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乾洗劑是誰發明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乾洗劑從發明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一個多世紀歷程。最初使用的乾洗劑是苯(C6H6)後來改用四氯化碳(CCL4),20世紀後四氯化碳又被三氯乙烯(C2HCL3)所代替 ,現在使用的乾洗劑則是全氯乙烯(C2CL4)。 常用乾洗劑特性比較 四氯乙烯與石油溶劑其技術特性有很大區別: 1. 水的比重1.0,四氯乙烯比水重,沉在水下,可以很容易與水分離。 而石油溶劑的比重比水小,故浮在水上。 2. 沸點是一種液體從液態轉為汽態的臨界溫度。利用這個特性,四氯乙烯通過過濾和蒸餾,既液態-汽態-液態的循環過程可以反復使用。全封閉的乾洗機一桶四氯乙烯大約可以洗20000件衣服。節約了日常成本。四氯乙烯的沸點較低,故易蒸餾。而石油的沸點較高,且易燃,故較難蒸餾。 3. 從閃點上看,(閃點是揮發性液體的氣霧被火花點燃的最低溫度)石油溶劑在38-64℃即可燃燒。因此石油乾洗時要注意安全。而四氯乙烯則沒有閃點,也即不燃燒。 4. 從表面張力上看,四氯乙烯大於石油,張力大液體很快潤濕衣物將污漬從織物中分解。 5. 比較溶油性,四氯乙烯的KB值高,去污力強。而石油的KB值只為四氯乙烯的1/3左右,所以去污力很低。
『貳』 乾洗劑從發明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一個多是世紀的歷程.最初使用的干
A,烴只有C.H.
『叄』 乾洗凈起源於那一年,誰發明的
乾洗凈始創於重慶渝北區佳宜貿易中心。
『肆』 乾洗技術是如何被發明的
乾洗大約起源於紡織品服裝的誕生時期,在古龐貝城鹼和氨在清洗初期即被人們所使用,後來當地又發現一種粘土,被叫做「漂白土」,用它來吸附服裝上的土污和油脂,洗過的服裝變得更柔軟、干凈。這就是乾洗的最早雛形。
大約在十九世紀中期,法國巴黎有一個叫喬利·貝林(Jolly Belih)的人不慎弄翻了煤油桶,使煤油浸濕的臟衣物變干凈了,因而發現了乾洗方法。
19世紀60年代,由於汽油避免了傳統水洗的縮水和脫色問題,英國已經較普遍使用汽油作乾洗劑,乾洗就是從使用石油類溶劑開始的。但石油類溶劑,如苯、煤油和汽油等都是可燃性溶劑,乾洗業也就成為一種危險行業。
20世紀20年代,又出現一種專用於乾洗的石油溶劑「Stoddard」(斯托達德),並且開始使用乾洗機,在機內清洗,脫液,浪費少了,但易燃、易爆的不安全隱患依然嚴重。
為了解決汽油溶劑安全性差的問題,在20世紀初期,開發出了鹵代氫合成溶劑,首先使用的氯化碳,不久因為它有毒、腐蝕性強而逐漸被其他鹵代氫溶劑所代替。
20世紀30年代,歐洲開始使用三氯乙烯為代表的一系列化學溶劑作為乾洗溶劑,盡管其解決了易燃易爆問題,但三氯乙烯脫脂性極強纖維的理、化性有一定的破壞,對設備有較強,對操作人員也有一定的危害等原因而未能被延續使用。
20世紀40年代,發達國家開始使用四氯乙烯。它克服了三氯乙烯較低,被洗衣界公認為是較好的乾洗溶劑。自四氯乙烯問世以來,在機械製造業中作為一種主要去除油脂的清洗劑已使用了70年代,而在洗衣行業中也已安全使用了60多年,並一直延續使用至今。同樣,它的缺點就是存在著對金屬材料的腐蝕作用,另外合成溶劑水解的產物有毒,如果乾洗設備不做回收處理而直接排放會對土壤和水質造成污染。
20世紀60年代,又開發出CFC-113(三氯乙烷)為代表的氟利昂溶劑。氟利昂溶劑無毒、不可燃,對橡膠、金屬和化纖無腐蝕性,洗凈度又比四氯乙烯更好,因而受到好評。但由於氟利昂溶劑有破壞大氣臭氧層的問題,被禁止使用。
隨著全球對環保的重視,伴隨著四氯乙烯做溶劑的全封閉式乾洗機的大量使用,同時燃點較高的石油溶劑(碳氫)如EXXON D40、DF2000溶劑也被採納使用,由於這類石油溶劑的安全性已完全得到了控制,石油乾洗沒有了四氯乙烯溶劑洗完衣服後所常有的異味,洗滌效果也非常好,所有石油溶劑乾洗機也開始大量使用。
