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範式的人

發明範式的人

發布時間:2021-06-22 22:47:33

『壹』 「牛頓——笛卡爾範式科學」是什麼意思

1、這個不是破折號,這里要用連接號,應該寫成短橫(佔一個字的寬度)而不是長橫(占兩個字的寬度)。連接號表示並列,意思是說這種研究範式的基本特徵主要是由牛頓和笛卡爾兩人確立的。

2、「範式(paradigm)」這個術語是美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的,但是後來的使用超出了庫恩原本的意思。現在「範式」一詞用來指一門學科所具有的比較固定的基本預設、思維模式和做事習慣,也就是這門學科的研究人員通常不會去質疑的那些東西,是開展具體研究工作時必須遵循的。

庫恩認為科學的發展就是新範式通過科學革命取代舊範式,他把科學劃分為常規時期和革命時期,在常規時期,科學呈現積累式的發展,大家不會質疑範式本身,遇到異常狀況總是力求在範式內部作出改進,但是隨著異常狀況越來越多,內部調整就越來越困難,最後不得不放棄整個範式,這時就進入了科學革命時期,各式各樣的新範式冒出來互相競爭,最後的勝利者成為新的主流科學,再次回到常規時期。

例如亞里士多德範式的物理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因為地心說在計算行星位置的問題上遭遇了越來越多的困難,於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概念框架,圍繞這個概念框架逐漸生長出許多全新的理論預設,例如天上和地上是沒有區別的、運動可以完全幾何學化、事物的一切差異都可以歸結到數量差異……等等。這些新的理論預設帶來了新的思維模式,例如:一切真理都可以根據一些方法論規則找到、只要依據方法論規則任何人都可以獲得真理、任何事物都可以先分析成已知的簡單事物再綜合起來……等等。由此也產生了新的研究習慣,例如:只考慮可以精確度量的因素、排除人的一切感覺因素和情感因素、要設計出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精確再現的實驗、說服別人應該主要依靠邏輯而不能依靠類比和比喻等修辭手段……等等。這些東西經過伽利略、笛卡爾、牛頓等人的工作,就整合在一起構成了近代經典物理學的研究範式,可以稱之為「牛頓-笛卡爾範式」,它取代了亞里士多德範式,成為現代科學的主流。可以說,直到今天,大部分科學仍然處在這個範式之下,或是努力模仿這個範式。 但是這個範式的局限性也是很明顯的,由於它要求排除人的因素,因此,越是在遠離人的領域,它就越成功,比如宇宙學、粒子物理等,而越是貼近人的領域,它就越不適用,比如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它的決定論、還原論特徵也使它在復雜整體的研究上遭遇困難,比如氣候、生態等領域。現在有很多人聲稱相對論、量子力學、控制論、混沌理論等二十世紀科學已經擺脫了牛頓-笛卡爾範式,實際上是不是這樣,目前還很難說,只能是拭目以待。

『貳』 範式是個怎樣的人

範式守信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一名汜。少游於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請假)歸鄉里。式謂元伯曰(說):「後二年當還,將過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誠耶?」對曰:「巨卿信士,必不違約。」母曰:「若然,當為爾釀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廳)拜飲,盡歡而別。
式仕為郡功曹。後元伯寢疾甚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終,嘆曰:「恨不見我死友。」子征曰:「吾與君章,盡心於子,是非死友,復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尋而卒。 式忽夢見元伯,玄冕乘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忘我,豈能相及?」式恍然覺悟,悲嘆泣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未及到而喪已發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耶?」遂停柩。移時,乃見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異路,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咸為揮涕。式因執紼而引,柩於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修墳樹,然後乃去。

『叄』 科學發展模式有哪幾個代表性的觀點

科學發展模式有2個代表性的觀點:
1、庫恩的科學知識增長模式,在前科學時期,各個科學家之間存在著意見分歧,各種學說爭論不休,不同的人對同樣一些領域的現象,卻會作出全然不同的描述和解釋,終於以一派最權威的學說統一這一學科,一種主要的理論或傳統占絕對優勢,得到大多數科學家的支持,形成了學術界公認的「範式」,從而進入常規科學時期。常規科學的任務就是在範式指導下去解難題,消除這個範式所提出來的「疑點」,包括理論和實驗,以闡明和發展已有的理論。常規科學的發展使得科學知識穩步地得到擴大和精確化,但同時科學研究中不斷發現出新現象,科學家不斷發明出新理論,範式已越來越難以解釋這些新現象、新理論,終於舊有的範式被新的範式所取代。科學革命接踵而至,結果是拋棄舊範式,接受新範式,進入了一個新的常規科學時期。
2、加拿大著名哲學家馬諾·奧古斯托·邦格提出一種他稱之為生物心理社會學的知識發展觀,著重對知識歷史作整體的描述,著重於各種因素對知識發展的聯系和影響。邦格認為知識增長可能會引起社會變化,而社會革新又可能產生新的知識。從1」世紀以來的一系列科學的革新不僅引起了技術的巨大變化,大大提高了生產力,而且還引起了文化和政治的變化,反之又刺激了科學的發展。

『肆』 古希臘人是如何發明了幾何學

相傳四千年前,埃及的尼羅河,每年洪水泛濫會淹沒很多土地。

為了重新測量土地以便於征稅收,埃及人對幾何圖形的面積、角度的計算和測量研究得越來越深入。

在古籍《萊因德紙草書》中就記載了各種平面圖形、立體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

隨著歷史的發展,古希臘人整理了歷年來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逐漸將知識抽象化,建立了幾何的基本理論和定理。

