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代中國的發明與創造教案

古代中國的發明與創造教案

發布時間:2021-06-23 11:13:00

①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

除了四大發明以外,還有蠻多的:

計時器、橋牌、馬鞍。

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專的星屬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張衡的地動儀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祖沖之和圓周率

算盤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竹簡和木簡

帛書和帛畫

絲棉紙——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漢代洛下閎的赤道式儀器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

馬鈞——魏國人,發明了水龍骨車

丁緩(漢代)發明了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杜詩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② 中國古代有哪些重要的發明創造

中醫中葯

王渝生介紹說,中醫中葯對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是其防病治病的實踐技術。中醫中葯建立起完整的醫葯體系,服務中華民族數千年,在西醫傳入後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發揚光大,不僅在國內受到廣大患者的信賴,而且在海外日益發展,現在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醫中葯,外國人也日益崇尚中醫中葯。中醫中葯當之無愧名列新四大發明之首。

十進位值制

中國是數學古國,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九章算術》、《數術九章》是古代數學名著。古代世界各國曾經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種進位值制,現在統一使用十進位值制。王渝生說,中國是世界最早採用十進位值制的國家,在世界數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萬等字的合文來記數,最大的記數有二萬多,記錄了戰爭中殲敵、俘虜人數,以及牛羊頭數。後來發展成籌算和珠算的逢十進一的十進位值制,是對記數和計算的革命性發明,其沿用至今。

赤道坐標系

中國還是天文學古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太陽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國家。王渝生說,中國古代天文計算採用的赤道坐標已經為現代天文學所採用,中國成為領先世界採用赤道坐標的國家。古代天文學家在進行天文計算時,分別依照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面和公轉的黃道平面確定坐標系,中國古代天文計算採用的是赤道坐標,以赤道二十八宿為准研究日、月、五星的運動;西方則按黃道坐標,即所謂黃道十二宮,這是兩種不同的坐標系。現代天文學研究證明,赤道坐標優於黃道坐標,現代天文學已經用赤道坐標系統替代黃道坐標系統。

雕版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同樣雕版印刷術也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證實,在韓國慶州發現的唐武周時期印刷的《無垢金剛經》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因此,中國成為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

③ 中國古代的發明與創造給人類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給了什麼重要啟示

中國古代的發明與創造給人類就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④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有哪些

1、絲綢-超過5000年前

絲綢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整個歐洲和亞洲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是第一個培育和使用蠶絲來製作服裝和其他貴重物品的文化。絲綢的出現也導致了貿易的爆炸式增長。著名的「絲綢之路」是一條遍布兩大洲的貿易路線。絲綢之路持續了數千年,並在整個歐洲和亞洲的文化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⑤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

1、瓷器

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發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比中國晚了1700年左右。

2、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重要的發明。雖然現在已經進入計算機時代,但是算盤依然有應用,算盤成本低,計算快速方便,是計算機不能媲美的,也是計算機不能替代的。

3、拱橋

中國的拱橋始建於東漢中後期,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中國現存最早、保存良好的拱橋是由李春發明並建造的隋代趙州安濟橋,又稱趙州橋。比西方於1345年建造的維奇奧拱橋,早了700年。

4、豆腐

豆腐是我國大眾菜餚,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適合老百姓消費,相傳豆腐是在公元前125年,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5、墨水

墨水是一種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體,墨水被用於書寫或繪畫。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1834年英國的史蒂芬斯開始在英國製造出書寫用的墨水,15年之後才大量生產。1860年代,英德發明了人造墨染料。墨水的發明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⑥ 古代中國發明和發現總結

1.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意義的科學技術四大發明,傳播到世界後,推動了人類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在中國和歐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樣,這給我們一個深刻啟示:科技發揮的效益和作用取決於社會環境。研究古代四大發明的優勢和缺陷,科學地繼承歷史文化遺產,對促進我國的文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中國古代數學、天文、歷法、農學等科技門類的發展,與農業文明息息相關;中國古代醫葯學相當發達,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生態度,中醫中葯至今仍在世界學領域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對走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啟示。

二、知識結構

三、重難點分析

1.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1)內容: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2)影響:

①造紙術使紙張很快代替了歐洲中世紀長期使用的書寫材料羊皮紙和小牛皮紙,促進歐洲文化的發展;

②火葯推動了歐洲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使封建統治階級日益衰落,還促進了歐洲采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發展;

③指南針的使用,使西歐人開辟了新航路,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④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總之,四大發明對歐洲經濟、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從此,西歐率先進入近代社會,整個世界在其推動下,逐步從古代向近代演變,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3)四大發明在中國和西方命運為什麼會有不同?

