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 閱讀答案 貝聿銘能夠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堅定的毅力、責任心
Ⅱ 閱讀理解:貝聿銘和他的建築作品
1、照應下文「骨子裡卻盡是鋒芒」。「笑眯眯的,極具親和力的微笑」指他外在的謙和態度,並不是代表他內心沒後強大的精神力量。
2、貝聿銘所領導的事務所硬是在波士頓教堂的一側蓋起了一幢60層高的摩天樓,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大廈成為「東方之珠」的標志性建築,成功設計北京香山飯店,中國銀行總部大廈。
3、香山飯店設計的成功為中國銀行總部大廈的設計做鋪墊,也表現了其對家鄉的熱愛。
Ⅲ 貝聿銘:創造令人震驚的美 答案
蘇州博物館,盧浮宮擴建
Ⅳ 語文閱讀理解貝聿銘:創造令人震驚的美的答案
.(1)創造有震驚效果的美感;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建築不可以趕時髦;古典和創新相結合;敢於選擇,敢於放棄。(答對四點給滿分)(2)建築師要正確面對別人對自己作品的爭議與抨擊。要勇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3)這兩件設計是最有爭議的,但最終贏得了肯定。本文主要表現了貝聿銘創造令人震驚的美。作者選擇這兩件設計就是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圍繞中心進行選材,體現了傳記寫作的特點。(4)符合。盧浮宮外的金字塔入口是小說《達芬奇密碼》中的真實場景,作者選用小說中人物的評價,更形象(言之成理即可)不符合。人物傳記的真實性是指敘事實事求是,感情真誠坦率。選用的小說中的人物評價是虛構的。(言之成理即可)
Ⅳ 貝聿銘: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閱讀答案
貝聿銘10歲時就對建築產生濃厚興趣。1935年他到美國留學,1939年以優異的成績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1948年,紐約市極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產開發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國建築界的慣例,首次聘用中國人貝聿銘擔任建築研究部主任。
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關心平民的利益。他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築美感又經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就很受工薪階層的歡迎。
真正使貝聿銘聲名遠揚並躋身於世界級建築大師行列的是他對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應選的一流建築師中沒有太注意貝聿銘這位「初生之犢」,但當他生動地描述了根據建築場地所作的設計、建築材料的選用以及如何賦予這座建築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義之後,深深地獲得了肯尼迪遺孀的賞識。她斷言:「貝聿銘的唯美世界無人可與之相比,我再三考慮後選擇了他。」這座圖書館在當時的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被公認為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盧浮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時候,盧浮宮內標志不清,彷彿迷宮。每年370萬名遊客大多都會迷失在224間昏暗的屋子裡,試圖找尋赫赫有名的3件作品:
米洛斯的「維納斯」、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和透過防彈玻璃對著參觀者微笑的「蒙娜麗莎」。密特朗總統許諾:「讓盧浮宮恢復原來的用途。」隨即,總統邀請了世界上15位博物館館長評選
徵集的改建方案,結果有13位館長同時選中了同一個方案——在拿破崙廣場上建一個「金字塔」入口,從地下通入盧浮宮內。方案的設計者便是貝聿銘。
人們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跡變成藝術大市場,而貝聿銘卻希望「讓人類最傑出的作品給最多的人來欣賞」。1983年,貝聿銘參觀了盧浮宮4次,在他眼中盧浮宮正處於一種「可憐」的境地。8個世紀的不同用途和多次外貌改動使它成為一個雜亂無章的建築。貝聿銘的構想是建造一座約23米高的金字塔,理論上每小時可以吸納1.5萬名參觀者。在得知貝聿銘的設計方案時,法國人不分晝夜地表達他們的不滿。人們認為這一方案「既毀了盧浮宮又毀了金字塔」。因此他不惜在盧浮宮前建造了一個1:1的模型,邀請6萬巴黎人前往參觀並投票。結果,奇跡發生了,大部分人轉變了原先的態度,同意了這個玻璃金字塔的設計方案。有人回憶,「金字塔」落成那天,記者采訪貝聿銘時,「他的臉亮得像金字塔」。他說,等這一刻等了很久了。同一年,他還獲得了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獎。
