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析目前幼兒園游戲開展中存在哪些問題及原因是什
個人認為幼兒園游戲開展中存在的首要問題,應該是安全,校園設施的安全和學校安全教育的普及。 因為孩子們太小,不懂得什麼地方是安全的,怎麼玩是安全的,所以這兩點個人認為最重要;至於游戲的項目,主要是起到運動,增強抵抗力,促進四肢協調發展的作用。讓孩子們學會玩,學會怎樣玩,學會識別安全的場所,安全的玩才是最重要的。
❷ 針對創造性游戲的組織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具體來說,教師應設定明確且可調整的目標,應選擇適宜而富有趣味的游戲內容與形式,應善於利用故事、器材、情景布置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應重視正式游戲前的熱身環節。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游戲的復雜程度,運用恰當的語言講解游戲內容與規則,注意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與規則意識,注意根據對幼兒游戲能力與過程的觀察及時調整。此外,教師還應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結束游戲,以維持幼兒體育游戲的興趣。 【關鍵詞】 體育游戲;幼兒體育;教學組織 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教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它不僅能有效促進幼兒身體、智力的發展,而且對幼兒情感、社會性及自我概念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價值,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很多幼兒園教師在組織體育游戲時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對活動目標的把握不夠清楚;未能很好地遵循幼兒的身心特點;缺乏對幼兒的觀察,不能根據幼兒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忽視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 [1]為此很有必要加強有關幼兒園體育游戲設計與組織實施方面的研究。 一、應設定明確、可調整的目標 幼兒體育活動的目標對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與水平具有預先設定與規范的作用,也是衡量幼兒園體育成效的評價尺度。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健康領域部分對幼兒體育的總目標作了明確規定,這是幼兒園教師制定體育游戲的具體目標時必須予以參考的重要依據,但也不能簡單照搬,必須在分析本班幼兒具體情況、了解本班幼兒具體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如幼兒是否剛入園,幼兒哪些動作已經掌握較好、哪些動作還需加強練習等,再設定具體的游戲目標。同時,在體育游戲實施過程中,還要根據幼兒身體機能的適應程度或對動作要領的掌握程度,以及幼兒自身創造性發揮的程度,及時調整預先設定的游戲目標,以使體育游戲更適合幼兒發展的需要與興趣。 二、應選擇適宜、富有趣味的內容與形式 體育游戲的選擇、組織不當容易產生運動負荷難以控制,容易產生傷害事故等負面影響,同時由於幼兒天性好奇、好動、好模仿,如果只是採取簡單、呆板的游戲形式,也是難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與熱情的。因此,在創編和組織體育游戲時,要遵循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把握好運動量,保證場地和器材的適宜性,同時還要注重體育游戲情節的構思,使游戲情節不僅符合身體鍛煉的要求,而且符合幼兒的興趣和認知背景,能夠為幼兒留下想像和創造的空間,並具有教育意義。 對小班幼兒,就宜選擇內容簡單、有趣、身體動作技能要求低的游戲,如螞蟻運糧食小兔種蘿卜,讓幼兒模仿螞蟻爬、小兔跳的動作,可以很好地激發小班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與積極性。對中、大班幼兒,則可選擇內容較復雜且有多個情節、動作技能具有一定綜合性的游戲,使幼兒能隨游戲的故事內容、情節變化而創造性地開展游戲。如炸碉堡的游戲即能為幼兒的創造性發揮留下想像的餘地。在此游戲中,幼兒扮演解放軍爬過鐵絲網,跳過小溝,攀過圍牆,來到碉堡前。當教師扮演的敵軍出現時,幼兒趴著不動,敵軍走了,幼兒才能把炸彈投向碉堡,這就要求幼兒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快速的反應力,並能與敵軍巧妙斡旋,引開敵軍的視線,找到投炸彈的機會。 