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話是哪位發明家發明的
「華生,快來幫幫我!」這是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赫赫有名的電話發明者——打給助手的求救電話,時間是1876年3月10日。作為有歷史記載的第一次電話,它改變了世界。 通信的需求自古就有。早年,主要是通過信使傳遞敵人入侵的警報或各國統治者間的信函。但是,這種人工傳遞歷時長,速度慢,因此又出現了信號塔之類加快通信的嘗試。 1667年,最早的可傳遞聲音的「細繩」電話誕生,但這種電話傳送聲音的范圍十分有限。 電磁現象的發現實現了第一套電報系統的發明。雖然這套系統不支持聲音的傳遞,但它證明了長途通信的可能。 迄今為止影響最深遠的電報系統是由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發明的。整個系統只有一條線路,運行成本比較低,又兼具高效性和易於操作的優點。它不僅在美國得到應用,歐洲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也相繼採納。 莫爾斯電報系統的廣泛運用充分說明了通信的重要性,下一步的研究目標是如何通過線路傳輸聲音。為此,許多科學家進行了大量艱苦的研究工作。1861年,一位德國教師菲利普·賴斯製作了一台被他稱作「通話機」的機器。這台機器可以通過一根線路傳輸同一頻率的聲音。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當提到電話的發明。一定會聯想到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貝爾是蘇格蘭人,他的母親和妻子都是聾人。1870年,貝爾全家移民到加拿大。在加拿大,貝爾繼承了父親的職業,幫助喪失聽力的人學習說話。同時,他對電學有極大的興趣,這也是日後他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 貝爾進行了大量研究,探索語音的組成,並在他發明的精密儀器上分析聲音的振動。在這台儀器上,振動膜上的振動被傳送到用炭塗黑的玻璃片上,振動就可以被「看見」了。 按下來,貝爾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將聲音振動轉化成電子振動。這樣就可以通過線路傳遞聲音了。幾年下來,貝爾嘗試著發明了幾套電報系統。漸漸地,貝爾萌生了一個想法,發明一套能通過一根線路同時傳送幾條信息的機器。他設想通過幾片銜鐵協調不同頻率。在發送端,這些銜鐵會在某一頻率截斷電流,並以特定頻率發送一系列脈沖。在接收端,只有與該脈沖頻率相匹配的銜鐵才能被激活。 實驗中,貝爾偶然發現沿線路傳送電磁波可以傳輸聲音信號。經過幾次實驗,聲音可以穩定地通過線路傳輸了,只是仍然不清晰。 由於繁重的教學任務,很長時間里貝爾的研究都沒有進展。1876年,在貝爾30歲生日前夕,通過電線傳輸聲音的設想意外地得到了專利認證。貝爾重新燃起了研究的熱情。1876年3月10日,貝爾的求救電話宣告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的到來。 貝爾並不是惟一致力於發明電話的人。一個叫伊萊沙·格雷的人就曾與貝爾展開過關於電話專利權的法律訴訟。格雷與貝爾在同一天申報了專利,但由於在具體時間上比貝爾晚一點,最終敗訴。 其實,電話的發明者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義大利人,1845年移居美國的安東尼奧·梅烏奇。 梅烏奇痴迷於電生理學研究,他在不經意間發現電波可以傳輸聲音。1850年至1862年,梅烏奇製作了幾種不同形式的聲音傳送儀器,稱作「遠距離傳話筒」。 可惜的是,梅烏奇生活潦倒,無力保護他的發明。當時申報專利需要交納250美元的申報費用,而長時間的研究工作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積蓄。梅烏奇的英語水平不高,這也使他無法了解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發明。 隨後,命運又給了梅烏奇一個更大的打擊。1870年,梅烏奇患上了重病,不得不以區區6美元的低價賣掉了自己發明的通話設備。為了保護自己的發明,梅烏奇試圖獲取一份被稱作「保護發明特許權請求書」的文件。為此他每年需要交納10美元的費用,並且每年需要更新一次。3年之後,梅烏奇淪落到靠領取社會救濟金度日,付不起手續費,請求書也隨之失效。 1874年,梅烏奇寄了幾個「遠距離傳話筒」給美國西聯電報公司。希望能將這項發明賣給他們。但是,他並沒有得到答復。當請求歸還原件時,他被告知這些機器不翼而飛了!兩年之後,貝爾的發明面世,並與西聯電報公司簽訂了巨額合同。 梅烏奇為此提起訴訟,最高法院也同意審理這個案件。但是,1889年梅烏奇過世,訴訟也不了了之。2002年6月15日,美國議會通過議案,認定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 如今在梅烏奇的出生地佛羅倫薩有一塊紀念碑,上面寫著「這里安息著電話的發明者——安東尼奧·梅烏奇」。
麻煩採納,謝謝!