20世紀70年代,貝聿銘懷著一腔報國熱情回到大陸。他應中國政府的邀請設計了北京香山飯店。以貝聿銘的世界級名望來說,香山飯店只是一個小小的單子,但他卻看重這個報效祖國的機會。他的步履遍及江南一帶的大小城市,他參觀了無數的園林和庭院,要為自己設計的建築風格注入新的生機。最終,貝聿銘確立了香山飯店這幢建築必須體現中國建築藝術的理念。香山飯店設計的層次感很強,逐漸展開,引人入勝。貝聿銘說:「在西方窗戶就是窗戶,它要放進陽光和新鮮空氣。但對中國人來說,窗戶是鏡框,那裡總有園林。」
貝聿銘為香港中國銀行設計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中銀大廈。他強調說,香港在1997年要交還中國,這幢建築必須使福斯特的銀行大樓和其他殖民統治的標志相形見絀,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香港會繼續繁榮昌盛。它應該代表「中國人民的抱負」。
貝聿銘有三子一女。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三個兒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個「中」字,寓意是:安定中國、建設中國、禮儀中國。貝聿銘原本不希望子女繼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訴兒子們:建築師是一種老年人的職業,只有到了四五十歲,才能取得成績。但三個兒子都繼承了父親的事業。1990年,他和兒子貝禮中還因合作設計洛衫磯比利華山莊辦公大廈而獲得「洛衫磯美化獎」。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貝聿銘是在多重文化架構下孕育而成的建築藝術家。他的衣著等擇取了西方的範式——現代建築、幾何學等,他的血脈和基因卻是東方華夏民族的自然融通、剛柔相濟。(《「擁有兩個世界的精華」貝聿銘》)
②貝聿銘深知法國人對美國文化的不信任,他沒有立即表示對這一計劃的熱情,而是禮貌又決絕地回復:「我年紀大了,不想再為了一個項目去搞競爭,要麼直接把項目交給我,要麼我放棄。」密特朗當機立斷把這個項目單獨交給貝聿銘。(《貝聿銘:建築界的外交家》)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肯尼的家族最後採用貝聿銘的設計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貝聿銘能夠生動地描述自己的理念,並且受到肯尼迪遺孀的特別賞識。
B.作為一個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身上的多重文化性,使他能夠同時擁有東西文化的精華,並在建築設計領域取得輝煌的成就。
C.紐約房地產開發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國建築界的慣例而聘用貝聿銘,讓貝聿銘在美國建築界嶄露頭角,變得小有名氣。
D.由於法國人的反對,迫於壓力的貝聿銘對盧浮宮的改造既要考慮「讓盧浮宮恢復原來的用途」,又要做到兩種建築藝術的對接。
E.貝聿銘雖然身在外國,但仍心繫祖國,骨子裡對祖國有著深深的眷念情懷,同時對祖國的發展與未來充滿信心。
(2)貝聿銘的設計理念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本篇傳記在選材、人物塑造、語言方面有什麼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貝聿銘在從事建築設計工作中表現出怎樣的精神品質?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12.(1)E給3分,B給2分,C給1分;答A、D不給分。A項,由原文可知,最主要的原因是貝聿銘設計方案中所表現出來的唯美世界打動了肯尼迪遺孀,貝聿銘「能夠生動地描述」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項,「讓貝聿銘在……小有名氣」表述不準確,原文並沒有明確講貝聿銘因被柴根道夫聘用而嶄露頭角。D項,對盧浮宮的改造方案一直是貝聿銘自己的主張,並不是因為法國人的反對才有的。
(2)①注重建築實用性與美感的統一。他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築美感又經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從實用的角度對盧浮宮進行改造。②注重建築功能與建築靈魂的統一。賦予肯尼迪圖書館這一建築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義;中銀大廈的設計體現「中國人民的抱負」。③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融合。北京香山飯店的設計體現中國建築藝術的理念。(每點2分)
