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我國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有:指南針。應用於北宋航海,到南宋時將指南針與方位盤結合,形成"羅盤"。膠泥式活字印刷術。由北宋發明家畢升於11世紀發明。火葯的應用。宋朝後期研製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炮管和大炮射彈。
Ⅱ 北宋時期出現我國四大發明中的
北宋時期
1、戰國時來出現最早自指南針(「司南」),到了北宋宋代指南針用於航海。
2、雕版印刷術於唐代出現,活字印刷術由北宋畢升發明。(一般印刷術發明指的是 活字印刷術)
至於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算造紙術發明的開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最早火葯武器出現在唐末叫「發機飛火」。
Ⅲ 北宋的重要發明發現有那些
活字印刷,指南針(不是司南哦)。
Ⅳ 宋代的三大發明是哪三大發明在宋代各達到了怎樣的水平
1、指南針
沈括《夢溪筆談》首先記載了指南針和地磁偏角。介紹了四種支掛磁針的方法。一是浮於水面,二是放在指甲兒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線縷懸掛。宋軍中配備有指南魚,後來發展為羅盤(水羅盤)。最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 2、活字印刷
由於雕版印刷的普及,北宋形成了不少印書中心,因此而形成了不同版本。國子監刻印的書稱監本。民間書坊刻印的書稱坊本。地方官府的稱庫本(公使庫)。北宋三大印書中心:杭州、西川(四川)、福建,其書依次為杭本、蜀本、建本。福建建陽麻沙鎮書坊的書世稱麻沙本。
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平民畢升(?—約1051)發明了活字印刷。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為膠泥活字。還研究過木活字。已經具備了製造活字、排版和印刷三道基本程序(參見圖片泥活字版復原圖)。 3、huo 葯
煉丹家之功。硫磺(S)、硝(KNO3)和木炭(C)的混合物。唐朝孫思邈《丹經》中已有記載。唐末天佑年間戰爭中已有huo葯箭和「發機飛huo 」。北宋時,huo 葯武器已開始普遍使用。曾公亮、丁度《武經總要》(中國第一部官修兵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軍事網路全書)中記載了三種配方和十幾種huo葯 wu器名稱:huo箭、huo炮、蒺藜huo球、毒葯煙球、飛huo槍、huo雞、竹huo鷂、鐵嘴huo鷂等。南宋軍隊中又有huo槍、突huo槍、鐵huo炮、霹靂pao等。當時的霹靂pao和震天雷威力極大。南宋初年即開慶元年(1259),壽春(今安徽壽縣)軍民陳規發明「突huo槍」管形huo器,在竹筒內裝huo葯和「子窠」。
Ⅳ 中國四大發明中,哪個是在北宋時期發明的
北宋時期來
1、戰國時出現最早指自南針(「司南」),到了北宋宋代指南針用於航海。
2、雕版印刷術於唐代出現,活字印刷術由北宋畢升發明。(一般印刷術發明指的是
活字印刷術)
至於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算造紙術發明的開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最早火葯武器出現在唐末叫「發機飛火」。
Ⅵ 我國四大發明中在北宋發明的是哪幾個
北宋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北宋最早將指南針用於航海
Ⅶ 宋代的三大發明是哪三大發明,在宋代各達到了怎樣的水平
1.造紙術
據考古發現,我國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有了紙,不過這時的紙只是紡織業漂絮漚麻的副產品,產量很低,質量也差,還不能用於書寫。到東漢時期,蔡倫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造紙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
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還採用樹皮等一些含纖維的東西。並採用石灰鹼液蒸煮的加工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此後紙張開始代替竹帛,在全國推廣。公元6世紀後,我國的造紙術不斷外傳。
使朝鮮、日本、阿拉伯、歐洲等地先後學會了造紙術。紙從此成為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2.印刷術
我國造紙發明以後,由於出版書籍的需要,印刷術也隨之產生。公元6世紀初的隋、唐之際,出現了最早的雕版印刷術。
這種印刷術一般用木材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給字板塗上墨,印在紙上。由於節工省時。很快盛行起來。宋代雕版印刷達到鼎盛時期,宋太祖開寶四年 (971年)於成都板印《大藏經》,共印5048卷,雕版達13萬塊,用了12年的時間才雕印完工。
如此浩大規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間,雕刻工畢又創造了活字印刷術。即用膠泥做成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用這些活字排版,既節省費用,又大大縮短了時間,十分經濟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現是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禎又將膠泥活字改為木活字,創造了轉輪排字架。
此後還出現了錫、銅、鉛等金屬材料製成的活字。活字印刷術從13世紀後傳到朝鮮、日本,到15世紀中葉,歐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我國人民為人類做出的又一項重大貢獻。
3.火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公元8~9世紀,煉丹家已經知道硫磺、硝石與木炭混合燃燒時,會發生劇烈的反應。
這樣,在唐代就發明了以這三種物質為原料的黑色火葯。到宋元時期,各種葯物成分有了較合理的定量配比,並且先在軍事上得到使用,出現了最早的火炮、火槍、火箭、地雷、炸彈等火葯武器。
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銅火鏡,製造於元年順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炮,由於靠火葯作為推動力,其威力較大,稱它為「銅將軍」。
火葯在13世紀時傳到阿拉伯持國,阿拉伯和波斯把製造火葯的硝稱為「中國雪」。14世紀以後,我國製造火葯武器的技術經阿拉伯傳到歐洲。
Ⅷ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發明
1、蔡倫紙。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5、麻沸散。麻沸散傳說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抽割積聚(腫塊)。」
Ⅸ 北宋時期有什麼重大發明么
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經濟高度繁榮基礎上的延續。沈括,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李誡在建築學上的貢獻,反映了那個時期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宋元時期,文化高度繁榮的原因是
1.起點高,是在隋唐文化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的。
2.宋元時期的政治和經濟條件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觀環境。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和混戰的局面。那時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實現了全國性的統一,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兩大因素的結合,使宋元文化突飛猛進,涌現出一批著名的科學家和文學家、藝術家。
一、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的應用
1.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及其傳播(板書)雕版印刷是活字印刷術的基礎。我國古代的雕版印刷,自隋唐出現後,到了宋朝,印刷技術日臻完善。但是,雕版費時、費工的缺點也隨之暴露出來。如宋太祖時,官方主持在成都刻印《大藏經》,花費了12年時間,雕板達13萬塊之多。因此,用活字印刷術取代雕板印刷已成為印刷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北宋慶歷年間,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具體做法如下:用膠泥刻活字,火燒使之堅硬,再把一個個活字排在有松脂和蠟的鐵板上,加熱,使蠟熔化,用平板壓平字面,冷卻後活字就固定在鐵板上。上墨印刷。印畢,又對鐵板加熱,蠟熔化後取下活字,以備再用。畢升的活字印刷術奠定了現代活字印刷基本工序的基礎。
(1)
Ⅹ 我國四大發明中在北宋時候發明的是( )
造紙術是漢,火葯是唐晚期,B是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