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認識自我尊重生命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作文
傲然挺立於飛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楊,創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跡,它們追求的是與沙漠抗爭的堅強與不屈,卻從不嚮往微風吹拂、細雨飄落的江南水鄉。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們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認清了自我價值的真正所在。
人生亦如此。人應該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認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實的追求。他沒有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中同流合污,而是發出了「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感慨;他沒有在污濁的官場中「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寧願投身汨羅,也不願污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從不忘自我的真正價值,在現實的考驗面前,他留給我們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人生的追求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楊柳嚮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鳥兒嚮往藍天白雲一樣,應永遠記住自己最真實的身份,認清自我價值,而不可以超越這個極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
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留給我們無窮的財富和智慧。他沒有因為仕途失意而忘卻自我的價值。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灑脫與豪放,是他內心品質的真正寫照。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靜與閑適淡遠,帶給我們無窮的享受。他們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生價值,並沒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取向,才能更好地體味人生的情趣,而不應該盲目地追求,不應該忘卻自己的真實身份。
我們在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豪情當中感受雄渾壯志。在追求中認清自我價值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選擇。
人們都說,人生的追求不應該是一樣的,要不然,每個人都會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本應有的豐富多彩。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們用奮斗去闖盪,在人生的追求當中,清醒地認識自我的價值,才能在人生旅途創造生命的輝煌!
⑵ 正確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是什麼品質
這其實很難的,因為人總是把自己想的太過美好,而不能正確的面對自己和認識自己,就像我,在某些事情上能力不足,我知道然後就努力去學習去彌補缺點。
正確認識自己;接受自己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自己開心最重要
⑶ 正確認識自己,寫出自己的所具備的優秀品質
忠厚老實 踏實肯干
⑷ 怎樣理解堅持精益求精,創造卓越品質
「精益求精」和「卓越品質」是同義詞。意思是圓融完美之上再加上圓融完美,越來越完美。所以,「堅持精益求精,創造卓越品質」的意思無非是追求完美之上再更加完美。這種道理本來就是追求知識、讀書之道,並沒有什麼深奧之道。那怎麼追求這個境界呢?首先,自然要先奠定基礎,把基本功練好。所謂把基本功給練好,就是先得把書給讀好,把基本的知識先填實放進心裡。這些工作完成後,才能在這個基礎上開始出發。求知或讀書,都是要青出於藍、推陳出新的事業。沒做到這一點,書是白讀了,知識也是死的經驗,無法合宜適切地應對世界,讓自己生活得安然自在、無缺無憾。那麼接下來呢?接下來就是要把這套已有的基礎,拿來面對世界,解決問題。面對世界、解決問題就是向什麼對象提出問題,同時把問題的解決之道提出來。這里的意思就是︰在已然完美的境界上再加上更加完美的境界。為什麼能夠這樣說呢?已然完美是事物或問題的理解圓融善美、完整無缺謂之。事物即是成為對象的那個問題謂之。因而事物即問題的另一種說法。而事物,是從關系和聯系才得表現出來,也因為關系和聯系才被這樣稱呼的。關系或聯系形成一定的空間。成形、成器是為容、狀態、氣勢或形勢。容、狀態、氣勢或形勢造就了影響和作用,使什麼成為什麼,讓什麼的情況改變。這種情形,在中文裡是稱之為用。用即造成了什麼結果。對於受影響者而言,即成問題;對於影響者而言,即稱事業。因而成形、成器在中文裡就被稱之為事物、事務、事件、事情、事實或事業。或者直稱物、事、功、業或務等等。關系或聯系成就影響或作用,那麼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消長、變化或發展就清清楚楚,再放進心裡,自然一切的演變、可能有的變化、可以有的行動就明明白白,因而能夠預測、分析和操作。這種情況,在中文裡稱之為知、理解或瞭然。既為知、理解或瞭然,自然一切成竹在胸,能未卜先知,掌握先機。對事情既然瞭若指掌,任何事情都逃不過法眼,這就是圓滿盛實、善美無缺。這樣自是能安然自若、合宜自在。在中文裡,這種狀態即被稱之為美、能、藝、術、機或數。有了知,獲得了理解,把書給讀進心裡,自然就是取得了完美;完美,譯成其他義理狀態,即精益是也。精者,善美、明白是也;益者,增加、多的意思。而精益和品質是同義語;不同僅在於義理狀態。品者,類、同或法也。指的就是事物的條理、狀態。而質者為實、成或同的狀態。品質無非也就是實現出來的事物條理;那麼品質也就是理解的同義詞。可卓越或求精這種更上一層樓的境界呢?接下來有關的境界還是跟知、理解或瞭然有關系。已然有的知、理解或瞭然,因為事過境遷、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而且機會稍縱即逝等等,新知即變舊聞;理解也變成了經驗。因而知變成了識。識即認識,即由原本事務和事務的關系演變成為的主體跟事物之間的關系。那麼,這個原有得知的事物就不再是事實了;這個原有得知的事物充其量只能是過去的事實。美,不堪歲月摧殘,終成明日黃花。