(3)①選材詳略得當,側重表現貝聿銘在建築設計方面的工作與成就,其他方面略寫。②人物塑造上採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既具體寫貝聿銘的言行,又用別人的評價進行側面烘托。③語言平易直接,略帶幽默,多處引用。如「透過防彈玻璃對著參觀者微笑的『蒙娜麗莎』」「盧浮宮正處於一種『可憐的境地』」等語言幽默。(每點2分)
(4)①關心平民的利益。他為平民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築美感又經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受到好評。②不紙上談兵,注重實地考察。改造盧浮宮時,參觀了盧浮宮4次;設計北京香山飯店時,步履遍及江南一帶的大小城市,並參觀了無數的園林和庭院。③耐心堅韌,有策略。耐心堅韌地說服法國人接受自己的設計方案。④愛國,有中華赤子情懷。以報國熱情進行香山飯店和中銀大廈的設計。(每點2分)
Ⅵ 大美有缺的閱讀答案
.閱讀第①段,請說說「西藏的山水只宜遠望,不可近瞧」的原因。 (4分)16.第②段中,作者的思路是怎樣逐步展開的?請寫出作者的行文思路。(3分) 西藏的山上也應多種些樹→ → → 17.第③段中,中括弧擴著的兩個句子語言形象生動而富有表現力,請從中任選一句作賞析(可從語言特點、修辭手法、表達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 選( ),賞析:18.結尾畫加中括弧的句子在文中有什麼作用?19.為什麼說西藏的山水是「大美之美」?請說說你的理解。 (4分) 【答案】15.因為那裡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顏色,不長一棵樹。16.西藏的山上也應多種些樹→_這里的山應該是裸露的→_這里的山即使能種活樹也應不為→我幾乎就被這雄奇之美擊倒 17.第二段第一句,巧妙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說明西藏的簡潔,富有感染力,增添了文章的色彩。18.點明中心,表現作者對西藏山水的熱愛與贊美之情19.因為西藏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心之美!
Ⅶ 《貝聿銘:創造令人震驚的美》 從本文看,貝聿銘關於建築設計的理念主要有哪些
中國的哲學做根基;
令「人」,挖掘人性,尋找「人」對美的共同需求;
其次:
讓建築融入周邊環境,天地人合一;
體現建築本身的功能屬性;
融入當地文化;
Ⅷ 誰有初二語文下冊試卷題 鼎湖的 期末 thank
一 、積累與運用(19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虯枝(qiú) 迥異(jiǒng) 翌日(yì) 香醇(chún)
B.佇立(zhù) 秀頎(qí) 闊綽(cuò) 避諱(huì)
C.褻瀆(dú) 憬悟(jǐn) 寬宥(yòu) 殉職(xùn)
D.充塞(sài) 躋身(jī) 棱鏡 (léng) 嫉妒(dù)
A B C D
★2 .下列各項中均有一個錯別字,請用橫線標出,並在方格中改正(2分)
A.顧名思異 肅然起敬 盛氣凌人 滄海桑田
B 一馬當先 鼠目寸光 一視同仁 相形見拙
C. 合撤押韻 即物起興 眾目睽睽 花團錦簇
D. 油嘴滑舌 引經據典 囊螢映雪 誠惶誠恐
★3.對句中詞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2分)
A.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著,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B. 我以一個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面善::面熟。
C. 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模胡::這是指衣服色彩不鮮明.。
D. 這張臉……不是傳播智慧的廟堂,而是禁錮思想的囚牢。禁錮::束縛,限制。
★4.文學常識填空.(4分)
①<<列夫.托爾斯泰>>的作者是____-(國家)作家____.________
②<<端午的鴨蛋>>的作者______-;<<岳陽樓記>>選自<< _________________ >>
③<<與朱元思書>>選自<<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南朝梁文學家.
④<<名人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國作家_________________..
