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最新的發現或發明

最新的發現或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3 14:07:00

❶ 21世紀有什麼新的發現與發明

網上只能找到這些的,比較權威吧,時間實在是找不到,見諒。其他也有很多什麼其他500大重大發明之類的,但是感覺有點扯淡,還是這個網上認可的比較多。但是我覺得21世紀最重要的還是互聯網吧,互聯網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但這些發明之類的可能還是停留在實驗室吧。

21世紀影響人類生活的五大發明:
1、修復手套 2、仿生心臟 3、神經轉化 4、神經轉化 5、耳朵看世界

21世紀,許多令人驚訝的技術創新將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憑借「修復手套」獲得2004年度「尤利卡令人鼓舞科學獎」的科學家宣稱,科幻小說的預言距離變成現實已經不遠了。

●修復手套

「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復制、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仿生心臟

同位移植人工心臟 CATO 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 心室 、閥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致動裝置組成。

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科學家曾經拿母牛做實驗,並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他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神經轉化

一位澳大利亞程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根據這套系統,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後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通過神經信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另一位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聯結界面:一個人可以利用皮膚表面電極接收神經信號,然後在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兩位科學家合作後,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化技術。

●耳朵看世界

萊斯利·凱博士設計出一種聲納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發現其他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數據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像。

這項技術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創新獎,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將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

●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於上個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裡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中心研製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能材料。未來人類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謝謝!!

❷ 21世紀的新發現和發明有哪些

1、戈爾特斯面料

戈爾特斯面料防水透氣,同時能讓汗液通過。在服裝和鞋類中使用這種面料,能減少防水噴劑和防水蠟的使用。此前,這些噴劑和蠟在磨損後必須重新噴塗。

2、「鷹眼」系統

皇家工程院稱,「鷹眼」是一個計算機系統,它可以「視覺跟蹤一個球的軌跡,並顯示其在統計學上最有可能的運動路徑圖像」。該系統在網球和足球等運動項目中得到最廣泛運用,用於對有爭議場面作出准確裁判。

3、杜比全景聲系統

杜比全景聲系統使聲音能在劇院中幾乎任何地方移動,而類似於1977年用於《星球大戰》的傳統立體聲環繞音響只能從幾個角度發出聲音。

皇家工程院稱,杜比全景聲系統使藝術家能將特定聲音作為單獨音頻對象進行處理,這些聲音能「被原聲音樂創作者精確地置於影院三維空間中的任何地方並進行移動,從而使觀影體驗更加身臨其境」。

4、iPhone手機

皇家工程院稱,蘋果公司的這款手機「在2007年掀起了一場移動通信革命」。iPhone手機向世人介紹了各種應用軟體,並使我們能將互聯網「收入囊中」。它還「徹底改變了用戶界面」,「其簡潔性使智能設備獲得了一批全新受眾」。

5、YouTube網站

這個視頻共享網站使互聯網視頻從「一項相對較小的服務變成了所有人都使用的服務,為奈飛和亞馬遜金牌會員等服務鋪平了道路」。

❸ 的發明或發現

小娜感覺輕鬆了

❹ 發明和發現有什麼

所謂「發現」: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物質或
自然規律
被人認識,發現主要是揭示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屬性;所謂「發明」:是人類運用自然規律或科學原理,提出一
項新
的創造性的
技術方案
、措施的過程和成果

❺ 中國的名人發現或發明了什麼東西

比如
1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2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3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4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5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6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7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8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9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10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11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12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3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14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15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16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7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18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19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20 沈括 宋朝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21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22 張衡(78-139),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1]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23 祖沖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隋書·律歷志》留下一小段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數)和3.1415927(盈數)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荷蘭數學家奧托重新發現。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27.21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❻ 作文:介紹你的發現或發明

