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正氣歌原文,作者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貳』 「關於神創造人類的神話」故事 1、中國古代的要原文、翻譯、出處 2、國外的直接原文、出處
女媧造人 出自山海經
原文: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女媧造人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縆人也。
譯文:民間傳說,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叄』 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詩歌創作與詩歌欣賞中的想像活動有什麼不同
論及詩的欣賞,有一點是不可忘記的,也是別的語言藝術所缺乏的,即多數的詩是一種韻文,而且所有的詩都有節奏感。這樣就使詩有異於其他文學品種:它大體能唱,即使不能唱,也大體可吟、可誦。我們讀詩,除了求得內容的了解,還要求得語言形式的音樂美的感受。好的詩,反復吟哦是必要的。一首優秀的唐詩,可以千古流傳,代代傳誦。記得小時候,南國秋夜,一張竹椅,一把蒲扇,蟲鳴遍野,銀河在天。不知有多少次,我吟誦著杜牧的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這首小詩的內容,我已熟知,為什麼要反復地吟它,詠它,而且一再沉浸在一種忘我的境界之中呢?為什麼我們對於即使是最優秀的小說或散文也不會這樣如醉如痴地反復地閱讀它呢?這是由於詩的語言有濃厚的音樂性,除了內容,語言上也有足以喚起欣賞趣味的無窮魅力。你信上說,你特別喜歡含蓄的詩。含蓄的詩經得起反復咀嚼。但明朗的也有它的好處:當詩歌表現一些重大和熱烈的題材,明快而激昂的調子容易收到效果。而當詩用來傳達心靈隱秘的聲音,含蓄在這里將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在欣賞方面,你當然可以有偏愛。但是,我建議你可把欣賞的范圍弄得寬廣些,各種各樣的詩都不拒絕閱讀。這樣,你就會開闊自己的視野。欣賞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詩歌的素養,而寬廣的興趣將有助於達到這一目的。
『肆』 謝冕 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 讀後感
論及詩的欣賞,有一點是不可忘記的,也是別的語言藝術所缺乏的,即多數的詩是一種韻文,而且所有的詩都有節奏感。這樣就使詩有異於其他文學品種:它大體能唱,即使不能唱,也大體可吟、可誦。我們讀詩,除了求得內容的了解,還要求得語言形式的音樂美的感受。好的詩,反復吟哦是必要的。一首優秀的唐詩,可以千古流傳,代代傳誦。記得小時候,南國秋夜,一張竹椅,一把蒲扇,蟲鳴遍野,銀河在天。不知有多少次,我吟誦著杜牧的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這首小詩的內容,我已熟知,為什麼要反復地吟它,詠它,而且一再沉浸在一種忘我的境界之中呢?為什麼我們對於即使是最優秀的小說或散文也不會這樣如醉如痴地反復地閱讀它呢?這是由於詩的語言有濃厚的音樂性,除了內容,語言上也有足以喚起欣賞趣味的無窮魅力。
你信上說,你特別喜歡含蓄的詩。含蓄的詩經得起反復咀嚼。但明朗的也有它的好處:當詩歌表現一些重大和熱烈的題材,明快而激昂的調子容易收到效果。而當詩用來傳達心靈隱秘的聲音,含蓄在這里將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在欣賞方面,你當然可以有偏愛。但是,我建議你可把欣賞的范圍弄得寬廣些,各種各樣的詩都不拒絕閱讀。這樣,你就會開闊自己的視野。欣賞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詩歌的素養,而寬廣的興趣將有助於達到這一目的。
『伍』 謝冕的《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800左右讀後感
論及詩的欣賞,有一點是不可忘記的,也是別的
所缺乏的,即多數的詩是一種韻文,而且所有的詩都有節奏感。這樣就使詩有異於其他文學品種:它大體能唱,即使不能唱,也大體可吟、可誦。我們讀詩,除了求得內容的了解,還要求得語言形式的音樂美的感受。好的詩,反復吟哦是必要的。一首優秀的唐詩,可以千古流傳,代代傳誦。記得小時候,南國秋夜,一張竹椅,一把蒲扇,
遍野,銀河在天。不知有多少次,我吟誦著杜牧的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
。」這首小詩的內容,我已熟知,為什麼要反復地吟它,詠它,而且一再沉浸在一種忘我的境界之中呢?為什麼我們對於即使是最優秀的小說或散文也不會這樣如醉如痴地反復地閱讀它呢?這是由於詩的語言有濃厚的音樂性,除了內容,語言上也有足以喚起欣賞趣味的無窮魅力。
