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編寫草本綱目
祖沖之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的第七位
華佗製成麻沸散
張衡發明地動儀
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㈡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的名字叫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來家的名字自分別是張衡 、蔡倫、畢升、杜詩。
㈢ 第一個發明出來的人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國家的
光纖電纜是本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光纖電纜以玻璃作介質代替銅,使一根頭發般細小的光專纖,其傳輸的信息屬量相等於一條飯桌般粗大的銅「線」。它徹底改變了人類通訊的模式,為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礎,使「用一條電話線傳送一套電影」的幻想成為現實。發明光纖電纜的,就是被譽為「光纖之父」的華人科學家高錕。 高錕1933年生於上海擁有英國、美國國籍並持中國香港居民身份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籌辦電子學系,並擔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199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3463的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
㈣ 有誰發明了東西幾年幾月幾日發明的物品叫什麼名字
電影——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㈤ 中國發明家叫什麼名子都發明了那些東西
張三豐發明了太極拳…呵呵
據我所知,只有魯班發明了鋸子,張衡發明了地動儀,葛洪發明了思南,蔡倫發明了造紙,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
㈥ 被稱為古代四大發明的名字是什麼
按照發明的先後順序,依次是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
㈦ 計算機發明了幾代.各叫什麼名字
第一代計算機(1946年~~1958年)第一代電子計算機採用電子管作為計算機的邏輯元件,主要用定點數表示數據,用機器語言或匯編語言編寫程序。受當時電子技術的限制,運算速度僅每秒幾千次,內存容量僅幾千位元組(KB)。第一代電子計算機體積龐大,造價很高,僅限於軍事和科學研究。第二代計算機(1959年~~1946年)第二代電子計算機採用晶體管作為計算機的邏輯元件,內存以磁芯存儲器為主,外存開始使用磁碟、磁帶,體積大大縮小,外設種類也有所增加。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大大提高,達到每秒幾十萬次;計算機軟體也有了就大發展,出現了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如FORTRAN、ALGOL、COBOL等;其應用領域除科學計算以外,還用與數據處理和事務處理。第三代計算機(1965年~~1970)第三代電子計算機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作為計算機的邏輯元件,這種集成電路工藝可以把幾十之幾百個電子元件集中到一塊幾平方毫米的單晶矽片上,因此體積變小,耗電量減小,性能和穩定性提高,運算速度加快(達到每秒幾十萬次甚至每秒幾百萬次)。內存開始使用半導體存儲器,容量增大,為快速處理大容量信息提供了先決條件。軟體方面逐漸完善,出現了操作系統和會話式語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得到了很大發展。這一時期,計算機同時向標准化、多樣化、通用化、系列化發展,並開始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第四代電子計算機(1971年~~至今)第四代電子計算機採用大規模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作為計算機的邏輯元件,這種工藝可在硅半導體上集成幾百萬個電子元器件。集成度很高的半導體存儲器代替了磁芯存儲器,運算速度達到每秒千萬次甚至每秒幾百億次。操作系統不斷完善,應用軟體實現了現代工業生產,計算機的發展進入了網路時代。
㈧ 科學家叫什麼名字發明了什麼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貝爾發明了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