於是我親自做了個試驗。
星期天,我寫完作業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我們先跑小區一圈,跑了半圈我就大汗直冒、氣喘吁吁,我狼吞虎咽地喝了一袋牛奶;就和小夥伴又跑了半圈,我又喝了半袋牛奶,剩下半袋牛奶我澆了花,就回家睡覺了。
第二天,中午放學回家的時候,我看了看我用牛奶澆花的地方,我想:花肯定開得非常艷麗吧!我來到那裡,花朵卻已經枯死了,我大驚失色!我連忙回家查看《植物十萬個為什麼》,才明白:牛奶營養豐富,常喝能使人身體健康。於是就有人用喝剩下的牛奶來澆花,認為這樣對花也有好處。其實,花是不適合「喝」 牛奶的!雖然牛奶裡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但未經發酵的蛋白質,花是一點兒也吸收不到的,更重要的是:牛奶會使花盆裡的土壤板給結在一起,讓它們變得硬邦邦的。時間一長,整個花盆裡的土就會硬的像一塊大石頭。那樣的話,給花兒澆的水就滲透不進去了,花兒吸收不到水分,生長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不能用牛奶澆花。一般情況下,我們給花兒澆清水就可以了。
大自然真奇妙!我要去好好觀察大自然中的奧秘!
奇妙的發現作文500字
在一個印著綠里透紅的鮮花的黃色花盆裡,長著兩顆身材修長,亭亭玉立的小草。它的身體上,又像人體的汗毛,大約每一寸遠的地方,就有一個節,長節的地方有一顆顆硬的小刺,如果你用手去摸它,那硬硬的小刺准會扎疼你的手,甚至還會流血。大概這就是它那自我保護的能力吧。
再往上看,它的葉有深綠色,也有嫩綠色,它的葉子像瓜子殼,是對稱的——這就是含羞草!
一天,我無意中將手伸向含羞草,驚奇的發現它對稱的葉子像一雙小手一樣合攏來了,我再用手碰了一下,它就合得更緊了,像一條線又像一把小小的「軍刀」。我將手掌放到它的頭上,它的枝葉就立刻往下垂。看,它那耷拉著的腦袋,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用手掩飾著自己的臉,可當你把手離開它的時候,它卻又昂首挺胸,張開了葉子,恢復了原狀。
我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一連串問題浮現在我腦海中。難道植

❼ 科技人物的發現或發明

電話的發明家是英國人亞歷山大·貝爾;電話之父。
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
......
不過你這題目范圍也太廣了吧;而且現代發現或發明基本都是團隊成果。
比如2010十大科技發現:
人工合成DNA產生第一個人造細胞,美國J.克雷格.文特爾實驗室
首次探測到暗物質粒子,美國佛羅里達大學
超級細菌
成功製造並捕獲反物質原子
硅納米光子晶元技術
首幅宇宙全景
大型強子對撞機質子束流對撞成功
千人基因組計劃重大成果
首份全球海洋生物報告
量子糾纏首次在電晶體線路中完美實現
---------
1973年,在袁隆平完成了水稻雜交「,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獲得成功
1976年王選的漢子照排系統。
六十年代,科學家首次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質。

❽ 發現和發明

發現:開始知道,發覺。
發明:1、創造出以前沒有的事物和方法。2、創造出新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❾ 20實際的一些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有哪些

回顧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明與發現

指出20世紀知識領域的兩項最偉大突破核裂變和DNA研究院同
時也帶來了兩種最大的危險,即核武器擴散和克隆人。

發明的世紀:創造與毀滅

20世紀孕育了許許多多驚人的想法,誕生了許多使人們的生
活比以前更舒適、更健康、更長壽的發明創造,但同時又使人類
掌握了毀滅自己的工具。

讓我們以1900年一位發明家的目光,藉助某種神奇的力量,
看看一個世紀以後的生活。

他會認識一些諸如汽車、電話、飛機之類的機器,因為這些
機器都是一個世紀前發明的。

還有一些機器,諸如宇宙飛船、激光器、深海艦艇等等,只
是生活在他那個時代的未來學家們腦海里設想的一些東西。

另外一些機器他可想像不到了:計算機、網際網路、核能、基
因工程等等。

過去的100年是從馬車、蘸水筆這類東西開始的。知識只屬於
圖書館和一小部分上層人士,而疾病、流行病和畸形都會過早奪
去人的生命。

在這個世紀將要結束時,機器使者從地球被送到了太陽系的
最外層,出現了電子郵件和實況衛星轉播,知識通過網際網路得到
了普及,醫不領域的突破也使得瘟疫、天花和白內障成了聖經中
講述的故事。

