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甲骨文最早發現於哪個朝代
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出現在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
『貳』 甲骨文最早出現於什麼年代,又是誰發現最早甲骨文的
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時期,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傳統的說法是在3500年前。
但是地球上最早的文字,是5200年以前,蘇美爾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和聖書字都已在歷史的煙塵中消亡,惟有甲骨文卻演變成現代漢字,成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
據考古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上面說的文字史可能要重寫,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能出於中國。前段時間寧夏發現了比甲骨文還要早的文字。
在寧夏中衛大麥地發現的大量獨立岩畫群中,發現了比甲骨文還要早幾千年的我國最古老的圖畫文字。目前,該研究成果已經由古文字專家劉景雲先生考證審定,並最終認為,大麥地岩畫中的發現有可能改寫中國的文字
『叄』 甲骨文起源於哪個朝代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
(3)甲骨文是什麼朝代的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對商代甲骨的分期斷代研究,有多種說法,如今主要採用的是董作賓依據世系、稱謂、貞人等十項標准劃分的五期說,即第一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一、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二、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謹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三、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四、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五、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中央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跡。
『肆』 甲骨文出現在哪個朝代 甲骨文發現於什麼朝代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范圍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庄、侯家莊等地。這里曾經是殷商後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稱為殷墟。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
『伍』 甲骨文什麼時代發明的
商朝..
『陸』 甲骨文是什麼朝代的距今歷史多久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屬於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紀殷商王都內王室及貴族人群的占卜刻辭與記事刻辭,也是中國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獻遺產。刻辭載體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龜甲,也包括其他動物的骨骼。其內容為研究中國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人文社會傳承形態,提供了獨特而真實可貴的第一手史料。
甲骨文堪與西亞兩河流域發現的距今5500年左右的泥版楔形文字、北非尼羅河口發現的距今5000年前的古埃及碑銘體聖書文字及後來衍變出的紙草僧侶草體文字、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民族公元初期發明的瑪雅文字等交相輝映,是世界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五大古典文字。
(6)甲骨文是什麼朝代的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早在新石器時代,在中國大地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就已萌生文字的雛形。其中既有與漢字有承續關系的,也有與漢字無關的其他民族的雛形文字,這些文字雛形被稱為「文字畫」或「圖畫文字」。因為它們還不能逐詞地記錄語言,因此也不能視作嚴格意義上的文字。
成熟漢字約形成於夏商之際,而甲骨文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統,是漢字的童年時期。雖然甲骨文中還殘留一些早期文字不規范、不嚴密、不準確的地方,但已經屬於可以嚴格記錄語言的真正意義上的文字。
漢字記錄漢語,同時也記錄漢語所表現出的思維。中國古代一切思想觀念、文化、文明,都通過漢字這一載體才傳布久遠,保留至今。而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成系統的漢字的最早形態,因此說甲骨文是中華文化的基因、中華文化之源、中華文明的早期結晶,一點都不為過。
甲骨文的形體結構體現「六書」的造字理據,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字形。其造字方法甚至有超出「六書」的地方,體現出古人的獨出機杼和奇思妙想。甲骨文總字頭數已經達到4000多,可以自由記錄漢語。
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結構已經基本定型,這些字經過幾千年演變,雖然筆勢筆意屢有變遷,但其基本結構沒有變,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如其所記載的中華文化一樣,承傳有序,源遠流長。
甲骨文記載的漢語,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詞彙,其所記載的內容也包羅萬象。有些文字較多的記事刻辭更是具有一定的情節,甚至富有故事性,完全可以視為最早的文學作品。
『柒』 甲骨文是哪個朝代
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
『捌』 請問中國最早發現甲骨文的人是誰是哪個朝代的人
甲骨文於1898年為古董商、金石學家所識別,之後在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 中國甲骨文之父——王懿榮大規模挖掘,有大量的龜甲獸骨出土,加上別地的零星採集,至今已收集十幾萬片,其中單篇文章最長者達百餘字,可以看出應用文雛形。(節選自《應用寫作》月刊1992年第3期《應用文的雛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還有一個故事: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王懿榮的人,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管官員。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葯叫龍骨,覺得奇怪,就翻看葯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甲骨學」。
『玖』 甲骨文是什麼時期被誰發現的
甲骨文發現的故事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王懿榮的人,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管官員。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葯叫龍骨,覺得奇怪,就翻看葯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甲骨學」。
查看全部4個回答
微信掃一掃在哪?最新版發布,立即下載
關注掃一掃的人都在看
掃一掃,輕松識別二維碼條形碼,操作簡單,很實用!趕快下載體驗!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甲骨文發現於什麼時候?是誰發現的?
甲骨文於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學家、學者王懿榮所發現。 甲骨文發現的故事 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王懿榮的人,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管官員。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葯叫龍骨,覺得奇怪,就翻看葯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甲骨學」。
418 瀏覽12931
甲骨文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1898年在河南省殷墟發現
1 瀏覽2457
甲骨文是由誰在什麼時候發現的?
「甲骨文」發現於何時?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這些文字因為刻在 獸骨或龜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劃的,故又名" 契文""契刻"。文字的內容,除極少數屬於記事外,大部分是 屬於當時王公問卜的記載,故又稱"卜辭"或"占卜文字"。此 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陽縣(原是殷代故都) ,所以又稱為"殷墟文字"。甲骨文的最早發現時間應該是在清末光緒二十五年以前。在 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莊。村人於耕種時,在土 層中掘出一些龜甲獸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深奧難辨的文句 。當時,村人當作龍骨轉售給葯店為葯村。直至光緒二十五 年(1899),被考古學家王懿榮發現,肯定了它具有珍貴的 研究價值,轟動了學術界。復經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 國維、葉玉森諸家的先後搜集考究,其
『拾』 甲骨文是那個朝代發明的
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
一、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二、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僅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三、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四、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五、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
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中央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