❷ 電話機是哪位科學家發明的/
電話的出現要歸功於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早期電話機的原理為:說話聲音為空氣里的復合振動,可傳輸到固體上,通過電脈沖於導電金屬上傳遞。
貝爾於1876年3月申請了電話的專利權。並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關於電話的發明者尚存爭議,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判定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
加拿大國會則於200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伊萊沙·格雷是電話的發明者。
2004年,在加拿大廣播公司舉辦的「最偉大的加拿大人」評選中,他被電視觀眾評選「十大傑出加拿大人」。
(2)發明迷的電話擴展閱讀:
一、電話發展
最初,每一對電話是用兩根鐵絲連接起來的。然後,交換台使電話線集中到一個地點、其他的發明——如放大聲音的真空管和在陸上及海底連接長距離的同軸電纜一一極大地擴展了電話服務。
晶體管取代了真空管。到了60年代,通信衛星又消除了對地面線路的需要。今天,一束束的玻璃纖維用激光傳遞人們彼此間的通話。
這些發明當中有許多項發明——包括有聲電影和立體聲錄音,隨同23000項其他專利——來自1925年建立的貝爾實驗室。
約翰·戴維斯是貝爾實驗室消費產品部執行主任。他說,當我們進入90年代的時候,可以預期電信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二、相關歷史
電話機是美國人A. G. 貝爾於1876年發明的。他用兩根導線連接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先實現兩端通話。
但通話距離短、效率低。1878年出現了炭精送話器,使電話機送話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話器結構也有改進。最早的電話機是磁石電話機,靠自備電池供電,用手搖發電機發送呼叫信號。
1880年出現共電式電話機,改由共電交換機集中供電,省去手播發電機和干電池。1891年出現了旋轉撥號盤式自動電話機,它可以發出直流撥號脈沖,控制自動交換機動作,選擇被叫用戶,自動完成交換功能。
從而把電話通信推向一個新階段。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現了按鍵式全電子電話機。除脈沖發號方式外,又出現了雙音多頻(DTMF)發號方式。
隨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發展,雙音頻按鍵電話機已逐步普及。電子電話機電路正在向集成化邁進,話機專用集成電路已廣泛用於話機電路各組成部分。
各種多功能電話機和特種用途電話機也應運而生。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將撥號、通話、振鈴三種功能集於一塊集成電路上的電話機。隨著話音識別技術的發展,直接用話音「撥號」的新型電話機也正在出現。
最初的電話機(終端)是由微型發電機和電池構成的磁石式電話機,打電話時,使用者用手搖微型發電機發出電信號呼叫對方,對方啟機後構成通話迴路。
後來,1877年愛迪生(T.E.Edison)發明了碳素送話器和誘導線路後通話距離延長了。同一年又發明了共電式電話機。1891年終於發展到A.B.Strowger發明了自動式電話機。
❸ 電話發明過程 電話發明過程
電話發明爭奪戰
「華生,快來幫幫我!」這是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赫赫有名的電話發明者——打給助手的求救電話,時間是1876年3月10日。作為有歷史記載的第一次電話,它改變了世界。
通信的需求自古就有。早年,主要是通過信使傳遞敵人入侵的警報或各國統治者間的信函。但是,這種人工傳遞歷時長,速度慢,因此又出現了信號塔之類加快通信的嘗試。
1667年,最早的可傳遞聲音的「細繩」電話誕生,但這種電話傳送聲音的范圍十分有限。
電磁現象的發現實現了第一套電報系統的發明。雖然這套系統不支持聲音的傳遞,但它證明了長途通信的可能。