你信上說,你特別喜歡含蓄的詩。含蓄的詩經得起反復咀嚼。但明朗的也有它的好處:當詩歌表現一些重大和熱烈的題材,明快而激昂的調子容易收到效果。而當詩用來傳達心靈
的聲音,含蓄在這里將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在欣賞方面,你當然可以有偏愛。但是,我建議你可把欣賞的范圍弄得寬廣些,各種各樣的詩都不拒絕閱讀。這樣,你就會開闊自己的視野。欣賞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詩歌的素養,而寬廣的興趣將有助於達到這一目的。
『陸』 藝術天地手抄報內容
藝術,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藝術,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娛樂游戲的一種特殊方式,又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屬於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藝術文化的本質特點,就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藝術發生的基礎是人類的語言,有效的藝術創造必須完全藉助於語言。人類有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不藉助語言的所謂藝術創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戲創造。在娛樂功能的層面上,藝術與普通的娛樂游戲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價值和發展價值。然而,藝術與普通的游戲在文化形態上畢竟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在文化的社會功能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著被認真關注的必要。
『柒』 求下面一段話的英文原文,是阿加莎的《無人生還》里的。
But I now know how, no artist could content to simply create art.He is eager to own art will be recognised by the world, the nature is unable to overcome.
『捌』 天地蒼茫一根骨的原文有沒有啊……
天地蒼茫一根骨
龐 進
骨是人和脊椎動物支持身體的堅硬組織。
人無骨不立。
有關骨的說詞是很多的,骨氣、骨血、骨節、骨架、骨肉相連;刻骨、露骨、徹骨、切骨、毛骨悚然;軟骨、恥骨、脆骨、短骨、奴顏媚骨;風骨、傲骨、鋼骨、鐵骨、錚錚硬骨……
——題記
在我的求知生涯中,「司馬遷」三個字是三十多年前就知道了的。和一般人讀《史記》與讀司馬遷同步的方式有別,司馬大人來到我面前時拐了個彎兒,我們先是在讀另外一個人的著作時見到了他。那時候我十歲左右,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風暴乍起,大家把古往今來古今中外許多人的許多書都燒了、撇了、藏了,一窩蜂地讀(不僅僅是讀,還背,像背經典一樣地背,爭著比著賽著跳著唱著背)一個人的書。好在這個人還喜歡引用點文史,於是,在背「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時,年幼的我們就在了解到死有「重於泰山」和「輕於鴻毛」之別時,知道了中國古時候還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
後來復課了,經大紅色的過濾網濾了再濾的課本已是薄薄的了,薄薄的課本里竟然還能留下一兩篇古文。這樣,我們在記「要鬥私批修」、「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等最高指示的同時,也記下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等名言,和「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的故事。當然,這個時候的注意力在字句文章上,對作者其人還是知之少少,而對這個古代人和一個叫龐進的當代人有些什麼關系這樣的問題,就連想都沒有想過了。
引起心靈震動的時刻在讀大學以後。那是入校不久的一個晚上,能容納五六百人的聯合教室座無虛席,當時在歷史系任教的孫達人先生為同學們做關於司馬遷的報告。我去得比較早,選了一個靠前的位置。孫老師那時候四十歲出頭吧,頭發不濃密,目光卻是睿智的。他不用講稿,頓挫有致的聲音些微沙啞卻極富感染力。我聽得很專注,專注得兩個小時好像只有二十幾分鍾。末了是鼓掌,掌聲雷動。真是打心眼裡感佩孫老師,這是有生以來聽到的最好的報告了。是啊,歷史長河滔滔奔流,淹沒了多少帝王將相!但是,司馬遷站了起來,在污泥濁水中站了起來,站成了一座山!一座高聳入雲、風光無限的山!中華民族不缺少漢武帝這樣的皇帝,但中華民族不能沒有這座山啊!