那麼為了能又獲得事實,取得事物,成就永續的圓融善美,再次求知、讀書變成必然之舉。而能夠再次求知和讀書的根據即在於原有的知和美的基礎。因為那是能和藝,即為基礎和工具。至於要怎麼做呢?就是要通過這種經驗、閱歷和認識,把眼前所面對的問題的關系和聯系再度找出來。面對著仍然無知的問題就是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當然是針對著新生事物。新生事物就是要再重新產生出來的關系和聯系,否則哪來新生和事物可言。這樣的一些關系和聯系沒有通過研究、調查和類比,把它們的鄰近狀態找出來,是不可能把關系和聯系挖掘出來的。因而事情就重演了一次。把關系和聯系找出來後,事物就重新獲得瞭然、理解和知。不過,不管是否是對於同樣的事物重新進行理解,這時的任何事物都已不再是舊時的一種事物。這時,美上加美,圓融上再加圓融。這也就是精益求精、創造卓越品質。而堅持者是把這種求知活動繼續不斷地做下去。這種堅持也是讀書、求知應有之義。本來求知、讀書就是要進行這種循環不斷、持續不絕的活動,才稱之為讀書、求知。而讀書或求知永遠就是要進行青出於藍、弒父弒母的這種出師的功業,否則絕對實現不了卓越、精進的成就。否則美上加美、圓融復圓融的這種精益求精、創造卓越品質的境界,這時候無異就是一場空話。
⑸ 談談你對品質的認識
其實每個人對品質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對於同一件物體,如果你很喜歡,那麼即使有點小瑕疵,你也會覺得品質不錯,但是如果你不喜歡這件物品,那就不同了
⑹ 正確認識自已的方法是關注自己的內在品質。
這個不容置疑,另外加兩點,毅力決心與方法!
⑺ 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試題解答
在新的課程改革的形式下,必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素質教育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創造思維的培養尤其重要,因此就要更新教育思想,誘發創造興趣,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品質,創設良好的氛圍,不斷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培養學生 創造思維 創設氛圍
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評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打破常規,突破傳統,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直覺力和豐富的想像力,預測力和捕捉機會的能力等等,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多結構去思考,完全把學生置於新角度、新思維、新情況與新問題之中,適應學生帶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但是,我國的傳統教育卻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目前每個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揮的表現
1.陳舊的教學不能與時俱進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多教少問,學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現為「滿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學形式,即使有少部分問題,也僅僅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回答問題,而不是啟發式地給學生提供產生問題的情境;或是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解答問題,而不給學生提供自行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機會。因此,就有了楊振寧博士的評價: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的最大區別在於中國學生不善於提問題,不願提問題。試想,如果中國的教育培養的學生是一批批只知忙於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識的「書獃子」,那將會是多麼可怕的前景。這就產生了當今教育界所強調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因此,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引起廣大教師高度重視並付諸於教育實踐過程之中。
2.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長的保護和培養
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以成人為本位,知識本位為主流,強調的是嚴明紀律,注重的是步調一致,要求統一;學生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從「傳道、授業、解惑」開始,教育舞台就鮮見一張張活潑可愛的臉。在此課堂中的學習,無疑千人一面,被動接受,失去了自我表現,流失了個性。據有關人士調查,中國學生與歐美學生比較,中國的學生的筆答能力較強,各學科發展較均衡,而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卻明顯偏弱。這正是傳統教育忽視對學生個性特長培養的結果。
3.重視智力因素而忽視非智力因素
現在不少教師和家長都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重視孩子的環境教育,因為從國內外對青少年的大量的智力測試結果表明:智力優秀和超常以及智力邊緣和落後的人僅僅是少數,而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多的,這是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而且從大量的調查分析進一步表明: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與其智商有一定的相關,但在相同的智力水平下,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應該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心理學家認為,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活動。人行動主要是有意識、有目的行動,在這些行動過程中,不僅意識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還支配著自己的行動以實現預定的目的。意志就是在這樣的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位偉人說過:「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積極的性格特徵,如勤奮、堅毅、自信、謙虛、細致、進取心、探究性等對學習有促進作用;而消極的性格特徵,如怠情、怯懦、自卑、驕傲、粗心、安於現狀、墨守成超等,則阻礙學習的進步。然而性格是在人和生活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對於學生來說,使他性格形成的生活環境首先是他的家庭。家庭的經濟情況,文化水平,家庭中人與人的關系,特別是父母的態度言行,更是直接影響著兒童形成這種或那種性格特點。
