。——現代詩

❼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什麼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以下指標並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授牌的城市。截至2014年,全國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5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130多個城市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森林城市建設成為林業發展的又一引擎。 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極大地促進了森林資源增長,成為全社會辦林業的有效載體。據國家林業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介紹,全國58個國家森林城市,在"創森"的頭3年,年均新增造林約占市域面積的1%,是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的近2倍;市民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支持率和滿意度都在98%以上。2012年,全國64個"創森"城市完成新造林面積1880萬畝,佔全國總量的21%;共投入林業和生態建設資金800億元,相當於中央林業當年總投資的60%。...

❽ 創建森林城市作文開頭

【第一篇】:創建森林城市

浮華喧囂侵染了純凈的心靈,搖滾樂代替了田園詩,都市人身上的煙草香水淹沒了森林裡花朵的芬芳。人們習慣裝飾好自己,穿梭於車流人海,卻忘記還有一片飛舞著櫻花碎片的森林向他們敞開。

最近我常常做同一個夢,一個可怕的夢。夢中,我孤身一人在一個茂盛的大森林;可一時間,那一棵棵高大的古樹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個個正在流淚的樹樁。世界剎那間變得灰濛蒙的,沒有一棵樹,只剩下一個小小的我。我恐懼地到處尋找,可再也見不到那可愛的樹木,只有光禿禿的樹樁和快速躥起的高樓包圍了我……

醒來後,我望著窗外山上那蔥蔥鬱郁的樹木,心有餘悸,夢境總在我腦中盤旋:是不是幾年以後,那些可愛的樹就會從我們的眼前消失?我不敢再往下想。這幾年,江山的高樓漸漸多了,土地的綠色卻慢慢地少了,我害怕那不是夢,而是幾年以後的現實。「不要!」我跑到樓下的花壇里,投進了大樹的懷抱,久久地望著那些高大的樹木。在我身邊,有幾棵流著血淚的樹木,它們身上刻著「某某到此一游,某年某月某日」的字跡,一筆一畫,深深地嵌進了它們的身體。我撫摸著那些歪歪扭扭的傷痕,我的心被刺痛了:它們也有生命呀,這些人為什麼這么不知憐惜?不遠處,還有一些被砍去身體的樹樁,上面未乾的露珠不正是它們的眼淚嗎?幾十年來,這些樹默默地付出著,不求回報;最終,卻落了個如此可悲的下場……

昔日,河岸綠樹成蔭、綠禾如海。可是現在,人們為了蓋房子,污染壞境,亂砍伐樹木。小河在嗚咽,綠色在嘆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柏的不屈。但現在呢?人們只知道追求生活的品質,不顧後果地亂砍伐樹木,但是,我們人類又何曾想過,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人類呀!

曾經,印度加爾各答大學的一位教授曾作過科學的計算。一棵中等大小的樹木,按生長50年計算,其創造的直接與間接價值為:生產氧氣的價值31250美元;防止空氣污染的價值62500美元;保持水土的價值37500美元;防止流失增加肥力的價值31250美元;為牲畜檔雨遮風提供鳥巢的價值31250美元;製造蛋白質的價值2500美元;總 計196250美元。這是一個多麼大的數字呀!現在世界上的樹木逐漸減少,我們人類又浪費了多少億美元呀!

大樹的作用更是重要!他具有製造氧氣、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創建森林城市,讓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吧!

【第二篇】:創建森林城市

綠色是生命之源。綠色散發的馨香,是生命之花的綻放,是開放在人們心裡的光芒。

身處大自然,雪花吟頌自然風光,用水訴說生的希望。星星在天空中變奏,蟲兒在夜暮下吟唱。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顆小小的露珠,折射出太陽的光芒;一朵小小的花兒,散發著沁人的芬芳。自然的奧秘,用綠色的生命同天籟之音娓娓道來;綠色生命的預言,以別樣的姿態藏在你我身邊。靜下心,你聽見花開的聲音了嗎?