之後,我開始拜謁這座山,閱讀這座山。《報任安書》是太史公的剖心瀝血之作了,其中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一節,是我讀得最多的段落了。每讀一遍,胸中都要渦起一種悲愴的旋流,似乎看到那一個個壯烈滄桑的容顏,那一副副傷殘而剛毅的身影,正在司馬大人的帶領下,一步一步地向我走來,也隱隱地聽到了他們的召喚:龐進呀,到我們行列中來吧!——當然,體會一個人,秉賦一種精神是需要時間的——不光需要時間,還需要磨難,異乎尋常的磨難。
司馬遷是我們陝西鄉黨,他的墓祠在東府的韓城市。去司馬祠看看的願望是早就有了的,成行卻在九八年五月中旬的一天。省文聯組織一批作家藝術家赴韓城發電廠采風,歸途中我們登上了芝川南原。西枕梁山,東望晉土,石橋貫通,松柏掩映,懸崖峭壁上的太史公祠墓真可謂雄奇壯觀。眼下芝水環繞而去,是一抹淡淡的銀白;阡陌間田疇連片,已是綠意盎然。舉目遠眺,黃河連天,蒼茫無盡。我們踩著一塊塊白凈的大石朝上走,過「高山仰止」牌坊,進「史筆昭世」門樓,然後是著名的「九十九級台階」。上一級台階,我的崇高感就增加一層,我明白,這是我走近一個令我從骨頭里敬仰的人時的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特別的,不常有的,因為很可惜呀,在地球東方這塊幅員遼闊的土地上,能使我從骨頭里敬仰的人,畢竟太稀少了。
匾額和對聯很多,還有不少題刻著詩詞的碑石。尤其醒目的是「文史祖宗」一額和「剛正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一聯,以及郭氏沫若「龍門有奇秀,鍾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古,文章曠代雄;憐才膺斧鉞,吐氣作霓虹;功業追尼父,千秋太史公」的題詩。平心而論,郭先生的這首詩是題得不錯的,字也寫得瀟灑漂亮,以至於吸引著不少遊客摸著這塊碑石照相留念。然而,很遺憾,作為一代文豪,郭氏沒有繼承太史公身上最根本的東西,他的骨頭太酥軟了——你的骨頭為什麼那麼酥軟呢?你不酥軟不行么?唉——!
太史公的塑像就安坐在這些匾額、對聯和題詞的後面。老人家束高發,著紅袍,長眉入鬢,雙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歷史煙雲的明晰和超凡入聖的穆然。顯著的還有那一襲長及心胸的須髯,給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學者的莊重。據說,受過宮刑的人胡須會隨之脫光的,而這尊塑像,依然大須飄拂——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個血性須眉變成一個不男不女的「太監」,可在我們老百姓的心目中,這個人依然是男子漢,永遠是男子漢,頂天立地,氣吞河嶽的男子漢!
仔細看,司馬遷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頭向北方偏著。一種說法認為,司馬遷是在遙望建在三十里外北原上的蘇武廟,因為這位在北國牧了十九年羊的漢朝使臣,和司馬遷是肝膽相照的僚友。另一種說法認為,司馬遷是在遙望李陵,這位大漢名將的被迫降敵滯留北方,正是司馬遷罹禍的緣因啊。我是傾向於後一種說法的,我甚至覺得「李陵之禍」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是有某種必然性的。不錯,司馬遷是一個有骨氣有血性又才華橫溢報負遠大的文人,這樣的文人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社會的良心。當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重創十萬敵騎的消息傳到長安時,漢武帝劉徹是笑咪咪的,公卿王侯們也都紛紛「奉觴上壽」,好聽話說得長樂宮的麻雀都似乎要變成翩翩起舞的宮女。無料幾天後,李陵終因矢盡糧絕,寡不敵眾而被俘受降。消息傳來,全朝廷都啞巴了,劉徹更是「慘愴怛悼」,臉吊得像經了霜的秋茄子。
「你們還有什麼話說?」朝堂上,劉徹目掃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覷,諾諾唯唯;或言李陵該千刀萬剮,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劉徹的妻弟,沒有戰績卻想撈取功名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大概就持這樣的看法。當劉徹對這樣的看法眯目點頭的時候,我們的太史公站了出來。他說李陵平時克己奉公,身先示卒,有國士之風。此次出征,孤軍奮戰,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敵是一時無奈,日後有機會,他還會報效漢朝的。「好你個司馬遷,」劉徹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賊說話,誰給你的膽量?」劉徹將玉案一拍:下獄治罪!