迄今為止影響最深遠的電報系統是由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發明的。整個系統只有一條線路,運行成本比較低,又兼具高效性和易於操作的優點。它不僅在美國得到應用,歐洲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也相繼採納。
莫爾斯電報系統的廣泛運用充分說明了通信的重要性,下一步的研究目標是如何通過線路傳輸聲音。為此,許多科學家進行了大量艱苦的研究工作。1861年,一位德國教師菲利普·賴斯製作了一台被他稱作「通話機」的機器。這台機器可以通過一根線路傳輸同一頻率的聲音。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當提到電話的發明。一定會聯想到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貝爾是蘇格蘭人,他的母親和妻子都是聾人。1870年,貝爾全家移民到加拿大。在加拿大,貝爾繼承了父親的職業,幫助喪失聽力的人學習說話。同時,他對電學有極大的興趣,這也是日後他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
貝爾進行了大量研究,探索語音的組成,並在他發明的精密儀器上分析聲音的振動。在這台儀器上,振動膜上的振動被傳送到用炭塗黑的玻璃片上,振動就可以被「看見」了。
按下來,貝爾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將聲音振動轉化成電子振動。這樣就可以通過線路傳遞聲音了。幾年下來,貝爾嘗試著發明了幾套電報系統。漸漸地,貝爾萌生了一個想法,發明一套能通過一根線路同時傳送幾條信息的機器。他設想通過幾片銜鐵協調不同頻率。在發送端,這些銜鐵會在某一頻率截斷電流,並以特定頻率發送一系列脈沖。在接收端,只有與該脈沖頻率相匹配的銜鐵才能被激活。
實驗中,貝爾偶然發現沿線路傳送電磁波可以傳輸聲音信號。經過幾次實驗,聲音可以穩定地通過線路傳輸了,只是仍然不清晰。
由於繁重的教學任務,很長時間里貝爾的研究都沒有進展。1876年,在貝爾30歲生日前夕,通過電線傳輸聲音的設想意外地得到了專利認證。貝爾重新燃起了研究的熱情。1876年3月10日,貝爾的求救電話宣告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的到來。
貝爾並不是惟一致力於發明電話的人。一個叫伊萊沙·格雷的人就曾與貝爾展開過關於電話專利權的法律訴訟。格雷與貝爾在同一天申報了專利,但由於在具體時間上比貝爾晚一點,最終敗訴。
其實,電話的發明者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義大利人,1845年移居美國的安東尼奧·梅烏奇。
梅烏奇痴迷於電生理學研究,他在不經意間發現電波可以傳輸聲音。1850年至1862年,梅烏奇製作了幾種不同形式的聲音傳送儀器,稱作「遠距離傳話筒」。
可惜的是,梅烏奇生活潦倒,無力保護他的發明。當時申報專利需要交納250美元的申報費用,而長時間的研究工作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積蓄。梅烏奇的英語水平不高,這也使他無法了解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發明。
隨後,命運又給了梅烏奇一個更大的打擊。1870年,梅烏奇患上了重病,不得不以區區6美元的低價賣掉了自己發明的通話設備。為了保護自己的發明,梅烏奇試圖獲取一份被稱作「保護發明特許權請求書」的文件。為此他每年需要交納10美元的費用,並且每年需要更新一次。3年之後,梅烏奇淪落到靠領取社會救濟金度日,付不起手續費,請求書也隨之失效。
1874年,梅烏奇寄了幾個「遠距離傳話筒」給美國西聯電報公司。希望能將這項發明賣給他們。但是,他並沒有得到答復。當請求歸還原件時,他被告知這些機器不翼而飛了!兩年之後,貝爾的發明面世,並與西聯電報公司簽訂了巨額合同。
梅烏奇為此提起訴訟,最高法院也同意審理這個案件。但是,1889年梅烏奇過世,訴訟也不了了之。2002年6月15日,美國議會通過議案,認定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
如今在梅烏奇的出生地佛羅倫薩有一塊紀念碑,上面寫著「這里安息著電話的發明者——安東尼奧·梅烏奇」。
❹ 是誰發明的電話
