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燈的發展過程是怎麼的
普燈的發展歷程
物理學教授的大膽暢想1802年,在俄國的彼得堡外科醫學院,一名叫作彼德羅夫的物理學教授宣布,他打算「以電取光」。在篝火、松明、動植物油以及燃氣還是主要照明方式的19世紀初期,在電流還是一件新鮮事物的前提下,這一決定無異於天方夜潭。但是彼德羅夫的熱情並沒有被眾人的冷嘲所壓熄,因為在不久前,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用放風箏的方法引出火花一事讓他受到啟發:電池組兩端在被導線連接時所產生的電火花,能不能變成持久的燈光,以供照明之用?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彼德羅夫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盡管在臨死前始終沒有見到「持久的燈光」,但彼德羅夫發現了「電弧」———「如果把兩根炭棒彼此接近,那麼在它們中間就出現了非常明亮的白色光或白色火焰,這就使炭棒很快地或者慢慢地燃燒掉,並且可以完全照亮黑暗的大房間。」這是關於電氣照明的最早言論。電弧的發現,標志著人類在由電到光的轉化過程中邁出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
從弧光燈到白熾燈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1809年正在埋頭進行電化學研究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也發現了電弧。他親手做了個很大的蓄電器,動用了2000個伏打電池,得到了更強烈更明亮的弧光。
彼德羅夫和戴維的實驗裝置較為相似,這實際是一種新燈———炭極弧光燈的雛形。當時這種燈採用一般木炭做成的炭棒,燒損過快,耀眼的弧光彷彿曇花一現。
大約在30年後,有人想起並應用了堅硬緻密的焦炭來替代一般的木炭。由於焦炭比木炭燃燒慢,弧光閃亮的時間也就延長了許多。
後來法國科技人員給弧光裝置裝上一種鍾表裝置,使它能夠自動調節兩根炭棒間的距離。這樣,第一隻炭極弧光燈正式誕生了。
1876年,俄國電工技師雅布洛奇可夫又對弧光燈進行了較大改革。他取消了復雜的鍾表機關和磁鐵燈調節裝置,而讓兩根炭棒並排豎立,中間隔著一塊用黏土或石膏做成的絕緣片。他還採用一種裝置,能夠不斷改變電流的方向,使兩根炭棒交替地充當陽極和陰極,這樣兩根炭棒的燒損速度就基本相同,而他們端頭之間的距離也就可以保持不變了。由於這兩根並排豎立的炭棒在發光的時候像蠟燭一樣,人們就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電燭」。電燭發出美麗的淡紅色或淡紫色的光,每支能持續發光兩小時左右。
在19世紀70年代的後幾年裡,電燭曾經風行一時。由法國通用電氣協會投資製造的電燭,曾被用作路燈一支支地點燃在大街上,單單巴黎一個城市就用了成千支電燭,代替了街道上原有的7萬盞煤油燈,使熱鬧繁華的巴黎成了名副其實的不夜城。電燭還照亮了英國倫敦和古老波斯的街道,也在羅馬大劇院和柬埔寨王宮上空閃閃發光……
弧光燈的問世開辟了電氣照明的新時代,在人類照明史上具有預示性的偉大意義。弧光燈由於光度強,發光效率高,顯色性好,在印刷製版、電影放映等領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直到今天仍占據著一席之地。但是電燭的耗電量大,壽命短暫,還會產生有害氣體,所以在白熾燈出現以後,它在照明領域里幾乎銷聲匿跡了。
1879年,愛迪生在前人研究實踐的基礎上,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可供實用的炭絲白熾燈。愛迪生利用改進的炭化方法,把一截棉線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陶土坩堝里高溫加熱做成燈絲,再把燈絲密封到玻璃泡里,細致地抽去裡面的空氣。在當年的10月21日,這個燈泡開始點亮,持續發光45個小時!愛迪生在白熾燈的創制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稚嫩走向成熟
白熾燈的光輝深入人心,先後有一大批發明家投身到白熾燈的改進事業中。事實上在炭絲白熾燈誕生以前,人們就試著用各種難熔的金屬做燈絲,而在白熾燈問世之後,人們尋求理想狀態中的燈絲更是不遺餘力。終於在20世紀的第9個年頭,美國人柯里奇找到了性能極佳的燈絲材料———鎢。鎢有許多顯著特點,它比其他任何一種金屬元素的熔點都要高,並且它在受熱時蒸發量較小,因此在用作燈絲的材料中,鎢是再合適不過的。用鎢絲充當燈絲製作白熾燈,這是照明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鎢絲的引進使得白熾燈在同煤油燈、煤氣燈、汽油燈的競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鎢絲的應用有力地促進了電氣照明工業的發展,開辟了電氣照明技術的新紀元。
白熾燈的改進工作並沒有故步自封。1913年,蘭米爾首次往玻殼里充入氮氣,這是繼燈絲由炭絲改為鎢絲之後,白熾燈的又一重要革新。玻殼里充入氮氣,燈絲周圍就形成一薄層穩定的氣體保護層,使燈絲能夠在更高的溫度下工作,並有效抑制了鎢絲的蒸發,克服了鎢絲在使用過程中的性能缺陷(直到今天,充氣仍然是燈泡製作過程中一道重要工序)。
