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話是誰發明的
美國人亞力山大.格雷厄姆.貝爾(Bell,Alekander Graham)發明了電話
記得採納啊
❷ 誰發明電
電不是發明,是發現並利用。
1660年居里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轉動摩擦發電機,不過產生的是靜電,難有實用。
1780年義大利醫生加法尼通過從動物組織對電流的反應開始研究化學作用而不是靜電產生的電流。他宣稱動物組織能產生電。雖然他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但他的實驗卻促進了對電學的研究。
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電流不是來源於動物,把任何潮濕物體放在兩個不同金屬之間都會產生電流。這一發現直接導致伏特在18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電池。
182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只是它的實際用途還非常有限,因為當時除了用簡陋的電池以外別無其它方法發電。
1831年法拉第發現當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是法拉第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並由此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產生連續電流的發電機。以後的發電機都是根據同樣的電磁感應原理製成的。
從此人類進入了電器應用時代,各種實用電器開始紛紛涌現。
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實用的白熾燈泡。
自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後,各地的發電廠才迅速發展起來。
1882 年在紐約曼哈頓地區投運的珍珠街發電廠被稱為世界最早的發電廠,它擁有 6 台 120 kW 的蒸汽機發電機組。
中國最早的發電廠也是1882年建成的,它是英國人在上海租界設立的上海電光公司。當時的發電廠就是專為電燈照明供電的。老上海人把發電廠稱為電燈公司,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❸ 國家發明專利號
目前我國的專利申請號和專利號是一致的。所以您提到的這兩個是不同的專利。200610111638.8,發明專利,多功能網路聲像監控防盜報警器和用該報警器的自動門窗
申請(專利權)人:劉寧輝
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網路聲像監控防盜報警器和用該報警器的自動門窗,由多功能網路聲像監控防盜報警控制器、自動門窗安全定位器、雨水感測器、煙霧感測器、風力感測器、入侵穿越防恐防盜感測器、聲音感測器、煤氣液化氣泄漏感測器、圖像採集攝像頭和驅動電機並聯所且安裝在窗門框上,體通過門窗傳動帶連接驅動電機,由控監控安全報警器制自動門窗的開啟、關閉和當發生八種警險之一時,報警器啟動攝像並記錄現場,將多路信號發送互聯網、戶主手機、物業、派出所報警、或向119、或向120呼救實時發出報警信息監控自動門窗的開啟、關閉,本發明可廣泛適用於家庭防盜門、機關、倉庫、商店、和軍事設施,是傳統防盜門和普通電子報警防盜門窗的替代新產品。另外一個是實用新型專利。
申請號01201388.9,防盜門窗
申請(專利權)人:李顯貴
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盜門窗,由門窗主體、報警裝置、噴射裝置等組成,門窗主體的上方為槽板,槽板兩端分別設有固定板和轉動連接板,兩連接板之間裝設有控制板和滑動桿,滑動桿上裝有數個立桿,門窗主體的下端為滑道,各立桿之間連接有數個可伸縮的連桿;報警裝置的雙向開關和噴射裝置的控制閥門安裝於門窗主體上方的槽板內側。本實用新型集防盜、報警、識別竊賊等多種功能為一體,開閉自如,使用方便靈活,不佔空間,不影響市容。 目前這兩個專利都已沒有效力。
❹ 愛迪生發明電話 電燈的故事
<此乃簡潔版本>
愛迪生發明電燈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實驗都沒有找到適合做電燈燈絲的材料,有人嘲笑他說:「愛迪生先生,你已經失敗了一千五百多次了。」愛迪生回答說:「不,我沒有失敗,我的成就是發現一千五百多種材料不適合做電燈的燈絲。」
<此乃詳細版本>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一生只在學校里念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於思考,其發明創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沉迷於科學實驗之中,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年,便發明了每小時拍發一個信號的自動電報機。後來,又接連發明了自動數票機,第一架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明成果的愛迪生並不滿足,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鍾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時白熱燈顯得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症結就在這里。
那麼應選擇什麼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化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
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炮的壽命一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消息一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一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
「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
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當人們點亮電燈時,每每會想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他,給黑暗帶來無窮無盡的光明。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發明電燈一百周年。
❺ 中國發明專利號: ZL92101546.1 200520104223.9 有嗎 真實嗎 謝謝
是真的.