★5背誦默寫.(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②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中,表現對人們美好祝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岳陽樓記>>中表達作者的偉大抱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春』夏兩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行路難>>中表明李白遠大的志向和充滿勝利的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圖文資料,請為其擬一個恰當的標題並說明理由.(3分)
清清是汶川鎣華鎮中學一名美麗好學的初一女孩,在「5.12」大地震中,她被埋在了教學樓的廢墟下,幸運的是她被救了出來,令人感動的是這個女孩被救出時,,還在廢墟裡面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誠實如同她的堅強一樣,讓聽者無不動容。
① 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理由:
得分 評卷人
二、文言文閱讀(14分)
閱讀《小石潭記》,回答7—11題。(14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水尤清冽()②潭中魚可百許頭()
③佁然不動( ) ④以其境過清()
★8.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皆若空游無所依.譯: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譯:新課標第一網
★9.作者通過哪幾個方面的描寫來突出潭水清的特點?(3分)
10.文中最能體現作者心情的句子是:(2分)
——————————————————————————————————。
11.作者因「其境過清」而離開,生活中你是否曾有過類似的經歷?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如果沒有,請談談自己的感受)(3分
得分 評卷人
三、現代文閱讀(32分)
(一)閱讀《內心的叮囑》,回答12—16題。(16分)
內心的叮囑
夏小英
①我的內心囑托我:愛是生命之源,應讓它永不幹涸。在我的內心叮囑我之前,我錯把各種慾望當成愛,任污濁的慾望把愛的源泉榨乾而不自知。如今,我把愛從各種慾望里分離出來,還愛以清白,把愛擴展到時間里的所有生命中——包括親人、朋友、熟人、陌生人;包括青山、綠水、天空以及天空中的飛鳥……
②我的內心叮囑我:我每天吃的糧食葷蔬糖果不是我手所種,我四時替換的衣裳不是我自己所做,我朝夕陪伴的書本不是我的心智所成,我信口所哼唱的歌曲也不是我胸中所譜……感恩是我的分內之事。在我的內心叮囑我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付出的太多,所得太少,社會待我太刻薄,胸襟間的不平之氣總是隨著歲月的延續而遞增。如今,我懂得了與我的付出相比,我的所得其實已經太多太多,而我竟閉目塞聽,一味地困在抱怨里。亡羊補牢使我心懷感恩,心懷感恩使我看到了許多以前看不到的幸福和快樂。
③我的內心叮囑我:雖然草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錢去了有再來的時候,但日子走了卻再沒有回來的時候。當一個今天劃歸昨天的時候,我離人生的終點站便近了一步;當又一個今天劃歸昨天,我離人生的終點站便又近了一步;當所有的今天都劃歸昨天的時候,我便到了終點站,再也沒有回頭的餘地了。在我的內心叮囑我之前,我一直被時問的表象所蒙蔽,潛意識里總以為青山長在日子長流,今天去了明天來,今年去了明年來,總喜歡把花力氣的事留給明天留給明年,結果從小到大到青年到中年仍一事無成。如今,我努力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力求在今天的太陽落山之前把今天的地耕完。
④我的內心叮囑我:平平淡淡才是真。在我的內心叮囑我之前,我也曾用仰視的目光打量過社會上的一些所謂成功人士,他們的目光向上翹,他們的哈哈旁若無人。如今,我知道連金字塔也有為沙土掩埋的一天,再怎麼轟轟烈烈,也終會化為塵埃。「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而以一顆平常心過平淡的日子,不為名利所累,吃飽喝足睡得著。理得清該做的事,看得清前面的路,永遠都不用擔心迷失了自己,再留一份悠然的心境旁觀世情,比起那些為名利所累「睡不著覺」的人來不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嗎?
⑤我的內心叮囑我:健康是福。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得到生命的時候,帶有一個條件:我們應當勇敢地保護它,一直到最後一分鍾」。在我的內心叮囑我之前,我對我的健康視而不見,沒有很好
地珍惜上帝對我的饋贈,所幸上帝還是一如既往地眷顧我,使我在走到中途愴然回顧時至少還擁有這一樣東西。經歷了談「非典」色變後,我對內心的這聲叮囑前所未有地重視起來。是啊,有啥也別有病,幸福的內涵很豐富,可如果沒有了健康,幸福再多也白搭。
⑥我內心的這些叮囑啊,零散如夜空中的星辰,及時掃清我心底的霧嵐,引導著我不斷前行的腳步,讓我在人生旅途上走得踏實、坦盪、無愧。只要願意去聆聽,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這樣。朋友,你聽
到你內心的叮囑了嗎?