4.課堂結構單一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弊病,葉聖陶老先生曾經作過十分中肯的分析:「課堂教學既然是一講一聽的關系,教師當然是主角了,學生只處在觀眾的地位,即使偶而舉手答個問題,也只不過是配角罷了。這在學生很輕松,聽不聽可以隨便。但是,想到那後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學生會不會習慣了教師都給講。變得永遠離不開教師了呢?於是,葉老進而提出了「『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這個著名論斷,並鼓勵我們教師「朝這樣好的境界努力」。
為了達到「這樣好的境界」,必須研究課堂教學的過程,優化教學結構。要打破常規帶學生容入社會和大自然之中,進行多課堂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的創造力就能充分發揮。
5.學生的習慣性根深蒂固
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期來,人們在教育教學中往往偏重於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習情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家長總希望孩子多獲得一些知識,但往往只顧孩子學到多少,不顧孩子怎樣學習,逐漸使不少孩子因為學習任務過重、認知訓練過多而從小就產生厭學情緒。也就是說把思維固定在傳統的單一的正確結論上,如果學生僅僅只有習慣而不培養良好的習慣,是不可能成為創造性的人才。
上述現象說明:傳統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模式已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此,必須拋棄陳舊的傳統教育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來作為我們國家教育的著眼點,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核心是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創造性思維。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學生多提問,多想問題的習慣
要從改變已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被動地位,使其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切實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有位名人曾說過:「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也就是說,創新始於問題的提出,又終於問題的解決,因此,強化問題意識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要激發學生發出疑問,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其次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和安排要有彈性,充分考慮學生心理和接受能力,難易適當,還要讓學生有時間去考慮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運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
2.誘發創造興趣,啟發創造想像,打破定勢,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誇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迫切探求新知識的慾望,他們的創造能力才能得以發揮。創造興趣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和發展有啟動、導向功能,因此,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所謂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豐富的想像是創造的翅膀,尤其創造想像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創造性勞動和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時注重挖掘學生的奇思妙想,引導學生學會「節外生枝」。讓學生充分想像,在某些問題的內涵和外延上加以加深,突破傳統的思維。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去猜想,哪怕是想入非非,異想天開,也要支持,這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平時應引導學生多走出課堂,對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給予關注,並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像。其次,還可利用教學環節啟發學生創造性想像。在教學中注意運用心理定勢的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作用,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
⑻ 怎麼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性格
自己往往不太願意正視自己,尤其是面對自身的缺點!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多和朋友交流,並且從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對你的態度和話語的變化中去揣摩,能夠推心置服的去征詢朋友們對的看法那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