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農田發明

農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3 23:41:28

『壹』 牛耕發明以前,人們怎麼耕地

用鎬、耙類工具刨,後來前面用人拉犁類工具,後面有人扶。

『貳』 唐朝發明的耕田工具是什麼

1、曲轅犁,是唐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2、筒車(chinese noria)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隨著水利的發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應的進步。當時,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轆轤、翻車還在普遍使用外,人們又創造了連筒、桶車、筒車和水輪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2)農田發明擴展閱讀:

唐政府很重視農田水利灌溉。據史載,在唐前期130多年中,興修的水利工程達160多項,分布於全國廣大地區。如貞觀年間,在莆田(福建莆田)築諸泉塘、永豐塘、橫塘以及國清等塘,總溉田1200頃。又如,714年(開元二年)在文水(山西文水)引文谷水開甘泉、盪沙、靈長、千畝四渠,溉田數千頃。這些灌溉工程對農業生產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叄』 唐朝發明的主要耕作工具是什麼

唐朝發明的農業工具:

1、曲轅犁,是唐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又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唐朝前期,僅見於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達一百六十多項。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絳岩湖、鏡湖等。天寶年間,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肆』 唐代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有哪些

1、曲轅犁,是唐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2、筒車(chinese noria)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隨著水利的發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應的進步。當時,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轆轤、翻車還在普遍使用外,人們又創造了連筒、桶車、筒車和水輪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4)農田發明擴展閱讀:

唐政府很重視農田水利灌溉。據史載,在唐前期130多年中,興修的水利工程達160多項,分布於全國廣大地區。如貞觀年間,在莆田(福建莆田)築諸泉塘、永豐塘、橫塘以及國清等塘,總溉田1200頃。又如,714年(開元二年)在文水(山西文水)引文谷水開甘泉、盪沙、靈長、千畝四渠,溉田數千頃。這些灌溉工程對農業生產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參考資料:網路-唐朝(中國歷史朝代)

『伍』 諸葛亮在農業發明了多少東西

諸葛亮在農業上沒有發明過任何東西.
很多東西都是前人發明,諸葛亮僅僅做了推廣.比如孔明車.
孔明車早在西漢就有,諸葛亮僅僅是將中原這一先進的農業發明推廣到蜀地而已.
甚至著名的諸葛連弩也並非諸葛亮發明.秦漢已有,
諸葛亮將很多中原的先進農業技術帶到蜀地,推動了蜀地的農業,這不假.
蜀民感恩,將這些東西以諸葛亮命名.
但這些東西都並非諸葛亮所發明.

『陸』 說一說翻車是怎樣灌溉農田的三國時期的馬鈞發明製造

1,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2,蘭州水車,又名天車、翻車、老虎車.為明嘉靖年間進士段續所造.據《皋蘭縣志》載,蘭州人段續,博學多才,進士及第,曾宦遊南方數省,多有惠政.致仕歸里後,參考南方所見「創翻車,倒挽黃河水以灌田,致有巧思.沿河農民皆仿效焉.」蘭州水車,與南方的龍骨水車不同,外形酷似巨大的古式車輪,輪輻直徑大的有20米左右,小的也有10米,可提水達15—18米高處.輪輻中心是合抱粗的輪軸,圓輪四周斜裝有40—50 個長1米,寬、高30—40厘米的木斗,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橫板.急流沖擊圓輪上的橫板,車輪便緩緩沿逆時針方向轉動.這時沒入水中的木斗便盛滿了水,待它上升至圓輪頂端時,河水就會傾入事先置好的槽內,流入農田,然後空斗又隨圓輪返回水中,進行下一個循環.

『柒』 牛耕發明以前,人們是怎樣耕地的牛耕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最早出現在春秋末年

『捌』 漢代發明的耕地農具是什麼

人力翻車
漢代創造並製作人力翻車
翻車

漢代,出現了一種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車。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時畢嵐發明了翻車,「翻車設機車以引水」。翻車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鏈輪,一主動,一從動,繞在輪上的翻板就是傳動鏈,這個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帶動翻車轉動,一面把水提上來。長期以來,翻車成為我國農村中應用最廣、最為重要的一種提水機械。馬鈞對翻車進行了改進,製造了新式翻車,結構精巧,能連續不斷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這種新式翻車也較省力,兒童都能轉動。以後,這種翻車發展為龍骨水車,對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筒車