之後,為了提高白熾燈的發光效率,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人們再次在燈絲的成分和結構上下足了工夫。發明家們引進了一種新元素———錸。錸的優勢在於不僅熔點高、耐腐蝕,而且機械性能好,電阻率比鎢高得多。鎢絲鍍上錸後,強度和電阻大大加強,壽命可以延長5倍!與此同時,人們開始把燈絲製成螺旋形,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縮小所佔空間,提高發光效率,另一方面又能繼續降低鎢的蒸發,延長使用年限,可謂一舉兩得。1936年,人們製成了雙螺旋燈絲,使充氣白熾燈的工作溫度提高到2500°以上,而攝影用的白熾燈甚至達到了3000°:第一代白熾燈成熟了。
在整個20世紀直至21世紀,白熾燈一直是照明器具大家族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盡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比白熾燈更加出色的熒光燈、日光燈、霓虹燈……但是在普通人的家居生活中,普通白熾燈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B. 路燈是誰發明的
盲人發明的,怕人晚上撞到他。
C. 紅路燈是誰發明的
交通指揮燈是非裔美國人加萊特?摩根在1923年發明的。此前,鐵路交通已經使用自動轉換的燈光信號有一段時間了。但是由於火車是按固定的時刻表以單列方式運行的,而且火車要停下來不是很容易,因此鐵路上使用的信號只有一種命令:通行。公路交通的紅綠燈則不一樣,它的職責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告訴汽車司機把車輛停下來。
後來,英國倫敦議會大廈前經常發生馬車軋人的事故,於是人們受到紅綠裝啟發,1868年12月10日,信號燈家族的第一個成員就在倫敦議
會大廈的廣場上誕生了,由當時英國機械師德·哈特設計、製造的燈柱高7m,身上掛著一盞紅、綠兩色的提燈——煤氣交通信號燈,這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盞信號燈。在燈的腳下,一名手持長桿的警察隨心所欲地牽動皮帶轉換提燈的顏色。後來在信號燈的中心裝上煤氣燈罩,它的前面有兩塊紅、綠玻璃交替遮擋。不幸的是只面世23天的煤氣燈突然爆炸自滅,使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也因此斷送了性命。從此,城市的交通信 號燈被取締了。直到1914年,在美國的克利夫蘭市才率先恢復了紅、綠燈,不過,這時已是「電氣信號燈」。稍後又在紐約和芝加哥等城市,
相繼重新出現了交通信號燈。
D. 照明燈的發展史
最早實用的電燈是白熾燈,但早在白熾燈誕生之前,英國人漢弗萊·戴維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了弧光燈,但這種弧光燈亮度太強產熱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場所根本無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製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亮了400個小時,不過他並沒及時申請專利。
1860年,英國人約瑟夫·斯旺也製成了碳絲電燈,但他未能獲得使碳絲保持長時間工作的良好真空環境。
1878年,英國的真空技術發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發明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並且獲得英國專利。斯旺自己的屋子是英國用電照明的第一所私人住宅。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他們沒有足夠財力繼續完善這項發明,
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了愛迪生。愛迪生購入專利後嘗試改良燈絲,終於在1880年製造出能持續亮1200個小時的碳化竹絲燈。
不過,美國專利局判愛迪生的碳絲白熾燈發明落於人後,專利無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後,亨利·戈培爾贏得專利,最後愛迪生從戈培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專利。
在英國,斯旺控告愛迪生侵犯專利,後來他們在法庭之外和解,於1883年在英國建立一家聯合公司。斯旺後來把他的股權及專利都賣給了愛迪生。
20世紀初,碳化燈絲被鎢絲取代,鎢絲白熾燈沿用至今。
1938年,熒光燈誕生。1998年白光LED燈誕生。
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
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
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電燈--網路
E. (2010通州區模擬)如圖所示,2008年5月1日通車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一部分,在建造過程中創造了許多世界
當車在公路上向前運動時,車上的人會看到兩旁的路燈向後運動,這是因為選擇了車或車中的人為參照物.