是啊,現在看來,司馬遷充其量不過是說了幾句公道話而已。然而,問題倒不在於公道話本身,而在於竟然有人敢於站出來說公道話。社會良心和專制強權在這兒發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劉徹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馬狗,鞭子下馱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尾巴可以搖,屁股可以舔,讓你咬誰就咬誰,想殺你了就殺你,哪裡有你人模人樣地站在我的對面說什麼公道話的權利?誰給你的權利?哼哼,你司馬遷不是鍾靈毓秀才識過人抱負不凡嗎?不是要秉筆直書立德立言嗎?沒料到吧,我劉徹早就想收拾你了,只是沒有機會,現在好了,你自己撞上來了。收拾了你這個文壇領袖也就敲打了整個文人,什麼社會良心,狗屁!我定你個「誣上」的死罪,料你無重金贖身,若想苟延活命,我就宮刑伺候!我要讓天下人看看,看我大漢皇帝劉徹,怎樣收拾你這么個頂尖級的文人!看到底是我厲害,還是你厲害!?
欲悲鬧鬼叫,我哭豺狼笑。司馬遷遭難,天下寒心,眾生落淚。然而,彈冠相慶者也大有人在,如大大小小的李廣利以及張廣利王廣利劉廣利趙廣利之流。你司馬遷不是很有才華嗎?不是自視清高,將我們看作奸佞小人嗎?現在好了,叫皇帝把你給閹了,看你還張不張?看你還傲不傲?時間過了兩千多年,我還能清晰地聽到這些人從廟堂一角發出的哼哼嘿嘿的笑聲。這笑聲使我重重地打了一個寒噤,一絲悲涼由下而上穿透我的脊椎。是啊,兩千多年了,我們大國泱泱,我們族眾浩浩,我們前赴後繼,我們繼往開來,我們卻一直沒有好辦法制約劉徹那樣的和比劉徹更差勁的皇帝。他們一己的心性好惡,便是普天下的法繩准則,想收拾誰就收拾誰,想打擊誰就打擊誰,想殘害誰就殘害誰。是真的沒有好法子,還是我們不願意借鑒不願意丟棄?於是,在司馬遷之後,我們看到了楊修、韓愈、柳宗元、蘇東坡、袁崇煥、儲安平、王實味……
一個並不高強的歹徒手持刀刃搶走了我的傳呼機和幾十塊錢,事後每每回想起我都有一種恥辱感,盡管時時用不和小人計較的話來安慰自己。想想看,我的這點小恥和太史公的大辱相比,真是一粒土坷垃比一座大山。你能想像一個七尺男兒遭受宮刑時的心情嗎?生殖器是男性的根,沒有了根這棵樹還怎麼站立?當寒光閃閃的斧刃斫向我的性根時,我不知道我會怎麼表現,目瞪眥裂?血口碎牙?昏天黑地?司馬大人啊,你是怎樣度過那些不堪忍受的時光啊!「身殘處穢,動而見尤」、「刀鋸之餘」,「大質虧缺」、「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這些話語今天讀來,依然悲風千里,苦情洶涌。
對武帝劉徹,司馬遷曾經是抱有幻想的。接續父職,做了太史令後,司馬遷是異常勤奮的,他起早睡晚,全力做事,總想博得武帝的歡心。即使站出來為李陵辯護,也是見皇上滿臉的「慘愴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殘酷的現實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下獄後,家中貧困,所有的財產加起來不足以贖身,平時交的朋友也難以救助,「左右親近,不為一言」,指望皇帝寬宥嗎?看樣子是連門都沒有的。皇上是借機會致我於死地啊!司馬遷終於明白了,明白剛直不阿的書生和專橫殘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於是,他不再幻想不再幽怨,為了「草創未就」的《史記》,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業,他咬牙吞血,毅然決然地走向了苦難,「就極刑而無慍色」。至此,司馬遷實現了一個轉變,一個御用工具向獨立人格的轉變。對正直的文人而言,這個轉變太寶貴了,盡管付出了血淚穿石的代價。從此,一個書生走到了一個帝王,和這個帝王賴以存在的龐大體制的對立面。這是社會良心和專制皇權的對立,是柔弱卻有無限生機,和強橫卻註定要消亡的對立。你可以摧殘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毀我的報負;你可以奪取我的生命,你卻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譜寫一部世上從來沒有的大書,讓這個民族記住司馬遷,讓這個世界記住司馬遷!也讓你劉徹看看,什麼是真正的文人,什麼是文人的肝膽。寒凝春華發,血沃勁草肥。煉獄淬火,司馬遷在提升精神的同時,成就了一根骨頭。
好一根骨頭啊!即使面對一百個漢武帝,一千次酷刑,一萬回磨難,這根骨頭也不會酥軟,絕不酥軟!