電話的發明者叫貝爾。他原是蘇格蘭人,生於1847年。24歲時移居美國,不久加入美國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頓大學語言生理學的教授。一次,他企圖通過一根電報線來同時傳遞幾個信息。他的設想得到了妻子梅布爾.哈伯德與岳父的支持。梅布爾是聾子,以前是貝爾的學生。她父親較富有,為女婿的科學試驗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 貝爾的不少朋友卻希望他鑽研電報術。但發明家不以為然。他心裡唯一惦記的事,就是要完成傳遞人聲的工作。他先試製成「諧和電報」——在一根導線上連接由帶電蘆葦組成的兩個豎琴模樣的集合。每根蘆葦在導線的那一頭都有同頻率的對應者。貝爾把兩個「豎琴」掛在磁性薄膜上。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種裝置。 有一天,貝爾的助手托馬斯.沃森擺弄夾住了的蘆葦,而貝爾卻從導線上聽到了鄰室傳來的撥動的弦音。他記下了事實,從而導致進一步試驗。試驗過程中,貝爾遇到不少困難。但他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因而在向別人求教時,得到過一些著名科學家的指導與幫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約瑟夫.亨利、愛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 在實驗室里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發瘋一樣,躍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著:「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 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揭開了一頁嶄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發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志著電話為公眾所採用。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❺ 是誰發明電話的
如今,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你知道電話是誰發明的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里來!」 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 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今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❻ 誰發明了電話
在科技史上,有許多發明和發現是幾個人幾乎同時獨立完成的,為此常常鬧出一些糾紛和恩怨,電話的發明就是一例。實際上,歷史發展到某個階段,這種多人爭奪優先權的現象是正常的。
電話是英國發明家貝爾發明的。但是,2002年6月15日,美國國會通過第269號決議案,認定義大利裔的美國移民發明家穆奇是電話的發明者,這是怎麼回事呢?
貝爾獲得電話發明專利權
貝爾出生在一個語言學家的家庭。1864年,17歲的貝爾開始研究聲學。1869年,22歲的貝爾受聘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語音學。1872年,25歲的貝爾在波士頓開辦培養聾人教師的學校,編著《可見的語言先導》一書。1873年,26歲的貝爾擔任波士頓大學發聲生理學教授。
一次,貝爾在做聾啞人用的「可視語言」實驗時,發現當電流通過和阻斷時,螺旋線圈會發出雜訊,就像電報機發送莫爾斯電碼時發出的「滴答」聲一樣。於是,貝爾想到電有可能發出聲音,而且只要使電流的強度發生變化,模擬出人在講話時的聲波變化,那麼電流就能輸送人發出的聲音。
年輕的貝爾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電學界的朋友們,多數人聽了後都不以為然,認為是他的幻想。只有電磁學大師亨利鼓勵並支持他繼續實驗。於是,貝爾和他的助手沃森特開始進行實驗。他們做了兩台樣機,即在一個圓筒的底部蒙上一張薄膜,膜的中央連接一根炭桿,插在硫酸液里。這樣,人對著它講話時,薄膜受到振動,炭桿與硫酸接觸的地方電阻發生了變化,隨之電流也發生變化;接收時,因電流變化,也就產生變化的聲波。由此實現了聲音的傳送。