隨著物理學世紀讓位於生物技術世紀,更多的奇跡將會出現


明年的某個時候,分子生物學家將公布第一張人體基因草圖


科學作家馬特·里德利在他即將面世的《基因》一書中寫道
:「短短的幾年以後,我們對自身基因的了解將從一無所知變為
了如指掌。」

「我真誠地相信,我們生活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知識時代
,沒有任何事物我們不了解。」

一些預言認為,25年之後,可以通過脫氧核糖核酸(DNA)碎
片分析出病人的基因組成,醫生能夠根據分析結果為患者開了對
基因經過修改的葯物,治療各類癌症、血友病、心臟病和鐮狀細
胞貧血症等疾病。

也有可能找到預防和治療艾滋病以及諸如帕金森氏症、杭廷
頓斯舞蹈病(一種遺傳性慢性舞蹈病)、瘋牛病等復雜腦部疾病
的疫苗或方法。

體積只有細菌大小的納米機器人能夠隨著人的血流游動,檢
測人體重要的信號或清除動脈中危險的沉積物。

然而,事情也有另外的一面。

20世紀是在充滿希望的氣氛中開始的,人們深信科學是促進
人類進步的工具。儒勒·凡爾納曾經樂觀地說過:「只要是人能
想到的事,總有人能做到。」

但是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冷戰卻使得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成了
毀滅而不是進步的工具。

在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人們對實驗室中進行的研究時常感
到恐懼和懷疑。

知識領域的兩項最偉大突破——核裂變和DNA研究同時也帶來
了兩種最大的危險:核武器擴散和克隆人的危險。

哲學家羅素曾經這樣寫道:「科學提高了人類控制大自然的
能力,因此據認為很可能會增加人類的快樂和富足。這種情形只
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但事實上人類總是被激情和本能所束縛
。」

下面是本世紀一些最重要的發明與發現:

飛機:1903年,兩位自行車製造商萊特兄弟進行了第一次機
動飛行試驗。1930年,英國工程師弗蘭克·惠特爾首次申請噴氣
式發動機的專利。但是德國在航空研究領域的成就使其成為第一
個研究成功噴氣式飛機的國家,德國研製的海因克爾·赫178型飛
機於1939年飛上藍天。

第一架噴氣式客機——英國的彗星1號於1949年試飛成功。2
0年以後,在這種飛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波音7 47寬體噴氣式飛
機使得國際間空中旅行更加快捷、舒適和廉價。未來的發展項目
包括可容納700名乘客的超大型客機;更新的超音速協和式飛機;
以及令人不可思議的「空中轎車」——也能在空中飛行的汽車。

電視機:提起電視機的發明,人們最常想到的是蘇格蘭工程
師約翰·貝爾德。他在1923年首先為他製造的有8條顯像線的裝置
申請了專利。1930年,第一台電視機投放市場,他將這個裝置命
名為「電視接收器」。

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傳送世界上第一套定期播放的電
視節目。今天,電視節目通過無線中繼站、有線以及衛星傳送已
經遍及世界的每個角落。然而輿論仍在為它是有益教育還是文化
禍害而爭論不休。

青黴素:這種世紀神奇葯物是1928年由蘇格蘭人亞歷山大·
弗萊明發現的。當時他在培養皿中發現一種黴菌可以殺死細菌。

但是直到10年以後,牛津大學的三位研究人中找到了對這種
黴菌進行提純並作為葯物使用的方法時,他的發現才得到廣泛應
用。青黴素的大規模生產開始於1943年,並在二戰中得到了大大
推進。青黴素拯救了無數生命,也帶動了整個抗生素家族的誕生


原子裂變:頗有爭議的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當時,作為
研製核武器的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設在芝加哥大學體育場的一
個核反應堆達到臨界狀態。

1945年7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
爆炸成功。一個月之後,兩顆原子彈(一顆鈾彈和一顆鈈彈)相
繼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爆炸。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美蘇之間的
對抗又把世界捲入了可怕的軍備競賽。核能如今已在發達國家得
到廣泛應用。