12.第②段中,「刻薄」一詞反映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態?聯繫上下文說說段中的「亡羊補牢」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什麼?
★13.第②段中,「所幸上帝還是一如既往地眷顧我,使我在走到中途愴然回顧時至少還擁有這一樣東西。」句子中的「這一樣東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第③段中,「雖然草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錢去了有再來的時候,但日子走了卻再沒有回來的時候。」這個句子採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______,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文章多數段落採用的是正反對比的寫法。請以第③段為例,說說正面觀點與反面觀點的具體內容。(4分)
正面觀點:
反面觀點:
★16.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觀點,你是否都贊成?請選擇其中一個,說說你贊成的理由。(3分)
(二)閱讀《秋頌》一文,回答17-20題.(13分)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風韻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楓樹之美,並不僅在那經霜的素紅,而更在那臨風的颯爽。
④當葉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世俗繁華的孤傲。
⑤最動人的是秋林映著落日。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侵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醉紅所攝住,而情願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⑥曾有一位畫家畫過一幅霜染楓林的《秋院》。高高的楓樹,靜靜掩住一園幽寂,樹後重門深掩,看不盡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嘗過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畫里,問訊那深掩的重門,看其中有多少灰塵,封存著多少生活的足跡。
⑦最耐人尋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閑雲。那麼淡淡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於衷。
⑧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純凈的風。那麼爽利地輕輕掠過園林,對蕭蕭落葉不必有所眷戀——季節就是季節,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無需參與,不必流連。
⑨秋水和風一樣的明澈。「點秋江,白鷺沙鷗」,就畫出了這分明澈。沒有什麼可憂心、可緊張、可執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塵不染。
⑩「閑雲野鶴」是秋的題目,只有秋日明凈的天宇間,那一抹白雲,當得起一個"閑"字.野鶴的美,淡如秋水,遠如秋山,無法捉摸的那麼一分瀟灑,當得起一個「逸」字。「閑」與「逸」,正是秋的本色。
⑾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在,他擁有一切,卻並不想擁有任何。那是由極深的認知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透徹與灑脫。
⑿秋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也是淡泊的季節。它飽經了春的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贊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贊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願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7.文中描述的秋有著怎樣的本色?(2分)
★18.作者把秋人格化、個性化了,你認為作者想通過頌秋來歌頌一種怎樣的人?(3分)
19.本文語言清新優美,富有情韻。請你揣摩並欣賞第⑦段畫線的句子,說說你的感受與領悟。(從語言特色、句子的含義兩方面回答)(4分)
20.閱讀文章最後一段中畫線的句子,據其句式特點,選擇你喜歡的季節,仿寫一個句子。(4分)
得分 評卷人
★四、寫作(50分)
