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測的發明

測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3 01:47:30

❶ 中國古代發明 測試儀

世界上最早的測濕儀是中國漢朝初年發明的天平式濕度計,比歐洲出現類似的溫度計早1600多年。
濕度計,是一種測量空氣內含水分多少的儀器。世界上最早的濕度計,大約是漢朝初年在中國出現的。那是利用天平來測量空氣的乾燥或潮濕的天平式濕度計。
在《史記.天官書》中,曾提到把土和炭分別掛在天平兩端,以觀測掛炭一端天平升降的儀器。《淮南子》指出了這種儀器的意義。說天氣乾燥了炭就輕;天氣潮濕了,炭就重。還說,濕氣到來的時候,人是看不見的,但是炭已經顯示出沉重了。這就進一步闡明了這個測濕儀器起到測量看不見的水氣多少的作用。
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天平式濕度計是世界上最早的濕度計。它比歐洲製造的類似的濕度計要早上1600多年。

渾天儀: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它們是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制的。

地動儀:候風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又一傳世傑作。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濫、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

指南車: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它利用差速齒輪原理,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根據車輪的轉動,由車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刻漏:刻漏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為了獲得恆定的流量,首先應使漏壺的水位保持恆定。其次,向受水壺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積必須固定,水管採用「渴烏」(虹吸)原理,便於調整和修理。有兩種保持水位恆定或接近恆定的方法,均見於宋代楊甲著《六經圖》(刊於1153年)中的「齊國風挈壺氏圖。「唐制呂才(約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壺上方加幾個補償壺,「今制燕肅(1030)定」刻漏採用溢流法,多餘的水由平水壺(下匱)通過竹注筒流入減水盎。燕肅創制的漏壺叫蓮花漏,北宋時曾風行各地。

日晷: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❷ 測謊器的發明歷史

第一台現代測謊器是1921年由加里福尼亞州立大學醫科研究生約翰·賴森發明的,因為它能把三種以上的反應記錄在紙上,因此又稱為多項記錄儀。
現代測謊器,大的需在實驗室內使用,小的如同小型發報機一樣可裝入公文包內,測謊時將一條測量管圍在受測者的胸部,以測量發汗情況;血壓計纏繞在手臂上用以測量血壓和脈搏;手指頭接上電極用以測量通電後的皮膚反應,測量結果通過感測器傳到自動記錄儀上,被同時記錄下來。
測謊時詢問人先提出控制或試探性問題,記錄測試數據;然後提出敏感問題,比較兩次記錄之差異,就可以看出受詢問者是否緊張或在說謊。
測謊器雖然在一些國家被廣泛應用,但是它的合法性一直受到懷疑,一引起刑事調查人員認為 它是很有效的審訊工具;一些心理學家則堅持說,焦慮或憤怒引起的生理反應和說謊很相似,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很難保證。盡管如此,近幾十年來測謊器的運用范圍在國外一直在擴大。美國的銀行、商店、大企業、甚至國務院在任用雇員時,偶爾也會要求應征者接受測謊試驗,當作任用條件。
測謊器的百年歷史說明:測謊器的發明及其應用的測謊技術,已經發展成為涉及實驗心理學、情緒心理學、生理心理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預審學、技術防範學和發明學等學科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測謊學。它既具階段性成果,也具有發展的廣闊前景。

❸ 測謊儀是怎樣發明的

據說古人是通過觀察受測者的吞咽能力和唾液分泌能力來判斷受測者是否在說謊的。因為大多數人說謊時,這兩種功能會輕微受阻。現代社會的測謊裝置卻是通過感測設備記錄受測者回答問題或作證時的生理變化來判斷他是否在說謊的。1895年,義大利返祖學家隆布羅索通過測量犯罪嫌疑人的血壓和脈搏速度來確定他是否在說實話。1921年,一位名叫約翰·拉森的美國警察發明了一種用多種波動描記器在滾筒紙上分別記錄幾個犯罪嫌疑人測量說謊結果的方法,這是後來測謊儀的先驅。同時拉森還發明出一種方法,就是先提問受測者一些容易回答且不具威脅性的問題,從而確定一條基準線,以此來輔助測謊儀的評估。通常測謊儀准確率在70%~90%不等。

❹ 那些所謂的「心理測試」的創始人,他們是怎樣發明這個測試的

根據一些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反邏輯思維能力~~
往往他們不是要知道答案,而是要看測試者的心理定位

❺ 測試儀是中國發明的嗎急!!!

世界上最早的測濕儀是中國漢朝初年發明的天平式濕度計,比歐洲出現類似的溫度計早1600多年。
濕度計,是一種測量空氣內含水分多少的儀器。世界上最早的濕度計,大約是漢朝初年在中國出現的。那是利用天平來測量空氣的乾燥或潮濕的天平式濕度計。
在《史記.天官書》中,曾提到把土和炭分別掛在天平兩端,以觀測掛炭一端天平升降的儀器。《淮南子》指出了這種儀器的意義。說天氣乾燥了炭就輕;天氣潮濕了,炭就重。還說,濕氣到來的時候,人是看不見的,但是炭已經顯示出沉重了。這就進一步闡明了這個測濕儀器起到測量看不見的水氣多少的作用。
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天平式濕度計是世界上最早的濕度計。它比歐洲製造的類似的濕度計要早上1600多年

❻ 電子測速儀是如何發明而來的

電子測速儀的原型是20世紀50年代汽車拉力賽選手莫里斯•蓋特桑耐德斯發明的,目的是為了監測他的車速。20世紀60年代,公路上開始安裝帶有膠卷的測速裝置,而電子測速裝置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才得以廣泛應用。

❼ 測智商的機器何時發明

.魔方

❽ 誰知道有關測試儀的發展過程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世界上最早的測濕儀是中國漢朝初年發明的天平式濕度計,比歐洲出現類似的溫度計早1600多年。
濕度計,是一種測量空氣內含水分多少的儀器。世界上最早的濕度計,大約是漢朝初年在中國出現的。那是利用天平來測量空氣的乾燥或潮濕的天平式濕度計。
在《史記.天官書》中,曾提到把土和炭分別掛在天平兩端,以觀測掛炭一端天平升降的儀器。《淮南子》指出了這種儀器的意義。說天氣乾燥了炭就輕;天氣潮濕了,炭就重。還說,濕氣到來的時候,人是看不見的,但是炭已經顯示出沉重了。這就進一步闡明了這個測濕儀器起到測量看不見的水氣多少的作用。
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天平式濕度計是世界上最早的濕度計。它比歐洲製造的類似的濕度計要早上1600多年。

渾天儀: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它們是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制的。

地動儀:候風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又一傳世傑作。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濫、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

指南車: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它利用差速齒輪原理,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根據車輪的轉動,由車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刻漏:刻漏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為了獲得恆定的流量,首先應使漏壺的水位保持恆定。其次,向受水壺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積必須固定,水管採用「渴烏」(虹吸)原理,便於調整和修理。有兩種保持水位恆定或接近恆定的方法,均見於宋代楊甲著《六經圖》(刊於1153年)中的「齊國風挈壺氏圖。「唐制呂才(約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壺上方加幾個補償壺,「今制燕肅(1030)定」刻漏採用溢流法,多餘的水由平水壺(下匱)通過竹注筒流入減水盎。燕肅創制的漏壺叫蓮花漏,北宋時曾風行各地。

日晷: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參考資料:網路

❾ 急求關於測量工具的小發明

把中華牌鉛筆刮干凈,刻上尺度

閱讀全文

與測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