電子計算機:第一台實用型電子機械計算機是1943年由英國
數學艾倫·圖靈發明的。這台名為「巨人」的計算機是用來破譯
納粹密碼的。

此後的不斷革新使得電子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能力卻提
高了成千上萬倍:晶體管(1947年)、集成電路(1 959年)和微
處理器(1970年)的發明提高了數據運行速度;硬碟(1956年)
、數據機(1980年)和滑鼠(1983年)的發明了又提高了獲
取數據的能力。未來還會出現一些「智能」型裝置:諸如手錶型
對話器,能及時提醒你購買牛奶的冰箱等等。

避孕葯:1954年由美國醫生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這種口
服葯片——由兩種可抑制排卵的荷爾矇混合而成—— 引發了一場
性與社會革命。婦女們第一次可以有效地節制生育,使她們能夠
選擇是否要孩子以及何時要孩子。在這場革命過程中,婦女們擺
脫了在性自由和工作權利方面所受的束縛,最終使她們在政治和
經濟上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地位。

DNA:1953年2月28日,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劍橋
一家酒吧宣布:「我們已經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美國
人詹姆斯·沃爾森確定DNA是一種存在於細胞核中的雙螺旋分子,
能夠決定遺傳。

破譯人類和動植物的基因密碼為攻克疾病和提高糧食產量開
拓了廣闊前景。在今後的1/4世紀里,研究人員可能為癌症、心臟
病、血友病、糖尿病及許多致命疾病找到基因療法。但基因研究
也給人們提出了諸如克隆等倫理方面的難題。

激光:激光的概念源於愛因斯坦1917年提出的激光波的設想
。但直到40年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戈登·古爾德
發現了「刺激輻射散發放大光束」(即激光)的強大威力,並將
這種光束應用於切割加熱物質和測量距離之後,這一構想才成為
現實。

古爾德花了將近30年時間才為他的發現申請到專利,當時,
他發現的激光技術已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焊接、掃描
、手術、計算、CD唱片、VCD影碟和零售業等。

器官移植:1967年是一個里程碑。那一年南非醫生克里斯蒂
安·伯納德為患者實施了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隨著研究控
制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葯物不斷開發出來,如今的醫生已經可以
為患者進行手、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今後
要攻克的領域將是治療阿耳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腦細胞移
植,還有異體移植——即把動物器官移植到人身上。

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今年度過了她的21歲生日。這位英
國姑娘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由從她母親體內取出的卵子
和她父親的精子孕育而成。胚胎冷凍技術的首次應用是1984年,
胚胎移植於1990年開始。試管技術為不育夫婦帶來了希望與歡樂
,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倫理問題。例如50多歲甚至60多歲的婦女是
否有權利生育孩了,因為孩子在童年時期父母就會過世。

太空探索:1957年10月4日,隨著蘇聯人造地球衛星一號(一
個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發出嘟嘟信號的小型衛星)的發射成功,
太空時代開始了。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
進入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7月 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
球標志著美國人贏得了登月競賽的勝利。其它航天大國有西歐(
歐洲航天局)、中國和日本。

衛星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為人們提供了廉價與即時的通
話、電視、廣播和數據鏈接服務,同時也為航海、天氣預報和科
學研究提供信息。人類已開始對太陽系的各大行星進行探索。隨
著國際空間站在下個千年的建成,載人航天將進入一個新紀元。

網際網路:它是打破信息堡壘的工具,它使人們廉價地獲取各
種知識成為可能。網際網路是由五角大樓一個秘密的通信網路發展
起來的。它如同一個蜘蛛網,即使一部分網線中斷,整個網路仍
完好無損。網路的首次通信,好數據包交換,是196 9年,在南加
州兩個實驗室的計算機之間進行。

網際網路在民間真正得到廣泛應用是在1989年。英國計算機奇
才蒂姆·伯納斯—李設計出一種不受中央系統工程和專用軟體約
束、使用簡便的連接方式和傳輸數據的地址。如今的網路用戶已
達1.83億,據估計到2003年將增加到5億。

據法新社

(摘自1999年12月27日中國新聞社 )

閱讀全文

與最新的發現或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