★21.在生活中,父母與孩子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處處都充滿了愛,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生活,那麼生活將會更美好的。請以「感恩__________」(例如:感恩語文老師)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不少於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與自己真實身份相關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八年級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1.A(2分) 2 . A義B 絀C轍D瑩(2分)3.C(2分)4,.①奧地利 茨威格 ②汪曾祺 範文正公集 ③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④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⑤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新課標第一網⑥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共6分,每小題1分,錯、漏、倒、添字均算錯,有錯則該小題不得分。)
6.(3分)標題可從女孩誠實堅強的品質,書籍給人的激勵、希望的力量等角度來擬,如「強者無敵」、「生命與希望齊飛」、「生死之戀」、「書,黑暗中的明燈」等。【示例】①標題:強者無敵(1分)②理由:女孩清清之所以能在廢墟中沉著看書,安靜等待,直至救援隊趕來而獲得新生,這主要是因為她擁有堅強的品質和執著的求生慾望。堅強,是她活著的動力,是能驅散黑暗、寒冷、飢餓的利器。強者無敵,死神也望而卻步。(2分)
二、①格外 ②大約 ③獃獃的樣子 ④凄清(共2分,每小題0.5分)8.①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共4分,每小題2分)9.游魚、日光、魚影。(3分)10.凄神寒骨,悄滄幽邃。(2分)11.略,只要能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即可,不求唯一。(3分)
三、(一)12.(1)抱怨社會對自己不公,自己從社會索取的太少。(2)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對社會有苛求。(4分)13.健康(2分)14.排比 加強語氣,為最後一句蓄勢,增強說服力。(3分)15.正面:珍惜時間,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當天的事當天完成。反面:蹉跎歲月,「總喜歡把花力氣的事留給明天留給明年」。(4分,意思對即可)16.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略。(3分)
(二)說明:答案不要求統一,意思對即可,有語病扣1分17.。(2分)18。(3分)19.(4分)20.4(分)
四、21.從內容、語言、結構、書寫四方面分五類,按以下標准評分:
一類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題意,內容充實;語言准確,行文流暢;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書寫正確,工整清晰。以47分為基準分上下浮動。
二類卷:38~44分。中心正確,內容具體;語言流暢,結構完整,層次清楚;字體端正,錯別字和標點錯誤均在3個以下。以41分為基準分上下浮動。
三類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確,內容比較具體,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結構基本完整,層次較清楚;字跡清楚,錯別字和標點錯誤均在10個以下。以34分為基準分上下浮動。
四類卷:21~29分。中心不明確,內容不具體;語病較多;層次不夠清楚;字跡潦草,錯別字和標點多。以25分為基準分上下浮動。
五類卷:20分以下。嚴重偏離題意;文理不通;結構混亂;字體難看,不易辨認,不會使用標點。
說明;在按以上評分標准給出考生作文總分後,凡一、二類作文,達不到下列要求之一者:①深刻透徹②豐富③有文采④有創新,在所給分數的基礎上在加2~5分,但合計分最多50分。
不寫題目扣2分;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不計),最多扣3分;字數不足600的結合內容判分,不單獨扣分。
Ⅸ 說簾閱讀答案 問題: 1.上文介紹了關於簾的哪些特點 2.第7段舉了貝聿銘的例子有什麼作用 3.作者對簾具
1.簾的韻事,簾起隔的作用,簾的詩情畫意,各種簾的不同的美感
2.表達了貝聿銘對中國文化的深厚感情,也贊嘆了簾對於建築裝飾的重要意義,即使是設計大師也很看重.
3.對簾的喜愛,贊美之情.
Ⅹ 閱讀《展示華夏文化魅力》選段。「夕陽映照……」
貝聿銘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
余瑋
貝聿銘,世界著名建築大師,在國際學術界被認為現代派建築代表人物。1917年出生於中國廣東,1935年赴美留學,1955年在美國創辦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1985年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和國家文學藝術學院聯合膺選為研究院院士。曾獲美國總統授予的「自由勛章」及美國「國家藝術獎」、法國總統授予的「光榮勛章」、美國總統頒發的「全美十佳公民獎」。設計作品曾獲「普茨克獎」。
夕陽映照下,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單路口的中國銀行總部大廈,顯出驚人的氣勢與高貴的氣質。建築物南面和東南兩個入口各面寬54米,高9米,進深14米,上面的10層房屋是用兩榀兩層高的巨型鋼架托起來的,下面一根柱子也沒有。大廈內部巨大的園林空間,通過屋頂玻璃天窗和一面垂直透明的玻璃幕牆與室外聯系,加之兩側玻璃大門的襯托,整個建築顯得晶瑩剔透;而在夜裡,廳堂內燈光閃耀,大廈更似一個充滿詩意的水晶宮。好一個充滿激情的幾何結構!