『伍』 乾洗劑是誰發明的
喬利·貝朗
一天喬利·貝朗突然發現,衣服被煤油浸過的地方不但沒臟,反而將原來的污漬清除了。這個發現令喬利興奮極了,經過反復試驗,喬利又在煤油里加了其他的一些化學原料,終於研製出了乾洗劑。
一年後,喬利離開貴夫人家開了一間乾洗店,世界上的第一家乾洗店就這樣誕生了。喬利的生意一發而不可收,幾年間他便成了讓全世界矚目的乾洗大王。如今,乾洗店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在享受他發現的乾洗劑的同時,也記住了他的名字—— 喬利·貝朗。
(5)乾洗發明以前擴展閱讀:
使用方法
1、將其塗在油污處,用稍濕潤的軟毛刷由中心逐漸向四周刷,使油污和乾洗劑充分接觸。
2、用溫水浸濕毛刷,按同樣的順序,隨蘸水隨刷,以清洗油污泡沫,但切忌來回刷,或從外圍向中間刷,否則易使污漬擴大或干後出現圈痕。刷洗干凈後,墊上干毛巾熨燙,即可煥然如新。
3、液體乾洗劑的用法是:用棉球或干凈布蘸乾洗劑,同樣從油污中心向四周擦拭,再用清水擦拭乾凈,然後熨燙。無論膏狀還是液體乾洗劑,都不要兌水,也不要先把衣服浸濕,這樣會降低效力。
『陸』 乾洗的發展過程
發明人喬利·貝朗出生於巴黎一個貧民家庭,在一個貴族家庭里當小雜工。一次喬利把煤油滴到貴婦人交給他熨燙的衣服上,貴婦人堅決要求喬利賠償,給她白打一年工,而喬利得到了那件衣服,他發現那件衣服被煤油浸過的地方不但沒臟,反而將原來的污漬清除了,經過反復試驗,喬利又在煤油里加了其他的一些化學原料,終於研製出了乾洗劑。乾洗由此誕生。
乾洗起源於19 世紀初期的法國巴黎。傳說,有一位名叫 Jean-Jolly 的法國人在巴黎擁有一間染織廠,有一天,廠里有一位工人不慎推翻了桌上一盞油燈,燈油把桌上的檯布弄濕了,當檯布干後, Jolly 驚訝地發現臟檯布上曾被燈油弄濕過的地方明顯比其它地方要干凈,再回頭探究那燈油,原來是一種叫茨烯的東西。於是, Jolly 推斷出茨烯這種物質具有清潔作用,並認為,應用某些溶劑在沒有水參與的洗滌過程是可以去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油垢污漬,然後加以發展在其工廠應用。這一洗滌的過程就是現在乾洗的原始階段了。由於乾洗源於法國,直至今天也有人把乾洗這種洗滌方式稱為「 法式洗滌 」。 乾洗誕生後的最初50年間,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腦萜等溶劑。這些溶劑都具有可燃性,經常造成火災。由於這一致命缺陷,使乾洗技術難以推廣。1897年,德國萊比錫的呂德維格·安特林使乾洗技術向前跨進了一步。他發明了使用四氯化碳作乾洗劑。四氯化碳的洗滌效果好,不易燃,但有帶有刺鼻的異味。而且對設備具有腐蝕性。到1918年,歐洲開始改用三氯乙烯來取代四氯化碳。從此,乾洗業漸漸發展起來。
21世紀洗衣業已實現機械化。常用的乾洗液是1928年發明的斯陶達溶劑和一種從石油中提煉而成的溶劑──全氯乙烯,它們既無害於人體健康,又沒有起火危險。因為乾洗液的價格比較昂貴,因此在清洗完畢,往往還要將從衣物中排擠出的溶劑進行蒸餾後,再加以過濾,可反復使用。 歐美等發達國家乾洗業已有數百年歷史,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系統,不論是大城市,還是小鄉鎮,乾洗店到處可見,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而乾洗行業在中國經歷了前幾十年的空白期,在中國的真正發展也就十幾年的歷史,相對來說還不完善,,基本是大城市還遠遠未飽和,小城市還很缺乏,鄉鎮基本是空白,縱觀整個世界的乾洗發展史,它作為人們的居家生活的一部分,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乾洗行業欲在全球尤其在中國上演一把乾洗熱。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大幅提高、民眾服裝檔次的提高,各個年齡層次對乾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已經把乾洗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乾洗行業將快速發展起來。
