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編鍾是什麼時期
商代到春秋戰國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鍾,不過那時的編鍾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鍾的個數也不斷增加。古代的編鍾多用於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鍾。
看這里
http://ke..com/view/17259.html?wtp=tt
Ⅱ 邊鍾是在那個朝代發明的
應該是編鍾:
編鍾是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編鍾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鍾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鍾,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鍾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鍾,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中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鍾,那時候 的編鍾一般是由大小 3 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鍾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 9 枚一組的和 13 枚 一組的,等等。1957 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鍾13枚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響太空。
Ⅲ 編鍾是在哪個朝代出現的
在湖北省隨州市出土的曾侯乙墓編鍾共有65件是迄今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編鍾.曾侯乙墓編鍾鑄造於兩千五百年前的戰國時代,它氣勢恢宏,總重量達到兩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橫梁、立柱等構件,用銅量達五噸之多,這在世界樂器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更神奇的是,每一個編鍾都能發出兩個樂音,這兩個音恰好是三度的關系
Ⅳ 編鍾興起哪個朝代
編鍾興於周朝,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編鍾是古代大型打擊樂器,我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鍾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鍾,能發出不同的樂音。
Ⅳ 編鍾發展的鼎盛時期正值我國的哪個朝代
編鍾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中國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編鍾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鍾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鍾,能發出不同的樂音。
因為每個鍾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鍾,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5)編鍾是什麼朝代的發明的擴展閱讀:
編鍾的代表:
曾侯乙編鍾,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
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1977年9月,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個小山包上,沉睡於地下2430年後,曾侯乙編鍾得以重見天日。 這是中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發現。
那一天,隨州城郊擂鼓墩駐軍擴建營房過程中, 偶然發現了曾侯乙墓。這是個面積達220平方米、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6倍的「超級古墓」。
當勘測小組趕到現場時,部隊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頂層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會永遠不復存在。
1978年5月22日凌晨5時,墓室積水抽干後,雄偉壯觀的曾侯乙編鍾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這座精美絕倫的青銅鑄器驚呆了:歷經二千四百多年,重達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編鍾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編鍾
Ⅵ 編鍾是在哪個朝代出現的
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鍾,不過那時的編鍾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鍾的個數也不斷增加。
Ⅶ 編鍾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編鍾的發明者由於年代久遠和文獻、資料的不完整已不可考,但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內土文物,編鍾在容商朝時已出現,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
編鍾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鍾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鍾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Ⅷ 編鍾和圓鍾是古代哪個時期發明的
編鍾是中國古代就有的,而圓鍾來自於佛教,所以從歷史角度來看,兩者不會產於同回一時代。
編鍾應該答最早源自於商周時期,總所周知曾侯乙編鍾源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
而佛教真正傳到中國是東漢時期,所以可以肯定,在中國圓鍾比編鍾形成時間要晚。而圓鍾在設計方面也借鑒了一點編鍾,兩者互有不同。
Ⅸ 編鍾起源於什麼時期
編鍾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是鍾的一種。編鍾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鍾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鍾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鍾,不過那時的編鍾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鍾的個數也不斷增加。古代的編鍾多用於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鍾。
在中國古代,編鍾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近代,在中國雲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貴族的墓葬中,曾先後出土了許多古代的編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現的曾侯乙編鍾。這套編鍾工藝精美,音域可以達到五個八度,音階結構接近於現代的C大調七聲音階。另外,編鍾上還標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2800多字,記錄了許多音樂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曾侯乙編鍾是目前中國出土數量最多、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編鍾,被譽為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跡。編鍾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鍾之稱。
Ⅹ 編鍾是啥時候發明的是誰
漢族古樂器,編鍾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編鍾的發聲原理大體是,編鍾的鍾體小,音。編鍾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鍾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鍾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鍾,不過那時的編鍾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鍾的個數也不斷增加。古代的編鍾多用於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鍾。具體是誰發明的,這個還真有待研究!不過,肯定的是,咱中國人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