三、應注重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參與活動的原動力。教師組織的體育游戲活動只有引起幼兒的興趣,激起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此教師可以採取以下策略:一是故事引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使其置身於故事化的情境中,從而賦予游戲內容以生命,使教學目標這一外部要求被巧妙地內化為幼兒行為的願望和動機,最終達到激勵幼兒主動付出行動與努力的目的。 [3] 二是器材吸引。在體育游戲中,器材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器材的變化可以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成的體育器材,並注意啟發幼兒對各種器材進行發散性想像和操作,突破常規用法,盡量與單一的器械產生多種動作的互動。 [4]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創造性地使用和擺放各種器械,創設富有個性的競賽活動。此外,教師平時要善於收集廢舊物品製作各種體育器材。 三是情景布置。幼兒具有冒險精神,喜歡追求刺激,勇於接受挑戰,因此,教師圍繞游戲主題布置的生動形象的故事情景往往能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他們主動參與,融入游戲。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幼兒園的花園、曲折小徑、小山坡等作為游戲的天然場景,大膽設計能夠激發幼兒想像與興趣的故事情景。 四、應重視活動前的熱身運動 眾所周知,熱身運動是一切體育運動之前必備的環節,然而教師們在設計和組織幼兒園體育游戲時,卻比較忽視這一環節。熱身運動可以活動肢體,滑潤關節,促進循環,舒暢肌肉,使身體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的主要活動。幼兒身體機能不及大人完善,因此對他們來說,熱身運動環節更加重要。一般的熱身運動包括頭部、肩部、臂部、腰部、腿部、胯部、踝關節、腕關節的活動,有時根據需要還可以加入高抬腿、原地小跑步等動作。在具體的體育游戲中,幼兒哪個部位的關節使用頻率較高、較強,在游戲開始之前就應增加這一部位的熱身程度。如手推車的游戲對手腕的支撐力要求較大,因此必須對手腕關節做較多的熱身,以免造成傷害。此外,熱身運動最好能配以節奏明顯且輕快的音樂,並由教師創編一些與游戲情節和內容相關的簡單動作,將能更好地吸引幼兒的積極參與。 五、進入主體游戲時應注意的事項 在主體游戲部分,教師除了依據目標,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開展之外,還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用恰當的語言進行講解。在教新的包含若干情節與場景的游戲時,教師要重點講解游戲動作和規則。而對競賽性、躲閃性、器械類、球類等無主題游戲,教師對動作和規則的講解則應簡短、精煉、准確,有時可適當示範。同時,教師的講解還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與接受能力。如對小班幼兒,教師要用富有感情的語調在游戲進行中講解,以引導小班幼兒特別注意某一動作和規則;對中大班幼兒,教師應多組織主題游戲和模仿性游戲,教師講解的語言要生動、形象,以能激起幼兒的想像與情感,讓他們身臨其境,從而能更逼真、有效地做好各種動作,完成游戲的任務。 二是要注意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規則意識。幼兒活潑好動,易興奮,咱覺性、自製力及堅持性都比較差,教師要時刻注意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控制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對幼兒出現的違規行為,教師可用簡單的語言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並改正,也可使用事先規定的一些懲罰(如暫時取消游戲資格、表演節目等)。對中、大班幼兒,教師還可以根據游戲中幼兒表現出來的典型問題,大膽放手,引導幼兒自己思考應該建立怎樣的規則,並在游戲中認真執行,互相監督,以有效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和規則意識。 三是要注重對孩子的觀察。沒有對兒童的仔細觀察,就談不上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體育游戲中,教師要通過認真觀察了解這項活動是否適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了解這項活動的器械、場景布置、規則等是否便於幼兒鍛煉,並根據觀察的結果及時調整活動的目標和方向、選擇適當的器械與場景,以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得到有效的鍛煉。