站在被眾多的腳印磨光了的大方磚上,隔著一道欄桿,我們向太史公深深地鞠躬,鞠躬,再鞠躬。塑像在玻璃框內,站在格子門外朝里瞻望,我的並不英俊的形象映在了司馬大人的身上。這是一個頗有趣味的疊印。塑像的左下方斜立著一塊木牌,是一篇介紹文字。起首處有一幅圖案:小毛驢在遠行的間歇低首覓草,司馬大人背手挺胸,頭顱高昂,面對蒼天。從短短的介紹文字里,我注意到了一個時間:司馬遷是四十二歲時開始寫作《史記》的,而我今年正好四十二歲。四十二歲,不惑之後的年齡;四十二歲,我佇立在太史公像前;四十二歲,我將司馬遷和龐進聯系起來思考了一番。我想,世界上的文人有許多種了,司馬遷是特別難做的一種。唯其特別難做,才特別值得去做。時序變遷,才力有限,我們大概很難有做一個完整的司馬遷的機會了,那麼,我們的身上,就不能長一根司馬遷的骨頭嗎?但願。
『玖』 山東人民出版社 高中語文第五冊2010 目錄
第五冊(上)
第一單元
1 人生的境界
2 人是什麼
3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4 *孔孟
第二單元
5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6 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
7 *談中國詩
8 *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
第三單元
9 阿Q正傳
魯迅的生平和創作
第四單元
10 變形記
11 *牆上的斑點
12 等待戈多(節選)
13 *百年孤獨(節選)
第五單元
14 蜀道難
15 將進酒
16 *兵車行
第六單元
18 齊桓晉文之事
19 庄暴見孟子
20 *孟子見梁襄王
21 *短文兩篇
『拾』 高中所有散文目錄
一冊
5.荷塘月色…………………………………………朱自清
6.我的空中樓閣……………………………………李樂薇
7.*我與地壇(節選)…………………………… 史鐵生
8.*花未眠……………………………………… 川端康成
二冊
第二單元
5.拿來主義……………………………………魯 迅
6.我若為王……………………………………聶紺弩
7.*莊周買水………………………………… 劉 征
8.* 剃光頭發微………………………………何滿子
第三單元
9.南州六月荔枝丹……………………………賈祖璋
10.《物種起源》導言…………………………達爾文
11.*神奇的極光………………………………曹 沖
12.*這個世界的音樂…………… 托馬斯?劉 易斯
第四單元
13.咬文嚼字……………………………………朱光潛
14.讀《伊索寓言》……………………………錢鍾書
15.*說「木葉」 ………………………………林 庚
16.*米洛斯的維納斯…………………………清岡卓行
三冊
第三單元
9.記念劉和珍君………………………………… 魯 迅
10.故都的秋…………………………………… 郁達夫
11.*道士塔……………………………………… 余秋雨
12.*淚珠與珍珠………………………………… 琦 君
散文的藝術魅力………………………………佘樹森
第四單元
13.燈下漫筆(節選)………………………… 魯 迅
14.漫話清高……………………………………金開誠
15.*巴爾扎克葬詞………………………… ……雨 果
16.*短文兩篇
美腿與丑腿………………………………富蘭克林
我為何而生……………………………………羅素
中國現當代散文欣賞…………………………劉錫慶
四冊主要是戲劇。散文貌似沒有。
五冊
1.人生的境界………………………………………… 馮友蘭
2.人是什麼…………………………………………… 趙鑫珊
3.*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鮑鵬山
4.*孔孟…………………………………………………黃仁宇
第二單元
5.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吳組緗
6.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宗白華
7.*談中國詩…………………………………………… 錢鍾書
8.*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 謝 冕
六冊
第一單元
1.數學與文化………………………………………齊民友
2.熵:一種新的世界觀(節選)………………… 里夫金
3.*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 梁思成
4.*宇宙的未來…………………………………… 霍 金
第二單元
5.語言與文學………………………………………王 力
6.語言的演變………………………………………呂叔湘
7.*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張志公
8.*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葉蜚聲 徐通鏘
我只是把我認為的是散文的貼了過來。可能有些是社科類說明文,有些是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