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創造力組成要素
創造力是產生新思想、新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個體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及品質。它可以是知識的創新,是新概念、新法則、新理論,又可以是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也可以是日常生活表現中的新觀念、新設想。
創造力的結構中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要素是專業知識技能。創造不會憑空產生,必須基於前人的知識和成就。人們要在某領域具有創造性,獲得成就,必需要有該領域的基於良好認知結構的知識基礎和技能。
第二要素是創造能力和探究策略。創造能力是以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像為核心的能力組合,還包括敏銳的觀察力、高效的記憶力、穩定的注意力以及實踐能力。
第三要素是創造動機和人格品質。創造動機主要是指內部動機,是發自內心的創造慾望、興趣和自我激勵,而不是外部壓力,外部獎勵。從創造人格來說,強烈的創造意識、堅定的自信心,堅忍不拔的創造意志,勤奮、熱情、好奇、不因循守舊,忍耐模糊不清、不怕挫折、甘冒風險等良好品質都是創造不可缺少的心理環境和內部動力。具有這些品質,才能破除各種禁錮個人創造力的精神枷鎖,戰勝阻擾創造活動的各種心智障礙。
創造力是可以傳授和訓練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曾做過實驗研究,發現教學生學完一輪創造課程和訓練後,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幾乎成倍增長。說明創造思維能力和其他技能一樣是可以學習和訓練的,通過學習訓練和實踐活動能促進兒童創造力發展。
心理學研究發現,創造性思維主要由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構成。常見的幾種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綜合性思維技巧和訓練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PMI思考法、TEC思考法和信息交合法。
『貳』 創造力和包容力是怎樣體現的
創造力通常是作用在自己身上的,
而包容力
通常是我們作用在別人身上的,
我們只要有創造力了,
在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上面
才會有更多的創新的機會,
而包容力
幫助我們包容別人的創意。
『叄』 我對創造力的認知150字
在智力和創造力的研究領域中,與傳統的測量學方法相比,內隱的研究方法具有更好的客觀性和生態學效度。這種方法為增進了人們對智力和創造力本質的理解提供了另一種實驗途徑。本研究採用內隱的研究方法,探討了我國兒童和成人對智力和創造力概念的內在認知,分析了智力和創造力兩種內隱概念之間聯系和區別,並比較了不同年齡群體在智力和創造力內隱認知上的差異。結果表明,人們對智力的內隱認知中包含了創造力的成分,同樣,在對創造力的內隱認知中也強調了智力的成分。這表明,在現實生活中,智力和創造力即具有一定的區別,又具有一定的聯系。而無論是兒
『肆』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創造力想像力,
創造力不同於想像力,因為創造也包含著科學上的創造,比如純粹科學裡面的各種發現,如康托爾創立集合論,伽羅瓦創立群論等,又比如實用科學裡面的發明,如愛迪生的各種發明等等。而這些科學上的創造和猜想得出的結論同既有事實間是有著嚴密的邏輯聯系的,不能把它們當做想像。想像力超凡的人大都從事於文學、藝術類的創作。
而在主觀能動性主導下的創造力的成分:洞識能力和「欲」的能力。只要人有這兩種能力,就會有創造力的,也就會有想像力的。因為人總是希望腦海中的圖像是他想要的那樣的圖像,所以只要有對事實的洞識能力和這種「欲求」的能力,創造力就會有的,只是看這能力的高低了。
『伍』 創造力結構是什麼
。這樣的模型主要有吉爾福特創造力結構理論,艾曼貝爾的創造力成分理論,斯騰伯格的創造力三維模型和創造力投資理論,以及西克森特火哈伊的創造力系統模型。
『陸』 創造力是指什麼
創造力是指在一定目的和條件下,有可能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這里的產品是指以某種形式存在的思維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種新概念、新設想、新理論,也可以是一項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
其判別標准有三:
即產品是否新穎、是否獨特、是否有社會或個人價值。「新穎」主要指不墨守陳規、破舊布新、前所未有,這是相對歷史而言,為一種縱向比較;「獨特」主要指不同凡俗、獨出心裁,這是相對於他人而言,為一種橫向比較。這兩條標准通常簡稱新穎獨特性,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有社會價值」是指對人類、國家和社會的進步有重要意義,如重大的發明、創造和革新;「有個人價值」則指相對於個體發展有意義,而非抄襲模仿。
按照以上的含義,由產品來判定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那麼是不是說沒有產品出來的人就沒有創造力呢?不能這么判定。因為有沒有創造力和創造力是否體現出來不是同一回事情。創造力體現的過程和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個性特點、外在環境條件等。所以創造力有潛在和顯現的兩種狀態。
創造力的兩個主要成分
:創造性想像與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特徵有:敏感性,
即容易接受新現象,發現新問題;流暢性,
即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對於特定的問題情境能順利指出多種反應或答案;靈活性,
即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性,具有靈活改變定向的能力,能發揮自由聯想;獨創性,
即產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現為產生新奇、罕見、首創的觀念和成就;再定義性,
即能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認清其內在含義、特性或多樣性,進行意義變換。
『柒』 什麼是創造性
心理學解釋
創造性(creativity):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並能產生新的、有社回會價值的產品的答心理過程。
創造性的心理成分及測量:輻合思維與發散思維(在發散生成測驗中,用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的好壞來衡量創造性的高低),遠距離聯想能力,非智力因素,如人的堅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責任感、勤奮、熱情、善於形象、興趣廣泛、獨立性等。