根據幼兒喜歡冒險,對有一定難度的活動較感興趣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觀察中還要注意發現和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讓它生成下去,並讓幼兒在活動中挑戰自我,得到進一步發展。此外,教師還要對本班幼兒進行個別化觀察,對發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並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個別化的指導,在幼兒有需要時能給予必要的保護和幫助。 六、應在快樂的氣氛中結束游戲 以何種方式在何時結束游戲,對一節好的體育游戲活動來說也是必要的組成要素,值得教師認真考慮。一般來說,在全班幼兒情緒較為高漲,還未感到很累的時候結束游戲最為合適。此時結束游戲,能讓幼兒回味游戲的過程,期待下次游戲的來臨。此外,游戲結束時,教師還應引導幼兒參與器材的收拾與整理,以讓幼兒養成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❸ 在評價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時,需要考慮哪幾個方面
一、游戲活動在幼兒成長過程及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性
(1)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天生就會游戲並能從游戲中獲得經驗,不用任何指導,不用任何練習,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兒童愉快的生活離不開游戲,兒童體質的增強離不開游戲,兒童智力的發展離不開游戲。從某種意義上說,游戲幾乎是幼兒生活的全部,是幼兒童年生活幸福的象徵。
(2)游戲促使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是幼兒發展的權力。有研究表明,游戲活動能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知識,開闊幼兒的眼界。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游戲活動能使幼兒的心理及個性品質得到更快的發展。
(3)游戲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徑。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而游戲活動的開展對幼兒來說是快樂的,是一種主體性的體驗,能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是與我們要求實施的素質教育相符合的。
二、幼兒園在教學過程組織與實施幼兒游戲活動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思想認識上的誤區。主要表現為兩個極端,一是過分誇大游戲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游戲完全變成為一種教學。限制了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第二種極端是忽略游戲活動在幼兒成長及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這種極端導致部分幼兒園在實際操作中將游戲與教學截然分開,並產生重上課輕游戲的現象。
(2)組織實施游戲活動過程的誤區。
三、幼兒游戲活動組織與實施的對策分析
對於幼兒園在組織實施幼兒游戲活動過程存在問題,前文做了一個分析,並歸納了一部分原因。筆者認為要改變現狀,將幼兒游戲活動真正落到幼兒園教學工作的實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建立在正確的認識的基礎上,要轉變教師的游戲觀,提高教師對幼兒游戲的認知,要深刻理解《綱要》及《幼兒園工作規程》中關於游戲的相關要求。只有認識到幼兒游戲的本質,並從思想上加以重視,才能從源頭上改變當前的現狀。
(2)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教師在游戲組織和實施過程中起到了絕對關鍵性的作用,雖然游戲活動的主角是幼兒,但教師在游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卻是充當了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