這絕妙之作便出自世界頂級建築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之手。
(一)在美國的建築界初露頭角
貝聿銘1935年遠渡重洋,到美國留學。父親原來希望他留學英國學習金融,但他沒有遵從父命,而是依自己的愛好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攻讀建築系。他對建築產生興趣純屬偶然。在上海讀書時,周末他常到一家檯球館去玩檯球,檯球館附近正在建造一座當時上海最高的飯店,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人們怎麼會有建造這么高的大廈的能耐?由此他產生了學習建築的意念。
但是賓州大學以圖畫講解古典建築理論的教學方式使貝聿銘大失所望,他便先後到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攻讀建築專業。貝聿銘從純學術的象牙之塔進入實際的建築領域是在1948年。這一年紐約市極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產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國建築界的慣例,首次聘用貝聿銘為建築師,擔任他創辦的韋布———納普建築公司的建築研究部主任。柴根道夫和貝聿銘,一個是有經驗、有口才極其聰明的房地產建築商人;一個是學有專長,極富創造力的建築師。兩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對事業上的黃金搭檔。他們合作達12年之久。12年中,貝聿銘為柴根道夫的房地產公司完成了許多商業及住宅群的設計,也做了不少社會改建計劃。其間,貝聿銘還為母校麻省理工學院設計了科學大樓,為紐約大學設計了兩棟教職員工住宅大廈。這一切,使貝聿銘在美國建築界初露頭角,也奠定了他此後數十年的事業基礎。
1960年,貝聿銘離開柴根道夫,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他在建築設計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關心平民的利益。在紐約、費城、克利夫蘭和芝加哥等地,他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築美感,又經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他在費城設計的3層社會公寓,就很受工薪階層的歡迎。因此,費城萊斯大學在1963年頒贈他「人民建築師」的光榮稱號;同年,美國建築學會向他頒發了紐約榮譽獎章。《華盛頓郵報》盛贊他的建築設計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都市計劃。
在他的建築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之際,他設計的主力逐漸從都市改建和重建計劃轉移到巨型公共建築物的設計。六十年代建於科羅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國大氣層研究中心」,可以說是他從事公共建築物設計的開始。該中心外形簡朴渾厚,塔樓式的屋頂使建築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與周圍的環境、色彩相調和。美國《新聞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稱貝聿銘的設計是「突破性的設計」。
(二)在非議之中屢創建築奇跡
真正使貝聿銘聲名遠揚、躋身於世界級建築大師行列的,是對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應選的一流建築師中,並沒有太注意貝聿銘這位「初生之犢」,但當他生動地描述了根據建築場地所作的設計、建築材料的選用、以及如何賦予這座建築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義之後,深深地獲得了肯尼迪遺孀傑奎林的賞識。她斷言:「貝聿銘的唯美世界,無人可與之相比,我再三考慮後選擇了他。」這座建造了15年之久,於1979年落成的圖書館,由於設計新穎、造型大膽、技術高超,在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公認是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美國建築界宣布1979年是「貝聿銘年」,授予他該年度的美國建築學院金質獎章。
其實,在約翰·肯尼迪圖書館建成的前一年———1978年,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的設計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貝聿銘作為世界級建築大師的地位了。為了使這座建築物能夠同周圍環境構成高度諧調的景色,貝聿銘精心構思,創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狀的平台、樓梯、斜坡和廊柱交錯相連,給人以變幻莫測的感覺。陽光透過蜘蛛網似的天窗,從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在「東樓」的開幕剪綵儀式上,稱贊它是華盛頓市和諧而周全的一部分,也是公眾生活與藝術情趣之間日益增強聯系的象徵,稱貝聿銘是「不可多得的傑出建築師」。
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是法國密特朗時代最輝煌的建築,整個建築只有塔尖露出地面,別具匠心的設計被公認為當代建築藝術最偉大的奇跡。這位列「當代建築的十大奇跡」之首的作品同樣是貝聿銘的得意之作。八十年代初,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改建和擴建世界著名藝術寶庫盧浮宮。為此,法國政府廣泛徵求設計方案,應征者都是法國及其他國家著名建築師,最後由密特朗總統出面,邀請世界上15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應征的設計方案遴選抉擇。結果,有13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盧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屬支架的負荷超過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800年歷史的古建築風格,「既毀了盧浮宮,又毀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總統力排眾議,還是採用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同年,他獲得了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茨克獎。如今,人們不但不再指責,而且如是稱贊:「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他設計的建築作品在剛剛建成的時候,往往招來非議,但是不久又能夠成為當地人的驕傲,或者那個城市的一個標志。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