(4)發明範式的人擴展閱讀

幾何學的發展史

1、歐氏幾何的創始

公認的幾何學的確立源自公元300多年前,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著作《原本》。歐幾里得在
《原本》中創造性地用公理法對當時所了解的數學知識作了總結。歐幾里得的《原本》是數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數學中確立了推理的範式。他的思想被稱作「公理化思想」。

2、解析幾何的誕生

解析幾何是變數數學最重要的體現。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是在平面上引入「坐標」的概念,並藉助這種坐標在平面上的點和有序實數對(x,y)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於是幾何問題就轉化為代數問題。
解析幾何的真正創立者應該是法國數學家迪卡兒和費馬。

3、非歐幾何的誕生與發展

非歐幾何的誕生源於人們長久以來對歐幾里得《原本》中第五公設即平行公設的探討,直到數學家高斯、波約和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進行推理而得出的新的一套幾何學定理,並將它命名為非歐幾何,一般稱為「羅氏幾何」。

1854年德國數學家黎曼發展了羅巴切夫斯基的幾何思想,從而
建立了一種更為一般化的幾何,稱為「黎曼幾何」。直到19世紀後期,數學家貝爾特拉米、克萊因、龐加萊在歐氏空間建立了非歐幾何的模型,非歐幾何才得到理解和承認。

4、射影幾何的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的幾何發展源於對宗教繪畫的更高追求。

5、幾何學的統一

非歐幾何的創立打破了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只有歐氏幾何的觀念。希爾伯特為統一幾何學的提出了實施方法,即公理化方法。這種公理系統透徹的闡述了幾何學的邏輯關系和包含內容,完整的統一了幾何學。

『伍』 範式和信客的共同點是他們二人的故事有什麼時代意義

都是講誠信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當然是希望人們要講誠信

『陸』 在張劭眼中,範式是怎樣的一個人

在張洵的眼中,犯事應該是一個比較有正義感。

『柒』 範式的人物簡介

範式和張劭生死之交,其信義之風,為後人所敬仰。為紀念這兩位信義賢者,範式家鄉的人們遂將其村子改名為「雞黍」,並建立了「二賢祠」,供奉範式、張劭。據《汝南縣志》記載,河南省汝南縣金鋪村原名張庄村,是太學生張邵的家鄉。後人在村北築雞黍台,在張宅建二賢祠,改張庄為金鄉鋪,以示紀念。安徽廬江(今安徽霍丘縣西五十五里)有《漢廬江太守範式碑》,宋時已見金石著錄,宋拓本現藏故宮博物院。現只存殘石兩塊。石今存山東省濟寧鐵塔寺。另,範式與張劭交友的故事,元朝宮天挺作雜劇劇本《死生交范張雞黍》傳世。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喻世明言》里就有第十六卷《范巨卿雞黍死生交》的故事。
範式對朋友真誠篤信,為官清廉賢達,在士人尤其是知識分子中有很高的聲望。在為荊州刺史時,掌一州刺舉之權,所彈劾的都是為世人所深惡痛絕的貪官污吏;所薦舉的都是為人稱頌的賢達之士。一次,他視察來到新野縣,無意之中遇到同游太學的學友南陽人孔仲山(孔嵩)。孔嵩因家庭貧窮,父母親年邁,不得不更名換姓,被僱傭當了新野縣阿里街卒。範式知孔嵩高風亮節,立即命縣令另派人替代孔嵩。孔嵩因僱傭期限未滿不肯離去。範式回府後,就上了奏章舉薦孔嵩。不久,朝廷召孔嵩入京。孔嵩在阿里街正身厲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訓導。他在到京師的路上,於下亭住宿時,有幾個人偷了他的馬,當他們聽說是孔嵩的馬,竟互相責怪說:「孔仲山是南陽善士,我們怎麼能偷他的馬呢?」於是送馬謝罪。後來,孔嵩官至南海太守。範式因舉薦得當,升遷為廬江太守,掌管一郡之政。他勤於政事,政績卓著。卒於任所。

『捌』 人類學研究的基本範式有哪些

研究範式有整體性、公認性、可模仿性和群體性等特徵。研究範式的類型主要有歷時性研究範式、共時性研究範式、互動性研究範式、科學研究範式、人文學研究範式等。每一類研究範式又可分為若干不同的種類。範式的轉換是在理論和方法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的。學術界的"科學革命"的實質就是"範式轉換"。範式轉換的原因在於原有的理論不能解釋或不能很好地解釋某些例外的社會文化現象。了解和熟悉西方人類學研究範式的特徵、類型和轉換,有利於我國人類學的發展和創新。

『玖』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人類思維範式的四大奠立者是誰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人類思維範式的四大奠立者是(蘇格拉底、耶穌、佛陀、孔子)。
雅斯貝爾斯評價:蘇格拉底和耶穌因俗世的權力而慘遭非命。但藉助於向死亡挑戰的方式,使得蘇格拉底和耶穌能夠回答死亡的問題;佛陀是透過死亡的真實性來認識其人生境遇的,所謂擺脫「生、老、病、死」(註:佛陀的「苦」、和耶穌的「苦難」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孔子則視死如歸!(注《論語》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發明範式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