而這一切都要起源於綠色——生命之源。是她為人類創造的一切。

然而,在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質文明面前,是否曾經起過一絲的綠色?哪怕那隻是一瞬間。縱然從來都沒有過。

在當今的社會發展經濟才是最好的理由,人民只沉迷於華麗物質的追求。從沒考慮過自已的生存環境是否充滿了綠色。

在人們所謂的物質文明消費中,是否會想起少年時代的你,是否聽得見鳥兒在森林的高枝上歌唱,是否愛在林蔭道上徜徉。

當然,這一切都被無情的否決,取面代之的是人類在沒有珍愛綠色——生命之源的同時在瘋狂、痴迷的享受著自己的為完美麗的「物質人生」的同時也不忘再在雪上加霜把原本被阻礙經濟發展所消除而剩下部分綠色又除去一部分,就差綠色沒有完全消失。

而人們似乎還沒覺悟到。有意或無意的破壞著我們周圍的環境,綠色也在一點一點的減退。生命是一條綠色的河,也是一個奇跡,一枝從污泥里長出的夏荷,竟開出雪一樣純的潔凈的花兒:一隻細細黑黑的螢火蟲兒,竟能在茫茫黑夜裡發出星星般閃亮的光。這就是綠色生命之源的力量。

所以,為了綠色,為了我們的生存環境,為了那殘留不多的一點兒綠。讓我們喚醒心中那顆沉睡的種子讓它重新綻放生命之源。

在這近幾年的時間里,值得慶幸,人們已經意識到了生命中的綠。開始在保護生命中的綠。對綠的破壞和污染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是啊!讓我們把綠播種在每一個人的身邊讓他重拾心中的生命之源。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份綠色的希望,創造綠色的森森城市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要用一生來,用一生來詮釋的。

用綠色溫暖你的心,讓我們共同努力,用希望擴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用愛心去播種綠色,用雙手去創建生命之林,用心去譜寫生命之歌,用行動去創造一個屬於我們的綠光森林之城。

來吧!我親愛的人們,只要你做了就不會後悔,只要你努力去實現那份綠了,那綠就永遠不會消退。靜下心來去體會那份綠的美,你聽見綠色——生命之花綻放的聲音了嗎?

所以,放開雙手去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綠色城堡吧!

【第三篇】:創建森林城市

以前的中國風景殊麗,可如今呢?固然是黃沙飛舞,災害侵襲。我國森林以每年幾萬公頃的速度減少,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答案就在眼前,人們為了金錢而剝削大自然的身體,亂砍樹木,一度得擴大城市,減少森林,把中國的綠衣破壞的支離破碎,即使補上也要留下補丁。這就是事實。

盡管有人種樹,但只有一小部分,只能讓森林慢慢減少。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攜起手來,一起植樹造林,森林就會以每年幾十萬公頃的速度巨增,把沙漠綠化,到那時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將從中國的版圖上消失,這是每一位中國都希望看到的!

但還會有人問:」那森林增多,城市減少,中國人口卻在增多,那麼多人都去哪裡呢"?想解決這個

問題,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創建森林城市!經過這幾年的探索,我們都知道城市和森林可以共存,而其還是互惠互利,所以這個方法可行。在城市中植樹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樹多了,城市的綠地就多了,想一想,在林中的感覺是多麼美好,春天躺在草地上比躺在床上還舒服,畢竟我們以前還是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讓城市和森林攜起手來,一起創建園林城市!想讓這二者合一,最重要的還是得有我們牽針引線,種一顆樹就是等於把一條線牽向森林我們每人都種一棵樹,千千萬萬的紅線都會連起來,一起把森林拉近城市,讓森林的腳步離城市越來越近。

讓城市和森林攜起手來,一起創建森林城市!現在全世界面臨著全球變暖的危機,森林裡枝葉茂密,擋住了強烈的太陽光,自然就涼快些。樹林就像天然的大空調,幫我們地球調節溫度。森林還可以鎖住水分。

讓城市和森林攜起手來,一起創建森林城市!

把森林移進城市是多麼重要啊!讓我們為創建森林城市添一磚,加一瓦!

❾ 初中作文《創森林城市》800字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改善人居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森林作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態中作用明顯。對於保障讓城鎮居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設和諧城市,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

我國城市森林建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有關部門和科研人員大力推動下,城市森林建設在各地蓬勃興起。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率先介紹國外城市森林的發展狀況,並於1994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專門的城市森林研究機構,中國林學會也成立了城市森林分會。1995年,原國家林業部充分考慮我國陸地生態環境建設的現實基礎,國家林業局提出以城市為「點」,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線為「線」,以我國林業區劃的東北區、西北區等八大林區為「面」,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十五」期間,國家科技部、林業局又在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中設立專門課題,支持中國三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城市林業建設的發展。2002年,在國務院直接指導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中,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的林業建設理念被吸納為國家林業戰略的重要內容。2003年,中國林科院創辦了中國城市林業研究的第一份全國性學術性刊物《中國城市林業》,同年召開了全國性的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經驗交流大會。2004年11月,在蘇州和北京兩地召開了「首屆亞歐城市林業國際研討會」。2006年6月,中國林科院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參加了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第二屆亞歐城市林業國際研討會」。2004年11月,全國政協辦公廳、國家林業局、全國綠化委、經濟日報社等在貴陽市召開了首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為論壇作出重要批示:「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有40多個城市的市長和其他政府官員參加會議。到了2005年8月,在沈陽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上,參加會議的城市達到了76個,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城市森林建設,越來越多的城市把加強城市綠化和生態建設作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城市化進程的重要舉措。