幾十年來,貝聿銘在美國各地負責設計過許多博物館、藝術館、商業中心、摩天大廈、鍾樓,甚至還有搖滾音樂廳,也在加拿大、法國、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灣等地設計過不少大型建築。他的足跡和作品可以說是遍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著名建築大師。據粗略統計,半個世紀以來,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100項以上,獲獎50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50項大型建築中,就有24項獲獎。
(三)多變的設計不變的中國心
貝聿銘自赴美國求學,以後在大洋彼岸成家立業,功成名就,至今已66個年頭,但他對中國的一片深情,依然縈系於懷。祖籍蘇州、生於廣州的他,常對人稱是「蘇州人」、「廣州人」。夫婦倆至今仍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廣州話、上海話和蘇州話。平時的衣著打扮,家庭布置與生活習慣,依然保持著中國的傳統特色。
七十年代初,貝聿銘首次回到闊別近40年的中國探親觀光,心中有無限的感慨。以後他又多次來到中國,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說過:「我的根在中國,中國對我的牽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論哪一次回去,都覺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在貝聿銘的心中留有極其深刻的印象。有人曾問:「貝老,您相信風水嗎?」「建築師都相信風水的。不是迷信的風水,風水有好幾種,比如說我們建築要擺房子,要背山傍水,這里也是風水。我覺得風水我們應該相信的,可是風水要弄得太過分一點,那就變得迷信了,這個我反對。」他如是坦誠地亮明個人的觀點。蘇州庭園的長廊曲徑、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築屋宇與周圍自然景觀相輔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學的運用,在他數十年的建築設計生涯中,都有軌跡可尋,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園內新建的香山飯店,更是他將現代建築藝術與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相結合的精心之作。
1978年,他謝絕了一個在故宮附近設計高樓的邀請,而選擇到遠離市區的香山設計香山飯店。他提出,應嚴格控制北京古城區的建築高度,以保持從故宮向外平緩開闊的空間格局。接受了香山飯店的設計工作後,他以一貫的認真、細致的作風,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頂,俯覽周圍環境,而且不辭勞苦地走訪了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承德等地,考察當地的大建築和園林,最後採取了建築一系列不規則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為一體。因此,這座新建的香山飯店,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個內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驚人,但是愈看就愈會感到她輕妝淡抹的自然美。
與過去設計的那些摩天大廈相比,香山飯店的規模並不算大,但是貝聿銘說:「香山飯店在我的設計生涯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國外設計有的建築高出10倍。」他還說:「我們不能每有新建築都往外看,中國建築的根還在,還可以發芽。當然,光尋歷史的根是不夠的,還要現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去。從香山飯店的設計,我企圖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築物上,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1984年,貝聿銘為香港中國銀行設計了一座70層樓的大廈。這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也是當時美國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築物。這固然因為他的父親是香港中國銀行的最早創辦人,使他對這項建築有一種親切感,但他更強調的是:「這座大廈在香港是中國的象徵之一,應該讓它『抬抬頭』,要顯示出點風格和氣派,這也是中國的驕傲。」
建築大師貝聿銘與法國華人畫家趙無極、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譽為海外華人的「藝術三寶」。也許有人會說,建築是科學,為何與藝術並列?但是世界建築界人士都知道,貝聿銘不僅是傑出的建築科學家,「用筆和尺」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殿,他更是極其理想化的建築藝術家,善於把古代傳統的建築藝術和現代最新技術熔於一爐,從而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貝聿銘自己說:「建築和藝術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標是尋求二者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