(3)要使幼兒游戲活動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保證,必須在實際組織和實施幼兒游戲活動過程中注意每一個環節,充分准備、認真組織、恰當指導。
❹ 如何實施與組織幼兒游戲 帶給我的思考
自主游戲課程以中大班幼兒混齡游戲為載體開展,遵循幼兒學習特點和發展規律,科學設置自主游戲項目,開放性地組織實施,讓幼兒玩得有內容、有方法、有效果。同時,教師在組織實施游戲的過程中獲得關於課程建設的思考力、執行力和建構力等專業能力的提升,也使得幼兒園的課程建設更加規范、科學、有品質。
「我想玩」
自主游戲緣起
課程的選擇應適合幼兒園實際,利於課程規范化,利於提高教師規劃和實施課程的能力。我們根據幼兒園佔地面積小、戶外場所更小的實際情況,大膽開闢室內及公共場地,充分利用各種可能使用的空間,使得自主游戲課程可實施、易實施。
既然是自主游戲,那麼,游戲內容就要徵求幼兒的意見。為此,幼兒園發放了相關調查問卷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孩子們最喜歡玩哪些游戲。中大班200多名幼兒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各班分別進行初步匯總,從幼兒提交的50多個游戲項目中再次投票篩選,最終設置了探究性游戲(木工坊、石磨坊等7項)、表現性游戲(蠟染坊、花藝坊等8項)、社會性游戲(執法局、小醫院等6項)共三大類21個游戲項目。
項目設置好之後,由教師統一布局創設游戲環境。大家積極查閱資料,解析各個游戲項目的關鍵元素,了解相應的環境創設和材料准備,在很短的時間內為幼兒創設了游戲場所。根據游戲開展的需要,又招聘若干小管理者參與各個游戲的管理和規則制定,並用幼兒自主表徵的方式呈現游戲規則,指導游戲者自覺遵守。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參與游戲,教師還設計了游戲卡和獎勵券,促進幼兒深入開展游戲。
「我會玩」
自主游戲實施
晨間戶外游戲結束之後便是自主游戲時間,每名幼兒自帶游戲卡,選擇小夥伴參與游戲。隨著游戲的開展,幼兒游戲的自主性和規則意識也逐步增強。
游戲中,幼兒可以去「小魯班作坊」設計製作一件自己喜歡的工藝品,也可以在「潮拍影像」請化妝師化個美美的妝容並拍張照片留念……在小魯班作坊,門口的任務牌上註明了當天的製作任務和賺取獎勵券的方法:在一塊木板上釘上5根釘子並拔下後將工具材料放回原處,可獲得2元獎勵券;製作一張簡單的小椅子或小桌子,可獲得5元獎勵券……參與游戲的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意願選擇適當的任務,完成後獲得相應獎勵。這個過程由小管理員負責提供指導和服務工作,在自然、自覺、自由的狀態下,幼兒參與游戲,進行操作實踐,教師則在旁邊觀察記錄,並收集整理相應的圖片資料,用於游戲後的評價和反思。隨著游戲開展,游戲規則也在不斷調整,以求更加規范、科學,更有利於幼兒自身發展。
游戲中,孩子們變得愛觀察善思考,因為只有明白游戲規則才能參與游戲,而游戲規則需要孩子們自己去理解並遵守;孩子們變得愛表達敢表現,因為游戲中的合作和共享是建立在積極地與同伴交流溝通的基礎上的;孩子們變得更勇敢擔當,遇到問題能主動努力解決而不再是求助和逃避。總之,游戲讓孩子們獲得了適宜的發展,提高了學習能力。
「我要玩」
自主游戲推進
當幼兒對游戲的內容、空間、材料等逐漸熟悉後,他們對教師設置的游戲內容和提供的環境材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嘗試通過增加新內容,再度調整游戲規則來將游戲推進得更深入。
如「小鬼當家」作為角色扮演活動,一直深受孩子們喜愛。游戲中常出現參與人員過多而造成場地擁擠、情節錯雜等狀況,孩子們就順應游戲發展,增加了「客人串門」及「招待」等情節。原來的娃娃家順勢轉型為「小小美食店」,專門用於招待前往就餐的客人朋友,並擴張了門面,一個新的游戲項目應運而生了。傾向於誦讀古詩文、講傳統文化故事的「小小儒學堂」因過多安靜活動而門前冷落,小管理員想辦法招攬顧客,衍生了「剪紙」「書法」「魔術」等藝術項目,用特色吸引游戲者,這豐富了游戲內容,拓展了孩子們的經驗。
❺ 創造性游戲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游戲活動中,兒童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能夠得到更快的發展。在以前的工作中我們對幼兒園游戲存在著幾個誤區:誤區一:游戲就是指自由游戲,其作用就是讓幼兒自己隨便玩玩的。只要不出問題,教師就可以不管。誤區二:游戲就是休息、閑暇,游戲。
❻ 舉例說明幼兒園教育活動在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符合教育政策與目標
符合幼兒年齡, 認知發展
符合幼兒園整體環境營造:如-幼兒園沒有游泳池,卻硬要規劃游泳課
符合老師的教學能力與專長:如-老師數學邏輯都不會。卻要發展數學邏輯特色的課程。
教學活動能促進幼兒整體的發展與進步。否則太簡單的活動對孩子沒挑戰,不會進步。太難的孩子,孩子容易有挫折感,不愛來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