亦稱「水轉筒車」,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提水工具。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其原理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兩個硬樁,制一大輪,將大輪的軸擱在樁叉上。大輪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裡,可自由轉動。大輪輪輻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個個竹筒,岸旁湊近輪上水筒的位置,設有水槽。當大輪受水板受急流沖激,輪子轉動,水筒中灌滿水,轉過輪頂時,筒口向下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並沿水槽流向田間。此種筒車日夜不停車水澆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約產生於隋唐時代。唐詩人劉禹錫有《機汲記》加以描述。直至今日,雲、桂、川、甘、陝、粵等地仍使用之。此外,尚有「畜力筒車」,依靠齒輪傳動帶動筒車;「高轉筒車」,通過兩大輪,將低處之水帶向高處,結構均巧妙合理,為我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唐陳廷章《水輪賦》:「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於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於波面,終夜有聲。」宋梅堯臣《水輪詠》:「孤輪運寒水,無乃農自營。隨流轉自速,居高還復傾。」《宋史.太祖紀三》:「六月庚子,步至晉王邸,命作機輪,挽金水河注邸中為池。」宋李處權《土貴要予賦水輪》詩:「江南水輪不假人,智者創物真大巧。一輪十筒挹且注,循環下上無時了。」明王臨亨《粵劍編》卷三:「水車,每輻用水筒一枚,前仰後俯,轉輪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為輪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筒車與三國時翻車比較,翻車轉動需人力帶動,而筒車則是隨水流自行轉動,可見優於前者。

『玖』 為了給耕地引水澆灌,馬鈞發明了何種工具

馬鈞發明的「翻車」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當時,洛陽城裡回有一塊空地,很適合於種植答蔬菜。但是因為這里的地勢較高,無法引水灌溉,所以一直荒蕪著。馬鈞看到這種情況,覺得讓這塊可耕地荒蕪下去,非常可惜。於是,他為了把這塊荒地改成菜園,決心研製一種提水工具,解決灌溉問題。經過長時間的思索和精心設計,一種新型的提水工具終於創制出來了。這種工具名叫「翻車」。他又進行了多次試驗,證明翻車能夠把河水提上坡地,非常管用。

『拾』 發明創造的事例。

從秦開始說,中國秦朝時期最重要的發明莫過於標准化生產和硬度金屬的使用,標准化生產這個詞真正出現在18世紀的美國,可在秦朝時期就有了,以秦弩為例子,每把弩的各種零件都能互換,戰場上有所損壞和消耗馬上補上,所以秦朝軍隊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最強大的軍隊。
秦朝硬度金屬的使用突出的在於鍍鉻金屬的使用,在普遍使用銅兵器的秦朝,在劍上鍍鉻大大延長了使用壽命和提高了砍殺效果。
秦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發明我知道的有春秋時期生鐵的冶煉和戰國時期的煉鋼技術的發明,以及這時期的針刺麻醉的發明。
漢朝的發明本人知道的不多,有一點很重要,園林的給排水系統,漢代不論是上林苑還是南越王國的園林已經具備了非常完善的園林給排水系統,從而漢代的園林建設水平在當時的國際范圍內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說到漢代不能不說渾天儀和地動儀,這都是我國先民獨一無二的創造,渾天儀觀天象的,地動儀側地震的,這應該都知道,不多介紹。
東漢時期出現了瓷器,從而我國是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漢代醫學上最大的發明是麻醉劑麻沸散的使用。
三國時兩大發明,一個是軍事上的投石車,在冷兵器時代,投石車的出現,是攻城站上的一項重要革命;另外是農業水利上翻車的發明,為農田灌溉解決了農業生產取水難的問題,就是現在那種水車。
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重要的發明是割圓術,對計算圓周率起了很大的啟示作用,這時期的6世紀還出現了冶金工業上重要發明灌鋼法。
隋朝沒什麼,隋代最大的發明便是影響了我國幾千年的人材選拔制度科舉制。唐朝有個曲轅犁,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唐代天文學上有僧一行發明的大衍歷,軍事上有最早的輪船李皋發明的用輪代替槳的槳輪船。
唐末的五代九世紀左右還出現了火箭,火薦從而是五代的發明不是宋代的發明。
宋朝的發明有農業方面犁刀踏犁的使用,釀酒業的蒸餾法的發明,從而中國人有白酒喝了,軍事方面各種火葯武器的使用,比如銅火炮,突火槍等等,要知道一件時期,火葯沒有發明前的炮就是投的石頭,所謂的炮就是投石車。宋代在冶金方面的成就也不小,有煉鋅法,黃銅的冶煉兩種,另外的冶金方面有煉焦技術及用焦炭煉制金屬,使純度大大提高。宋代另一大影響至今的發明就是紙幣的出現及使用,那時候是四川各商會聯合發行的交子,這是影響世界金融業至今的偉大發明。
元代的發明有紡織業的大紡車的發明,這種紡車以人力、畜力或水力作動力。與舊紡車相比,紡車的錠子大大增多,達到32枚,生產力顯著提高。印刷術方面的輪轉木活字的發明,提高了漢字排版效率。

閱讀全文

與農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