『柒』 發明乾洗劑以前人們怎麼洗西服
乾洗劑都沒發明,大概只有水洗了
『捌』 洗衣服的乾洗機是誰發明的
發明人:喬利·貝朗
乾洗誕生後的最初50年間,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腦萜等回溶劑。這些溶劑都具有答
乾洗機
可燃性,經常造成火災。由於這一致命缺陷,使乾洗技術難以推廣。1897年,德國萊比錫的呂德維格·安特林使乾洗技術向前跨進了一步。他發明了使用四氯化碳作乾洗劑。四氯化碳的洗滌效果好,不易燃,但有帶有刺鼻的異味。而且對設備具有腐蝕性。到1918年,歐洲開始改用三氯乙烯來取代四氯化碳。從此,乾洗業漸漸發展起來。
21世紀洗衣業已實現機械化。常用的乾洗液是1928年發明的斯陶達溶劑和一種從石油中提煉而成的溶劑──全氯乙烯,它們既無害於人體健康,又沒有起火危險。因為乾洗液的價格比較昂貴,因此在清洗完畢,往往還要將從衣物中排擠出的溶劑進行蒸餾後,再加以過濾,可反復使用。
『玖』 第一份乾洗劑是誰發明的
乾洗劑從發明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一個多世紀歷程。最初使用的乾洗劑是苯()後來改用四氯化碳(CCL4),20世紀後四氯化碳又被三氯乙烯(C2HCL3)所代替 ,現在使用的乾洗劑則是全氯乙烯(C2CL4)。
常用乾洗劑特性比較
四氯乙烯與石油溶劑其技術特性有很大區別:
1. 水的比重1.0,四氯乙烯比水重,沉在水下,可以很容易與水分離。 而石油溶劑的比重比水小,故浮在水上。
2. 沸點是一種液體從液態轉為汽態的臨界溫度。利用這個特性,四氯乙烯通過過濾和蒸餾,既液態-汽態-液態的循環過程可以反復使用。全封閉的乾洗機一桶四氯乙烯大約可以洗20000件衣服。節約了日常成本。四氯乙烯的沸點較低,故易蒸餾。而石油的沸點較高,且易燃,故較難蒸餾。
3. 從閃點上看,(閃點是揮發性液體的氣霧被火花點燃的最低溫度)石油溶劑在38-64℃即可燃燒。因此石油乾洗時要注意安全。而四氯乙烯則沒有閃點,也即不燃燒。
4. 從表面張力上看,四氯乙烯大於石油,張力大液體很快潤濕衣物將污漬從織物中分解。
5. 比較溶油性,四氯乙烯的KB值高,去污力強。而石油的KB值只為四氯乙烯的1/3左右,所以去污力很低。
『拾』 洗衣液被發明出的時間
從發展歷史來看,化工合成品洗衣劑主要分三代。洗衣皂為第一代衣物洗滌劑,洗衣粉為第二代衣物洗滌劑,洗衣液是第3代衣物洗滌劑。
1958年,北美市場出現了第一個織物重垢液體洗滌劑。
洗衣液是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的新一代織物洗滌產品,可以分為機構性和非結構型兩大類。結構性洗衣液其特點是配方成分較為接近洗衣粉,無機助劑含量高,去污能力較好,缺點是pH值較高,溶解速度較慢,且配方和生產工藝要求高。非機構型洗衣液以表面活性劑為主,助劑含量較低,多為透明或半透明均一液體。非結構型洗衣液的表面活性劑可選范圍很寬,根據產品特點,陰離子,非離子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均可使用。非結構型洗衣液的pH值較低,為中性至弱鹼性范圍,更適用於絲毛質地織物的洗滌,對皮膚刺激性較小,也適於手洗。非結構型洗衣液溶解迅速,去污力好,滿足日常生活的洗滌需求,並且容易實現多功能化,可以獲的柔軟、抗菌及芳香等功效。
參考資料:http://www.njhx.cn/shownews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