其他解釋:(發明專利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對於發明專利應具有突出的實質特點性和顯著的進步;對於實用新型專利,應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捌』 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創造力與一般能力的區別在於它的新穎性和獨創性。它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即無定向、無約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德的看法,發散思維當表現為外部行為時,就代表了個人的創造能力。其行為表現有3個特徵:1.變通性。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2.流暢性。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3.獨特性。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任何成功的創造性都是這兩種思維整合的結果。創造力與一般能力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智力水平過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創造力。另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心強,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玖』 天才與瘋子的區別是什麼
天才和瘋子的主要區別如下:
1、天賦不同
天才具有天賦的才能,比如:卓絕的創造力、想像力、靈感;
瘋子卻是指在行為、心理活動上的紊亂為主的精神病患者,沒有特別的天賦與才能。
2、成長要素不同
天才的主要成長要素有兩個,分別是:感覺敏銳,富有激情;自然成長,並以自己的方式獲取大量知識。
瘋子由於家庭、社會環境等外在要素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內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導致,精神失常。
3、成就不同
天才在某一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例如:愛因斯坦在理論物理上是天才,牛頓在經典物理上是天才。
瘋子並沒有在一定領域有突出的成就。瘋子」和「天才」之間,到底相隔多遠?對此,心理學家西蒙頓的看法是,「瘋子」和「天才」之間,說近也近,說遠也遠,但是無論如何,兩個群體確實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知抑制解除」
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認知抑制」。在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接觸到數以萬計的信息,而大腦的注意力能夠處理的信息,據說也就是每秒50個比特。你可能沒有概念,我這么說吧,一部高清電影,一秒產生的信息就有幾百萬個比特。這就意味著,為了避免大腦的超負荷工作,我們必須大量地忽略信息。
比如,你出席一個宴會,可能會重點看每個嘉賓的臉和裝扮,而不會注意每個人的衣服上有幾顆組扣。或者你的同學剃了一個短發,你會注意他的發型的變化,而忽略他幾乎不變的口頭禪。這種自動忽略和篩選信息的本能,就叫做「認知抑制」。
「認知抑制」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保護我們普通人的大腦得以正常運轉,一方面卻也束縛了我們創造力思維的迸發。
而「天才」和「瘋子」之所以鶴立雞群,就是因為他們能做到「認知抑制解除」。比如牛頓,別人被蘋果砸到了腦袋,第一反應是罵娘,可是他卻會沉思蘋果落下的原理,從而推導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再比如,柯南道爾筆下的大偵探福爾摩斯,無論再怎麼細微的蛛絲馬跡,都逃不過他顯微鏡般的眼睛。
天才可以從微不足道的線索中尋覓到靈感,而瘋子也會關注極易被忽略的細節,那麼,兩者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西蒙頓給出的回答是,「智能」。如果一個人的智能高,他就能在「認知抑制解除」之後,二次篩選成為自己的靈感來源。而那些智能低,認知抑制解除水平又特別高的人,他的大腦會被大量不重要的信息和幻覺轟炸,無法正常控制自己的想法,就這么淪為了一個瘋子。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瘋子」和「天才」之間,到底相隔多遠?答案是,一線之隔。就看他是否能夠完全駕馭「認知抑制解除」的能力。
今天的宣講的內容,對我們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可以重新審視「瘋子」和「天才」的差別。「天才」往往具有不瘋魔不成活的特點,但是「瘋子」卻不一定都能成為人中龍鳳。
『拾』 創造力就是創造能力嗎
真正的創造抄活動總是給社會襲產生有價值的成果,人類的文明史實質是創造力的實現結果。對於創造力的研究日趨受到重視,由於側重點不同,出現兩種傾向,一是不把創造力看作一種能力,認為它是一種或多種心理過程,從而創造出新穎和有價值的東西,二是認為它不是一種過程,而是一種產物。一般認為它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和新穎的產物。 有人認為,根據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實現。創造力較高的人通常有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創造力。根據西方學者研究表明,智商超過一定水平時,智力和創造力之間的區別並不明顯。創造力高的人對於客觀事物中存在的明顯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現象易產生強烈興趣,對事物的感受性特別強,能抓住易為常人漠視的問題,推敲入微,意志堅強,比較自信,自我意識強烈,能認識和評價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和特點。 創造力與一般能力的區別在於它的新穎性和獨創性。它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即無定向、無約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德的看法,發散思維當表現為外部行為時,就代表了個人的創造能力。 可以說,創造力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創造新的,別人不知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