根據圖中表盤可知,當時車的速度為:v=80km/h.
根據公式v=
s |
t |
s |
v |
36km |
80km/h |
F. 路燈是誰發明
正人類嘗試在城市街道上進行人工照明始於15世紀初。1417年,為了讓倫敦回冬日漆黑的夜答晚明亮起來,倫敦市長亨利·巴頓發布命令,要求在室外懸掛燈具照明。後來,他的倡議又得到了法國人的支持。16世紀初的時候,巴黎居民住宅臨街的窗戶外必須安裝照明燈具。
路易十四時,巴黎的街道上出現了許多路燈。1667年,被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還正式頒布了城市道路照明法令。傳說,正是因為這部法令的頒布,路易十四的統治才被稱為法國歷史上的"光明時代"。
(6)路燈發明的過程擴展閱讀
種類
1、按路燈高度分:高桿燈、中桿燈、道路燈、庭院燈、草坪燈、地埋燈;
2、按路燈燈桿材質分:熱鍍鋅鐵質路燈,熱鍍鋅鋼質路燈與不銹鋼路燈;
3、按路燈光源分:鈉燈路燈,LED路燈,節能路燈、新型索明氙氣路燈。
4、按造型分:中華燈、仿古燈、景觀燈、單臂路燈,雙臂路燈。
G. 路燈是誰發明的
以前談過路燈的改抄進要點!現在在談他的合理利用排列!晚上出去!感覺世界一片光明啊!可是%^&&*(當然和白天有很大的區別)!尤其一排排的整齊的路燈!各種新型燈具鈉燈無極燈....層出不窮!...感覺一片%^&&*89璀璨!可璀璨的背後你不感覺到有一點----刺眼嗎?明晃晃的要分散人們的目光!有時候要迷眼睛仔細看前面的路!那麼就這樣改變一下吧!把路燈的燈頭統一向右側擰大約30---45度的角度就可以了!使燈光成扇形照亮下面和右面的位置當我在右側沿馬路行走時候只能看見前面明亮的道路了而直接看不到上面的燈泡!而且路燈的高度也可以降低一點增加了亮度又不會刺眼睛!范圍也不會小!
H. 路燈是誰發明的在什麼時候
從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白熾燈,給人類帶來夜間光明以來,照明技術的發展已內經歷了125年,我國使用容電燈的歷史也有122年。照明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只是一項簡單的滿足人類基本生活需要的技術,而是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物質條件,是城市文明進步和現代化建設的象徵。
I. 燈的演變史
中國現存最早的火把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
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豆,是商周時期的一種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醬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禮器,多用青銅、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燈具。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
最早實用的電燈是白熾燈,但早在白熾燈誕生之前,英國人漢弗萊·戴維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了弧光燈,但這種弧光燈亮度太強產熱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場所根本無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製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亮了400個小時,不過他並沒及時申請專利。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他們沒有足夠財力繼續完善這項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了愛迪生。愛迪生購入專利後嘗試改良燈絲,終於在1880年製造出能持續亮1200個小時的碳化竹絲燈。
不過,美國專利局判愛迪生的碳絲白熾燈發明落於人後,專利無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後,亨利·戈培爾贏得專利,最後愛迪生從戈培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專利。
20世紀初,碳化燈絲被鎢絲取代,鎢絲白熾燈沿用至今。
1938年,熒光燈誕生。1998年白光LED燈誕生。
電燈的發明: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
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網路--電燈
J.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路燈
據說,世界上第一盞路燈出現在英國的海德公園,是為了防止不良市民晚間犯罪。
中國最早內的路容燈要追溯到光緒年間的上海,那時候還是煤油燈,要用人工一盞盞地點亮。1883年,上海的路燈才從煤氣燈改為電燈,那時候要在電線桿上裝一個刀閘開關,需要人工每天開啟關閉。後來又改為若幹路燈並聯用一個開關,這種形式一直沿用到50年代。100多年過去了,路燈的面貌比歷史變化得還快,一批路燈成為文物。更新的路燈被科技武裝著,已經進入太陽能和LED時代。
17世紀末,威廉三世將宮廷移到肯辛頓宮,他發現晚上自己步行到聖詹姆斯宮非常危險,就在路上安裝了300盞油燈,這也成了英國最早的人工路燈。這條道路也變成了臭名昭著的"國王之路"。