但是,這兩台樣機之間還是不能通話。一天,貝爾在窗前鎖眉沉思。突然,遠處傳來了悠揚的吉他聲。這啟發了他,於是他在樣機上增加了一個音箱,以提高聲音的靈敏度。
1875年6月2日,貝爾對帶著音箱的樣機進行試驗。沃特森在隔著幾個房間的另一頭。突然,貝爾在操作時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腿上,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沃特森,快來幫我呀!」
「聽到了,聽到了!」沃特森高興地從樣機的另一頭奔跑過來,顧不得看貝爾的腿,緊緊地把他抱住。貝爾也忘了腿傷,喃喃道:「成功了,成功了!」
1876年2月14日,貝爾在美國專利局申請電話專利權;3月10日,貝爾獲得了電話發明的專利,宣告了人類新時代的到來。
29歲的貝爾發明了電話。兩年後的1878年,貝爾成立了電話公司,並實現了波士頓和紐約之間相距300公里的長途電話試驗。從此,電話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來,並且迅速地風靡全球。
貝爾在聲學和電學領域貢獻卓著,曾獲得30多項專利,其中一半是電話方面的。他的名字「貝爾」後來被用作聲學中測定聲強級別的單位,也被用作電學中計算電流或電壓的比值以及輸出和輸入功率的比值。
另外的發明者格雷和穆奇
然而,貝爾並不是唯一發明電話的人。一個名叫格雷的人就曾與貝爾展開過關於電話專利權的法律訴訟。他們在同一天申報了專利,但格雷比貝爾晚了兩個小時左右,最終敗訴。
值得一提的是,到21世紀才被正名的「電話發明者」安東尼奧·穆奇,他跟貝爾為電話發明權打了一場馬拉松式的官司。
穆奇於1808年4月13日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1845年移居美國。為了改善生活環境,他開始研究自己很感興趣的電生理學。不久,他研究出了一種用電擊治療疾病的方法。人們不知道這種非正規的治療方法是否真的取得了成功,但是就在1849的一天,當他准備好一套器械要給在另外一個房間的朋友治療時,意想不到的奇跡出現了,通過連接兩個房間的一根電線,他清楚地聽見了從另外一個房間里傳出的朋友的聲音。當時,他把一塊與線圈連接的金屬簧片插入了朋友的口中,線圈又與在另一個房間的一個導體相連。實際上,金屬簧片在這里起到了感測器的作用,正是由於與線圈相連接,從而把它的振動轉變成了一種電流。穆奇馬上意識到這一現象有著不尋常的意義,並立即著手研究被他稱之為「會說話的電報機」裝置。那時,他未來的競爭對手貝爾才只有2歲。
1854年,穆奇已製造出第一部像電話機一樣運行的樣機,他曾這樣描述道:「這是一種會振動的膜片,這種振動使一塊通電磁鐵上的電流發生改變。這種電流的變化在傳到電線的另一端時就將相同的振動傳遞給接受膜片,並還原成話語。」
第二年,穆奇的電話機被命名為「遠距離傳話機」。與此同時,這套設備還在進一步的完善:起初,粗糙的線圈已被由磁鐵線圈和膜片連成的組合件替代。此外,穆奇還構思了沿線路加強信號的倍增器,以避免遠距離的傳輸信號會逐步衰減。
1860年,穆奇在紐約的義大利語報紙上發表了關於電話雛形的介紹,然而他卻沒有申請發明專利,因為當時在美國申請專利需要250美元,穆奇窮困潦倒,又不懂英語,未能融入美國社會。1870年,已過花甲之年的穆奇身患重病,不得已將自己費盡心思製作的電話設備以6美元的價格賣掉以治病。1873年,穆奇的生活拮據到了要靠領取社會救濟金度日。1874年,穆奇將自己製作的電話設備寄到美國西聯電報公司,以圖出售,不想設備卻被西聯公司弄丟了。後來貝爾與西聯公司簽約,穆奇去法院提起訴訟,因證據不足受到長期拖延。1889年,正當有傳言稱穆奇要贏得電話發明權時,可憐的他卻撒手人寰。直到113年後,穆奇才獲得美國國會對他發明權的追認。
來源:《Newton科學世界》
電話在中國
●111年前的1900年,中國第一部市內電話在南京問世。
●62年前的1949年,中國電話的普及率僅為0.05%,電話用戶只有26萬。
●33年前的1978年,中國電話的普及率為0.38%電話用戶214萬。現在中國電話的普及率超過了88%,電話用戶達到11.5億,其中固定電話3億戶,行動電話8.5億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23%,行動電話普及率65%。已通電話行政村比例達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