(二)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目前,東部已經初步形成京津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個城鎮密集地區,中西部省會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增強。城市森林作為一種與城市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森林類型,處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觀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帶。我國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勻,且呈現這樣幾個特點:第一,許多林地因為城市居民從事體育鍛煉、野餐等活動而受到人為干擾,產生了生活垃圾增多、林地環境污染等問題。其次,人工雕琢的痕跡多,比如林下草本、灌叢被割除、植物的枯枝落葉被清除等,特別是市區林地,植物組成簡單,純林、純草類型比重大。再次,人工植被比重大,由於城市周圍的土地基本上是農業生產用地,保留的林業用地十分有限,人工造林成為城市森林建設最主要的方式。第四,引進的外來物種比較多,由於城市生態環境和對城市森林功能需求的多樣性,僅靠鄉土樹種難以滿足這些要求,因而城市森林的許多樹種必須滿足景觀效果、凈化污染等特殊需求。

城市森林的內涵豐富。從國內外對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來看,它已不僅僅指一般意義上的樹林。狹義上講,城市地域內以林木為主的各種片林、林帶、散生樹木等綠地構成了城市森林主體;而廣義上看,城市森林作為一種生態系統,是以各種林地為主體,同時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園、草地、苗圃等多種成分,與城市景觀建設、公園管理、城市規劃息息相關。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設既要重視傳統意義上的具有一定面積的樹木群體的森林涵義,又不能忽視單株樹木的作用。

(三)

我國城市林業的發展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十分注重與中國國情、城市市情和歷史文化相結合,突出了中國特色。在發展思路上,針對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林網化—水網化」的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的總體理念。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森林與水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同時在改善城市生態方面發揮著主要的作用。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種濕地則是「城市之腎」。因此,林水結合有利於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通過實施「林網化—水網化」工程,最終實現「林陰氣爽,鳥語花香,清水長流,魚躍草茂」的美好環境。

有關專家指出,我國的城市綠化建設應抓好3個轉變:從注重視覺效果向視覺與生態功能兼顧的轉變;從注重綠化建設用地面積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間利用效率的轉變;從集中在建成區的內部綠化美化向建立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轉變。

(四)

城市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增加、生態壓力加大,是世界城市發展面臨的共同現實。建設結構合理、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態系統,推動生態化城市建設,已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新潮流。

基於注重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的林業建設思想和城市林業本身的特點,有關部門已提出我國城市林業發展總體規劃的結構布局:

————建立以山地森林、平原防護林、城區大型林地為主,片、帶、網相連接的生態保障林體系,為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長期穩定的保障,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的需要;

———形成以森林旅遊、特色林果、花卉等優勢產業為主,林農、林禽、林葯等多種模式相配套的產業發展林體系,拓寬林業富民渠道,穩固生態保障林體系,促進城市包括林業在內的綠色產業發展;

———建設以森林公園、名勝古跡、古樹名木、城市園林、各類紀念林等為主,人文與森林景觀相結合的文化傳承林體系,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傳承城市歷史文化,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在空間布局上,則強化森林生態網路體系點、線、面一體建設的理念,把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到城市森林規劃的具體實踐當中,圍繞林和水兩條主線,以城區為核心,以建設生態公益林為重點,結合濕地系統的保護與恢復,全面整合山地、丘陵、平原森林,道路、水系、沿海各類防護林、花卉果木基地、城區綠地、城鎮村莊綠化等,建立山地丘陵森林為主,各類防護林相輔,生態廊道相連,城鎮村莊綠化鑲嵌,全市一體的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實現森林資源空間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加快城市森林建設步伐,走生態化城市的發展道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城市森林、建設城市森林還需付出更大艱辛。我們相信,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城市定會天更藍、水更綠、樹常青!

閱讀全文

與創造森林和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