①中國是由於封建社會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

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阻礙;

③科舉制度、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等阻礙先進技術發揮作用;

④西方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重商主義,對外擴張等促進了西方科技的進步

2.中國古代的發明與發現

科技成就(發明)

朝代

歷史地位

數學

《九章算術》

東漢

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

珠算

元末明初

明朝時,珠演算法意境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等地區

天文

《石氏星表》

戰國石申

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對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渾儀

西漢張衡

是望遠鏡發明以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

《授時歷》

元朝郭守敬

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立法,對指導農業生產大有幫助

農學

《氾勝之書》

西漢氾勝之

是古代最早的農書

《齊民要術》

北魏賈思勰

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古代農學著作

《農書》

元朝王禎

重點放在生產工具方面

《農政全書》

明朝徐光啟

奠定了農書的科學性、創新性、先進性

醫學

《傷寒雜病論》

東漢張仲景

奠定了後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譽為「萬世寶典」

《本草綱目》

明朝李時珍

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葯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葯物巨典」

⑦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其實中國古代除了這四項發明,還有很多厲害的發明創造,中國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過大多數科技發明在長年累月間已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讓人們很容易忽視了它們的艱辛的創造過程。下面這些例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創造。

還有,在外國人眼裡中國的代名詞「瓷器」;天下第一橋「趙州橋」;不用一釘一鉚的古代建築「榫卯」;御敵於萬里之外的「長城」等等,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還遠遠不止這些。它們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展現了古人強大的創造力。它們曾經甚至現在都在影響和改變著這個世界。

⑧ 中國古代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創造

1、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2、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3、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4、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5、火葯

火葯作為人類掌握的第一類爆炸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葯 ,並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

經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銃等各種火器已達到成熱的程度。火葯的發明對世界科技的發展曾起重大作用,現代黑火葯就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的。

⑨ 寫出你所知道的古代中國的偉大發明創造(6種)

印刷術,指南針,火葯,造紙術這四大發明除了四大發明以外,還有如下發明創造: 魯班(建築)——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喻皓(建築)——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祖沖之(數學)——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劉微(數學)——225-295年,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朱世傑(數學)——中國元代數學家。1299 年編撰成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從四則運算到天元術,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1303年,他又寫成了 《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歐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樣的解法「消元法」。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評價他所著的《四元玉鑒》是整個世界中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張衡(天文學)——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天文學)——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石申(天文學)——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天文學)——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天文學)——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文學家)——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天文學)——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天文學)——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燈具)——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平面繪圖)——224~271 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機械設計)——三國時代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曹魏人,是當時聞名的機械大師。他不僅製造了指南車、記里鼓車,而且改進了綾機,提高織造速度;創制翻車(即龍骨水車);設計並製造了以水力驅動大型歌舞木偶樂隊的機械等,可惜,他的生卒年並無詳盡記載,只知道他當過小官吏,並因不擅辭令,一生並不得志。到宋代,盧道隆於1027年製成記里鼓車,以及吳德仁於1107年同時製成指南車和記里鼓車的詳情,則被記載於《宋史?輿服志》中。記里鼓車又名記道車、大章車。它是利用車輪帶動大小不同的一組齒輪,使車輪走滿一里時,其中一個齒輪剛好轉動一圈,該輪軸撥動車上木人打鼓或擊鍾,報告行程,第一個在史書中留下姓名的記里車機械專家,是三國時代的馬鈞。記里鼓車是減速齒輪系的典型。它也是現代計程車、計速器的重要祖先。它的報告里數的設計,也是近代所有機械鍾表中報時木偶的始祖。

李春(橋梁設計)——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發明家)——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科學家)——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杜詩(水力鼓風機)——91~不祥,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淬火技術)——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算經)——三國時期,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數學)——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數學)——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墨子(思想家)——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經》中記載的研究成果有:光的直線傳播、物影的生成、雙影的生成、光的反射現象、物象大小所關涉的條件、平面鏡成像、凹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等若干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小孔成像」理論。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力和重量的關系)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

閱讀全文

與古代中國的發明與創造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