ZL92101546.1
電磁光近視理療裝置
申請號:92101546.1 申請日:1992-03-13
摘 要 一種電磁光近視理療裝置,屬於電磁光理療儀器。它的鋸齒形觀察筒用螺紋和光學系統,圖像自動翻轉系統相接,上述裝置又通過導線與電子治療器、治療時間預置、置位、復位、自動定時、報警、顯示等部件連接,構成整個系統裝置。本發明從視覺生理原理出發,把電磁光等物理療法集於一身,因此療效高。據兩三年的實踐,治療有效率可達90%,並使60%的輕度患者能摘掉眼鏡,是治療近視和眼保健的理想裝置。
申請人 蘇洪泉
地址 100084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3號樓503
發明(設計)人 蘇洪泉
200520104223.9
具有液晶顯示屏的光磁近視理療裝置
申請號:200520104223.9 申請日:2005-08-19
摘 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體液晶顯示屏的光磁近視治療裝置,包括一個底座和一個鉸接的支承在底座上的主體,其中,所述的主體的一端為一裝有磁塊的目鏡筒,其內在垂直於目鏡筒的光軸方向有一液晶顯示屏,該液晶顯示屏安裝在一個由電機驅動的沿光軸方向可在遠點和近點之間往返運動的驅動裝置上,在所述的底座內裝有主控裝置和電源,主控裝置產生液晶顯示屏顯示的圖像,和控制電機和驅動裝置。該裝置還能向使用者提供音頻信號。本裝置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大大地提高了治療效果。
申請人 蘇洪泉
地址 100080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二條13號水清木華園6號樓1門141
發明(設計)人 蘇洪泉
❻ 發明導彈的那幾個人是誰
導彈之父-馮.布勞恩
1912年出生於德國東普魯士。受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博特影響,專注於火箭製造。二戰中是德國黨衛軍高級軍官,是二戰中德國V2火箭計劃的主要創造者。二戰結束後,主要研究利用火箭的宇宙探索計劃。參與探險家一號(美國首顆衛星)計劃,以及後來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也是其事業的顛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武器是德國的V—2火箭,當時又叫「飛彈」。V—2工程起始於A系列火箭研究。由物理學博士馮·布勞恩主持,是1936年後在佩內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點項目。A系列火箭經過許多新的改進,性能大大提高,由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命名為「復仇使者」,所以代號變為V—2、V—2工程開始於1940年,目標是擴大容積和承載重量 ,以容納自控,導航系統和戰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試驗成功,年底定型投產。從投產到德國戰敗,納粹德國共製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於襲擊英國和荷蘭。
V—2是單級液體火箭,全長14米,重13噸,直徑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彈 頭重1噸。V-2採用較先進的程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執行。V—2在工程技術上實現了宇航先驅的技術設想,對現代大型火箭的發展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成為航天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沒法考證是某個人了
導彈的起源與火葯和火箭的發明密切相關 火葯與火箭是由中國發明的 南宋時期 不遲於12世紀中葉 火箭技術開始用於軍事 出現了最早的軍用火箭 約在13世紀 中國火箭技術傳入阿拉伯地區及歐洲國家 18到19世紀火箭武器進展不大 直到1926年 美國才第一次發射了一枚無控液體火箭 20世紀30年代 由於電子 高溫材料及火箭推進劑技術的發展 為火箭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20世紀30年代末 德國開始火箭、導彈技術的研究 並建立了較大規模的生產基地 1939年發射了A—1、A—2、A—3導彈,並很快將研製這種小型導彈的經驗應用到V—1導彈和V—2導彈上。 1944年 6到9月德國向倫敦發射了V—1、V—2導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德國還研製了「萊茵女兒」等幾種地空導彈 以及X—7反坦克導彈和X—4有線制導空空導彈 但均未投入作戰使用 。
❼ 是否有「國家發明創造專利號」如何查詢真偽
如果是專利的話可以在國家專利局網上查詢
專利分為:發明專利、使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
專利有年號加類型(分別對應01、02、03)
有兩種編號方式具體不記得了、有專利號的話自接上網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